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14部分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14部分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间传说、小说故事、仕女、婴儿、山水鸟兽及吉祥图案等。年画内容凝聚
于喜庆吉祥,经常在描绘美好形象中运用群众熟知的谐音寓意手法来表现,
如松、鹤、桃、灵芝象征长寿;莲花和鱼谐音年年有余;瓶中插上牡丹寓平

安富贵等,年画强调人物形象俊秀、标题吉利、色彩明快、构图饱满、线条
挺拔、富有装饰性,生活气息浓,感染力强,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年画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流传广泛,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外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中国部分
画圣——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人,生于公元 345 年,江苏无锡人。善画人物画,也精于
山水、鸟兽题材。据画史记载,顾恺之的作品有著述的约有 70 多件。但现也
仅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两件,属宋代摹本,原作已失。
画祖——吴道子
他画的佛像被人称为“吴家样”,在画史上这个“样”字的意思,是指
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种很高的艺术评价。
吴道子的一生是很勤奋的,共画过 300 余幅壁画,可惜由于年代久远,
连年战乱,现已荡然无存了。据说只有一卷《送子天王图》属于他的传世之
作。现已被盗卖日本,属宋人摹本,原作已经遗失。
吴道子的绘画,不但在中国,即便在世界上也是一代宗师。自唐以后追
摹吴道子画风,代代相传,一直延绵至今,真是“百年一吴生,千载留其名”。
历代民间画工一直奉他为祖师。吴道子为我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宫廷画师——周昉
周昉,是唐代著名人物画家。
《簪花仕女图》绢本,高 46 厘米,长 180 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
画中表现了五个宫廷妇女在庭院中活动的场面。由于画上画有执扇侍女和画
的末尾画着开放的玉兰花,可看出是春夏之交的季节,右侧第一人,手摇拂
尘,在逗弄狮子狗玩。第二位穿着比较浅色透纱丽装的妇女,左手伸出,好
像也在挑弄小狗,右手则好像不胜燥热天气,在搔拨自己袒露的粉颈和衣领。
第三位是画得比贵妇人细小得多的手摇长柄执扇的侍女。从服饰上看,她比
贵族朴素得多,面色也少有欢乐。第四位是左手拈花,在逗引仙鹤的贵妇。
她矜持而庄重,从画的位置上和人物神态上考察她大概是全画中地位最重要
的妇女。这也可以从旁边的侍女上看出。有趣的是仙鹤不受她的拨弄,背她
拔脚离去。第五位是一个盛装的女孩,好像是跟随着大人前来玩乐,她的前
面也画着一头小狮子狗。她右手正在用刚捕到的粉蝶逗引小狗和仙鹤。从全
画上可以看出作品构图严紧,人物生动自然,设色浓艳而不俗,线条简劲有
力,用的是刚中带柔的铁线描,人物形象优美,充分表现了贵族妇女的华贵
气质,宛如一曲优美的音乐。
《簪花仕女图》是我国古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经典之作,为后人学习的
必备范本。体现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高超技艺水平。为世人所震惊。
周昉的作品,散见于历代著录的约有 100 多件,可惜至今保存下来的除
了《簪花仕女图》原作之外,只有《挥扇仕女》了,据说尚有一幅《调琴啜
敬图》现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中。
山水画大师——范宽
范宽,北宋前期人,是一个全身心陶醉在大自然景色中的画家,他把我
国的山水画推到一个极盛时期。《溪山行旅图》就是他的代表作品。它是一
幅双拼绢的山水巨幅画。现存于台湾。画幅上迎面耸立的突兀主峰,如泰山
压顶逼迫在眼前,使人陡然感到威武雄壮。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看到它后赞

不绝口,说:“……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
突兀,使人咋舌。全幅整写,无一败笔,北宋人治艺之精,真令人倾倒。”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历来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是难能可贵的。明代董其
昌评此画为“宋画第一”。宋代是我国绘画取得极大成就的一个历史阶段,
而此画又为第一,可见它的价值。
风俗绘画杰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为绢
本设色长卷,长 528 厘米,高 24.8 厘米。它忠实纪录了北宋宣和年间东京汴
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市场繁荣的景象。全画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郊区农村风光。卷首,远处烟树迷茫,一道小桥横架在初
解冻的溪流上。一队小驴缓缓而进,树丛中散落着一个村庄,树前有乘轿的、
骑马的,好像是扫墓的行列。通过这些树林、溪流、茅舍等景物的描绘,洋
溢出春天的气息,点出了“清明”二字;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描绘汴河沿岸
繁忙的车马运输及手工业、商业的活动;后段描绘了城门内外纵横交叉的街
道,鳞次栉比的店铺和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整幅画再现了宋代都市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是一幅杰出的风俗画作品。唯其如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
价值,对研究宋代社会风俗人情提供了可以凭借的绘画史料。
画竹言情的郑板桥
清朝乾隆年间,扬州有个著名的画派,敢于突破正统,勇于创新,强调
个性,由于他们大多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厌恶官场,同情百姓,因此被正
统派视为“偏”和“怪”,主要八位代表人物被称为“扬州八怪”。他们最
擅写意花鸟画。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郑燮(1693~1765)。郑燮,字克柔,号
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成就最高的竹、兰、石、梅等,以画竹为最。
郑板桥为什么这样喜竹、画竹呢?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严
寒烈日,都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
枝,都是空心如一,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不奉承拍马,经得起磨
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符合郑板桥的思想感情和脾气,因此,他喜竹、
画竹,成为著名的画竹专家。他喜竹,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
多竹子,时间久了竟长成一片小竹林。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
书、赏竹,嗅着竹子的清香,体会绿荫下的凉适之感。秋冬之际,他将竹竿
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
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郑板桥就是靠细心观察、揣摩竹林、竹枝、竹叶、竹影,加之反复实践,
不断提炼概括,终于把竹子画活了。他晚年时画的《竹石图》,图中一瘦石
兀然而立,几竿修竹傍石而生,竹身清秀挺拔,竹叶疏密错落。全幅画虽不
着色,却使人感到青翠的秀色和超然的风韵。画家自己为这幅画题诗:“四
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意
思是自己画了 40 年竹子,白天作画,晚上思考,终于悟出去掉繁杂提炼精髓
才能画成功的道理,才能在十分的熟练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新风貌。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于 1864
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谓清,后改齐璜,别号白石。早年当过木匠,
30 岁以后开始学画,兼善诗文,精通篆刻。50 岁以后,艺术进入巅峰期。其
绘画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生灵,如虾、蟹、鱼、青蛙、雏鸡等。

造型则简练质朴,笔墨纵横雄健,色彩鲜明热烈,创造出清新明丽、开朗豪
放的意境。他的画充满了朴质的感情,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白石老人画了一辈子的小动物,尤以画虾闻名。有时虾都成了他的代名
词。提起虾,人们自然会想起白石老人。他笔下的虾透明、活泼、生机盎然。
45 岁时画了一幅虾,不满意。65 岁时又画,自认为有形似而不生动。67 岁
画了《翡翠待虾图》,虾经五节连贯,虾头透明,虾须有弹性。人们都认为
此时画的虾已经神形兼备了,但老人仍感不足。70 岁后画虾,在透明虾头中
心点了一笔浓墨,增加了虾头的透明感,使结构更加完美,虾更有神了。白
石老人画虾如此,可见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这种追求艺术无止
境的探索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融贯中西的徐悲鸿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于 1895 年出生在江苏宜
兴,自幼喜爱绘画。后留学法国,学习西洋绘画技法。他提出了中西结合的
主张,既反对因袭陈规的保守派,又防止“全盘西化”的崇洋派,为中国画
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子。徐悲鸿不仅画油画,也画国画。他的油画具有浓
厚的中国气息和民族风格;他的国画则融中西技法于一炉,雄健明快,生气
盎然,人物画喜用历史题材反映现实;山水画善于从墨色沁化中,创造迷人
的意境,花鸟画简练传神,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以画马而驰名中外。他曾
任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代表作有《奔马》《群马图》。
《奔马》把中国大写意线条与西洋明暗技法巧妙结合,突出立体效果。
马的四蹄腾空,向前疾奔。用笔粗放,气势非凡,笔健墨酣,墨色淋漓,在
中国画中独具神韵。他一生多次画马,通过画马表达思想感情。北伐战争中
他画马,那是对长沙会战忧心如焚;解放战争后画马,那是抒发了解放战争
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抗美援朝时又画马送给志愿军,那是把战士比做一往无
前的奔马;访问前苏联时画马,那是中苏艺术交流的见证。马和徐悲鸿的创
作朝夕相伴,由此在中华画苑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
徐悲鸿将西方造型方法融于中国传统绘画,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路。
《奔马》表现了马的精神,四蹄腾空,鬃尾毛发耸立,向前疾奔,笔健墨酣,
以中国画大写意线条与西洋的明暗技法巧妙结合,显得既有中国画的骨法用
笔,又有强烈的立体效果。
现代绘画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绘画大师,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声誉。他于
1899 年出生在四川内江。20 岁时曾出家为僧,禅定寺主持逸琳法师为他取“大
千”之名,延用至今。他具有多方面修养,在人物、山水、花鸟方面都有极
高造诣。晚年独创泼墨泼彩法,在山水画方面有了新突破。代表作为《幽谷
图》和《长江万里图》。
《长江万里图》作于 1968 年。全画长约 20 米,宽 53.3 厘米。画面从四
川灌县的泯江索桥起笔,沿长江而下,横贯天府之国;穿三峡,入荆楚,过
洞庭、鄱阳二湖,望庐山,抵临金陵古城,最后辞别上海,注入东海。整幅
图用山造势,山势陡峭险峻,长林巨壑,气势磅礴。还有平缓坦荡、一望无
际的丘陵起伏。长江时隐时现,奔流于群山之间,湍急处惊涛拍岸,浪卷飞
舟;平静处水天一色,洄清倒影。江南村镇,点缀其间。整幅画开合得宜,
墨色相融,气象万千。技法上以墨线为主,皴擦点染,浑厚华滋,又施以泼
墨泼彩,五光十色,瑰丽堂皇,把万里长江的气魄描绘得淋漓尽致,凝结着

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
外国部分
波提切利与《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著名的绘画大师。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