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多宝道人 >

第39部分

多宝道人-第39部分

小说: 多宝道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情形无奈之下将共主之位又还给了虞舜,虞舜只得又回到陈郡,登上共主之位,这就是舜帝。登上共主之位的虞舜所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要召集人族修士,平定水怪之乱,好在那前世之中以洪水霍乱洪荒的罪魁祸首巫之祁已被多宝道人带去金鳌岛潜心修道,是以众仙不费多大的功夫,便将水怪之乱平复。

人族在大禹带领下治水多年依然不见成效,终于明白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众人在大禹带领下,采集首山赤铜,在众人合力之下炼制了一件定海神针,用以测量水位。后来又得到了人族圣师多宝道人送来的河图,用以整顿九河,此河图并非鲲鹏老祖手中的河图,而是天下河流资料图。因那多宝道人名义上为天庭洞阴大帝,掌管五湖四海,天下河流,见人间洪水泛滥,便利用职务之便,令人将这河图送给了大禹,以助其治水。

就在此时,又有那天庭之上的太清道人,派人送来开山神斧,想那太上老君为人教教主,人族遇此大难,他自不能坐视不管。如今见人族所受的考验已经足够,便自刺下神斧,以完大禹之功。

大禹得到这几样宝物之助,又有人族齐心协力,大禹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他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菏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他又凿开龙门,将定海神针置于东海,以定水文,至此大禹治水终于完成。

正文 第五十一章 王母爱吃醋?

天庭之上,众仙品仙桃灵果,饮玉液琼浆,论无上大道,一时之间也是其乐融融。

只见大殿之上,昊天上帝与西王母端坐御座之上,左手一方第一位的是道门首徒,截教大弟子,天庭洞阴大帝多宝道人,第二位的是人教弟子玄都**师,第三位的是阐教击钟大仙广成子,右方所坐的乃是一些洪荒之上有名的散修,天庭虽是要借助三清门下实力对付巫族,但也不会放过借此来拉拢洪荒散修的机会。

就在此时听那昊天上帝开口道:“朕今日历劫归来,有众位道友卿家一起为朕庆祝,朕心中着实高兴。只是思及那巫族强暴凶残,洪荒众生随时生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每每想到这了,朕就痛心疾首,可恨自己法力低微,不能为洪荒众生铲除此等恶族,不知众位道友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无论是道门来的这三人,还是那些洪荒散仙都是活了几万年的人精,此时怎么还不明白昊天召开此次蟠桃大会的目的,只是那巫族岂是那般容易铲除的,不说巫族乃是盘古精血所化,深受盘古遗泽,又有祖巫后土以身化轮回,为众生死后找到了去处,是以即便是在巫妖大战之时那祖巫共工撞断不周山,也只是气运降低,不曾有灭族之祸。如今昊天竟然大言不惭的要将巫族一族尽灭,当真是不识天数,枉他在道祖面前侍候几万年。

是以众人闻听此言,皆是沉默不语,只见多宝道人紧闭双眼,仿佛入定一般;玄都**师盯着面前的仙桃灵果,好像是能从中领悟出大道一般;广成子心性修养最低,眉头紧皱,满脸的嘲讽之色。散仙这边虽然有几个跃跃欲试,只是见众人都不开口,也只能作罢。

一时之间众人都是沉默下来,大殿之上只剩下丝竹管乐之声。那广成子显然是受不了如此沉闷的气氛,当下开口道:“陛下,那巫族乃是盘古遗脉,虽是多般为恶,确是有功于这天地的,不然又如何能存在至今,陛下妄言要将巫族一族尽灭,当真是不识天时,恕我阐教不能奉陪。”说完也不见礼,便自起身离去。

多宝道人等人见状,也是纷纷告辞离去,一场蟠桃大会就这样不欢而散。那昊天上帝与西王母此时在那御座之上气的面目铁青,紧紧的扣着御座的把手,双手之上青筋暴起。他二人虽是料到联合三清门下共讨巫族会多有不顺,然则也不过是多付出一些代价而已,不曾想这阐教广成子竟敢如此无礼,当面斥责自己不识天时,令的二人颜面扫地。

昊天上帝毕竟是刚刚恢复修为,心性不似西王母那般的深沉,不理殿下目瞪口呆仙官仕女,径自起身拂袖而去。

西王母见状挥手让众人收拾大殿,也是往那后殿去了。西王母此刻也是心情郁闷,只是她毕竟历经劫难,还曾遭妖族天庭追杀千年,是以不似昊天那般冲动易怒。她挥手让侍女离开,独自一人,来到那御花园之中,准备放松一下心情。就在这时忽然听到一个轻佻的声音正与专门管理御花园中花草的牡丹仙子交谈。

“怎么,你的名字叫牡丹仙子吗?这名字怎么能用在你的身上?你比那牡丹可漂亮多了,是谁让你在这管理着花草的?这人太没眼光了,你在这里,那这御花园中的花儿如何还敢出来见人。假如我是那天庭的玉皇大帝,我就封你做王母娘娘,你可比那现任的王母娘娘漂亮多了,她在你面前简直就像六十岁的老太婆与二十岁的小姑娘一般,昊天上帝怎么受得了?要是我宁愿娶你也不要她。”只听那轻佻的声音道。

这时有一个温柔的声音道:“求你不要再说了,王母怪罪下来那还得了。”

“怕什么。她不会听到地。”

躲在暗中地西王母此时已经是气得七窍生烟。没有什么比容貌和年龄更令女人在乎。她摸着自己地脸。心道:自己难道真地那么老。真地有他说地那么不堪。她当下走出来。来到二人地面前。那牡丹仙子见西王母从后面走出来。吓地仿佛连三魂七魄都要散掉了。连忙跪拜下来。叩拜不已。身体更是被吓地瑟瑟发抖。

只是此刻西王母却并未理会她。她全部地注意力此刻都集中在那个神秘人身上。只是那人却全然不在乎。埔一见面。西王母忽然感觉此人身上地气息分外地熟悉。忙在暗中演算天机。不久之后便推算出这人地来历。当下脸色更是铁青。

原来这年轻人号东华帝君。乃是当年东王公被妖皇帝俊和东皇太一诛杀之时。重伤喷在九华山地一口精血得道化形而来。由于得到了东王公所炼三阳真气中地少阳之气。又称东华紫府少阳君。只是他毕竟只是东王公精血所化。是以根性浅薄。不能对少阳之气运用自如。是以容易受到那些女修士身上真阴之气地影响。平日之间放浪形骸。放荡不羁。

也正是因为这样。西王母才会感觉他身上地气息非常地熟悉。她本就在那蟠桃大会之上受了那阐教广成子得气。如今刚要平复下来。又被此事所激。顿时失去理智。

西王母下意识地将眼前这东华帝君当成了东王公。想到若不是他当初不理政事。醉心修道。如何会使天下男仙离心。致使妖皇帝俊与东皇太一趁机杀上门来。不单单他落了个身死地局面。还连累自己被妖族天庭追杀。惶惶如丧家之犬。想起那段日子。对眼前之人更是恨极。如今他方自转世。沾花惹草。放浪形骸不说。竟还敢在这贱婢面前如此编排自己。当真是万死难辞。想到这里。她当下喊来天兵天将欲将二人拿下治罪。却完全忘了此东华帝君并非彼东王公。而且她自己也是早已改嫁给昊天上帝了。

这边有天兵天将将东华帝君与牡丹仙子制住,御花园如此大的动静,却也是将在瑶池中生气的昊天上帝惊动了,当下也是出来查看,问是何事。西王母答道:“这二人不顾天庭不准私自婚配的天规,竟敢在御花园之中鬼混,被本宫撞个正着,正要将他二人压入天牢之中。”昊天上帝此时也是一肚子的火无处发泄,闻言也是大怒,那天庭天规乃是他亲自参与制定,见竟然有人敢公然违背,而且还是在这天庭御花园之中,当下怒道:“不用压去天牢了,将这二人压去斩仙台,贬去凡间,受那百世情劫之刑。”这处罚明显是重了,只是昊天上帝此时怒气勃发,无人敢上前求情,并且也无人与那东华帝君有交情,如此也只能怪他自己倒霉了。

却说那人族大禹,作为治水最大的功臣,于十三年中疏通河道,使天下河川均流向大海。洪水治平后,大禹及时巡视各地,组织实施善后工作,变水害为水利,引水筑渠,建坝畜水;继续关注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使得男耕女织,不夺其时,故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年之储。

帝舜在位三十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欲在将来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八年以后,舜在南巡中离去。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他迁都安邑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大禹即位之后,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利用在治水的过程中,自己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的了解,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又命人以开山神斧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是从汧山和岐山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从此各地不再隔绝,有效的加强了对各方的控制。自此九州统一,天下归心,四境之内,物庶年丰,人民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大禹在夏王朝建立之后,为了政治、军事、礼仪和农事的需要,及时向各国颁布了夏历,夏历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以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向作为“建寅”,是为岁首,每十二个月算一年。夏历按照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了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以便利农业生产,所以又叫“农历”。每过三年,加一个润月,也叫润年,润年这一年是十三个月,以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他还统一了度、量、衡,原来各诸侯国的长度计算,并没有统一标准,有的用丈,有的用弓,有的用仞,而夏朝以前则用步。禹统一度量衡之后,各国都以五谷中之黍作为标准。一黍之长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