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也笑眯眯道:“公达不会是来反对我吧!”
“这是好事,为何要反对?”
荀攸虽然极受曹操信任,但尊卑之礼不可废,他行一礼,这才坐下又继续道:“微臣的意思是说,在会晤刘璟的同时,也要派人给荆州民众,尤其是荆州世家们讲清楚,丞相是抱着最大的诚意来解决荆州的问题,并不希望在荆州发生战争,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因为刘璟的反叛逆君造成。”
曹操沉思一下道:“公达认为这样说,荆州世家们会相信吗?”
荀攸缓缓说:“他们信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丞相的态度,丞相给他们解释,其实就是让他们感受到丞相对他们的重视,坦率地说,丞相在这方面做得不足,才导致荆州世家们跟随刘璟东撤,如果能早一点安抚,也不至于面对襄阳一座空城。”
曹操这才醒悟,自己在政治上确实是考虑得不太周全,一心想灭刘璟,却没有考虑到荆州人的意志,他想了想便道:“公达所言切中利害,这次会面不妨改成谈判,可以推迟两天,另外可让荆州探子尽快拜访荆州各大世家。”
荀攸又道:“我闻刘璟有放弃襄阳的迹象,若我没猜错,这必是借刀杀人之计,不知丞相是否打算取南郡?”
曹操冷笑一声,“大耳贼是我平生最恨之人,若得襄阳,我怎会不取江陵,就算刘璟借刀,我也愿遂他所愿。”
说到这,曹操迟疑一下,“莫非公达让我不要取江陵?”
“非也!若曹公欲取江陵,我有一计,可让刘备束手就擒。”
荀攸低声向曹操说了几句,曹操抚掌大笑,“荀公达不让贾诩也!”
众人又继续商议和刘璟会面细节,这时,有侍卫在堂外禀报,“启禀丞相,刘璟派使者前来求见。”
曹操精神一振,来得真是巧,他又问道:“是何人为使?”
“就是上次丞相在易县见过的年轻人,名叫刘敏。”
“原来是他!”
曹操对刘敏的印象不错,便笑道:“请他上堂来见我。”
……
就在曹操和刘璟正在积极安排第一次会晤之时,江陵刘备却是忧心忡忡,他已得到情报,刘璟正在将襄阳民众全部迁往江夏,这就意味着刘璟要放弃襄阳。
一旦襄阳被曹军占领,南郡门户大开,曹军必然会大举南下,他怎么保得住江陵?
前一次曹军虽然占领襄阳,但兵力不多,还不足以威胁到江陵,而这一次曹军大举南下,以曹操的性格,怎么可能不取江陵?
一连两天,刘备寝食不安,一早,有士兵来报,“诸葛军师回来了!”
刘备大喜,诸葛亮去了建平郡,他昨天已经派人去催促了,没想到今天就回来了。“快快请军师进来!”
不多时,诸葛亮快步走了进来,他风尘仆仆,显然是刚刚才回来,“参见主公!”诸葛亮深行一礼。
“军师不必多礼,请坐!”
诸葛亮坐下,不等刘备开口,他便先笑道:“主公想听一听建平郡的情况吗?”
刘备尽管急着要说襄阳之事,但他还是克制住了内心的急切,“军师请说!”
“巫城已经建成了七成,再过两个月便可大功完成,封公子确实很尽心,城池坚固结实,周长十五里,可屯兵一万,屯粮四十万石,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还有子龙”
不等诸葛亮说下去,刘备摆摆手,“不提他,说别的事。”
诸葛亮知道刘备对赵云成见太深,他本想劝劝刘备,但现在刘备心事重重,似乎还不是时候,诸葛亮只得暗暗叹口气,转开了话题。
“还有一件事,属下在回来之时,在路上遇到了刘璋使者法正。”
这个消息让刘备很感兴趣,事关巴蜀,他暂时放下了心中的忧虑,问道:“法孝直是去见谁?”
“自然是去见曹操,具体内容他不肯说,但从语气中,属下可以判断,应该和刘璋向向曹操求和。”
刘备叹了口气,“大战来时,抵抗者有,求和者有,还有我这个不知所措者也有,刘璋就是想投降,我也毫不奇怪。”
诸葛亮笑了笑,“法正不仅去见了曹操,回来时还去见了刘璟。”
刘备的眼睛蓦地瞪大了,这个消息令他大吃一惊,“这是刘璋的意思吗?”
“不是,法正不肯承认,但他手下却透露了,他们回来时曾被刘璟的巡哨抓住。”
刘备松了口气,他想了想又问道:“难道刘璟也在打巴蜀的主意?”
“极有这个有可能,益州沃野千里,其主却昏庸无能,以曹操、刘璟、孙权等人的野心,怎可能不想谋巴蜀,不过相比之下,主公却有先发优势,而且若利用巧妙,可让刘璋拱手将益州让给主公。”
刘备大喜,此时他已顾不上眼前襄阳之危,连忙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微微一笑,“现在局势微妙就在于刘璋尚未察觉刘璟的野心,在此之前,主公必须要想办法去掉刘璋的戒心,让刘璋深信主公不会谋他的益州,一但益州危急,刘璋自然会来向主公求援,益州不就唾手可得吗?”
刘备连连点头,他这才明白诸葛亮坚持要修巫城的重要性,那其实就是他取巴蜀的后勤重地。
刘备心中暗赞,他沉吟一下又道:“刘璋之父刘焉曾认我为侄,我可以利用这层关系和刘璋交往,建立联盟,互相支援,慢慢取得刘璋的信任。”
诸葛亮笑道:“此乃阳计,还须阴谋相辅,阴阳相济,大功可济。”
说到这,诸葛亮低声道:“我闻青城山下有一巫神,自称金巫女,能预知未来,有信众无数,刘璋对她言听计从,又闻此女极贪金帛,主公可用重金收买此巫女,有她做内应,何愁刘璋不上钩?”
刘备喜出望外,起身深深地施一礼,“我得孔明,俨如旱鱼得水也!”
诸葛亮这才把话题转了回来,“刘璟撤兵襄阳已成定局,曹操进攻江陵也是必然,此乃刘璟借刀杀人之计,无比毒辣,江陵不可保,主公要立刻向武陵郡撤民。”
刘备默默点头,神情黯然,诸葛亮又安慰他道:“江陵只是暂时放弃,若曹操兵败,我们一样能夺回来,另外,我打算去一趟江东。”
刘备一惊,“军师去江东作甚?”
“上次孙权不是告诉主公,若主公有难,他将全力支援,现在就需要他支援的时候了,主公不能再去,那就让我去见孙权。”
刘备心中方寸大乱,慌忙道:“若军师不在江陵,我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笑道:“只要主公按照我的方案去做,必然万无一失,江东之行事关重大,关系到战后荆州利益分割,若无远虑,必有近忧,属下必须要去。”
刘备万般无奈,只得妥协道:“那好吧!军师先给我说一说,江东的策略如何安排?”
……
第335章 汉江初见
夜渐渐深了,江陵城内一片寂静,尽管襄阳大战将起,但对于江陵的大部分普通民众来说,似乎战争还离他们太远,但也有少数远见之人心怀忧虑,他们知道战争已迫在眉睫。
庞季也是少数远见之人,他很清楚眼前的局势,曹操三十万大军进攻南方,一旦曹操大军过江,必然如秋风扫落叶。
刘璟依旧从襄阳撤民,这就是放弃襄阳的先兆,一旦曹操夺取襄阳,那么两天之内就会杀至江陵,江陵失守已是必然。
庞季也很清楚刘备的策略,他会向南撤退,退去武陵郡或者衡阳郡,那自己呢?是否愿和刘备一起撤退到人口稀少的武陵郡?
答案是否定的,他绝不会把自己的前途押在一个已经没有翻盘机会的没落主公身上。
从一开始庞季就不是真心投降刘备,现在该是他做出抉择的时候了,庞季长长叹了口气,他又该怎么做呢?
……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了庞季的府门前,从马车里走出两人,为首一人上前敲了敲府门,大门吱嘎一声开了一条缝,“你们找谁?”里面门房问道。
“我们找庞先生,这里面有张拜帖,请转给他。”为首男子将一张拜帖递给了门房,拜帖装在信封里,信口被封死了。
“你们请稍候。”门房关上门便匆匆去了。
两名男子在门外台阶上等候,后面一面男子负手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淡淡道:“半夜恐怕要下雨了。”
“樊城那边也下雨吗?”
“没有,从四月以来樊城没有下过一滴雨,今天荆州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收成。”
“其实战争爆发,就算风调雨顺也不会有什么好收成。”
“这话说得不错,所以丞相也不想打仗,怎奈刘璟不识趣啊!”
两人正说着话,院子里传来匆匆脚步声,门开了,庞季出现在门口,见门口站着两人,他迟疑着问道:“哪位是毛先生?”
后面中年人笑道:“我就是!”
“失礼了!”
庞季拱拱手,“两位请进。”
这位被称为毛先生的中年人,自然就是曹操手下谋士毛玠,他奉曹操之命前来拜访庞季,就是希望能从庞季这里打开突破口。
书房里,庞季请毛玠坐下,又跑出去让下人上茶,这些不该他操心的事情,他却亲力亲为,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他内心的紧张。
庞季此时确实很紧张,他没有想到曹操会派人来见自己,而且是派毛玠这样重量级的谋士,足见曹操对自己的重视。
但庞季在激动之余,也有一种莫名的紧张,他很清楚,想从曹操那里获得盛宴,是需要他付出很大的代价,尤其在这个时局极为敏感的时刻。
庞季再次走进书房时,内心已经平静下来,他有些尴尬地笑着解释,“最近府中有点乱,让毛先生见笑了。”
毛玠感觉到了庞季的紧张,他微微笑道:“我先转达丞相对庞公的问候,丞相说,颇为怀念少年时的交情,他很希望能和庞公在许昌共叙旧情。”
庞季当然明白毛玠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他为许昌效力,而且这是曹操亲自说的话,这时,庞季更加冷静了,他想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关键是利益,他愿意为曹操做事,但曹操能给他什么?
“曹丞相有信给我吗?”庞季缓缓问道。
他问得很坦率,他想得到曹操的亲口许诺,而不是毛玠的转述,毛玠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了庞季,“这是丞相给庞公的亲笔信,他要说的话都在信上。”
庞季结过信,按耐住心中的紧张,打开信看了一遍,他心中猛地一跳,南阳郡太守,这正是他想要的,韩嵩投降后被封为大鸿胪,但那只是虚职,没有任何意义,远远不如地方太守重要。
而且还是南阳郡太守,庞季知道这个承诺的含金量,也清楚他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问道:“不知曹丞相需要我做什么?”
……
刘璟和曹操的第一次会面经过三天的谈判和筹备,终于在汉水中举行了,为此,江夏水军战船必须远离二十里,曹军战船也必须远离比水河口二十里。
整个江面上只有三艘大船,一艘充做临时会面地的千石大船,由江夏水军提供,曹军两次派人彻底检查了这艘船,确保万无一失。
其余两艘船是曹操和刘璟的座船,只能是五百石,双方随行人员不得超过二十人,贴身大将只能有一人,而且船只上必须有一名对方的官员,这一点也很明确,双方都尽量考虑周全,一丝不苟。
时间是上午辰时三刻,在两岸数万士兵的瞩目之下,两艘五百石的座船缓缓向江心驶去,在江心静静地停泊着一艘千石大船,船上只有十几名文官。
曹操和刘璟几乎是同时走上大船,自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