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境。
酱油和醋放久了为什么会起“白浮”
酱油和醋是我们大家都经常用的调味佳品,使我们的食物变得丰富多
彩,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酱油和醋放的时间一长就会出许多“白浮”,要想知
道其中的奥秘还要从它们的成分说起。
“酿造酱油”是我国独创的技术专利,早在公元前 12 世纪,我国《周礼》
一书中就有制造酱油的记载。它的原料是大豆和面粉,先把大豆蒸熟,拌加
面粉或炒熟粉碎的小麦,让曲霉的霉菌在上大量繁殖。当面粉、大豆上长满
黄色的“茸毛”后,这就制成了酱油的“曲”。在“曲”中加盐水,晒三个
月,曲就发酵成芳香的酱,再把酱压榨,便得到芳香的液体“酱油”了。它
里面含有鲜味的氨基酸和芳香的酯类,还有少量的有机酸、酒精、戊糖、甲
基戊糖,这些加在一起就变成了红褐色。
酱油在空气中对微生物有很大吸引力,其中有“日本接合酵母”、“圆
形酵母”和“醭酵母”等几种野生酵母,它们一旦闯入酱油就会出现一层“白
浮”,实际是一层菌膜。
醋是人们利用醋酸菌在稀的酒精溶液中活动,把酒精氧化成醋酸,也就
成了醋。
消除酱油和醋的菌膜,可以采用加热法、加盐法、加油法,还可以放些
杀菌的蒜头进去,就不会出现“白浮”了。
可以玩的“爆炸”
在硬封面的精装书籍中,夹几颗小粒、干燥的碘化氮,当用力将书合起
来时就可以发出“卟”“卟”的响声。这是因为碘化氮不稳定,稍受压力立
即分解而发生爆炸,发现声响。因为用量很小,火柴头大小的一粒碘化氮可
分割成五六个小粒来做表演,所以尽管是爆炸,但仍然是一种没有危险的小
爆炸。
碘化氮可按下述方法制取:在一个带塞的瓶中盛一些浓氨水,放一些碘
的晶体进去,放置一小时左右,碘片和浓氨水就会慢慢发生反应。产生的碘
化氮是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晶体,安详地躺在浓氨水下面。因为浓氨水有强
烈的挥发性,所以放置时要将瓶塞塞好。
使用碘化氮之前,用小匙把它从浓氨水中取出,放在疏松的纸上吸干,
乘潮湿的时候将大粒分割成小粒,放在纸上干燥。要注意的是,这种物质一
经干燥,就会一反“温和”的脾气,表现出火爆性格的本性:当有硬物接触
或轻轻敲打时,就会有小小的爆炸产生,同时放出碘蒸气。如果夹在书本里,
就可作精彩的表演;如果洒几粒在地上,人踩着是也会“卟、卟”作响,没
有思想准备时,还真会吓一跳。
虽然这个实验没有什么危险,然而仍要注意安全。干燥时,小粒碘化氮
之间相隔远一些;表演结束后,要把未用完的干燥的碘化氮全部炸完,不能
贮藏。
“看得见”的二氧化碳
人们每天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可是,谁能看见二氧化碳
呢?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实验。
我们用两个瓶子,有同样数量的体积,和同样大小的口颈。在右边的瓶
子里,充满着二氧化碳气体。我们探入一个烛火,那火焰立刻就熄灭了。在
左边的瓶子里,充满着空气。我们探入一个烛火,那火焰能继续地燃烧。现
在我们拿出烛火将右边的瓶子慢慢地倒转来,覆在左边的瓶子上,使两个瓶
口相对,正如从右边的瓶子注水入左边的瓶子一样。这时候,我们虽然看不
见上面瓶子里的气体在流入下面瓶子里,也看不见下面瓶子里的气体在升入
上面的瓶子里;但事实上,它们的确是在这样的调位,我们立刻就可以得到
证明。
二氧化碳是较重的气体,所以下降而充满下面的瓶子;空气是较轻的气
体,所以就上升而充满上面的瓶子。稍歇几分钟,待两种气体完全调位以后,
我们把两个瓶子复位,再用烛火来试验。试验的结果是:烛火在右边的瓶子
里能继续燃烧,可见其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已变成了助燃的空气;烛火在左边
的瓶子里立即熄灭,可见其中原有的空气已变成了不助燃的二氧化碳。我们
由此可以知道上面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已经和下面瓶子里的空气相对调了。
由此可见,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它不能助燃。
自制“小火箭”
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都公认:早在 13 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
火箭。那时的火箭是以火药为动力的。能发射 300 多米远。而今天的火箭是
用高能化学物质为燃料的,当发射火箭时,景象宏伟、壮观。但是,如果你
要自己制作一只小型的“玩具火箭”,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首先,你去找一小块白色的可发泡沫塑料(它一般作包装仪器和仪表用,
是一种白色泡沫硬块),这种塑料有一个优点,重量非常轻,也很容易用剪
刀或小刀加工成各种形状。把泡沫塑料块做成火箭的箭头形状,在它的尾部
插一根细木棍。
在一只广口瓶上配一个橡皮塞(或用软木塞)。广口瓶的大小以 50~60
毫升为宜,瓶子太大了,瓶内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发射不了火箭。在橡皮
塞上钻两个孔,一个孔内插入一支滴管,滴管是装过氧化氢溶液的,在另一
个孔内插一支玻璃管,玻璃管的粗细要和小火箭尾部的细木棍匹配。细木棍
应尽量削圆,它比玻璃管的内径略细,装在玻璃管中后能够灵活地上下移动。
有了这些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发射火箭了。在广口瓶的底部加少量二
氧化锰固体(广口瓶要干燥),滴管内吸入几毫升 25%~30%过氧化氢溶液,
然后把橡皮塞塞在广口瓶上,再把小火箭尾部的细木棍插进玻璃管内。
在火箭发射中,只要挤压滴管上的胶头,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到广口瓶中,
过氧化氢滴在二氧化锰固体上,就会立即分解出大量的氧气。
大量的氧气使广口瓶内产生很大的气压,因此小火箭便向上冲出达 1~2
米。
会预报天气的图画
无论是在广播里还是在电视上,每天都有天气预报。人们是用先进的仪
器来观测的。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除了气象预报外,他要知道什么时候天晴,
什么时候下雨,或者说,现在空气中的湿度是大,还是小,除了凭感觉以外,
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
有一种既简便,又有趣的办法,那就是制作一种气候图片。找一张吸水
性比较好的白纸,在纸的下半部用水彩画出绿色的草原。再用另一支毛笔把
1 摩尔/升氯化钴溶液均匀地涂刷在白纸的上半部,然后把这张图放在炉火上
烘烤,或者把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直到纸的上半部变成蓝色为止,
如果蓝色不深,可以再涂刷和烘烤几次。这时,你所画的气候图片就变成了
蔚蓝色的天空下展示出一片茫茫的大草原。这蔚蓝色的天空就是无水氯化钴
显示出来的颜色。
每当空气中的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蓝色的氯化钴就会吸水转变成玫
瑰色的六水氯化钴,气候图片上蔚蓝色的天空也就变成粉红色了,它告诉我
们,空气中的湿度增大了,或者说,可能要下雨。
等到天气变晴,空气中的湿度减小了,我们又能看到茫茫的大草原上无
边无际的蓝天了。
火山也可以人造
也许你从电影上或电视里看到火山爆发时的壮丽场面。红红的岩浆像一
头脱缰的野马,带着巨大的热量冲向天空。现在我们要用化学变化来模拟火
山爆发,这种人造火山爆发时的场面,确实像真火山。
在一只蒸发皿内,用水将熟石膏调成糊状。在另外一只蒸发皿的中央竖
起一支试管,把糊状的熟石膏倒在试管的周围,并把石膏堆成小山的形状,
当石膏开始干固时,把试管拔出来。等蒸发皿内的石膏干固以后,你会发现
它像一座雪白的“小山”。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山”便是“火山”。中间那
个大洞便是“火山口”。
在“小山”中央的洞内装满重铬酸铵固体,再在重铬酸铵固体中插一条
浸透酒精的滤纸,把滤纸点着,固体即被引燃,从“火山口”发出嗤嗤的声
音,并喷出红热的固体。等重铬酸铵固体分解完了后,白色的小山坡上布满
了绿色的“岩浆”。
重铬酸铵的热分解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它受热分解生成绿色的
三氧化二铬固体、水和氮气。
神奇的防火漆
当涂有防火漆的物体表面遇火时,防火漆能在一定时间延缓燃烧情况的
发展,防止火势的扩大。防火漆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性能呢?
因防火漆所用的漆料一般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的树脂制成,常用的有过
氯乙稀树脂、氯化橡胶、酚醛树脂和氨基树脂等。为了得到更好的防火效果,
往往还加入辅助材料,如氯化石蜡、五氯联苯、硅酸钠、硼酸钠、硼酸锌以
及淀粉等。这些物质遇到热就要分解产生不能燃烧的气体或气泡。而这些气
体或气泡可以使火焰和物体隔绝开来,这样就阻止或延缓了燃烧,以达到灭
火的目的,从而保护了涂层下面的物质,同时,防火漆所用的颜料,常用钛
白、云母以及石棉等,因为这些颜料具有很高的散发热量的效能,也有利于
防火作用。
防火漆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扩大,过去着重于防止仓
库、船舶等处的燃烧,现在的防火漆要适应更高的要求,能耐受更高的温度
和延长更长的时间,同时又能保持底层温度处在较低的范围内。目前防火漆
的品种还在不断增加。
使浊水变清的能手
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由于环境的影响,经常变得混浊不清,怎样
才能使水变得清澈透明呢?
明矾是一个神奇的能手。
把明矾研碎成粉末状,放到水缸里搅拌几下,过一些时候,原来混浊不
清的水,就可以变得十分清澈透明了。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水为什么会混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水中有许多泥
沙等污物在“游荡”。较大的泥沙粒子,在水中是呆不久的,很快就会沉淀
下来。可是那些小的,已经小到成为“胶体”粒子了,往往几天也不会沉淀
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胶体粒子有一个奇怪的爱好,它时常喜欢从水中吸
附某一种离子到自己的“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种离子,使自己变成
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泥沙胶体粒子带的是负电荷。
明矾是硫酸钾和硫酸铝混合组成的复盐。明矾一碰到水,就会发生化学
变化。硫酸铝和水起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氢氧化铝。这种氢
氧化铝,也是一种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它一碰上带负电的泥沙胶粒,彼此
就中和了,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
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肥皂去污的秘密
衣服脏了,一般只要浸在水里,擦点肥皂搓搓,然后用清水洗一洗就干
净了。
为什么用水和肥皂就可以去污呢?
因为普通的肥皂,它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钾盐。这些盐的
分子,一部分能溶于水,叫“亲水基”;另一部分却不溶于水,而溶于油,
叫“亲油基”。当肥皂分子与油污分子相遇的时候,肥皂的亲水基溶于水,
而亲油基则溶于油中,肥皂分子因为既有亲水又有亲油的两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