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大型砖窑,提供城市建设中用于辅助位置的砖石,其他绝大部分材料,都是从宜城装船运过来,然后再从港口一路运过来。考虑到天蒙城作为一个重要的要塞都市,以及运输的便捷,城墙的砖块完全采用师家的工坊最新研究出来,名为“金刚砖”的特殊城墙用砖。这种砖块的密度和一般百姓家里建房用的红砖也差不太多,但坚硬程度只比天然岩石略逊一筹。这种砖的研发成功,可是让师家上下兴奋异常,师家从早年就一直紧紧跟随叶氏工坊的脚步,在各种技师的培养上不遗余力。师家的砖窑是在他们当年和叶家合作,开始参加叶氏工坊的工匠考核的第二年就建立起来的,原本是想乘着叶氏工坊蓬勃发展,尤其是叶氏营建行总是能接到最好的项目,他们想凭着脸熟,好歹跟着发点小财,当一个长年的优秀供应商。一般砖瓦材料,自然不可能值得叶氏营建行不用当地砖窑生产的材料转而用他们的产品,但师家用了三年时间,成为全国最好的琉璃瓦、空心砖、耐火砖、硬质转、耐腐蚀耐水蚀材料的供应商。刚铎、丹阳的建设,都仰赖师家的砖窑甚多。师家早年还依靠着叶韬提供了琉璃瓦、空心砖的工艺才起步,但逐渐,他们在这方面的技术累积,已经让叶韬都有些膛目结舌了。师家现在有全国各地的各种泥土、石材的最全面的样本库,有一整套能够将沉重而极大量的砖块运输到全国的物流体系,有大大小用于生产各种尺寸的砖瓦材料的砖窑一千七百个……金刚砖,或许只是这种长年积累下,再正常不过的爆发罢了。而在这种材料诞生之后,光是来自东平朝廷的订单,就足够师家忙活上三五年了。正是仰赖于这种硬度和密度都很合适的材料,天蒙城才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很有些规模。
天蒙城采用的是很特别的方式来建设的,最后会成为一个正八边形的天蒙城,首先建设的位于八个顶点的五层高的炮楼,随后在炮塔之间将一段段城墙建立起来。再之后,才是城市内部的各种设施。做天蒙城的设计方案的是赵大柱,手艺精湛到让人匪夷所思的赵大柱,虽然在城市的美学规划方面,大概是几个师兄弟里最差的,天蒙城是他第一次涉及那么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但他的想法却很朴素,也很实用。整个天蒙城建立之后,哪怕一直到最后一个炮塔,都能够形成不断抵抗的态势,不会因为一个城门,一全部分的沦陷而整体沦陷。但在考虑一边作战一边施工的需要的时候,赵大柱只好把那些现在已经成为新建城市的规范的下水道体系,都留在外墙完工之后才进行了。叶韬到来的时候,八个炮塔里完工了六个,而面向北辽一边的城墙和城门则已经先期完工了。一旦遇到北辽攻击,天蒙城恐怕只能作为一个堡垒群而非一个城市来进行全面的防御,但现在来看,北辽恐怕没什么机会了。
第三集 第530章 发展
叶十韬和赵大柱只经很久没见过面了,在天蒙城能碰上,也算是巧合吧,师兄弟两人在整个工地上巡戈,一边商量着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之所以赵大柱要亲赴天蒙城督造,也就是因为在这里碰到的各种问题太多了。叶氏营建行在堡垒式建筑方面不太擅长,在天蒙城上,除了部族青壮、北辽的战俘负担基础的重体力工作之外,负责有技术含量的建造工作的是谈家将山堡的营建队。赵大柱的身份能够压得住这些和谈家多少带着些亲戚、心高气傲的家伙,而赵大柱从最简单的手艺一直到最复杂的炫技型手艺全部能掌握熟练,也能够在碰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给出解答。
“如果顺利的话,不用一年……按照现在的进度,算上冬季不宜施工的冰封期,到明年开春也能够完成大体工程,但是下水道之类的设置,恐怕还得花上至少两年到三年,一步步来了。分区开挖建设,然后最后并轨投入使用,这一套我们可是越来越熟练了。”赵大柱笑着说。
“大概不会那么顺利。”对着师兄,叶韬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哦?你要抽调人手?”赵大柱立刻就明白了叶韬的意思,建设城市自然是个和战事、政治外交紧密相关的事情,他哪怕再鲁钝,也明白的。
“对,我要加快战事进程,不准备让北辽再过一个冬天了。”叶韬说道。
赵大柱皱了皱眉头,但随即还是理解的咧弄嘴笑着说:“也好的,打仗打太久了毕竟不好,速战速决……暂时来说可能死人会多点,不过,还是合算的吧。”
叶韬说:“是这个道理吧。”
赵大柱点了点头:“没事,这里反正也暂时用不上,你不用考虑太多。前面打起来,你是不会让北辽人有办法打到这里的吧?”
“人家现在也有飞艇了……这还真难说,不过,也要对方能想得到这里才行。”叶韬说:“一旦开战,战线向前推进了,那这里就没太大意义了。如果高森旗掌控战局,恐怕不会在这事情上犯错。”
“你和我说这些可就没用了。”赵大柱摇了摇头说道:“这种事情本来也不是我能掺合的。反正,你记得等天蒙城鼓捣完了,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让我去就是了。”
对于赵大柱这种纯粹的技术上的热情,叶韬从来就是感佩和羡慕的,而这种要求,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他们师兄弟几个,关海山现在在涯州大兴土木,成为这个时空首屈一指的港关设计督造专家,也是海岸防御、防波抗浪类型设施的资深设计者,有着漫长海岸线的春南,已经不止一次重金请他去给沿海城市设计防波堤了。索庸进入了工部之后,也算的上如鱼得水,几年里大大改善了工部所属工坊的制造和研发能力,本来就有着财力物力上的优势的工部作坊体系,礼聘了不少资深工匠加入其中,改善了工坊的投资、制造和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方式。现在在官方的营建项目和军械制造项目上,已经重新成为叶氏工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索铮现在可是兵部侍郎,也是这个时空唯一一个从来没有亲身上过战场却成为将军的人,在后勤管理上,已经自成体系,蔚然而成大师气象。钱顺虽然不太起眼,一直负责叶氏工坊的内部工作,但叶氏工坊现在可是个很了不得的存在了,本来就没什么野心的钱顺,现在可一点都不缺地位和财富。但只有赵大柱,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也已经成家立业,却仍然痴迷技术。这种执着,让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却又同时让大家都在羡慕。一个人,能够不考虑其他太多东西,单纯而执着的活一辈子,那是何等幸福的事情。
叶韬想着,到底把什么项目扔给他呢?而在很短时间里,叶韬就有了决定。
“师兄,要不……我把从刚铎到燕京的整个铁路工程交给你?”叶韬尝试着问了一声。
“咦?”赵大狂奇怪道:“搞这个很好玩吗?”
叶韬笑着说:“不好玩,一点都不好玩……修桥铺路,这向来是最艰苦乏味的活。但是,从刚铎到燕京,中间山岭不少,各种地貌都很齐全,不管是铁路的铺设还是桥梁建造,涵洞钻打,都有了……我想,师兄你把这个工程接下来,然后,一边建造一边整理材料,以后,我们的《铁路营建法式》就交给你来编纂了。”
叶韬不用强调,这样一本教材和专项百科全书式的东西,会让赵大柱名垂青史,赵大柱明白这样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叶韬这样的解释,让他好生有些踌躇。单纯的说,现在这类营建工作,的确对赵大柱来说,没太大的吸引力了。但这种涉及到全面而广泛的技术铺陈的项目,却又不同了。赵大柱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而既然已经来到了天蒙城,叶韬索性将原先短暂停留,征求意见后迅速返回的计划作了一定的修改。部族首领们热情异常,如果不多留一阵,大家心里留下什么疙瘩可不好了。于是,叶韬带着卫队一路继续向北,巡视了许多部族。而这时候,叶韬才忽然发现,自己这一次还是来对了。叶韬这么想,自然不是因为在各全部族,受到的奢华招待,有各种野味珍馐,和云州那边的饮食迥异。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在这些个部族,看到了一些隐患。
在这个时代,之所以能够在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领域都能够有所建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瞻的视野、理论以及常识。在观察部族生活之后,他发现,要让这些部族能够在将来真正融入到东平,必须得扶持他们一段时间。就如同当时他统领云州的时候,对待奔狼原上的部族那样,引导着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这边的部族在军事上已经因为东平的强力介入,有了颇为像样的军械和训练,战力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们的部族,却仍然停留在比刀耕火种好不到哪里去的生产水平上;渔猎和简单的种植,在这里是极为普遍的谋生手段。现在处于战时,这种文明上的断代并没有太大问题,可一旦战事结束,要是没有妥善的安排,那这些部族面临的可就是灾难了,更别说,将来铁路修建过来之后,大量物质涌入这里,要是部族本身的生产力和文化不够强盛,那几乎就是覆灭的结局。而这些,叶韬不得不考虑清楚。从内心深处来说,叶韬也希望,这些部族能够像当初奔狼原上的那些一样,继续健康蓬勃的发展下去,让东平的样貌显得更多元化一些。可到底部族要怎么发展呢?叶韬需要调研,需要更多时间去了解,然后,才能够最综合的进行思考。
可就在叶韬进行这种工作的时候,北辽方面还是对叶韬的来访做出了反应。他们在嘉门镇以西不到一百里的徐闻镇加派了重兵,然后调入了大约一百艘飞艇,差不多是现在北辽全国能够拼凑出的飞艇队伍的一半了。纵然叶韬自己并不在乎这种明显冲着自己来的布置,但他手底下的人从刘勇、金泽开始一直到云州一号的艇长,都齐齐反对叶韬在结束了巡视之后原路返回;虽说他们的空战能力并不弱,但空战这事情,实在是很没的准的。
于是,在天蒙城刚刚架设完成,有着高高的铁质发射塔以及夸张的风力供电机组的无线电报机,向中军营拍发了一条极为无奈的电报:归程有北辽飞艇集结阻截。虽说可以坐船先回宜城,然后从镇宁关方向再回到中军营,但这种事情说起来可着实没有面子。在和戴云、谈玮馨通过电报交换了简短的意见之后,叶韬决定:不走了,他就在天蒙城留下来,协同指挥部族联军和北疆经略府主力东西对进!
戴云和谈玮馨觉得很是不满:叶韬归程受阻,虽然对他们的大进军和攻势调整完全没有影响,但对她们这两个当妻子的心情却还是有影响的。谈玮馨和戴云两人立刻将半个侍卫营装上了飞艇,一路轻装直飞宜城,然后在宜城换上全套崭新的装备,搭船北上。既然叶韬被阻拦在蒙城回不来,那好,就将部队给他送过去。当然,半个侍卫营一千来人,那是绝对不够的。特种营得到消息,直接在北辽国土上潜行穿行,朝着天蒙城赶去。而消息传出,还在调集部队的谈玮馨和戴云发现,全国有那么多惟恐天下不乱的大世家们都想要“共襄盛举”,纷纷提供手里最精锐的,却又不影响对辽作战的军力一同北上。谈晓培固然是让江山城派出三千谈家的族兵、大将军卓莽让卓家两位青年子弟带着两千卓家精心练的精锐骑兵也尽快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