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426部分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426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条制版线的进度。

夏侯兰因为赵云的关系,投奔了刘和,却凭着自己的认真和努力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赵云的精彩人生道路。从司令署内务司转任制币司司长的职务,虽然远离了军队,但他知道自己接手的这个全新岗位关乎国计民生,比内务司司长的份量更加重要。

今后,夏侯兰和他的属下每天将要面对的是能够让人迷失心智的金山银海,只要他在铸币的过程中悄悄动头发丝那么一点手脚,经年累月下来也能积攒出惊人的财富。除了真金白银的直接诱惑,夏侯兰如果无法保证铸币技术的遥遥领先,让仿冒者钻了空子,那么他给国家和民众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正因为深知责任重大,所以夏侯兰将原本就严苛的性格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凡事都从自己做起,对于制币司的每一项条规不仅倒背如流,而且必定是严格遵守。夏侯兰虽然严苛,但却不是冷血之人,在正常的工作之余,他也很关心工匠们的健康状况和家庭处境,努力为工匠争取更多的福利。因为如此,所以制币司的内部氛围严肃而积极,并非死水一潭,毫无生气。

经过制币司全体人员近十天的连续赶工,一整套的各式票证“样票”提前摆在了刘和的书案上面。

刘和手持一只圆形铜柄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每一套“样票”的纹理、色泽和符号。

“嗯,印制工艺非常好,样票的材质也足够坚韧耐磨,明暗几重防伪标记也处理的很细腻,外人想要仿冒还真是难如登天。制币司开门第一项任务完成的很出色,我会通知内务司对制币司上下实施奖励!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三币铸造上还能拿出最高的水准!”

刘和的夸奖和鼓励,让夏侯兰如释重负,他的脸上终于难得地浮现了几分笑容。

“总裁,既然这些票样通过了您的验收,是否可以开始进行批量印制?”

“嗯,可以的。你去跟徐岳和李儒等人商议一下,看第一批各种票劵需要印制多少数量,宁可缺少一点,也绝对不可滥印!”

“属下明白!”

正文 第五二五章 金迷大将军

刘和用发行各种实物票劵暂时替代流通货币的方法,顺利解决了钱行储备金不足的难题,实际上也是为日后发行纸币在试水和探路。

实物票劵虽然也是用纸张印制出来,但却与纸币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通用性。合法的纸币可以买到各种商品,甚至包括票劵本身,而票劵只能购买与之对应的单一货品,更无法像纸币那样自由地兑换和流通。

不过,无论票劵还是纸币,能够为民众接受的基础还是政府的信用。一个信用良好的政府,哪怕是用半尺白布上面写几行字,再盖上官府或者军队的公章,就能从老百姓手中换取到粮食和生活物资,这样的例子在后世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地盘上司空见惯。反之,一个丧失了信用的政府,哪怕是把各种报表数据做得花团锦簇,死命地忽悠和欺骗民众,但普通百姓从不断飞涨的物价中便能看出这个政府真正的嘴脸。解放前的“法币”,便是最好的注解。

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盐票、煤票……不同花色和样式的票劵被制币厂批量印刷出来,然后由内务司派出卫队送往幽州的各郡,然后再由各郡分发到各县。这段时间,《大汉时报》和《丰报》都在不停地宣传官府印制票劵的用意,以及使用票劵的方便之处。

为了带动民众使用票劵,刘和要求各军和各级官府的办事人员带头使用票劵。以往地方给军队提供的粮草,都是通过转运的方式运输实物到军中,现在司令署直接将票劵下拨到各军,再由各军的后勤军需官将一部分票劵分发给官兵,另一部分票劵则直接用在驻地周边的市场上。

在待遇和保障条件没有任何降低的情况下,军队对于使用票劵是欢迎的,因为有了票劵之后,官兵们可以将分发下来的粮票、盐票和肉票随身带着,再也不用提着一包一包的铜钱“叮铃咣当”,也不用担心在熟睡的时候会被别人悄悄的顺走。

各级官府的办事人员对于使用票劵来代替发放实物的做法也不抵触,他们最清楚幽州目前的实际经济情况,根本不用担心拿着票劵换不到实物,或者出现挤兑抢购的风波。

因为有军队和官府带头使用票劵,加之首批印制的票劵数量并不很大,所以这批票劵投入到幽州之后,反响很不错,一些小问题也很快得到纠正和解决。刘和见发行票劵的进展顺利,于是给制币司下令,印刷第二批票劵,准备投往辽州、冀州。宁州和并州的经济基础受损严重,还需要恢复一到两年时间,刘和暂时不打算向这两个州投放票劵,而是保持实物交易的原始办法,先让两州的民众增加对官府的信任再说。

除了发行票劵,刘和也开始了对各州豪族大户家中所藏黄金、白银的换购计划。

刘和的办法很简单,却也很有效,就是用一些奢侈商品、珍惜物品和稀罕物事来打动豪族大户们的心,让他们甘心情愿、争相恐后地拿出埋在地下的黄金白银来购买只有自己手里才有得卖的物品。

比如,蓟城所产的四轮马车不仅具备了减震和自由转向的功能,而且因为拉车的马匹数量可以从一匹增加到四匹,甚至是六匹,所以车厢可以造得宽敞舒适,还可以添加一些雕龙画凤的装饰,使得马车显得格外地高大上。在没有内燃机的时代,拥有这样的一辆马车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非要作比较的话,普通的马车就像是一辆奇瑞小扣扣,普通的牛车就像是一辆比亚迪,豪华一些的双轮马车就像是入门级的合资车,而蓟城最新研发制造出来的具备了悬挂减震功能的四轮马车,那就是劳斯拉斯,属于限量版的顶级豪车。

之前,这种四轮马车因为数量有限,只陪给郡守以上级别的官员,豪族大户们就算是再眼红,那也只能干看着,根本就买不到。现在,刘和终于同意放开四轮马车的生意,可以向民众出售,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用黄金和白银来购买,铜钱都不行,粮食更不行!

这个时代,民众对于黄金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大家只是把黄金看成是与珍珠、宝石一样的贵重物品,虽然平时不会拿出来使用,但真需要用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有多么难以割舍。蓟城有几家规矩做生意的商户这些年积攒了不少硬通货,当他们得知普通民众就可以购买四轮马车时,根本就没有犹豫,立即拿出家中收藏的黄金,向蓟城车厂订购豪华的四轮马车。

富商们的这种心态,跟后世那些暴发户们在书房里面摆满各种古籍珍本有些相似,都是想要寻找一种身份地位提升的认同感。想想看,原本是大官们才有资格享受的四轮马车,如今咱也能购买了,而且是想买几辆就几辆,只要舍得花钱,咱现在不就是钱多嘛,买一辆哪里够!

有了几个富商带头,豪族大户们也不甘落后,谁都怕在日后出门交际的时候因为乘坐的是两轮马车而被人看不起。如此一来,蓟城的马车厂顿时订单暴增,而黄灿灿、白花花的金银便哗哗地流进了制币司。

如果刘和只是拿四轮马车这一种稀缺商品出来搞饥饿营销,那也太小瞧了他穿越人士的本事。

蓟城有两位医术高超的神医,神医又带出来了一批医术精湛的徒弟,因为他们的存在,加上刘和的全力支持和一些前瞻性的指引,蓟城医学院如今的医疗手段已经到了一种全新高度。华佗和他的几个徒弟已经开始使用麻沸散给病人做开腹手术了,特别是在治疗阑尾炎方面已经取的了长足进步,成功率一直在提高。张机在治疗伤寒症和各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开出的各种偏方有着药到病除的神奇功效。

如今,在蓟城,在幽州,甚至是在整个北方,想请华佗和张机诊病的人多如牛毛,毕竟谁都想多活几年,谁都想健康长寿。但是神医只有两位,神医的徒弟也就那么几个,所以谁若是想要得到特别的医疗救治和健康指导,那得看将军府的安排,不是谁有钱有势就能见到神医的。

为了让豪族大户们“愉快”地拿出真金白银,刘和授意医学院搞了一个专家门诊部,接受来自于民间的医疗预约,但想让专家名医们出诊的费用那是相当昂贵的,没有真金白银,想都别想!或许有人会指责刘和这是在搞歧视和不平等,为什么有钱的人可以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出诊,没钱的人就只能躺在家里等死么?

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无解的。名医的资源就是那么一点点,而天下的病人却有千千万万,抛却有钱没钱这一点,在医者眼中,生了病的人都是需要救治的。难道让所有的名医每天为无钱支付诊费和药费的穷人治病,这样就公平了吗?如果富人的财富来得合理合法,那么他们愿意用更多的财富换取更好的医疗待遇,这又有什么不对呢?

刘和从来就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所以他的努力方向是培养出更多的医生,尽量减少贫穷之人,建立起一种社会救治体系,而不是去创造一个绝对平等和平均和乌托邦。

华佗和张机对于刘和这种嫌贫爱富的做法其实还是有些抵触的,特别是刘和将他们两人当成了医学院最大的两棵摇钱树,这显然让“神医”和“医圣”觉得人格尊严受到了侮辱和挑战。不过刘和告诉他们,医学院通过替富家豪族赚来的金银,其中一半充入钱行,另外一半中的六成用来为处于赤贫的穷苦民众购买药材,剩下的四成则用来培养乡村赤脚医生。刘和这么一番解释,让两位善存于心的老人胸中释然,于是在日后出诊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向豪族富户们索要高得吓人的诊金。

刘和甚至为了此事专门在报纸上刊文,意思就是安抚普通百姓不要觉得两位神医见钱眼开,怀疑他们的人品,同时也安抚那些富家大户,告诉他们这些高额的诊金出得不冤枉,因为他们的豪爽大方,有许多穷苦百姓能够得到基本的救治,这是一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

豪族大户们想到华佗和张机差不多属于刘氏父子的“御用”医官,如今虽然花费的诊金有些肉痛,但能请到家中来替家人诊病,也是很难得和珍惜的机会。何况大将军也说得明白,就是希望有钱人能够多花一些金银出来贴补穷苦之人,所以这个钱花得虽然多,但也是值得的。

除了卖奢侈的四轮马车给豪族富户,垄断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刘和还把放大镜、老花镜、上等好马、珍贵药材、兽皮、各种做工精美的艺术品都作为聚敛黄金白银的财路,只要坚持个三、五年时间,大汉现有的黄金、白银估计都要流进制币司的仓库。

正文 第五二六章 三韩来人

时间转眼便到秋凉,在中秋节前夕,大乔为刘和诞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早在半年之前,远在京城的太傅刘虞听说了儿媳有身孕的消息之后,便为大乔怀的这个孩子取好名字。如果是男孩,便叫刘治;如果是女孩,就叫刘怡。如今小刘治安然出生,刘家又添新丁,蓟城太傅府和公子府中一片喜庆。

好消息还不止这一个。年初时的一场暴雪过后,北方终于迎来了难得的风调雨顺之年,老天爷似乎觉得这两年把北方四州的百姓折腾的过头了,因此难得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