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460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460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河内,关东攻略也就不至于全盘失败。

不过,李道宗退守济源之后,夏军并未从河内出兵,大举进攻济源,尉迟恭只是派了一只偏师在济水扎营,主力部队则南下,直奔河阳而去。

当初。李密在汲郡败亡,王伯当为了给李密报仇,拒绝了唐王朝的拉拢,而是将河阳交给了东都的王世充,率领本部人马投靠了王世充,王世充让其仍然驻守在河阳,后来。李神通率唐军进攻河阳,王世充派段达率领援军渡过黄河。前来救援王伯当,两军合力,多次击退唐军的进攻。

见无法攻下河阳,李神通留下一部人马驻守河内,自己则率领主力东进。后来在和夏军的交锋之中被高畅击败。成为了高畅的阶下囚,现在仍然被关押在平原。

唐军退却之后。郑军也未向河内发起进攻,段达返回了东都,留下部将罗晓率领两千郑军协助王伯当驻守河阳。

当尉迟恭率领夏军进逼河阳时,驻守河阳地郑军共有五千余人,其中罗晓部有两千,王伯当部三千。

当初,李密率部离开河内,进攻汲郡,留下了五千瓦岗军由王伯当统率驻守河阳,王伯当投靠王世充之后,多次和唐军交锋,到现在只剩下了三千来人,王伯当也不是没有填充兵力的念头,只是,东都方面,只给了他三千人的限额,粮草器械等后勤物资也只有三千人的份,使得他无法扩充实力,从某方面来说,王世充对他这个瓦岗降将并不怎么信任,同样作为瓦岗降将,单雄信则受到了王世充地看重。

王世充之所以不放心王伯当,除了因为王伯当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投靠自己,还因为当初段达协助王伯当击退唐军地进攻之后,王世充准备让段达留守河阳,而让王伯当率领本部人马渡过黄河,另行安排,结果,王伯当并没有听从王世充的命令,而是玩了一个花招,说是因为和单雄信誓不两立,绝不站在同一个屋檐之下,因此不愿前来东都朝见。

当时,王伯当部只有三千来人,但是都是百战的老兵,实力不容小觑,权衡厉害之后,王世充没有命令段达对王伯当下手,而是让段达返回了东都,留下部将罗晓协助王伯当驻守河阳,一方面行监视的任务。

去年,王世充和高畅结盟,率部进攻李唐的关东之地,也曾命令王伯当和罗晓率部从河阳出击,夺取河内。

结果唐军在济水扎下营寨,郑军无法渡过济水,只能无功而返,退守河阳。

由于王世充的主力大军也被唐军击败,无法前进,他也无法怪罪王伯当,只好温言勉励,让他继续驻守河阳,使得河内的唐军无法从盟津过河,威胁东都。

后来,郑夏交恶,夏王高畅的王驾出现在了济阴郡,看样子,夏军的主力将从济阴出发,进攻陈留,封丘,浚仪,进而进逼荥阳,威胁东都。

为了抵御夏军的进攻,王世充将主力调到了东面,在荥阳集结,想要将夏军拦截在荥阳以东,为此,王世充在东面构筑了一条防线,以白马为首,然后,从北向南,封丘,浚仪,陈留为点,在这些城池驻扎重兵,自己则率领主力驻守荥阳,不管哪座城池受到敌军主力地攻击,他都能够及时率军救援。

将兵力分散开来,分别驻守几个城池,无疑不是什么高明的招数,只是,若是集重兵于荥阳,放弃封丘,浚仪,陈留等外围城市,那么,白马也只能放弃了。

王世充原本也准备这样做的,但是左右谋臣劝阻了他。

在这些谋臣看来,高畅虽然出现在了济阴,声势浩大,说是要西取洛阳,然而,这也可能是高畅玩的一个花招啊!

高畅的主力大军若是要出现在济阴,那么,其主力就要从济北郡渡过黄河。经济北郡,东平郡进入济阴,沿途道路难行,物资和人力的耗费极其巨大。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条上好的行军路线。

因此。高畅有可能是虚张声势,故意将王驾摆放在济阴,让本方认为他地主力会从东面而来,为了防止被敌军主力各个击破,本方不得不收缩防线,放弃封丘,陈留,浚仪等外围城池,集重兵于荥阳,由于封丘等城池的放弃。驻守在白马渡口地郑军得不到后方地支持,也只好放弃渡口,撤回军队,而实际上,夏贼等待的正是这个机会,也许夏贼的主力根本就未曾从济北郡过河,而是埋伏在黎阳。隐藏了起来,当本方中计。放弃白马之后,敌军就从白马过河,从白马过河,夏军不需长途跋涉,若是荥阳展开会战。本方也无法以逸待劳啊!那时。双方也就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本方一点便宜也占不到了。

对于谋臣们的建议。王世充深以为然,所以他采取了分兵地战术,把部队分别布置在了白马,封丘,浚仪,陈留等城池,自己则率领主力留守荥阳,密切注意前方地战况。

率军驻守封丘地乃是裴元庆,驻守浚仪地则是陈智略,驻守陈留的乃张童儿,裴元庆,陈智略,张童儿都是旧隋将领,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在瓦岗军中效力,裴仁基,裴元庆父子投靠瓦岗的时间稍微长一些,陈智略和张童儿则是旧隋骁果军的将领,从江都随宇文化及北上,宇文化及在童山一战中被李密击败,陈智略和张童儿只好率部投降了李密,然后,在李密和王世充会战时,他们又作壁上观,最后投降了击败李密的王世充。

陈智略和张童儿率领的部队都不是王世充的嫡系,因此,被他派往了前线,就算被夏军击败,也伤不到王世充主力部队分毫,他不会为此流一滴眼泪。

本来,王世充对裴氏父子非常看重,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的侄女嫁给裴元庆,以此来笼络裴氏父子,可惜,由于王仁则的进言,使得王世充对裴氏父子有所猜忌,故而他将裴元庆派到了封丘,而将裴仁基作为人质留在了荥阳,裴氏父子地家眷也和其他那些将领的那些家人一样被他安排在东都洛阳的宫城里面软禁了起来,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不相信这些武将,害怕他们叛逃到夏国,要知道,在和李唐的交锋中,他手下的人逃奔李唐的委实是太多了!

面对高畅这样的一个大敌,王世充自然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地怠慢,所以他才御驾亲征,不敢留守东都,而是率领部队出现在了荥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地注意力基本上全放在了东面,自然对西面的局势有所忽略。

毕竟,现在李唐自身难保,还在河东和定杨军对峙,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攻击东都,何况,就算李唐能够抽出兵力来进攻东都,恐怕李渊也不会下令这样做,如果唐军这样做的话,相当于在背后帮高畅一个大忙,李渊的目光不会如此短浅。

表面上看来,王世充的兵力布置无懈可击,实际上呢?却并非如此。

在济阴方向,高畅只集结了两万左右地兵力,造出来地声势却有十万之众那么多,那么,他的主力是不是像王世充地谋臣们所猜想的那样集结在黎阳呢?一旦白马的郑军退守荥阳,夏军的主力就会从白马渡口过河?

不!

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就在高畅大张旗鼓前往济阴之时,夏军的主力也离开了黎阳,只是并非往济北郡渡过黄河,他们不是向东,而是选择了往西。

当尉迟恭率领精锐绕开临清关,从小路翻山越岭进入河内时,夏军的主力就埋伏在临清关之前,战兵和辎重兵加在一起,足有五万人,几乎抽调了腹部所有的兵力。

当尉迟恭夺取新乡,李道宗不得不舍弃临清关之后,这五万大军就通过临清关进入了河内,到达新乡之后,他们又开始了分兵,高雅贤率领五千夏军从延津关渡河,出现在了郑军防线的身后,袭扰郑军粮道,截断荥阳和白马,封丘等郑军的联系。

另一方面,尉迟恭则率领精兵一万急速向河阳进发,想要夺取河阳,从盟津渡口过河,尾随在尉迟恭身后的,乃是刘雅,薛万彻等将领率领的主力部队,一旦尉迟恭夺取河阳,薛万彻,刘雅等人就会率领大军渡河,进攻偃师,截断荥阳和东都的联系,进而夺取洛口仓,荥阳的王世充腹背受敌,唯有败亡一途了!

不过,要想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尉迟恭部就必须夺取河阳,并且,务必要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不然,让荥阳的王世充得到了夏军主力出现在河内的消息,郑军急速回师,派重兵驻扎在偃师,在黄河北岸扎下大营,使得夏军无法渡河,高畅制定的这个战略计划也就成为了一个纸上谈兵的笑话了!

兵贵神速,所以尉迟恭只率领一万夏军渡过济水,直奔河阳而去,面对五千人驻守的河阳,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必胜的把握,要知道,为了保持行军的速度,他这一万人基本上丢弃了所有的辎重。

要想通过强攻夺取河阳,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幸好,高畅并未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尉迟恭这一万人上面,如何夺取河阳,他另有计较。

第一百一十七章

“刷!”

白光闪现,雪亮的刀锋夹着一缕寒风破空而来,没入了敌卒的脖颈之中,顿时,血肉飞溅,对面那人摇晃着身子,伸出手来,抓住了刀锋,用力将砍在自己脖颈内的横刀刀锋扒开,锋利的刀刃割破了他的手掌,又是一股鲜血飞溅而出,他仍然使劲地抓着冰冷的刀锋,做徒劳无功的努力。

一刀断头,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那些侩子手之所以能够将死囚一刀断头,那是因为死囚们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勇气和力气,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露出自己身上最柔弱的地方,将脖颈袒露在侩子手的屠刀之下,就算如此,若是那侩子手是新丁,没有经受过严格而正规的训练,又或是落刀的时候一时不慎,也极有可能做不到将死囚的脑袋和身体一刀两断的程度。

要在战场上将敌卒一刀断头,这种情况极其少见,要不是拿刀的那人天生神力,就是借助马力等外物,除此之外,他们手中的刀也必定是由百炼精钢打造而成,有了这些条件之后,他们还必须精通刀法,杀人无算,这样才清楚,刀锋落在敌人脖颈的什么部位,才能够轻易将对方一刀断头。

崔全并不是什么天生神力的勇士,手中的横刀也不是雄阔海部特别佩戴的陌刀,虽然,自从参军以来,他也打过几次仗,也曾杀了数人,但是,他的杀人技巧还达不到将敌人一刀断头的地步,因此,他这一刀砍下去,虽然准确地砍在敌人的脖颈上,刀锋却被对面那个敌人的颈骨卡住了。无法贯穿下去,同时,一时之间也难以拔出来。

“嘿!”

他发出一声轻呼,咬紧牙关。双手握着刀柄,用力把刀往外拔。那一刀砍落下去,既然无法借助刀势将敌人的脑袋砍下来,那么就只能用力把刀锋拔出来了,反正,敌人脖颈上多了这样大的一个伤口,也不可能再活下来了。

然而,不晓得是那人颈骨卡住刀锋的原因,还是由于那人地手掌紧握着刀锋,第二下,崔全仍然无法将刀锋从那人的脖颈上拔出来。

崔全的瞳孔不由紧缩了一下。目光如细针一般刺向对面那人,直到现在,他才有时间仔细地观察刚才和自己进行殊死搏斗的对手。

那是一个三十来岁地中年人,身材不高,比崔全要矮上一头,若不然,崔全的刀锋也不会这么容易就砍入那人地脖颈。

他身上穿着铁甲。是的,虽然有些简陋。也许是保养不好的缘故吧?铁甲的甲片锈迹斑斑,不过,不管如何,也算是一具铁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