说论语-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呢,孔子就很生气了,心说:“你对你老娘怎样我不管,可是你对老朋友我也这么不礼貌,我揍你。”于是,孔子骂了几句,还用手杖敲打原壤。
基本上,这也算是老朋友之间开个玩笑,估计原壤也是哈哈大笑,然后说“我逗你玩”。其实孔子也并不是真的讨厌原壤,否则也不会去看他。相反,孔子的内心倒很喜欢原壤,因为跟他在一起很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老不死,这个常用语来于这里。
【现实解说】人老了,该退休就退休吧。
16。15(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甯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糊涂。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学得到,他的那种装糊涂别人就学不到了。”
【解析】这是孔子修《春秋》的时候做出的评论。宁武子就是宁俞,宁俞是宁姓和俞姓的祖先,卫国公族。关于宁俞的聪明,《春秋》上多有记载,可是关于宁俞的装糊涂,就没有记载了。不过,宁俞能够在纷乱的世道中多次为国家立功,并且保全了家族,确实非常聪明能干。
宁俞早于孔子,是鲁僖公时代的人。那时候卫国国君卫成公投靠楚国,对抗晋国。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晋文公称霸,卫成公逃奔楚国和陈国之后,通过关系求得晋文公原谅,回到卫国,却杀死了代理国君的叔武,被晋文公审判,宁俞等三人为卫成公辩护,结果卫成公败诉。三个辩护人一个砍头一个砍脚,只有宁俞名声好而得到赦免。卫成公被囚禁在晋国,晋文公命令医生下药毒死他,宁俞知道后贿赂了医生,于是医生只下了一点药,卫成公因此没有被毒死。此后鲁僖公为卫成公求情,于是晋文公释放了他。
后来卫成公梦到祖先卫康叔说夏朝的君主相夺走了自己的祭品,于是下令祭祀相。宁俞坚决反对,认为鬼神不会接受不是自己同族的祭品。再后来宁俞出使鲁国,鲁文公的国宴上使用的乐曲超出规格,宁俞提出了批评。
【现实解说】卖弄聪明容易,装糊涂不容易。老夫子的教导,确实是高明的。
16。16(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解析】史鰌是卫国的大夫,字子鱼,因此又叫史鱼。史鱼和蘧伯玉都是孔子在卫国期间认识的朋友,都是卫国的名臣。史鱼非常正直,蘧伯玉则很有才能并且不贪恋权位。前面说到宁俞装糊涂,这里又说到史鱼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正直,孔子究竟认为谁是对的?再加上蘧伯玉,孔子到底倾向于谁?邦有道的时候都好说,邦无道的时候呢?是装糊涂,还是辞官回家,还是保持正直?看来,没有标准答案,全看最后的结果。
不过,孔子有自己的答案,要知道孔子的答案,看下一条。
史鱼很受卫灵公信任,他一直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希望能够重用他。可是卫灵公始终没有听从。史鱼临死之前让儿子把自己的灵柩就放在窗户,而按照常规,是应该停放在厅堂的。卫灵公前来吊唁,结果发现灵柩放在窗户外面,很是惊奇,于是找来史鱼的儿子责问。史鱼的儿子就说这是父亲的遗嘱,父亲认为自己没有能够让国君重用蘧伯玉,是没有尽到职责,因此死了也就不能享受礼遇。卫灵公大受震动,立即重用了蘧伯玉。
史鱼之所以直,首先是他跟国君卫灵公关系不一般,其次是卫灵公并不算是个太昏庸的君主,不算是太无道。所以,直是有条件的。
史鱼为什么跟卫灵公的关系不一般呢?这还有段故事。卫灵公的父亲是卫襄公,卫襄公的夫人姜氏不能生育,小妾周合生了个儿子名叫孟絷,孟絷生下来腿就有残疾。周合聪明伶俐还很漂亮,卫襄公很喜欢她。两个主持朝政的官员是孔成子和史朝,两人同一个晚上做了同样的一个梦,梦见卫国开国君主康叔下令让公子元接掌卫国。后来周合生了孩子,是个男孩,取名叫元。同年,卫襄公突然病故,因为老大有残疾,因此卫襄公一直没有立太子。那么,现在谁来继任国君呢?孔成子和史朝一碰,发现两人都做过同样的梦。可是,光靠一个梦决定谁当国君似乎也不太好。于是,两人卜筮了一回,结果也是立元比较好。最后,确定立公子元为国君,就是卫灵公。
史朝是谁?史鱼的父亲。有这一层关系,卫灵公对史鱼一直很尊重很客气。
蘧伯玉和孔子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很讲究礼法。有一天晚上,卫灵公和夫人在后宫闲聊,忽然听得远处传来车驾的声音,声音越来越近,听着这车就要从宫门前飞驰而过。可就在这时,马车的声音消失了,车子似乎停了下来。又过了那么一小会儿,马车的声音再次响起,可是很显然已经过了宫门。卫灵公觉得很奇怪,夫人断定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夫人说:“为了表达对国君的敬意,路过宫门要停车下马,步行而过。真正的贤臣,不是因为光天化日才持节守信,也不会因为独处暗室就放纵堕落。蘧伯玉是我们卫国的贤人,对国君尊敬有加,为人仁爱而智慧。他一定不会因为是在夜里就不遵礼节,驾车奔驰而过。因此这一定是他了。”卫灵公不大相信,第二天派人暗地查访,才发现昨夜驾车之人正是蘧伯玉。
【现实解说】邦有道,怎么都好。邦无道,怎么办呢?第一等的选择是宁俞,装糊涂卖傻,过自己的小日子;第二等是蘧伯玉,卷而怀之,自己找地方去过自己的小日子;第三等是史鱼,敢说话说真话,但是风险非常大,而且要有点特别的关系,如果碰上的不是卫灵公而是商纣王,那就惨了。而最无良的就是同流合污,助纣为虐,贪污腐败欺压百姓。
16。17(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解析】邦有道,怎么都好,问题还是在邦无道的时候该怎么办。上面两条,说到了三种邦无道时候的对策,一种是保持正直,一种是装疯卖傻,一种是干脆辞职或者移民算了。现在这一条,算不算是第四种呢?
孔子自己的做法是什么?孔子的做法是不辞而别。但是,孔子后来显然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因此从来不好意思提起。那么,孔子认为怎样是对的呢?
危行言孙,这就是孔子的答案。具体的解释就是不辞职,不做坏事,但是不要得罪人。基本上,这种做法介于保持正直和装疯卖傻之间。简单地说,就是官也要做,坏事不做。
问题是,孔子的这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无限大。邦无道,往往就是集体腐败,要想出淤泥而不染,那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多数只能沆瀣一气、同流合污。
【现实解说】多少贪官污吏,原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底线的人,他们以为自己能够做到“危行言孙”,可是最终他们无法做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6。18(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仁善之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解析】如果说上面就是一系列的案例,那么这一段就是总结了。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这是做人的底线,无论什么世道,这条不能变。看见世道有危险,躲得远远的,先保护自己。世道好了,出来争取做官,提高生活水平。如果世道好了还是穷,那说明自自己学习不努力,有机会也抓不住,这就是耻辱;如果世道不好,贪官当道,自己还很富贵,说明自己跟坏人沆瀣一气了,这也是耻辱。
说是这么说,孔子做起来有些走样。像陈国、蔡国这样的国家,都是危邦乱邦,孔子都去了。像卫国这样的国家,孔子想当官没当上。如果说卫国是危邦乱邦吧,孔子可是住了不短时间,并且还想当官;如果说卫国是有道之邦吧,孔子也没有混出个样来,不是就很耻辱?
【现实解说】危邦不入,这一点容易做到,请我我也不去;可是,乱邦不居就不容易做到了,你想不居就不居啊?多少人想逃离战乱,可是逃得出来吗?
16。19(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解析】孔子继续总结生存之道。国家政治黑暗,怎么办?最聪明的人隐居起来,守着自己的小庄园与世隔绝,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没那么多钱,买不起小庄园,隐居不起呢?移民国外,眼不见心不烦;可是,连移民的钱都没有,只能打工呢?那就要小心了,看见老板的脸色不对,赶紧躲远点;可是眼神不好怎么办?听见老板说话的语气不对,赶紧躲远点。
总而言之——躲。
孔子说了: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哪七个人?不知道。
【现实解说】改变不了世界,就逃避世界。打不过对手,就加入对手。有点消极,但是很无奈。看不惯现实,特有钱人买个庄园,养猪种菜生孩子,不上网不看电视;买不起庄园的,攒点钱移民海外,远的美加,近的新马泰;移民也不容易,只好打工,看老板脸色,保住工作先。好不容易写了一本书,结果各级领导都来署名,孔子一看:哇塞,作者七人矣。
16。20(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解析】蘧伯玉和孔子的关系非常好,两人的理念非常接近。孔子在卫国期间,得到蘧伯玉许多关照。孔子第二次到卫国,就是投奔蘧伯玉,其间还住在蘧伯玉家中很长一段时间。这应该是孔子周游列国回到卫国之后,两人之间经常沟通问候。
这个时期,蘧伯玉似乎是再度辞官回家,在家里没什么事情干。所以,孔子问的问题让使者有些不好回答,总不能说“没什么事”吧?这位使者很有趣,来了一句“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意思也说了,还很有高度,说我家主人面壁思过呢,这是赞扬,说还没有什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