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是帝王-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
八月,曹操率军进据黄河北岸重镇黎阳,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带,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留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令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以防止袁军渡河南下,此为第一道防线。
九月,曹操还许昌,置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为第二道防线。
十二月,曹操复还官渡,亲自坐镇,严阵以待袁军来犯。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
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
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
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
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
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袁绍下令退军阳武,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
九月,曹军出击,但战斗不顺。
当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十有二三为伤兵,只好退回营垒坚守。袁军见此,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使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命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向袁军还以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也针锋相对,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他立刻派大将徐晃、史涣截击,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
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谋臣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予采纳。
恰这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敌审配扣押,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
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心意,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扮着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到达乌巢后,即围住粮屯放火,及至天明。
淳于琼才见曹军兵少,于是出垒迎战,曹操挥军冲杀,袁军抵挡不住,被迫推回营垒坚守。
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命张合阝、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诉我!”
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
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阝、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仓惶逃往河北。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
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第三卷 第五十五回 吏治天下
如果说民众是国家的根本,那么庞大的官吏阶层则是介于百姓和国家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这个作用可以是缓和、激化中的任何一种。
纵观历史上的那多次革命,虽然几乎每一次都是以农民起义的战争形式来建立新的政权机构,但是依旧可以在这汹涌澎湃的海洋中感受到“起于厮,止于斯”的尴尬和无奈。
上位者治理天下八方,即使日理万机,也无法事事亲历亲为,所以只能依靠自己的官吏队伍来具体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意志。
当然,为了能够限制和约束这些实际的掌权者,尽力避免发生违抗上位者意愿、违反普遍认可的传统道德理念、违背事件本身的原有之意,从而产生危害社会,进而富集累加,逐渐侵蚀国家统治基础,甚至更深一步引起新的革命,未雨绸缪之际,上位者也同时为官吏们制定了一些准则…………刑法律例。
民众百姓从事农工商,为这个社会生产最宝贵的民生资源和财富,供养着上位者和各级行政官吏,而后者则组织民间力量,完成上位者下达的各种徭役,并负责调和社会最底层的矛盾冲突。
这才是理想的国度。
然而,这只能是理想而已,这样的情形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何其短也!
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破坏式的反抗,革命的意义和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最终倒霉的还是百姓平民,屹立不到的仍旧是换汤不换药的官吏阶层。
因此,历朝历代的官吏相沿成习,为了追求最大的私利,罔顾国法,铤而走险。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天下不是自己的,即便倒了一个皇帝,已就会有另外的君主来任用他们,自己的利益没什么太多的损失。
“千里做官只为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县官不如现管”等等,类似的官场流言无不表明同一个意思…………人治国家,实乃吏治天下。
只有管理好了官吏阶层,国家才能大治,百姓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没有精干有效的官吏队伍,任何的理想都只能是幻想而已。
******************************************************************************************
徐茂功望着冷冷清清的码头,三三两两的零星船只还在装卸货物,偶尔有几声船工的号子响起,空气中弥散着炊烟的气息,似乎还有饭菜的香味夹杂在里面。
“道长在想什么呢?”我笑呵呵的走到他身旁,雪白的大氅在夕阳的晖映终愈发显出我的高大挺拔。
徐茂功这才从怔怔发愣中回过神来,转头见我看着他,连忙告罪道:“无量寿佛,贫道失礼了,主公莫怪!刚才贫道想到了国家朝廷的将来,所以有些走神。”
我点了点头,手指敲击着木栅栏,若有所思道:“是呀,朝廷目前虽然看似情形大好,不仅国内民众安分,这次杨素痛歼阿波可汗的西突厥主力,让其元气大伤不说,边境还向西北推进了数百里,可以说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西北无战事可言了,只有高句丽国还是和倭国勾结,图谋称霸东北,估计上次杨俊惨败鸭绿江的教训皇上还是记得的,我估摸着朝廷必定会对高句丽用兵,时间不出三年,登州地处海滨,与高句丽国隔海相望,届时肯定要从那里派出水师,从背后夹击它的,到时候如果我们还待在哪里的话,肯定就要奉旨出征,说句难听的话,即便这三年时间离我们把登州建成人间天堂,战争一起也会变成一片萧条的废墟,田地荒芜,百姓躲避兵役,流离失所在所难免呀,道长可有良策教我?”
徐茂功在耿询被支走后,言语上便不再小心翼翼,随口答道:“三十六计走为上!”
说罢,突然又自失的一笑,见左右无人,凑到我耳边笑言道:“主公早就有应对之记在胸,又何必问贫道,呵呵,薛收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在海上了吧!”
我微笑着看了看徐老道,两个人突然间哈哈大笑,让在一旁警卫的王君廓等人纳闷不已,不时向这边张望。
我大笑了一阵,冲徐茂功朗声道:“知我者,徐茂功也!”
徐老道慌忙拜倒,同样的欢颜喜色,却从容道:“承蒙主公夸奖,贫道实在不敢当啊!敢问主公,这登州之地我们要如何对待,贫道心里也好有个底数。”
“该管的还是要管嘛!”
我指着那几条已经装卸完毕,正忙着做饭的货船,正色道:“我仍旧是打隋朝的官员,皇上的封疆大吏,青州东道还有无数的百姓等着我们,这为官一任便要想方设法造福一方,我可不想给后世之人留下一个‘天下第一才子’任上政绩糟糕的笑柄。登州乃是重要的港口,说白了就是我们捞钱的口袋,绝对要发展起来,而其富产渔盐的州县也要鼓励工商,道长的《登州新规》还是要加紧写,这次我们在舞阳‘请’了不少能工巧匠和饱学之士,他们都是带着满腔的怨气的人才,即使暂时不能为我所用,但是天长日久,我就不信感化不了这些人!”
徐茂功眼珠子转了几圈,左手在羽扇上轻轻拍着,似乎自言自语道:“听说琉球和倭国那里几乎还是蛮荒之地,要是有人能去那里从事生产,再加上一些人才辅助,哎呀,啧啧,真是的。。。。。。”
我眼睛登时一亮,看着正在抱怨肚子饿的徐茂功,良久,才深深喘了一口气,笑着摇了摇头。
“这个鬼家伙,肚子里的鬼主意真是多啊,嗯,要是真的移民中土百姓到四夷蛮荒之地,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愿意呢。。。。。。”
想了许久,自己都有些头痛了,这才恨恨作罢。
“去也得去,不去老子就创造条件让你们抢着去,哼哼!”
一丝残忍的笑容在我的脸上绽开,随即又消失,这时候自己心里平静了许多,也许这就是心中有数不慌乱的结果吧!
“好了,好了,别嚷嚷了,君廓,我们回去吃饭!”
我笑骂着嘴里嘟嘟囔囔的徐老道,边往回走边随口问到:“道长,世民最近怎么样?文鸯有没有再调皮呀?我可有人听说你的宝贝酒葫芦被她给赢去了,哈哈哈,没想到道长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是喜欢赌博,怎样,没酒葫芦的滋味不好受吧!”
徐茂功本来正急匆匆的赶着路,一听我揭他的短,急忙加快了步伐,几乎是一路小跑,嘴里叫嚷着:“贫道先去了,主公可以去问问李世民,这小家伙如今成了文鸯的小跟班,听说也是输给了那个小祖宗,还签了什么卖身契约,三十年啊。。。。。。”
我倒!
打了一个趔趄,差点就倒地当场。
怪不得这几天见到李世民的时候,这下家伙就满脸愁容,可怜巴巴的在文鸯身边转悠,当时自己还以为是小孩子游戏呢,没有想到这个杨文鸯还真是可怕。
“不过,这样一来,只要我绑住了那个小祖宗,李世民也就跑不了,那么李渊那边…………,嘿嘿嘿。。。。。。”
王君廓看着我边走边傻笑,心里登时泛起一股不安。
“乖乖的,不晓得又有哪个倒霉鬼被将军大人盯上了!”
这时候,远在京城的李渊正在家中和夫人窦氏谈起自己的儿子…………李世民。
窦氏祖上乃是前朝大周的直系皇戚,她父亲生前就是大周和大隋两朝的重臣,后来杨坚灭周,窦氏那年只有八岁,却哭着对父亲道:“只恨自己不能为舅父(当时大周皇帝)报此亡国之仇!”
后来她嫁给了同样是关陇勋贵出身的李渊,俩人恩爱之极,相继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以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