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萨特:荒谬人格 >

第32部分

萨特:荒谬人格-第32部分

小说: 萨特:荒谬人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211

    602萨特:荒谬人格

    在他计划成为什么时才能获得存在,只是希望还不够。“

    (同上第305页)

    由于人是自己决定自己的本质的,所以人就要对他自己负责。萨特说:“存在主义的第一个作用是它使每一个人主宰他自己,把他存在的责任全然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由是,当我们说人对他的本质负责时,我们并不只是说他对他个人负责而已,而是对所有的人负责。”

    (同上)为什么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呢?

    这是因为一个人在自己作选择的时候,他也为所有的人作选择。“因为实际上,在我们选择一个我们所想要做的人的时候,我们所作的种种努力,无非是在创造一个为我们认为当然的人的形象。我们在两者之中作选择时,同时也就是在肯定我们所选择的对象的价值,因为我们不能永远选择没有价值的。我们所选择的常常是较为有价值的,同时没有对我们更有价值的,除非对大家都更有价值。进言之,如果存在先于本质,而当我们存在的时候,我们也在创造我们的形象,则这个形象是适用于所有人类和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的。 我们的责任因此较我们想象的更为重大,因为它关涉到人类全体。”

    (同上第306页)所以在萨特看来,存在主义要张扬的,恰恰是人的主体性,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而且为人的价值和尊严提供了可能性。 从虚无中来,在存在中生,这就是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思路。可见,认识到世界的虚无,并不一定会导至消极无为主义。 从虚无到消极退避之间并没有唯一的必然逻辑通路。 在无与有、虚与实之间,也许本来就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森严的鸿沟和绝对的界限。 中国哲学素有“虚实相生”的观念,

…… 212

    职业抗议者 702

    谁知萨特不是在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呢?

    我们看到,萨特从60年代开始又批判地接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为基础与法国的结构主义展开了论战,与法国资产阶级统治展开斗争。他宣称:“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

    但他同时在思想上却又与僵死的“马克思主义”保持距离,在政治上从不依附于任何党派。 他既反对“美帝国主义”

    ,又反对苏联的“斯大林主义”

    ,既支持以色列复国,又支持巴勒斯坦人回到以色列。 在法国国内,他既与戴高乐大唱对台戏,也与新上任的蓬皮杜总统过不去;既不赞成法国青年的“毛派”分子,又支持他们的造反行为,为了捍卫新闻自由,他不顾自己72岁的高龄,亲自去当老报童,帮被查封的《人民事业报》发报纸。《人民事业报》是一份“毛派”青年在街角和校园兜售的地下报纸。 由于它的观点过激,既要把法国共产党作为“通敌分子”打倒,又要反对法国的资产阶级统治,《人民事业报》及其追随者以游击队员自居,扬言要从资产阶级手中“解放”

    他们的祖国。这使蓬皮杜政府大为恼火,1970年4月,该报的两名编辑被捕。6月,当法官判处他们一年徒刑的消息公布后,大学生在好几个地方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因为这是法国自181年以来,除了德国占领时期以外,首次出现的报纸编辑因办报坐牢的事。 几天以后,警察包围了印刷《人民事业报》的工厂,要拘留这个工厂的老板。 工人们包围了警车,使老板顺利逃脱,厂里的7万多份报纸也抢在警察之前运走了。萨特觉得这事警察做得太过分了,他忍不住又要打抱不

…… 213

    802萨特:荒谬人格

    平。 就在警察包围印刷厂的第二天,《人民事业报》又出现在街头,报头上赫然印着它的新编辑“让。 保罗。 萨特”的名字。 这天晚上,新编辑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一起到街上向行人分发《人民事业报》。他们一边高喊着“请读《人民事业报》,请支持新闻自由!”一边把报纸递到行人的手中。 当有人以不赞成的神色拒绝接受报纸时,萨特大声说,“这是被取缔的!”

    一个警察走过来,见一个老头正在分发被取缔的报纸,就一手拿过他手中的报纸,一手抓住他的手臂,要带他去警察所。 一直跟在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周围的记者立刻围了过来,咔嚓咔嚓地把这个警察摄入镜头。 有人喊了一声:“你逮捕的是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人!”

    这个警察就松手了。萨特就跟在警察后面走,但警察走得越来越快,把他刚才要逮捕的人甩掉了。接下来的一天,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等五人在另一条街上继续分发《人民事业报》而且是从颇有势力的《人道报》的大楼对面开始行动。 不一会,一辆警车追了上来。 警察告诉他们,他们不是被逮捕,而是被带去检查身份。 警车在警察所门口停下,除萨特以外,所有发报的人都被请了进去。 警察告诉萨特说,他已经自由了。 于是萨特立即向围观的人群分发剩下的报纸,直到最后他也被请进警察所。警察所来了几位上级行政官员,把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带到一边,说,半小时内,所有的人都会释放。萨特表示,他和西蒙。 波伏娃将要最后离开。其实萨特并不完全赞同“毛派”的观点,他出手援助他们一是出于以捍卫新闻自由为目的的行侠仗义,二是为了使

…… 214

    职业抗议者 902

    他所僧恶的资产阶级官僚政府难堪。 借着这股劲头,他不仅连续帮助了好几家青年办的报纸,而且还想自己在新闻中干出点名堂。1972年,与另一个作家合作创办反主流文化的通讯社——“解放通讯社”

    ,第二年他又在此基础上自己投资20万法郎,约4万美元,办了一张每期16个版面的日报《解放报》。结果,萨特办得很成功,但在1974年,萨特因高血压并发症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报纸的领导职务,另外去弄一些体力上能够胜任的工作,例如为电视台策划系列电视节目。 但后来《解放报》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使萨特大伤脑筋。本来萨特的稿费收入不薄,据他自己透露,仅1974年,他上交的税款就达3。

    6万美元,但这次他却被《解放报》弄得破了产。在萨特看来,一个人不仅要因为其自由的选择而对自己负责,也要因此为所有的人负责,因为所有的个人选择都是相关的,都要对他人造成影响。 而知识分子就更应该因自己的选择而对全人类负责,因为知识分子的“境遇”使他们客观地负有更多的责任。 萨特认为,知识分子是由于他们所掌握的普通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来为特定目的服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由于知识分子是掌握人类知识的人,所以他们的选择就更是所有人的选择。 这样,知识分子的境遇可能被两个方面所限制,即忠诚和批评。 首先他必须有对人类正义事业的忠诚,其次他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一个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强调革命的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被束之高阁,那么知识分子就有责任把它们清楚地、如实地讲出来。”

    (《萨特自述》第230页)

…… 215

    012萨特:荒谬人格

    萨特说,他越到晚年越清楚地认识到了什么是知识分子,他们拥有知识,因此他们有义务走进社会生活,走进群众之中,当现实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够向人们“指出一种朝普遍性接近的趋势,而这种普遍性因为知识分子的研究而属于他们所有”。同上第234页)在此,一个写《恶心》和《存在与虚无》的萨特为什么会激情澎湃地走到示威队伍中,走到反叛的学生中,走到罢工的工人中去调查,为什么他会蔑视权势,处处打抱不平,不是就已经一目了然了吗?

    为什么冷静的学者与热情的斗士会如此奇妙地在萨特身上结合在一起?因为存在与虚无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存在主义也就是一种人道主义。

…… 216

    结语:世界的虚无和人的价值jieyu:shijiedexuwuherendejiazhi

    1980年4月15日,萨特在巴黎的一家医院病逝。在与他的敌人和他的病痛进行了长期斗争之后,萨特笑着退场了。他仍然热爱着生活,但他早已习惯了死亡,所以他临终时能够那么沉着地面对虚无,平静地归于不存在。 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再给这位不信上帝、看穿了世界的相对性及其虚无的人更多更长的生命的话,他仍然会激情澎湃地去进行他们的人生奋斗的。这个擅长于揭示世界本来的荒谬和虚无,撕下人们关于生活种种幻想面纱的人,身上似乎有着永不枯竭

…… 217

    212萨特:荒谬人格

    的生命能量。一直到死,在他身上都还有两个萨特在斗争,一个希望继续写完他的写作计划,一个后悔没有能够走上参加街头对垒,以便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事实上,他一直在超强工作,有时为了工作还不惜损害身体,服用兴奋剂。虚无人格却充溢着生命的激情。我们还记得存在主义者加缪也主张过“荒诞的激情”

    ,生活毫无意义,但他要人们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又信心百倍地生活,像西绪福斯那样满怀激情地干下去。 如果要说存在主义还有什么当代意义的话,那么,这种在虚无基础上建立起人生价值的努力,就可算是很能给人启发的一种意义了。在一般人看来,既然是虚无,就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人生一场空,所以任何积极的追求都是可笑的,而只有及时行乐,或退居自处,消极无为才是可以理解的人生态度。 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有的人不是努力建立或捍卫一种价值,而是在必要的时候为了一时之需尽可能地去破坏人类的价值原则,不是因某一种价值不合理而批判它,而是嘲笑或逃避一切价值的思维。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疲软现象”

    :一种普遍的没精打采,只有感官才能感觉到刺激,甚至连感官也不再有刺激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一种没有价值支持的空虚感,一种没有固定牢骚对象的牢骚,一种类似于“闲愁万种”式的抱怨。人们现在活得很不幸,这很少是因为物质的匮乏,外在环境的恶劣,或智力的普遍退化,恰恰相反,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现在人们物质上的相对过剩,是因为现在人们往往太聪明而“看穿了人生”的缘故。 在现实层面,人们坚信实在而不信虚无;在精神层面,人们又不相信“无”能生

…… 218

    结语:世界的虚无和人的价值 312

    “有”

    ,因而只要存在而不要价值。 于是当我们无视虚无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存在反而被虚无化了。 这就是人生失落的本体论原因。在我看来,萨特的人生和他的理论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他在虚无之上建立存在的努力,就是在自我身上建立价值的努力。 它向我们揭示:人“就是各种价值赖以存在的那个存在。”

    因此“他的自由就会进而获得对自由本身的意识并且在焦虑中发现自己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存在与虚无》第798页)

    通过萨特我们至少可以明白,人的价值问题是不能逃避的,正如人的自由不能逃避一样,因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