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 >

第50部分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50部分

小说: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3月,利比亚与美英两国终于达成了政治协议,同意承担空难的民事责任。利比亚同意向每位受害人赔偿1000万美元,赔偿总额达27亿美元。同年8月,利比亚在给联合国的信中表示承担“洛克比空难”的责任;9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解除对利比亚制裁的决议;11月,苏格兰法官判决迈格拉希犯有制造“洛克比空难”的罪行,他最少要在狱中服刑27年后才能申请假释;12月,利比亚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武器计划,并向国际武器核查员开放领土。一场僵持了15年之久的国际纠纷终于有了结果。

2004年3月,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访问利比亚,他是自丘吉尔于二战中访利比亚后,第一个到访利比亚的英国首相。

“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一则报道说,卡扎菲当时非常担心成为美国报复的目标。由于担心美国会再次袭击利比亚,卡扎菲开始“给他知道联系方式的每一个阿拉伯领导人打电话”,呼吁举行一次阿拉伯国家峰会。“卡扎菲担心的是,除了通过讲话,他与美国政府没有任何直接的沟通”。美国使馆的官员被告知:“卡扎菲在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通电话时已经歇斯底里,仿佛只有这位国王的亲自出面干预才会防止美国的行动。”

本·拉登过去的庇护人、苏丹总统巴希尔也恳求其他阿拉伯领导人证明他没有参与“9·11”事件,并举行一次阿拉伯国家峰会。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试图表示声援美国和对美国友好的其他阿拉伯政权。“苏丹和利比亚领导人在与埃及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通话时显得非常害怕。”苏丹大使给埃及外交部打电话时“声音颤抖”,苏丹总统巴希尔给穆巴拉克的电报“与其说是详细的讨论,不如说是紧急的求助……看来苏丹领导人好像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成为目标”。

文章说,“卡扎菲可能更加害怕,尽管埃及作出了更加焦虑的反应”。时任埃及外长的艾哈迈德·马希尔于2001年9月17日前往的黎波里,与利比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

看来,英美与卡扎菲之间的不信任和仇恨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

因此,关于英国军情六处参与谋杀卡扎菲的阴谋也并非完全不可信。当然英国政府一直不肯承认,英国外交大臣库克的解释是,2003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首先宣布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后又交出几百名的恐怖分子名单。从2003年3月起,利比亚就开始了与美英长达9个月的秘密谈判。布莱尔首相的利比亚之行,终于让两国关系重归于好。鉴于两国的关系一直朝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当年的谋杀计划根本不成立。

当然这只是库克的解释,事实上,美英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从来就没有真正友好过。除了视卡扎菲为眼中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同样备受西方世界的关注,他就是当年作为利比亚一方的首席谈判代表,肩负重任的利比亚对外安全局局长穆萨·库萨。二十多年以前,穆萨·库萨曾被英国驱逐出境。

卡扎菲平稳执政数十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高官多为其亲戚、亲信。穆萨·库萨就是卡扎菲的一个近亲,一直深受信任。多年来,库萨担任过诸多要职,特别是在搜集西方国家的情报方面。

库萨是利比亚的激进派,与西方对抗多年。20世纪70年代,他担任利比亚驻英国大使期间,对流亡英国的利比亚持不同政见者进行严密监控,甚至公开威胁。库萨的行为巩固了卡扎菲的统治,却引起英政府的不满。1980年,英国指责库萨是“包庇谋杀利比亚两名持不同政见者的凶手”,并将其驱逐出境。

回国后,库萨依然是卡扎菲的红人,他曾是卡扎菲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革命”的主要执行者。1994年,库萨被委以对外安全局局长的重任,成为利比亚情报机构的最高负责人。

长期以来,西方情报界一直视库萨为“恐怖大亨”,指责他是多起“恐怖事件”的幕后策划者:1986年4月,西柏林一家舞厅门前发生爆炸,两名美军士兵丧生。美国指责库萨及其情报机构与这一事件有关。后来美军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时曾考虑将利比亚情报机构列为目标之一。

“洛克比空难”后利比亚一名特工被判有罪,但许多人认为裁决不够公正,他们说,利比亚情报机构的高层领导应被送上法庭,当时库萨正是利比亚情报机构的“二把手”。

1989年9月,法国UTA航空公司一架飞机在尼日尔上空爆炸。法国人怒不可遏,负责调查的官员声称:“库萨应该接受审讯!”

在西方世界眼中,利比亚多年来一直支持恐怖主义,作为卡扎菲的亲信和利比亚情报机构领导人的库萨,绝对脱不了干系。

然而近年来,随着利比亚外交政策的调整,库萨的角色也随之转变。他更多地以“合作者”的姿态出现在西方面前。

就在“9·11”事件发生后不久,库萨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威廉·伯恩斯举行密谈,除了向美方提供与“基地”组织联系密切的“利比亚伊斯兰战斗组织”的情况外,他还表示,“卡扎菲也曾受到恐怖分子暗杀威胁,因此恐怖主义是利美两国共同的敌人”。

此后,库萨向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军情局提供了恐怖组织在非洲和欧洲的据点情报。2003年初,正当西方国家因“菲律宾人质危机”焦头烂额时,又是库萨出面向美国提供了阿布沙耶夫武装的情报,对解救人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五十八章 军情六处代表会见卡扎菲之子赛义夫

2003年,利比亚被英美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流氓国家”,备受制裁与孤立,直到同年12月,利比亚正式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后,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才得以缓解。2007年,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戈登·科雷拉出版了一本新书《购买核弹》,讲述了他通过采访了解到的事实真相。

原来在2003年3月中旬,伊拉克战争正如箭在弦上。英国秘密情报局总部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是一名巴勒斯坦的“中间人”,他要为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向英国政府传递一个信号,愿意将该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放到谈判桌上;同时,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要求与英国政府会面。

对英国政府而言,从长年对峙的对手处获得“求和”的信号无疑是重大消息。英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由军情六处派出两名官员,在伦敦高级住宅区一家酒店内与卡扎菲之子赛义夫进行初步接触。

赛义夫一直有卡扎菲接班人之说。他事后回忆说,那是他此生第一次与英国情报机关正面接触,“在此前很长时间内,我一直把这些人看做魔鬼、敌人”。即便已经决定坐到他们面前,他仍不确定最终是否会被出卖,更无法确定英美是否正在盘算上演一出利比亚版的“巴格达剧变”。

赛义夫告诉英国人,卡扎菲希望与英美合作打造中东改革新计划。一名英国官员随即追问,利比亚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怎么办?赛义夫回答说,卡扎菲已经准备处理这一问题。

听到这一答复,两名军情六处官员打电话给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戴维·曼宁,征求应对意见。十分钟后,曼宁回电表态,英国政府对利比亚表露的意愿持怀疑态度,但兴趣不浅。言下之意是可以继续谈。军情六处的两名官员随后告诉赛义夫说,他带来的消息的确令人振奋,但还是有必要由他的父亲亲口证实。于是三天后,一架飞机载着两名军情六处的官员飞往利比亚。

如果是倒退十年,要由卡扎菲当面证实的要求简直是天方夜谭。在过去十多年中,卡扎菲在英美等国的眼中一直是支持恐怖主义、蓄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独裁者形象。

1984年,利比亚驻英国大使馆门前发生反对卡扎菲的示威游行。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英国女警察伊冯娜·弗莱彻被从使馆内射出的子弹击中身亡。英国怀疑利比亚与枪击事件有关,随即与之断绝外交关系,双方由此开始了十多年的交恶。

其实这种关系的转暖,除了两国政府态度的转变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也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人就是有巴基斯坦“核弹之父”之称的科学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

在争取与美英进行谈判的同时,仍心存疑虑的卡扎菲同时选择了把另一半赌注押在卡迪尔·汗身上。当时利比亚准备全盘购进卡迪尔·汗的核武器制造技术,这样只需照搬而不用再另行研发,不过代价也预计高达1。4亿美元。当英美情报机构把视线锁定在卡迪尔·汗的网络上时,利比亚的计划也逐渐浮出水面。时至2003年前后,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伊拉克。美英当时选择动武的理由正是怀疑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研制计划。

眼看着伊拉克和伊朗等国家先后因此成为目标,卡扎菲政府也开始了新的思考,不知道斥巨资引进的核武器制造技术,究竟是安全保障还是更大风险?用利比亚驻英国大使穆罕默德·祖艾的话说:“我们当时意识到,获得这些武器可能比没有武器面临更大危险。”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曾在英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赛义夫坐到了英国情报人员面前,并促成了两名军情六处官员走进其父位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巨大帐篷。

第一次会面,卡扎菲向来访者传递了简单干脆的信号:没错,利比亚准备放弃核武器制造。对于两名英国情报官员而言,有了这番表态已经够了。当时军情六处的一位官员随即询问:“谁来具体负责谈判?”卡扎菲毫不含糊地回答说:“穆萨·库萨。”

军情六处的那两名情报官很快就见到穆萨·库萨。一见面,英国情报官员就开门见山地表态说,双方合作的前提是利比亚必须把“底”全交出来,因为英国对利比亚核计划的了解也许比利比亚估计的还要多。不过暂时还不是公开手中所掌握情况的时候,以便检验利比亚的“真诚度”。

穆萨·库萨当然知道,英国的这些“了解”主要是来自于英美情报机构对卡迪尔·汗秘密网络的调查,所以他并没有急于表态,只是应付而已,主要是谈了利比亚政府的诚意。

军情六处的情报官从利比亚返回英国后,立即向英国首相府以及外交部门汇报了初次接触的成果。首相府的意见是,对方所言可信但不可尽信,应该谨慎进行下一步的谈判。

2003年4月,一名曾见过卡扎菲的英国高级情报官员赶到华盛顿,与之同行的还有时任军情六处的负责人理查德·迪尔洛夫。到美国后,他们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一同去了白宫,拜会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布什对此事的回复是,美国赞成继续与利比亚接触——但由英国牵头。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谈判中,在英方和美方看来,利比亚一直在刺探对手究竟掌握多少情况,不肯和盘托出,只承认一些并非至关重要的核计划内容。一直到了当年的9月,谈判仍无实质进展,利比亚也开始担心,并要求对方派出“更有分量”的非情报机构官员。于是一名已经退休的英国重要人物受命出山,带着布莱尔一封亲笔信和英美情报人员一起会见卡扎菲。布莱尔在信中保证,只要利比亚足够“配合”,就能重新回归国际社会。

在会见时,那名要员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