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首《送陆鸿渐山人采茶》诗中,皇甫冉写道: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这道诗让我们体验到陆羽采茶的个易:千峰万壑,香茶丛生。陆羽独自
一人,来到深山中,不知疲倦地采着茶叶。那寂静幽深的山峦,离寺院很远
很远。
然而,艰辛的耕耘,必有收获。陆羽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终于在漫
漫长夜里、幽幽孤灯下,写出了《茶经》这部不朽的名著。
《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共 3 卷,
分为 10 篇,约 7000 余字。别看它的字数不过一万,但它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言简意赅地论述了茶的起源、茶树的性状特征、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的栽
培利用、茶树的品种鉴定;煮茶工序和水质品位;饮茶器皿、饮茶风俗,以
及茶叶的优劣等。
史书上称,由于《茶经》的出现,“天下饮茶之风更盛”。这话虽有夸
张,但《茶经》在茶的发展和传播史上,的确起了重要的作用。《茶经》问
世以后,便不胫而走,人们争相传诵。在日本,陆羽被称作“中国的茶祖”。
日本人说,陆羽同日本的茶道(日本一种传统的品茶仪式,一般在招待客人
时举行,以示对客人的敬重)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茶经》一书嘉惠了后人,后人也没有忘记陆羽的功绩。公元 804 年,
陆羽在浙江湖州逝世。从此,人们便奉他为神。据记,唐朝的茶馆都把陆羽
的陶制塑像摆供在茶炉上,求他保佑茶水清香、茶馆生意兴隆。人们还传颂
着他的轶事,对他进行怀念。
其中一则故事说,陆羽最会煮茶,他煮的茶有着独特的香味。他在龙盖
寺的时候,除了干杂活,每天都要给智积禅帅煮茶。而智积禅师则是非陆羽
煮的茶不饮,说是别人煮的茶味道个纯。当陆羽离开龙盖寺后,智积禅师为
没好茶饮烦恼了好多年,甚至拒绝饮茶。后来,代宗皇帝召智积禅师进宫宣
讲佛法,宣讲前,代宗让人给智积禅师献上一杯茶。智积禅师顿觉清香袭人,
端起茶杯一饮而尽。饮过这杯茶,智积禅师显出很感叹的样子对代宗说:“贫
僧好久没有饮到这味道纯正的茶了,这茶水就像我儿鸿渐所煮的一样!”听
了智积禅师的话,代宗哈哈大笑起来,对智积禅师说:“大师所言不差,这
正是陆羽煮的茶。朕知道大师喜欢饮陆羽煮的茶,便专门派人宣他进宫,为
大师煮上一杯。”代宗说完,就让陆羽出来拜见智积禅师。
这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它说明的是,陆羽有着精湛而独到的煮茶技
艺,以至离别多年的智积禅师,仍能品出他煮的茶味。
还有一则故事说,陆羽对煮茶的水特别有研究。一天,湖州刺史李季卿
因事到了维扬,住在扬子江畔的宾馆里。李季卿早就听说陆羽有一手煮茶的
绝活,便派人把陆羽请了来,对他说:“陆羽先生对茶有研究,这早已是天
下尽人皆知的事。我也是久闻先生大名,只缘没有机会相见。现在,扬子南
零这天下煮茶第一好水又近在眼前。本是二妙千载难逢,而今天我却有幸相
遇,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我马上就派人去南零取水,请先生为我煮茶,
不知意下如何?”
陆羽笑着说:“既然大人如此看重我煮的茶,那我就不客气了。您派人
去取水吧!”
李季卿见陆羽答应了为他煮茶,很高兴,忙吩咐手下军士带着水桶驾着
小船到南零去取水。这边,陆羽准备好了煮茶工具,只等南零水一到,就开
煮。
不久,水取回来了。陆羽低头往水桶里看了看,用勺子舀了点扬了扬,
对取水的军士说:“你取的这水虽然是江水,但却不是正宗的南零水,它好
像是岸边的江水。”
军士狡辩说:“我划着船去的南零,见到我的人,不下一百,我怎么敢
弄虚作假?”
陆羽没说什么,把桶里的水倒去了一半,又用勺舀了些水扬了扬说:“从
这往下才是南零水。”
军士听了这话,大吃一惊,忙磕头谢罪说:“先生说的没错,是我不对。
我从南零取水回来,到岸边时,发现桶里的水晃荡出了一半。我怕刺史大人
责备我取的水太少,就舀了点岸边的水来凑数。没想到先生一眼就看了出
来。”
刺史李季卿在旁边听了陆羽和军士的对话,十分惊奇,赞叹陆羽说:“先
生鉴别水的能力真神!”
唐朝诗人温庭筠在《采茶录》中记有这段故事,唐朝张又新的《煎茶水
记》,也有类似的记载。
陆羽一生致力于茶的研究,并有着自己的做人准则。他对朋友非常真挚,
因而,许多人都愿做他的朋友。像大书法家颜真卿、和尚诗人皎然等,都是
他的莫逆之交。皎然为他写过很多首诗,《唐诗三百首》中的《寻陆鸿渐不
遇》,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诗云: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呔,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这首诗是陆羽迁居后不久,皎然前去拜访不遇所作。诗人用清淡的笔调
写道,陆羽迁居后的新家虽然离城不远,但却很幽静,要沿着野外小路,直
走进桑麻丛中才能见到。他的住宅外的篱笆旁种植着菊花。这些菊花大概是
迁来后才种上的,所以,虽然到了秋天,它们还没有开花。我走过去敲他的
院门不但无人应声,就连狗的叫声都没有。无奈,我只好去问他西边的邻居。
邻居告诉我,陆羽进山里去了,每天回来都要到太阳西下。
陆羽才华横溢,但却淡泊名利。在他晚年,德宗皇帝曾拜他为“太子文
学”,“太堂寺太祝”,让他到朝廷为官,可他毫不动心。他谢过皇帝的恩
德,继续在苕溪(今浙江西北部)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经常独自在山林中漫
步,拍打着树干诵吟着诗歌。有时触景生情,还会痛哭失声,或者仰天长啸,
完全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
陆羽对名利淡泊,而对情谊却十分看重。他小时候由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尽管后来的日子智积禅师对他很不好,但他逃离寺院后,仍没忘记智积禅师
的养育之恩。当智积禅师圆寂(和尚逝世称圆寂)的消息传到他的耳中时,
他十分悲痛,并挥笔写了一首《六羡歌》来明志寄怀。
陆羽怀念故土,故土的人们也没有忘记陆羽。为了纪念他,竟陵人在他
的故居建了一座陆公祠,并为他塑了像。竟陵县城内有一口三眼井,深近百
尺,井水清纯甘甜。陆羽在竟陵的时候,曾常来打水煮茶,因此,竟陵人称
这口井为“文学泉”。还在井旁竖立了一座“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
不独陆羽故土的人们怀念陆羽,中华民族的子孙,乃至一切喜欢中国共
茶人们都怀念陆羽。人们是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国茶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有功
之臣的。
陆羽故乡的人们把竟陵城里那口百尺深的井,称为“文学泉”,为什么
这样称呼呢?我们在前面说过,在陆羽晚年,德宗皇帝曾任命他为“太子文
学”,但陆羽没有就职。虽然如此,人们仍然用这官职来称呼他,叫他“陆
文学”。因此,故乡人便称那口井是“文学泉”。
8 根柱子的圆顶凉亭——盖天说
我们知道,地球是茫茫宇宙空间中的一个球体。但这一科学常识,很早
很早的古人却不知道。他们眼望浩瀚的大空,脚踏广阔的大地,构想着天地
的关系,宇宙的结构。他们发现,头上的天,是圆穹形的;脚下的地,是平
坦状的。凭着这种直观感觉,他们认为,蓝天像一个大圆盖,或者说像一个
大帐篷,笼罩在棋盘般的大地上 。他们甚至还臆测出,这“大棋盘”每边长
81 万里,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为 8 万里。这种“天圆地方”的看法,便是古老
的“盖天说”,也是我国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它的产生年代,可追溯到奴
隶制社会的周代,并一直影响着后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的认识水平逐渐地提高了起来。他们慢慢地感
觉到,这“天圆地方”有些不大切合实际。因为天若是一个大圆盖,地是一
个正方形的大棋盘,那天盖地时,四角怎么合得拢呢?
于是,在公元前 6 世纪,人们修正了最初的“天圆地方”说法,改为:
天和地不相交接,天像一把特大的伞,悬罩在大地的上空,周围有 8 根巨大
的柱子,支撑着它。在柱子的顶端和伞的边缘,有无数条绳子,连接着它们
的枢纽。这一修改,天地的样子便成了一个有 8 根柱子的圆顶凉亭。
这种修改后的宇宙图式,也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又有人提出天像一顶
头戴的斗笠,地像一个倒扣的盘子。北极是天的最高点,四面倾斜而下。天
穹上的日月星辰交替出没,形成昼夜。
盖天说形成于周代,到西汉时还很流行。尽管后来的天文观测事实否定
了这种看法,但它却反映了古人认识宇宙结构的一个阶段水平,在描述天体
视运动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浑圆的大鸡蛋——浑天说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另一种宇宙理论。浑天,是指天是浑圆的,有人把
它比作大鸟卵,有人把它比作大鸡蛋,还有人把它比作大弹丸。
这种宇宙理论是战国时萌芽的。公元前 4 世纪,思想家慎到便说:天,
不是半球形的,而像弹丸一样,是整球形的。不过,他没有谈到地的形状。
最早猜测大地为圆形的,是跟慎到差不多同时的惠施。惠施曾说:球形的大
地,体积虽然有限,但一直朝南走,可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惠施不仅认
为地是球形的,天也是球形的。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汉武帝时,四川有位名叫洛下闳(hóng)的民间
天文学家,制做了一个圆球形状的浑天仪,用来演示天象。洛下闳的浑天仪
尽管还很简单,但它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浑天仪。据说,浑天仪刚做好那
会儿,许多人都不相信它能有什么用处,然而,当洛下闳把浑天仪放在地下
室里演示的时候,人们都惊奇地发现,这浑天仪上标示的星宿,跟实际天象
相吻合。于是,洛下闳名声大振,浑天仪也广为人知。
洛下闳之后,鲜于妄人、耿中丞、张衡等人,又发展了浑天说的理论。
尤其是张衡,对浑天说作了全面的总结,从而使浑天说最终成为一种很有影
响的宇宙结构体系。张衡在他所著的《浑天仪图注》中阐述他的观点说:“浑
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
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不仅在理论上对浑天说作了系统的说明,还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制作了“水运浑天仪”,来形象地表述他的浑天思想。
很显然,以张衡为代表的这种“浑天说”宇宙理论,较“盖天说”的宇
宙理论,有了长足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