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十三日,巳时初。
宋金刚前锋精骑与唐军殷开山部展开了激战,最初,双方杀了个旗鼓相当,唐军位于高地之上,居高临下,定杨军前锋无法前进一步,两刻钟过后,宋金刚率领主力从后方掩杀而来,殷开山抵挡不住,唐军开始溃逃,宋金刚率军追击。
按照裴寂的计划,宋金刚这个时候应该一路猛追,最后落入唐军刘弘基部地包围圈。
然而,事情却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宋金刚击溃殷开山之后,并为挥师急进,反而命令全军减慢了行军的速度,排成战斗队形缓缓向唐军大营推进,在定杨军的前面,布置着数百精骑,分散在四周,搜寻着前进,隐藏的唐军刘弘基部踪迹尽露。
这还不是更糟糕的事情,接下来,唐军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杀!”
寻相高声嘶喊,然而,面具已经放下,他的声音显得格外沉闷,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他下令了,他率领的这三千精骑就像三千头嗜血的猛兽一样,朝混乱中的唐军阵地急冲而去。
裴寂将殷开山和刘弘基放在了介休方向,自以为就可
忧了,对于其他方向,他只是派出斥候搜寻,特别是的西方,他并未重视,并未派兵力在前方搜寻,他不知道的是,早在数天前,宋金刚手下的猛将寻相就率领三千定杨军精骑从介休的北门出城,一路疾行,绕了一百多里路,来到了唐军大营的西面,埋伏在了绵山和汾水之间的丘陵谷地中,就像觅食的饿狼一般寻求着突击的机会。
裴寂只是往这个方向派出了一些斥候,几乎全被定杨军斩杀,由于,拆除营寨,集结队形,数万大军如何转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一路斥候久久没有回来报告消息竟然被唐军的将领们忽略了,而裴寂的注意力也放在了介休方向,时刻关心着前线的战事。
就在这个时候,寻相率领三千精骑杀进了唐军的大营。
壕沟已经填平,营寨已经拆除,各种防御工事也已经拆除放在了马车上,准备运走,寻相的部队没有受到丝毫的阻滞就出现在了唐军的面前,而这个时候,唐军的大营正乱做了一锅粥。
摧枯拉朽!
是的,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寻相率领的定杨军的攻势,就像一把利刃砍入豆腐中一样,他非常轻易地率领三千精骑从唐军大营的西面一直杀到东面,然后,调转阵型,又杀了回来。
根本就没有遇见有组织的反抗。
之前,已经饥渴了一天,忙着转移营寨寻找水源的唐军将士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心思,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逃命,喊叫声,呻吟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
火燃烧了起来,营地内的辎重和帐篷被火把点燃,在白昼中燃烧,青烟直冲天际,白色的火焰看上去并不惊人,落入火中的人发出的凄惨的尖叫方才证明了大火的可怕。
远处的刘弘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后方营寨的大火让他心神不宁,前面的定杨军又在步步逼近,当大火在后方的大营燃烧起来后,将士们的士气就直线下降,就连他身边的亲兵也个个神色不安,在这个时候,要和对方的定杨军交锋,恐怕是败多胜少。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对面的宋金刚部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一千多精骑离阵而出,往这边疾奔而来,漾起的烟尘直冲云霄。
“撤!”
刘弘基咬紧牙关,从嘴里蹦出了这个字。
随着令旗的狂摇,战鼓声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唐军开始有组织的撤退,然而,这种有组织的撤退并未保持多久,很快,刘弘基部的后队就被定杨军的精骑追上了。
这个时候,负责押后的将领应该指挥军队和敌军作战,为前面的兄弟部队撤离争取时间,然而,负责殿后的是行动不迅速的步兵,军心散乱的情况下,当定杨军的精骑冲过来时,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集结列阵,没有阵型的步兵在骑兵的冲击下,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溃败。
后队的溃败引起了连锁反应,刘弘基的中军和前锋在定杨军还没有追上来之际,就开始了溃逃,他们顾不得保持行军或战斗的队形,争先恐后地往前亡命飞奔,撒开脚丫子往前奔跑,想要摆脱内心的恐惧。
跑吧!就算跑不过敌军的铁骑,能够跑过自己的同伴就好了!
一万多人漫山遍野奔跑的场面殊为壮观,然而,和大营内的他们的同袍相比,他们的这个场面又未免太小儿科了!
大营内的唐军主力已经彻底崩溃,数万士兵丢盔卸甲,哭喊着,嘴里发出连他们自己也不明白的声音朝着四面八方奔逃而去,在定杨军的铁骑下,他们就像狼群利爪下的羊羔,有的被杀,有的逃亡,有的丢下武器,跪在一旁投降,喧嚣之声,远远地传到了九天之上。
裴寂一脸惊惶,用力地鞭打着身下的大宛名马,这匹马乃是李渊赐给他的,平时,舍不得呵斥一句,有两个马夫不曾将这匹马侍候好,被他命人活活用鞭子抽死,而现在,战马的屁股上竟是红痕,有的甚至渗出了血迹,这都是被他用马鞭抽的。
宝马的命再宝贵,也不如自己啊!
裴寂创造了一个奇迹,若是大唐召开长途赛马大会,他必定稳拿头名,一天一夜的功夫,他就从介休不眠不休地打马奔回了晋州。唐军在度索原大败之后,西河全郡陷落,河东危急。
第八十四章
月下,就在定杨军宋金刚与裴寂在介休对垒之际,定周率领五万定杨军从马邑南下,一路声势浩大,直奔太原而来。
九月,裴寂于度索原被宋金刚击败,唐军尽没,关中震动。
裴寂在晋州派遣使者前往长安,陈述战情,并向李渊告罪,自请处分,李渊并未降罪于他,而是下诏勉励,仍命他镇守和安抚河东。
同月,宋金刚挥师进攻西河(今山西汾阳县),唐将姜宝谊,李仲文出兵救援,在西河城下,宋金刚大败唐军,姜宝谊被定杨军生擒,被斩杀,西河沦陷,唐军晋州以北的地盘,除了李元吉镇守的太原,李秀宁驻守的韦泽关,李唐晋州以北的地盘尽数落入了定杨天子之手。
就在刘武周往太原进逼,李元吉准备调兵遣将迎战之时,裴寂在介休大败的消息传到了太原,驻守太原的李元吉大为惊骇。
西河一失,太原与关中的联系顿时宣告中断,彻头彻尾地变成了一座孤城,虽然,城内有十年的存粮,有两三万精锐唐军,城墙高大,守城器械齐全,护城河宽广,李元吉仍然觉得不安全,孤城不可守啊!读过几本兵书,自以为算是良将的李元吉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何况,西河沦陷,定杨军主力进逼,城内守军的士气低落,不是短时期之内可以扭转的,为了保全自家的家族,认为李唐大势已去。暗中在打着鬼主意地世家大族也不在少数,有的家族已经让子弟在定杨军中效力了,打的就是脚踏两条船的主意。
九月二十三日,韦泽关。
李秀宁府邸,唐军众将领齐聚一堂,数十人坐在一起,大堂内却鸦雀无声,一片静默。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度索原唐军大败。西河全境被占。太原被攻陷,刘武周占据太原,意气风发,一个一个的坏消息接踵而来,让李秀宁难以承受,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并州(太原郡)唯有韦泽关和邻近的几个县城仍然打着李唐的旗号了。其余各地纷纷易帜,投降了定杨天子刘武周。
当初,柴绍被高畅击杀,李秀宁甚为愤怒,手下地那只哀兵士气旺盛,在她地统率下,抵挡住了夏军地攻势,使得夏军无功而返。
并且。为了抵御夏军的进攻。唐军在井沿途修建了许多堡垒,使得夏军无法沿着井推进,若真要走这条路。就必须每个堡垒每个寨子地和唐军进行殊死搏斗。
然而,现在李秀宁和她手下众将所做的一切都成为了无用功。
西河沦陷,太原失守,韦泽关变成了孤城一座,关内守军的后勤供应全部依赖太原,本身的存粮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再坚守韦泽关已经是死路一条了,关城再是险峻雄伟,也是需要人去坚守的,没有粮食,吃不上饭,士兵们又怎能有力气去厮杀呢?
井沿途的堡垒寨子一个一个地被唐军放弃,夏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井关守将顾子文率领夏军一步一步地紧逼,也不和唐军交战,唐军退一步,他就往前一步,直到进逼到韦泽关下。
前有夏军,后有定杨军,粮草供给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该何去何从呢?这个问题摆在了李秀宁和她手下地那些将领面前。
在刚才的军议中,将领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同小异,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那就是不能死守,只有离开韦泽关方才有出路。
据太原方面的细作传来的消息,刘武周占据太原之后,正准备调兵遣将前来攻打韦泽关,唐军李秀宁部是他的一个眼中钉,他断不会允许在自己占据的国土内有一只上万人地唐军部队在活动,何况,韦泽关是山西出太行进攻河北地要道险关,志在天下的刘武周自然要将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放心,夺取并州,再下河东,占据关中之后,到时候韦泽关就要派上用场了,那时,一只精兵出井,自己亲率主力出潼关,天下唾手可得也!
李秀宁虽然心有不甘,然而,她不得不认同属下的看法,那就是韦泽关现在已经不可守了,队伍必须拉出去,就地进食,要不在后方打游击,袭扰定杨军地粮道,要不就向关中进发,运气好,说不定能躲开定杨军主力的侵袭。
最后,李秀宁决定留在并州打游击,补给粮草靠袭击定杨军的粮道获得。
在这之前,她决定将韦泽关让给夏军,韦泽关被夏军占领,定杨军必定心有不甘,相
,必定会有所冲突,对李唐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
九月二十四日,李秀宁率领七千唐军离开了韦泽关,不知所踪,韦泽关被夏军占领,三日后,定杨军赶到了韦泽关城下,在关门外扎下了营寨,大战一触即发!
(祝各位看官中秋快乐,合家团圆,身心健康,心想事成!梧桐这厢有礼了!)
太原能够坚守下去吗?李元吉很是怀疑。
九月十六日,李元吉召见行军司马刘德威,告诉他,让他率领老弱守城,自己率领精锐出城迎敌,为此,他还特意让人把牢中的宇文放了出来,让他将功补过,协助刘德威守城。
当天晚上,李元吉携带他的夫人以及众多小老婆,再将早就打好包的家财装载在数十辆马车,在一万唐军精锐的护送下,和窦诞一道,放弃了太原,往长安方向星夜疾行。
沿途,李元吉一行也曾遇见定杨军的阻击,每每这时,李元吉并没有指挥部队抵抗反击,而是采取了断尾求生的战术,分出一部分唐军去抵挡,自己则闷着脑袋往长安逃跑,当他逃回长安时,一万唐军只剩下了一千余人,其他的不是战死,就是逃散,或是投降了!
就在李元吉逃跑的第二天,刘武周率领定杨军进抵太原,当地大豪薛深事先早就和刘武周有所联系,他趁城中人心不稳,军心散漫之际,率领家族子弟和游侠儿打开了太原的城门,迎接刘武周军进城,临时担任守将的宇文仓皇出逃,直奔长安,至此,李唐立国的根基,有着精锐部队数万,存粮足以支持十年的太原陷落。
太原陷落,长安的李渊甚为惊恐和愤怒,他召集臣下议事,面色铁青,愤怒地咆哮。
“元吉年幼(本年十九岁),不懂政务时事,朕特意让窦诞和宇文辅助于他,太原乃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