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

第50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第50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抢来的奴隶牲畜,后金很快便可以恢复元气,大明则是疲于应付。”轻轻的叹了口气,孙承宗心中也有些无奈,自己的这样的想法多少年了,可是谁愿意听自己说一说啊!

“这就和汉朝的时候差不多,汉军据守城池,匈奴人每次来都是劫掠。这样战争就成了消耗战,没完没了。草原大漠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就将大明当成了随时可以来劫掠的地方,我大明也就成了他们的粮仓。时间长了,情况会越来越糟糕,周围的这些藩属国都会这么办,那可就是烽烟四起了。”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孙承宗心里微微一松,既然天启皇帝喜欢听自己说,那这次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看了一眼地图,又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面色凝重的道:“如果大明没有内患,这样的消耗也没什么,毕竟大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可是此时却不行,这个天下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会将大明的东西卖给敌人。总是在挖大明的墙角,就像当年的大宋一样迟早会将塞外的人养起来,难免不在出现一次蒙古人入关的情况,甚至是五胡乱华啊!”

“陛下英明,所以要采取一种策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孙承宗见天启皇帝认识的如此深刻,便轻轻的点了点头,赞同的道。

“先生接着说吧!既然说到了这里,想来先生是有什么想法的。”天启皇帝自然不会以为孙承宗只是说说而已,这位是真真正正的实干家。

重重的点了点头,孙承宗接着道:“当初的汉武帝就是这个想法,所有他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对付匈奴。其中虽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远征骑兵,建立一只能够和匈奴人打野战的骑兵,敢和匈奴人面对面的骑兵。”

“爱卿觉得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天启皇帝似乎明白了一些,不过这和他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同,他想要建立的是一只后世的火器部队。又想想似乎二战的时候还有骑兵,这个好像也并不冲突。既然孙承宗有想法,那就不妨听一听了。

今天三更,谢谢大家的支持。这几天出差,昨天刚回来,那一章也是在火车上写的。弄了一个那么大的乌龙,不过看着书评区这么多兄弟提出来,心里还是热呼呼的。这是今天的第一章,厚着脸皮,求收藏,求推荐!

第九十三章隆中对五

孙承宗对于自己的想法自然很是了解,说起来也是滔滔不绝,天启皇帝既然露出这样感兴趣的样子,他自然也是说的更加详细。

“陛下,短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住辽东的局势,一来是稳定的军心,二来稳定住辽东的民心。辽东乃是京师的门户,有着水草丰美的辽河平原,如果朝廷想要建立一只有战斗力的骑兵,那么自然离不开马匹。辽东就是必不可少的养马之地,大明不可或缺。”伸手指着宽大的地图,孙承宗的神情颇为激动,建立这样的一只骑兵是他一声的梦想。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心中不断的思索着,历史上就是孙承宗在辽东的时候,整个辽东的局势才有了好转。也是自己面前的这位孙承宗,在辽东建立了一只骑兵队伍,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宁铁骑,大明的最后一只堪战的骑兵。

“稳定辽东的局势,巩固边防,建立强大的骑兵,这些都是军事上的措施。辽东乃是偏远之地,在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可以在辽东实行政改。那里地处偏远,阻力相对会很小很多,相信应该没有问题。就算是有些披露,军队就尽在咫尺,也能尽快的解决问题。朕相信,一旦局势稳定下来,朝廷下拨银钱,建立马场,恢复辽东的生产,问题应该不大。一两年之后,辽东的局势稳定钱粮就会很充足,供应辽东的大军应该就不成问题了。”天启皇帝低着头,一边喃喃自语的说道。

一边的孙承宗见天启皇帝沉思,便不在开口说话,只是听着天启皇帝的话,他的心里顿时颇为激动。天启皇帝不但赞同自己的意见,而且似乎还将改革辽东的制度,这样原本那些掣肘和牵绊就不负存在了。如果得到天启皇帝的全力支持,孙承宗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将辽东变一个样子。

缓缓的跪在了地上,孙承宗的脸色颇为严肃,大声的道:“陛下乃是英明之主,辽东之事臣请前往,一定将陛下的希望达成。”孙承宗将自己的意见也全部归给了天启皇帝,这样可以免去很多的麻烦,那些人的攻讦就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走到了孙承宗的身边将他搀扶了起来,有些为难的道:“爱卿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这个时候去辽东,朕心不忍。何况先生乃是朕的老师,让先生涉险,朕更加的不忍。”天启皇帝这就是在演戏了,正所谓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陛下,臣承蒙陛下不弃,能够在陛下的身边为臣。这是臣一声的梦想,哪怕为陛下战死杀场,臣也情愿。”孙承宗却没有起来,依旧跪在地上面色严峻的说道。

“先生先起来,让朕好好想一想!”天启皇帝现在非常的混乱,想法很多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实行,他是真的想静一静。

“陛下,如果不允许臣去辽东,臣自请辞官!”孙承宗虽然站了起来,可是口中的话可谓掷地有声,这样的机会他是一定不会错过。此时他也是头脑发热,这样的话也是脱口而出。

苦笑着摇了摇头,天启皇帝有些无奈的看着面前的孙承宗,只好开口道:“好,朕让爱卿去!”

“陛下恕罪,臣失礼了!”孙承宗也觉察到了不妥,连忙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沉声的道。

对着孙承宗挥了挥手,天启皇帝的眼光依旧落在地图上,回头对身后的孙承宗道:“先生,你看这里。”

沿着天启皇帝所指的地方,孙承宗看了过去,随之就是微微一愣,因为那个地方他很熟悉,哪里是山西和陕西啊!不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又想到了什么。

“先生,辽东有了一只铁骑,朕觉得还不够。这里是就是秦地,从古至今秦地民风骁勇好武,是一个很好的兵员来源地。最重要的这里背靠广袤的黄河平原,河套平原更是古时就有的养马名地。如果在这里建立一只强大的骑兵,那局势就不一样了。不但可以防备辽东的后金的偷袭,也可以随时出击,战略上就很主动。”天启皇帝的眼光此时紧紧的盯着那里,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后金和蒙古人,更是为陕西和山西。

几年之后的大旱,虽然导致了民不聊,农名起义大爆发。可是真正的原因却是有迹可循,山陕两省吏治糜烂,边军那个时候甚至已经是名存实忘了。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明朝的一大走私犯,那就是晋商。

在这个时候,因为丝绸之路的中断,山陕两省的大部分都成为了大地主。风调雨顺的年景,这些人或许还能够安稳的当一个富家翁,走一走官场。可是那里发生了大旱灾,很多的商人没有办法,便做起了买卖。

因为地域的限制,这里没有江南的优势,很多行业都没有办法从事。这些人为了生存,就做起了一些违法的买卖。那就是走私,走私的对象就是蒙古诸部以及后金。这些人可能没有想到,他们没有死在朝廷的手里,而是死在了那些农民和军户的手里,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想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自然不是没有办法,当然阻止大旱天启皇帝没有想过,因为那是他做不到的。办法就是赈灾,赈灾就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粮食的问题。这个问题天启皇帝想过,需要推广几种高产的作物,努力的提升粮食的产量。虽然记忆中有印象,可是现在的农业状况,天启皇帝本就不了解,这个只能以后在说。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陕西的吏治问题。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山陕两省主要就是以招抚为主,可是却是不见成效。一来是因为镇压的不到位,这二来就是因为赈济的不到位。朝廷下发的粮食都被无良奸商和贪官污吏合伙给黑了,这些人活不下去自然是死命的造反。再加上死心造反的人的煽动,那农名起义自然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晚上还有一章,这是第二章。谢谢书友们的资料,谢谢额你们的支持,池塘感激不尽!

接着求票票,求收藏!求求求!

第九十四章隆中对六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要澄清山陕两省的吏治,另一方面就是要打掉这些大的晋商集团。想要做到这两点,那就一定要采取强硬的措施,采取强硬的措施,那就避免不了要用到军队。

山陕两省的军队战斗力不用想也知道,空额空饷,天启皇帝甚至都不用派人去查,都会知道有多么的严重。在这支军队里,肯定很多当地人士绅的人,朝堂上代表晋商的势力也是有的,那就是秦党。虽然此时的秦党远没有东林党势力,齐浙楚党之中也排不上名号,可是实力确实非常的雄厚。晋商集团也不是那么好打掉的,这么多年的根基,除非派兵进剿否则很难达到目的。

“先生,朕的这个想法怎么样?”压下心头纷乱的思绪,天启皇帝将目光落在孙承宗的身上,笑着问道。

“陛下圣明,如果真能有这样一只军队,那么就可以出击蒙古了。”在孙承宗的心里,真的希望大明能够恢复往日的荣光,能够实现燕王扫北的愿望,将塞北的蒙古人一扫而空。

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已经是夕阳日落了,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天启皇帝顿时觉得有些疲累。伸手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肚子,天启皇帝笑着对孙承宗道:“先生,今天就到这里吧!事情也就这样了,这些都是大的方略,剩下的朕要好好思量一下。”

“是陛下,那臣告退了。”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承宗就要离去了,这一天将他也累坏了。肚子里也是空空如也,此时真的想回到家里吃些东西。

“先生为果实操劳,晚膳就在宫里用吧!”对于孙承宗这样的能臣,天启皇帝自然是要恩宠的。

“臣,谢陛下!”孙承宗也没有矫情,这是皇帝的恩典,有的时候还是不要推辞的好。

天启皇帝生病没有上朝,可是却召见了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这本没有什么。可是让人吃惊的是孙承宗傍晚的时候才离开皇宫,没有人知道天启皇帝两个人谈了些什么。

有些有些渠道的大臣,找了些宫里的太监宫女打听消息,可是消息却很让这些人失望。所有人都说这件事情上面不让说,而且也不知道,整件事情除了天启皇帝和孙承宗,也就陈洪陈公公知道一些。可是却没有人敢到他那里打听,陈洪从小长在皇宫里,在被天启皇帝提拔起来之前,几乎没有人在意这样一位老太监。陈洪对天启皇帝的忠心可想而知,这些人自然不会去找那个麻烦。

傍晚的紫禁城依旧是灯火通明的,一切似乎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陛下,天凉了,该歇息了!”看着站在窗前的天启皇帝,陈洪小心翼翼的道。

“陈洪,你在皇宫里这么多年,想不想出去走走?”天启皇帝神态有些奇怪,目光直直的看着外面的天空,似无意的说道。

“皇宫虽然繁华,可是却也苦闷的很,这里就是臣的家。出去走走自然是好的,可是臣却不想离开这里。”陈洪知道怎么说话能够让天启皇帝高兴,轻轻的笑了笑缓缓的道。

将窗子轻轻的关上,天启皇帝深深的叹了口气,轻轻的道:“也不知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魏朝和骆思恭也没一个人来奏报。”

陈洪这次却没有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