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3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儁冷笑,然后说道:“我麾下的兵马如今便驻守在函谷关,若是赵司空不怕函谷关有失,我可以给他们下令,让他们前往河东攻打吕布,不过若是吕布起了杀心,一怒之下拿这些大臣们开刀,所有的责任你可承担得起?另外,既然天子已经平安还都洛阳,老朽常年为疾病所困,今日便辞去卫将军和河南尹之职,还请天子另行任命德才兼备之人!”
朱儁这一撂挑子,顿时把皇帝和诸位大臣吓住了。
正文 第四五五章 车中布局
朱儁在第一次朝议的时候便要撂挑子不干,这下可是镇住了刘协和朝堂上各怀心思的众大臣。为了安抚朱儁,皇帝最终还是采纳了朱儁的建议,准备授予刘虞大司马的职位,同时将刘虞空出来的骠骑将军之职授予立下了赫赫功劳的刘和,同时还让刘和总督北方五州的军政之事。
朝堂上的大臣们,包括皇帝在内,心里都觉得如此厚赏刘虞父子,实在有些危险,但他们却没有看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不这么封赏刘虞父子二人,那么洛阳很快就会成为第二个长安。
朱儁比谁都看得清楚,如今的朝廷若想维持下去,必须依靠刘虞父子的力量,相比于其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势力,刘虞至少不会像董卓那样滥杀无辜,而刘和也不会像吕布那样挟持天子以自重。既然天子已经还都洛阳,那么朝堂上就必须要有一位威望和实力足够的大臣来主持局面,而刘虞无疑便是最佳的人选。若想刘虞前来洛阳,那就必须把刘虞在北方经营起来的势力全都交给刘和,这样既能让刘虞有足够的实力压制其他人,同时也能安抚刘和,以免他做出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
朱儁自知时日不多,又不想看到好不容易才又恢复了生机的洛阳再度蒙受兵火之灾,所以极力坚持把刘虞从北方召回洛阳,让刘和继续留在北方震慑各州势力,这一番良苦用心,恐怕只有极少数聪明人才能看懂。
朝议结束不久,李严便知道了朝议的内容,朱儁的两条建议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但也就是仅此而已。虽然天子还都洛阳这件事情超出了李严的控制,但他并不担心皇帝来了洛阳之后,就会落入被他人所操控。洛阳附近有近四万兵马听令于刘和,而洛阳城内更是被龙虎卫完全控制,一旦出现危及到刘虞父子的苗头,李严会在第一时间将其扼杀。
天子还都洛阳造成的影响还在慢慢发酵,对于刘虞父子的最新任命刚刚上路,李严和赵云终于等到了来自蓟城的指示。
刘和给赵云和李严的指示,是在收到皇帝忽然出现在河内这个重大消息时做出的,等到他的指示抵达洛阳和河内时,皇帝已经在张杨和一群大臣们的拥护下返回了洛阳。就算如此,刘和的指示却是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都预判了进来,并且给赵云和李严做出了非常详细的指示。
刘和要求赵云全面接管河内,确保河内与冀州的魏郡连成一片,同时做好攻打河东吕布残军的准备。虽然刘和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还不知道张杨有意进入洛阳,但也给赵云指明了方向。
刘和指示李严,皇帝任何时候返回洛阳都不可阻拦,不仅不能阻拦,还要做好皇帝回京的各项“准备”,尤其是皇宫的保卫任务,绝对不可让其他人插手。
刘和最后还告诉赵云和李严,他会以最快的速度从蓟城赶至邺城,在此期间尽量保持局势的稳定,不要轻易出兵作战或者引起摩擦。
得知刘和将要南下,赵云和李严觉得心头的沉沉压力骤然减轻了不少。
从蓟城通往冀州治所高邑的宽阔官道上,一队浩荡的兵马正在秩序井然的向南而行。宽大舒适的马车中,刘和与郭嘉和田畴同乘一车,三人正围绕长安和洛阳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讨论。
刘和感慨说道:“我总觉得最近的事情透着几分诡异的味道,明明局面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忽然就冒出了皇帝跑到怀县这档子事情,一下子就打乱了此前的所有部署。”
郭嘉皱眉说道:“皇帝还都洛阳是迟早的事情,虽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掌控,但也不见得就是坏事。至少没有落进袁绍的手中,而洛阳被我们经营多年,其他人想要插手进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田畴拿着路途之中刚刚接受到的情报,向刘和汇报说道:“刚刚接到的消息,张杨准备护送皇帝从怀县前往洛阳;吕布挟持着长安方面出逃的大臣和他们的家眷朝安邑而去,皇甫坚寿为了保证这些大臣的安全,跟着吕布一起去了安邑;驻守陕县的贾逵接待了李傕的使者,用一批粮草辎重从李傕手中还回来几个被俘的吕布部将;李傕在关中的地盘尽失,无力继续与袁绍对抗,有意退守潼关,依靠洛阳方面的支援继续坚持。”
刘和听完田畴的汇报,沉思片刻,询问郭嘉说道:“是不是派人给子龙传讯,让他暂时不要出兵河东,免得把吕布逼急了拿大臣们的脑袋出气?”
郭嘉点头说道:“吕布现在已经成了困兽,占据了绛邑的麹义一部肯定不会让他好过,为了避免吕布和皇甫坚寿被麹义吞并,最好是让子龙出兵箕关,牵制一下麹义。”
刘和谈到吕布之后,忽然想起吕布麾下还有几个自己一直想要收服的将领,于是问田畴:“李傕用来跟贾逵交换粮草的那几个被俘的吕布部将都叫什么名字?”
田畴回答:“主要有三个人,名字分别是高顺、秦谊和许汜。”
听到高顺的名字之后,刘和心头一喜。“立即派人前往陕县,把这几个俘虏给我带到邺城来!”
五千龙虎卫士兵护送着刘和从蓟城来到了高邑,冀州治中刘惠亲自出城相迎,刘和在城内休整一天,隔了一日继续向南行进。路途之中,刘和收到了李严派人送来的密信,得知洛阳朝议时发生的事情。
刘和摇头苦笑,“朝廷传旨的官员已经在路上了,估计此时已经过了魏郡,这次父亲肯定会去洛阳,到时候我想拦也拦不住。”
郭嘉打趣说道:“太傅前往洛阳利大于弊,你又一下子升任了骠骑将军,应该高兴才是啊。”
“有什么好高兴的,以往有父亲坐镇蓟城,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到处走,若是父亲去了洛阳,以后北面的事情全都落在我的身上,还不把人给累死。而且,以父亲仁厚的性格,还不定要受朝堂上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大臣们多少鸟气!”刘和发着牢骚,似乎对于父子两人同时升官没有半点兴奋和开心。
司隶地区的事情变化太快,郭嘉和田畴也理解刘和此时郁闷的心情,于是耐心地听着刘和发牢骚,也不插嘴打断。
等到刘和口干舌燥停下来之后,郭嘉缓缓说道:“既然太傅大人要去洛阳,世仁今后就不可离他太远,我觉得应该借此机会将司令署从蓟城迁到邺城来,这样既方便发号施令,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洛阳方面做出应对。”
田畴支持郭嘉的主张,附和说道:“奉孝说的很有道理,蓟城距离洛阳实在太远,消息来回传递一次至少需要十几天的时间,现在洛阳已经成了风暴的中心,公子不仅要将司令署前置到邺城,还应该将骠骑将军府也搬到邺城。这样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指导子龙和正方他们行动,而且对于兖州的曹操也是一个巨大的威慑。”
“这些好处,你们不用多说,我也明白。可是我和父亲都离开了蓟县,那边的一大摊子家业谁来替我守?”
“公子多虑了,既然你到了冀州,这边的事情就可以亲自过问,幽州那边可以交给刘惠,以他治理冀州这几年表现出来的才能,完全可以胜任。”
“你们觉得这样好不好,我给韩馥在洛阳谋个职位,让他随太傅一起去洛阳,韩馥空出来的幽州牧之职,便由刘惠前去接任,而刘惠空出来的冀州治中这个位置,便由子泰兼任,冀州别驾则由奉孝兼任。”
刘和一直挂着冀州牧的头衔,但实际上冀州的政事基本上都交给刘惠在操持,这次把刘惠调回幽州,然后再正式的委以州牧之职,也算是名正言顺。原来的冀州别驾是沮授,沮授去了青州之后,便一直空着,这才刘和下定决心要给郭嘉和田畴两人升官,于是便将冀州别驾和治中的帽子戴到两人的头上。
郭嘉想了想,也没有推辞,毕竟今后他和田畴要在邺城陪着刘和,有了别驾和治中这两顶帽子,处理起一些事情来也会方便一些。
田畴提醒刘和说道:“调刘惠回幽州可谓最佳人选,毕竟他在护乌桓校尉府时便主持过大局,这几年他在冀州也是政绩显著,可是若他去了幽州,赵别驾只怕心中会有芥蒂。”
刘和觉得田畴这个分析也有道理,略作考虑之后,便笑着说道:“关于赵别驾的任命,其实也很简单,我都要总督北方五州军政大事了,区区一个州牧的帽子,还有什么舍不得,这冀州牧的位子,便留给他,你们觉得如何?”
“如此安排,甚为稳妥。只是不知世仁要给韩馥在洛阳安排怎样一个职位呢?”
“嘿嘿,这个更是好办!如今洛阳朝堂上的大臣,少得可怜,三公之中仅有司空赵温在位,而九卿之中只有两人在位,随便给韩馥一个卫尉或者廷尉的职位,只怕韩馥做梦都能笑醒吧?”
郭嘉和田畴看着一脸得意的刘和,心里腹诽不已。这个家伙,实在不像话,居然把朝堂九卿如此显赫的官位当成收买和安抚人心的工具,若是被外人知道了,还不定怎么戳他的脊梁骨呢!
正文 第四五六章 入主邺城
刘和的队伍从高邑出来之后,就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朝着目的地邺城赶来。已经提前接到消息的鲜于辅,知道刘和这次前来邺城不是短暂停留,而是要把邺城作为新的大本营,所以格外重视,恨不得每天把邺城从内到外梳洗三遍。
就在鲜于辅忙碌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朝廷负责传旨的特使种辑来到了邺城。鲜于辅对于朝廷的特使素来不怎么感冒,因为以前负责传旨的多数都是太监,而且个个贪婪无耻,毫无节操,所以他对种辑的态度可想而知。
只是,这种辑却不是一个太监,更不是一般人。
董卓当政时,种辑为侍中,他曾与荀攸、郑泰等一起谋诛董卓,是个胆大心狠的猛人。董卓死后,王允任命种辑为长水校尉,后来又任命他为越骑校尉,虽然他手中实际上没有兵马,但在朝堂上也算个人物。
历史上,曹操将汉帝刘协挟持到许昌之后,种辑曾与车骑将军董承、昭信将军王子服、吴硕等人接汉帝的衣带诏,密谋除操,后来事发,被曹操砍头并株连三族。
这次皇帝委派种辑前往幽州传旨,能看出种辑在刘协心中甚有地位,还能看出少年皇帝似乎对刘虞父子有了防范之心。
当鲜于辅从种辑口中得知这次朝廷竟然是要加封刘虞为大司马,拜刘和为骠骑大将军时,吃惊之余,自然对种辑客气起来,不仅接待规格迅速提升,而且还派人专门一天到晚的伺候在种辑身边。
种辑在邺城稍事停留,便欲动身北上,结果被鲜于辅婉言阻拦。鲜于辅告诉种辑,刘和已经在高邑前往邺城的路上,估摸着再有两三天便能赶到,既然接旨的正主就要来了,又何必赶这一两天的时间。种辑没有看出鲜于辅拖延时间的意图,又不好意思拒绝鲜于辅的一番好意,只好停留下来。
实际上,就在种辑刚到邺城之后,鲜于辅便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向北面传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