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孤城不可守,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冀县的陷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由窦建德的主力猛攻的东门已经岌岌可危了,城墙的某一段在窦建德军投石车抛射的石弹的猛烈打击下,曾经缺了一个大口,后来城内的军民冒着大量的死伤才把这个缺口补上,这一段时间,窦建德军主攻的方向就在这段曾经缺了口的城墙上,这里成为了收割生命的绞肉机,城墙上下,城里城外,到处都是阵亡的双方将士的死尸。
现在,正是一轮攻击之后的间隙时间,东城这一带变得非常寂静,被焚烧的攻城车在寂静的阳光下静静地闪耀着白色的火光,黑色的烟雾静静升腾。
城墙上,被烟熏黑了的战旗缺了一个角,孤零零地在无风的午后耷拉着脑袋,显得疲惫不堪,没有丝毫的精神。
士兵们躺在墙垛下,一个个浑身沾满了鲜血,在这些面貌不清的人中间,胸膛还在起伏,鼻孔还有气的则还活着,他们和身边的死尸以同样的姿势躺着,同样一动也不动,不仔细看,根本不能将他们分辨出来。
城外窦建德的大营中,攻城未果撤下来的军队聚集在大营的一侧,正在抓紧时间用饭,用完饭之后,他们有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两个时辰之后,如果冀县还没有被攻下,他们将会替换负责这一轮攻击的友军,窦建德已经下达了命令,今天之内,必须攻下冀县,无论如何也要攻下它。
窦建德一个人待在大营中,比起在饶阳的时候,他要意气风发了许多,然而,看上去,他却比那个时候还要苍老,额上的皱纹更加多了。
攻城的计划已经制定了,将领们正按照计划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他需要的做的只是等待而已,这个时候,他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即将被攻陷的冀县,而是放在了南边的清河。
高畅军和杨善会部之间作战的情报在他的吩咐下,总是第一时间摆在了他的案头之上,现在看来,情况对自己很有利。
高畅也好,杨善会也好,都是很会打仗的人,两人碰在一起就和针尖对麦芒差不多。
第一回合,杨善会占了上风,高畅吃了大亏;第二个会合,高畅占了上风,杨善会受到了挫折。现在,两军形成了僵持的局面,对窦建德来说,这是老天爷占在他这一边的征兆。
说起来,那个时候不该把高畅放出去,让他独领一军的,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基业和地盘,名义上虽然还是自己这个长乐王的属下,实际上,已经脱离自己的控制。
自己虽然使了不少的手段,不过,终究上不了台面,他当然不会相信就凭这些小手段就可以搞垮高畅,或者将他重新召回麾下。
不过,现在对他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等自己攻下冀县,占领信都全郡之后,再挥师南下,相互之间已经打得精疲力竭的高畅和杨善会肯定抵挡不住,那个时候,就算高畅再有雄心壮志,也不得不归顺自己这个名义上的主子。
有这个大义的名分,清河,平原两郡收在手中也就算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那个时候,要想怎样处理高畅这个人,就看他的姿态以及当时自己的心情如何了!
就在窦建德沉浸在幸福的远景的时候,传令兵打断了他的遐想,他脸上的表情顿时为之一变,大王应有的威严神态出现在了脸上。
“报告大王,诸葛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
诸葛德威掀开营门前挂着的厚布,迈着小心翼翼的步伐走了进来,不仅脚步很小心,脸上的神态,眼中的眼神也非常地小心。
“卑职参见长乐王!”
进了营帐之后,帐中燃烧的火盆将窦建德的身影投射在了他的眼前,他立刻双膝跪地,行了个大礼。
兵败历亭之后,通往清河的路被杨善会军隔阻了,不过,就算那条路没有被杨善会军隔阻,他也不敢去见高畅。
作为一个败军之将,他不晓得高畅会怎样对付自己,只是,就算高畅不会把他怎么样,他也不想去见他,不然,他大可以往平原而去。
诸葛德威之所以选择北上,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的,自己名义上是属于长乐王的武将,故而投奔窦建德完全说得过去。
窦建德现在兵力强大,声势惊人,而自己的原来的主子高畅呢?诸葛德威并不看好他,要知道历亭,武城丢失之后,高畅一支孤军既要面对清河这座难以攻下的坚城,又被杨善会的大军截断了后路,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德威想不出高畅还能有什么好方法摆脱这个困境。
就算他经过一番苦战逃得性命,那时也已经损兵折将,不可能东山再起了吧?跟随着他再也没有前途,最终也只能被窦建德吞并,既然如此,何不抢先
靠窦建德呢?因为有高畅的存在,自己对窦建德也就用处,不会被他随意抛弃。
抱着这样的想法,诸葛德威北上投靠了窦建德。
首先要活下去,然后飞黄腾达,为了这样的目标,什么忠诚心?什么兄弟情谊?统统都可以抛诸脑后,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这就是诸葛德威的人生理想。
只是,没有人能够看到更远的未来,有时候你以为是正确的选择,在多年以后,却发现那是错误的,而你当时所走的那条自以为正确的道路,在多年以后,你才会发现那条路的尽头无路可走,而这个时候,你却无法回头了!
当然,此时的诸葛德威并不会有这样的感触,他回到窦建德军中之后,窦建德给了他一个虎威将军的称号,名义上可以和高畅同一级别了,这让他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窦建德承诺,攻下冀县之后,会从冀县征召一部分士兵交由他统领,让他拥有独自的领兵权,这无疑让他感激涕零,在高畅军中,他虽然也能统领军队,然而,在那支军队中,不管他使出怎样的手段拉拢手下的将士,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最多只能排在第二位。
在窦建德的帐下,却并非如此。
“德威,你随我来,让我们去看看儿郎们是怎样攻下冀县的!”
“大王神威盖世,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大王的带领下,区区一个冀县,弹指之间,自然灰飞烟灭!”
诸葛德威站起身,抢先一步帮窦建德掀开营门垂下的帘布,一串溜须拍马的奉承话很自然地从他嘴里溜了出来。
窦建德笑了笑,不置可否,在亲卫们的簇拥下带着诸葛德威上了战马出营而去。
窦建德之所以收下诸葛德威,并且还升了他的官,以热情的态度来对待他,本意并不是针对诸葛德威这个人,而是想给高畅麾下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将领们做出一个榜样,让他们通过诸葛德威的遭遇明白一件失去,他,窦建德,长乐王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就算他们曾经背叛过他,但是只要迷途知返,他会既往不咎。
因此,对诸葛德威的宠信只是做戏而已,其实两个人都知道,不过,却也把这场戏做得非常的精彩。
各取所需,如此而已!
“什么!”
蒙勇一脸的不可置信,他一个踉跄,险些跌倒,身子靠在身侧的墙垛上,这才稳住了身形,在他身前,苏定方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他们此时正站在东门城楼上,在城下,窦建德的大军像蚂蚁一样黑压压地一片将冀县围得水泄不通。
“你再说一遍!”
蒙勇不相信自己刚才听到的话,要求苏定方再说一遍。
苏定方叹了叹气,回头望向自己身侧,从苏家庄跟随他来到这里的五百子弟兵,如今,活着的已经不到两百人了,他们垂头丧气地在城墙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这让他心如死灰,难以自已。
“通守大人下令,命令我们放下武器,开城向窦建德投降!”
苏定方的话像针一样刺在蒙勇的心里,他的身形摇摇欲坠,双目喷火,苦战十来天之后,死去了那么多的人,结果还是投降了事。
“我不投降!我要杀窦建德,为我大哥报仇!”
蒙勇咬牙说道,声音非常低沉,他的双手紧握,掌心的肉被指甲刺破了,隐隐有血流出。
“杀窦建德,人家有十来万人,就算他们不反抗,一个个摆在你面前,让你杀,你也杀不完啊!”
苏定方冷哼了一声。
“我不管!我不要投降!我要杀了他!”
这个时候,蒙勇就像一头狂怒的狮子,他满脸是血,看上去神色狰狞。
“听我的,兄弟,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啊!如果知其不可能还要去做,那不是勇敢而是莽撞,要是你死在了这里,不仅报不了你大哥的仇,反而添了新仇,那个时候,还有谁替你们哥俩报仇呢?”
苏定方冷笑一声说道。
“退一步海阔天空,投降窦建德对你的报仇大业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只要把自己的仇恨隐藏起来,一步一步地接近他,说不定还能找到机会!人,总是提防着明处的敌人,往往会忽略躲藏在暗处的人!”
蒙勇的脸色阴晴不定,显得难以决断。
城楼下的士兵遵守通守大人的命令,将冀县的城门缓缓打开了,城外的窦建德大军发出了山崩海啸的欢呼声,他们排着队准备进入冀县。
苏定方将一把横刀递给蒙勇。
“如果,你还要执意在这个时候报仇的话,我也不会阻挡你,当窦建德大军进城的时候,你就拿着这把刀去报你的仇吧!”
蒙勇的手颤抖着接过了苏定方递给他的横刀,刀握在手中之后,手依然不停地颤抖,半晌,那把刀脱手而出,扎在了一根失去了旗帜的旗杆上,刀把在空中不停摇摆,停不下来。
第三十四章 赵仁成火烧敌营
三年(公元617年),三月十七日,子时(晚十一点十点)。
月亮状若银盘,高挂在空中,夜风吹拂,树木枝叶婆娑,原野上,野草低垂,随风舞动,远处,传来了一两声狗吠。
赵仁成擦了擦头上的汗水,从草丛中钻了出来,在他身后,在他周围,几十个人影相继从草丛中窜了出来。
他们伏在一个小土包上,趴在地上,探头瞧着土坡的下方。
那个地方原来是一片荒凉的河滩,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军寨,几十个营帐连绵在一起,在月色的映照下,就像是一个个白色的土包,营帐的外围,粗制的木棚栏将营地围了起来。
营帐外面点燃了几堆篝火,在河滩上熊熊燃烧,木柴在火中的呻吟隐约可闻,军寨的哨楼上,有人影在晃动,偶尔还能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河滩的前方,南运河的河水泛着银色的波光,倒映着天上的银月,缓缓向南流淌,河水冲击河岸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清晰可闻。
这个军寨乃是杨善会军的后勤辎重要地,从武城,历亭两城搜集起来的粮草都要通过这里运过运河转交到前面的鼓山大营去,赵仁成这一队逃兵之所以能发现这里,纯属巧合。
离开历亭之后,赵仁成率领着三百来高畅军在清河地广阔原野上昼伏夜行。朝清河城进发,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逃亡,只因高畅还在清河,他们想继续在他的战旗下战斗,不然,他们大可以选择逃回平原。
虽然战败了,他们仍然要继续战斗,洗雪身上的耻辱。
杨善会的大军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追讨这小股溃军。一般的地方武装又拿这训练有素,作战凶猛的三百高畅军没有办法,即便如此,赵仁成部一路走到运河边也吃了不少的苦头。
他们需要粮食,三百来人,三百多张口。从历亭逃出来的时候,他们只带上了自己地武器和甲冑,至于粮食,由于时间紧急,没有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