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辞典-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彼此结合十分紧密。
【水底纳瓜】同“水里纳瓜”。
【水底摸月】同“水中捞月”。
【水底捞月】同“水中捞月”。
【水底捞针】比喻希望极少。
【水泄不透】同“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亦作“水楔不通”。亦作“水洩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水洩不通】见“水泄不通”。
【水泄不漏】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水性杨花】水性随势而流,杨花随风飘荡。比喻妇女作风轻浮,用情不专一。
【水枯石烂】极言历时长久。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洩不通】见“水泄不通”。
【水净鹅飞】见“水尽鹅飞”。
【水流花落】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②比喻时过境迁。
【水流云散】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水流湿,火就燥】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谓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易·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水菜不交】同“水米无干”。
【水深火热】《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后以“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水宿风餐】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水落归漕】喻安稳。
【水剩山残】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水远山长】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水远山遥】谓路程遥远。
【水楔不通】见“水泄不通”。
【水里纳瓜】把瓜捺在水里,放手便浮起。形容不能容纳。
【水满金山】见“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兒,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后用以形容大水弥漫。
【水滴石穿】水不断下滴,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持之以恆,日久天长,自会做成难以想象的事情。语本《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水涨船高】见“水长船高”。
【水尽山穷】同“水穷山尽”。
【水尽鹅飞】①喻利尽交绝。②比喻民穷财尽。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水穷山尽】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水磨工夫】喻细致耐心的工夫。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喻因祸致福。
【谇帚德耡】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於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耡”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吮疽舐痔】见“吮痈舐痔”。
【吮痈舐痔】亦作“吮疽舐痔”。谓以口吸痈疽,以舌舔痔疮而祛其毒。《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史记·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后遂以“吮痈舐痔”形容卑屈媚上的龌龊行为。
【顺人应天】同“顺天应人”。
【顺口开河】犹言信口开河。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谓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见“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顺天从人】见“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孔颖达疏:“殷汤周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应人心。”后因以“顺天应人”谓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顺水人情】顺势或趁便给人的好处。
【顺水行舟】同“顺水推船”。
【顺水放船】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
【顺水推舟】见“顺水推船”。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顺水顺风】比喻运气好,做事顺利,没有阻碍。
【顺手牵羊】①语本《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郑玄注:“用右手便。”后世因以“顺手牵羊”比喻顺便行事,毫不费力。②今特指顺便拿走别人的东西。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语本《庄子·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犹言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顺非而泽】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
【顺风行船】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顺风扯帆】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顺风吹火】顺着风势吹火。比喻因势乘便,费力不多。
【顺风使帆】顺着风势扯帆行船。比喻趁着有利的情势行事。
【顺风使船】见“顺风行船。”
【顺风使舵】见“顺风转舵”。
【顺风张帆】见“顺风使帆”。
【顺风转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见机行事。
【顺美匡恶】《孝经·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后因以“顺美匡恶”谓歌颂美善,匡正过失。
【顺时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后因以“顺时而动”谓顺应时势而行动。无累后人。”后因以“顺时而动”谓顺应时势而行动。
【顺时随俗】顺应时势,随从习俗。
【顺理成章】语本《朱子语类》卷十九:“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也。”原指写作遵循事理,自成章法。后多用以指说话、做事合乎情理,不悖常例。
【顺过饰非】谓徇私迁就而掩饰错误。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见“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顺蔓摸瓜】同“顺藤摸瓜”。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顺藤摸瓜】顺着瓜的藤蔓去寻找瓜。比喻顺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
【舜日尧天】见“舜日尧年”。
【舜日尧年】比喻升平盛世。尧舜,均为古代贤君。
【说一不二】形容说话算数。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话算数,确定不移。
【说三道四】①乱加谈论。②批评;指摘。
【说千说万】说了许许多多的话。
【说古道今】见“说古谈今”。
【说古谈今】谈说古今事。形容话题广泛。
【说白道黑】见“说白道绿”。
【说白道绿】犹言说长道短,信口雌黄。
【说地谈天】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形容话题广泛或巧于言辞。
【说好说歹】①谓百般劝说或请求。②褒贬,评论好坏。
【说好嫌歹】说这个好,嫌那个坏。泛指批评,褒贬。
【说长道短】①汉崔瑗《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后以“说长道短”指议论他人的好坏是非。②谈说各种事情。
【说长话短】同“说长道短”。
【说长说短】同“说长道短”。
【说长论短】同“说长道短”。
【说东道西】说这说那,随意谈论各种事情。
【说东谈西】见“说东道西”。
【说来说去】①反复阐说。②犹言总而言之。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谓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说是弄非】见“说是谈非”。
【说是道非】见“说是谈非”。
【说是谈非】①评说是非。②指搬弄口舌。
【说时迟,那时快】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谓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说黄道黑】颠到黑白,挑拨是非。
【说梅止渴】同“望梅止渴”。
【说短道长】同“说长道短”。
【说短论长】同“说长道短”。
【烁玉流金】见“烁石流金”。
【烁石流金】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铄古切今】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铄石流金】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铄金毁骨】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语本《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点玉】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铄懿渊积】谓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
【硕大无比】见“硕大无朋”。
【硕大无朋】《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郑玄笺:“硕,谓壮貌佼好也;大,谓德美广博也;无朋,平均不朋党。”后用以形容物体巨大,无与伦比。
【硕果仅存】唯一留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经过长时间淘汰而幸存的极少的人或物。
【硕望宿德】犹言德高望重。
【搠笔巡街】谓沿街卖诗文。
【槊血满袖】谓奋槊进击,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战斗。
【司空见惯】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於席上赋诗曰:‘……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后因以称事之常见者。
【司马牛之叹】《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后因以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司马青衫】唐白居易《琵琶行》末句为“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司马昭之心】《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