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生去寻找-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4节:我的建筑理想(1)
我的建筑理想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电脑、inter、通信技术、卫星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一定会对建筑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正处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是百年不遇的一次建筑的机会。有人把这次大变革称为新经济、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无论怎样称呼它,它将带给我们的是更加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生活。
封建社会所产生的建筑一定是体现封建皇权的建筑,从皇上居住的皇宫到神的寺院都是等级森严的集权建筑。在封建社会,人们要有天子,有了天子心里才踏实,社会需要集权,人们也需要集权,集权的建筑就诞生了。看看我们的故宫,那么多围墙、台阶,人们要见到皇帝是一件非常复杂和遥远的事情。皇帝、亲王、公爵、伯爵,每一个等级就是一段距离,一个围墙。封建时代的建筑,最明显的就是围墙太多了,形成一种相互隔离的状况。在工业文明的时代,整个社会的结构呈完整的金字塔结构,工人要听班长的指挥,班长要听厂长的指挥,严格的管理和纪律产生了工业文明前所未有的效率,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种模式反映在建筑上也一定是集权的建筑,比起封建的建筑,只是应用了更多的钢筋水泥,更具有标志性和更夸张。攀比建筑的高度已经成为攀比城市财富的同义词。但美国发生的〃9·11〃事件,给了人们一些新的思考,这样的建筑符合我们的时代吗?这样的建筑安全吗?这样的建筑有效率吗?作为一个开发商,我一直在思考着修建符合这个时代的建筑。山本理显先生设计的建外SOHO建成后,再看看这组建筑,我得到很大的启发。建外SOHO没有装腔作势的建筑符号,没有象征财富和权力的标志,甚至都没有广场,没有围墙。所有的建筑单元都是平等的,住在建外SOHO里的所有人都是主人,都是平等的。山本理显认为符合中国人行为尺度的最小建筑空间是3米×3米×3米的小立方体,这就是构成建筑和城市的细胞,让这些细胞自由地成长,就构成了建筑、街道,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建外SOHO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民主建筑为出发点,给未来的使用者足够的灵活性和各种可能性,不去限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是提供一个尽可能大的平台,让大家自由地发挥。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想把人们统一在一种生活方式下的想法,最后的结果,都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空间里体积最大的人造物,通常都被统治阶层用作表达自己观点、张扬自己权势的媒介,无疑都有各种象征意味的装饰。我非常赞赏山本理显的去〃意义〃化的〃贫困〃思想,做减法,不停地做减法,一直减到不能再减,那最后的必须保留的东西往往是人们最为需要的东西。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中有一种极少主义美学思想,主旨就是减去一切不必要的伪饰,直达本质。建筑的本质就是容纳,它应该洁净如一个玻璃瓶,对于人来说,这种洁净的空间,没有繁杂信息的空间,能给他真正的宁静。
第55节:我的建筑理想(2)
建外SOHO就是从集权的建筑思想中走出来的、为今天中国的民主社会设计和建设的建筑。它是对今天社会变化和集权式建筑给城市带来的危害进行思考的结果。民主的建筑将尽可能少地给城市带来压力,而成为城市功能有益的补充。它会让居住和工作于其中的人们享受到更多的阳光和流动的空气,享受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和高效率。民主建筑让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没有了高高在上的自我封闭,也没有了等级制度给人的心理压力,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它将接受各种考验,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由建筑想到社区,再想到城市。曾有人让孔子用一个词来概括教育,孔子的回答是:互惠。这个词同样可以概括城市的本质。城市本来的意义和功能是提供聚居、提供交流、提供创造力的温床。人们聚在这里,就是互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段时间里曾经是一个个单位相对独立的格局,城市由一个个彼此封闭的社区孤岛构成。这个单位的人不能去那个单位,如果必须要去的话要出具单位证明,开介绍信。城市的功能不是互惠,而是隔离,单位与单位隔离,城市与城市隔离,城市与农村隔离。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迅速拆毁了城市中的种种樊篱。因为市场交换活动需要人们频繁往来,阻碍往来的关卡都会被改革。市场中,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无论是哪一种流,都需要流。对于这种流水一样的东西我国古代先贤大禹就有宝贵的经验:不能堵,只能顺。要建设一个能容纳生机勃勃的各种流动之物的城市,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怎么样使城市居民更好地融合而不是隔离。
首先是功能的融合。送孩子去读书的人不能跑一个通城,卖比萨的人10分钟内能够跑到办公室里挨饿的人跟前,卡车能够迅速开到仓库门口。所谓的穷人和富人,也应该住在一起。住在一起这个城市才有效率,否则的话,这个区域只有富人,家里的阿姨、保姆、司机住在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这些富人也没法生活了。不同收入阶层的人们是互为市场的,为什么要用围墙围起来呢?围墙会导致犯罪率非常高,最高的是强奸率,黑灯瞎火的地方太多,女孩子都不敢走过,盗窃率也高。好的社区规划不应该有死角,都像建外SOHO这样,没有围墙,没有哪个地方是偏僻的,这样就不可能发生犯罪了。任何地方,来来往往的人都很多,你去哪儿强奸呢?你要是扒窗户,所有的路人都是你的保安,拿起电话就打110了。
在我们的建筑社区规划中,我强调自然融合,以美好的大自然作为榜样,大自然就是一个融合的整体。我们中国道家最为推崇〃水〃的特征,市场的交换原则使得人们处在水一样的流动之中,他们不仅相互提供服务,还完成各种交流,并通过各种各样的磋商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第56节:暴风雨之后更清新
暴风雨之后更清新
当年我在海南岛居住,每年的九月、十月份都有台风登陆,和台风一起来的还有暴雨。台风来之前,大小媒体都会不断通报着台风的位置、走向和风力大小的变化。全岛的人们都非常紧张,尤其是我们这些刚上岛时间不长、没有经过多少次台风的人心情就更紧张了。但台风之后,岛上的风光是最美丽的,空气绝对纯净,没有一丝的污染,原来空气中的污浊都被吹走了。地面上更是干净,没有了枯枝破叶,风和雨把大地洗刷得干干净净。台风过后的天气总是风和日丽的,我最喜欢在这个时候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上没有车辆,少有人迹,在公路上偶尔会发现有武警战士在清理被台风刮倒的树木。台风、暴风雨都是大自然的现象,其实在市场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我们企业就如同自然界中的树木一样,经受着各种的考验,平时一次次的财务、税收等检查就会将一些不健康的企业淘汰。金融危机、新政策的忽然出台也犹如暴风雨一样,在它到来之前,由于信息的发达,总是像预报台风一样,大道小道消息一起来,搞得人心惶惶。在暴风雨到来时,总有一些树木处在暴风雨的中心,成为牺牲品,但更多的是考验,考验树木的根扎得深不深,树木生长得健康不健康。
在海南的博鳌,我们在〃博鳌蓝色海岸〃种了许多树,我看到那里的红土地没有北方土地肥沃,就建议我们园丁多施一些肥,让树木长得更茁壮一些。园丁告诉我,这里紧邻海边,不能施肥,因为施肥后树木长得太高大,台风来了,就会把树连根拔掉,只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才能经得住台风考验。有些企业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拼命扩张,扩张的速度不只是施了肥的速度,而像是吃了激素一样迅速成长;有些更是拔苗助长,导致企业资金链条安排十分紧张,当经济波动到来时,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新政策到来时,最先出事的就是这一批企业。这种企业太多了,无数案例在我们眼前掠过,死掉的企业比活着的企业多得多。还有一类是已经垂死挣扎的企业,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了,从机制上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已经没有了,但因没有暴风雨到来,所以还在那里死撑着,浪费着资源,占据着空间。如有些房地产公司早已濒临死亡的边缘了,但名下还有许多土地在荒芜着、浪费着,只等待着一次暴风雨的清理。
对于好的企业来说;暴风雨并不可怕;也许这场暴风雨之后,大地会更清洁,为那些健康成长的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空间。
……………………………………………………
第57节:新世界的叩门声(1)
美丽新世界
新世界的叩门声
当今时代的一些智者,都在预言着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如房龙在他的《人类的故事》最后一章,格林斯潘在他的《我们的新世界》中,还有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信息时代的预言家们、网络英雄等,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描述出一些即将出现的新世界特征。如和平,而不是争斗、战争;团结,人类一家,全球化,〃同一世界,同一梦想〃,而不是分裂和歧视;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是物质过度发展,忽视精神进步;新世界是文明、智力的世界,而不是野蛮、无知的世界……尤其是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的最后,借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期最高尚的人物之一孔多塞侯爵被打死前讲的一段话,描述了我们人类面对新世界的趋势和特征:〃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尽的希望。人类挣脱了锁链,以坚实的步伐在真理、美德和幸福的大道上阔步前进的景象,为哲学家显示了一个人间奇迹,使他从至今仍玷污和折磨人世间的错误、犯罪以及不公正中得到安慰。〃的确,未来新世界是更智慧的世界,人们更智慧地行走在真理、美德和幸福的大道上。智慧从哪里来?这首先要说一说教育。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教室里、课堂上的老师是知识、智慧的代表和象征,要用各种仪式树立老师的地位和威严,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作好教学,用儒家的话来总结就是〃师道尊严〃。这套办法在旧世界中的确有效,但在新世界到来的今天,这套办法似乎已经显得落后,因为今天一个小学生可以掌握的知识远比一位当年读着拉丁文、拿着鹅毛笔的饱学之士的学问还要多。知识和智慧散布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里。新世界的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启发者和发现者,发现和启发每一个同学的智慧和天才,让每一个同学发现自己的潜能。同学们之间也互相启发,互相发现。但我看到现在的教室还是旧世界的格局……高高的讲台,老师的脚底下还铺垫着高高的台阶。前不久,我去北京科技大学与他们管理学院的同学们交流,就被架在这种高高的、仅能站两个人的讲台上。我对请我去的赵晓博士开玩笑说,你是不是嫌我个子矮,垫这么高。他说,不是,每个老师来,都这样的高高在上。
第58节:新世界的叩门声(2)
我觉得我们的教室,尤其是大学的教室应该像星巴克咖啡厅一样,讨论不同课题的同学们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