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颇为关心的道:“爱卿起来吧!”说着对一边的小太监招了招手,沉声道:“给刘爱卿搬一把椅子来,朕和爱卿坐下说。”
等到刘一璟坐下了,天启皇帝沉声道:“爱卿,朕看你气色不怎么好,等一下朕让太医给你看看吧!”
“谢皇上,臣年老体衰,不堪大用了!”苦笑着摇了摇头,刘一璟有些颓然的说道。自从这次的事情除了,刘一璟差一点就病倒了,心里百味陈杂,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爱卿这是什么话,廉颇七十,尚能饭否?爱卿这个年纪,正是老成持重,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天启皇帝把脸一沉,沉声说到。
抬起头看着天启皇帝,刘一璟跪倒在地,一脸凄然的说道:“陛下,辽东的案子牵连颇广,臣与韩旷还有赵南星交情匪浅。臣虽然没有参与其事,可是心中愧疚不已,希望陛下准许臣辞官归乡。”
看着跪在地上的刘一璟,天启皇帝的脸猛地沉了下来,沉声道:“爱卿是不是以为朕是故意的?是不是以为朕看不上东林党的人?”是不是以为朕下一个下狱的就是你?”
“臣不敢!”刘一璟见天启皇帝生气了,赶忙说道。其实刘一璟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毕竟天启皇帝这次整治都是东林党,他也是东林党,天启皇帝贬斥了他才是正常的。
走到刘一璟的身边,将他搀扶起来,天启皇帝声音柔和的说道:“爱卿,真不是昏庸的皇帝,处置那些人是有原因的,这些人结党营私,都是罪有应得。爱卿可以到杨鹤那里去听审,看看朕是不是愿望了些人!”
“陛下,臣知道这些人都是罪有应得,臣只是没有想到陛下心胸如此宽广,是臣误会陛下了!”刘一璟见天启皇帝说的言辞恳切,低着头有些尴尬的说道。
“爱卿,现在内阁之中就剩下你和孙承宗了,孙承宗现在又在辽东,内阁的事情以后还要倚仗爱卿。从今天开始,爱卿加少保,任内阁次辅,孙承宗在辽东期间,内阁的事情全都交给爱卿。”天启皇帝拍着刘一璟的肩膀,沉声说道。
不敢置信的看着天启皇帝,刘一璟连忙跪倒,大声的道:“陛下,臣,臣一定尽心竭力!”
“爱卿,朕要做的事情很多,大明的情况已经这样了,朕需要爱卿为大明做些事情。朕不知道该怎么说,不过朕知道爱卿的为人,朕希望爱卿能够多劳累些!”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刘一璟,声音柔和的说道。
跪在地下,刘一璟颇为动情的说道:“陛下,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蓟辽总督刘彻被下狱了,朕想将孙承宗辽东督师的位置拿掉,让他去做蓟辽总督。内阁之中就只有爱卿一个人,朕想在选几个内阁大学士,不知道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刘一璟微微一愣,没想到天启皇帝会让自己推选阁臣,真是对自己信任有加。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刘一璟沉声道:“陛下,内阁之中应该有五位内阁大学士,孙大人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还有臣,不知道陛下想要几人入阁?”
略微沉思了一下,天启皇帝沉声道:“既然如此就在选三人入阁吧!内阁大臣的人选定下来之后,朝中空缺的官员也要尽快补齐,不然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做!”
“陛下,臣以为应该利用这次的机会展开京察,将那些昏聩无能的官员,贪赃枉法的官员,全部贬斥回籍。进一步区分六部的管辖范围,使整个朝廷能够上情下达!”刘一璟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沉声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道:“爱卿果然是胸中有抱负,不过眼前还是将官员补全吧!明年就是大举了,选拔人才也是朝廷的重中之重,这个不能耽搁。至于京察的事情,等到官员补齐,朕就交给爱卿去办!希望爱卿能够不辜负朕的信任!”
“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心竭力!”此时刘一璟的心终于放下了,天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并不是说说而已。心中烦闷的情绪一扫而空,刘一璟顿时觉得自己的心里充满了干劲,仿佛年轻了好多岁!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还是说说刚刚内阁大学士的问题吧!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尽管说出来!”见刘一璟的神态,天启皇帝知道这位老大臣已经活了过来,笑着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刘一璟沉思了一下,颇为严肃的道:“陛下,臣问一句陛下是想推举朝堂上的大臣,还是在朝在野都可以?”
看着刘一璟,天启皇帝有些迟疑的道:“这有什么区别吗?”
“回避下,如果在朝中挑选,那就需要重臣推举,或者陛下直接任命。这些人选也是超中国为官之人,不过在臣看来,现在朝中没有哪位大臣适合入阁,六部尚书都不合适,也没有哪位是德高望重的。倒是有很多大臣,当年因为各种原因致仕的,虽然有些是身体不好,不过大多都是在朝中受到排挤。臣觉得如果选内阁大学士,可以找这些人入朝。一来可以彰显陛下唯才是举,二来这些人都是曾经在朝为官,很多人都是门生故吏遍天下,做起事情来方便很多!”刘一璟想了想,沉声说道。
缓缓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道:“爱卿想的果然周到,看来爱卿果然是有才能的人。既然这样,那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回陛下,臣知道一个人,只是不知道该不该说!”有些迟疑的看着天启皇帝,刘一璟颇为为难的说道。
笑着拍了拍刘一璟的肩膀,天启皇帝颇为轻松的道:“有什么话说吧!朕是那种小气的皇帝。”
“是陛下,这个人叫高宏图,是郊县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虽然还很年轻,可是颇有才能,只是这个人脾气很是耿直。”有些犹豫的看着天启皇帝,见天启皇帝点头,刘一璟才道:“高宏图原本是中书舍人,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很多人弹劾方从哲勾结李选侍。高宏图站出来为方从哲辩解,希望陛下不要处置方从哲,后宫的事情也不要过多的张扬。只是高宏图的上书被人压了下来,吏部出了公文要把他调到陕西去。高宏图一气之下,挂印归家!”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高宏图是心灰意冷了。朝中权臣当道,小皇帝刚刚登基,自己不能力挽狂澜,也不忍心看到朝中乱局。
沉吟了许久,天启皇帝笑着道:“既然如此局算他一个,希望爱卿没有保举错认!”
“陛下放心,高宏图的人品和能力,臣愿意拿性命担保!”刘一璟见天启皇帝如此说,顿时面露喜色,大声的说道。
“爱卿,还有其他的人选吗?”笑着看着刘一璟,天启皇帝沉声问道。
略微沉吟了一下,刘一璟沉声道:“陛下,既然如此那臣就再推举一个人,不过这个人是在朝廷任职的。他叫刘鸿训,原本是南京吏科给事中,张居正被弹劾,他力主张居正无罪。上书为张居正辩白,被神宗皇帝治罪,降职为民。万历四十一年,刘洪汛登科,当年受了庶吉士,现在又做了翰林编修。不过因为张居正的事情,刘洪汛一直受到排挤,他一直相信改革变法是对的。直到现在,刘鸿训还是翰林编修。”
天启皇帝真的没有想到,朝中还有这样的大臣,这么多年矢志不渝,又是赞成改革,这样的大臣正是自己需要的。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好,非常好!就让他入阁吧!朕过几天亲自见一见他,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陛下圣明,至于这最后一个内阁大臣,臣觉得还是让朝堂上的大臣推举一下吧!如果有什么合适的,陛下在选一个!”看着天启皇帝,刘一璟沉声说道。
第两百一十章杨嗣昌
……
静静的想一想,天启皇帝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不由沉声问道:“刘爱卿,朕记得朕前几天听说过一个高宏图,现在还在袁应泰的手下。他似乎对工部的事情颇有见解,不知道爱卿说的是不是这个人?”
微微一愣,刘一璟也拍了拍额头,一脸恍然的道:“是的陛下,看臣这个记性,就是这个高宏图。臣想起来了,当初是臣和孙大人提到的,便把他再一次召回到了朝里,真是糊涂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有些迟疑的问道:“刘爱卿,高宏图现在在工部任职,如果让他入阁,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陛下,不知陛下在担心什么呢?”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天启皇帝,刘一璟迟疑的问道。
“这个爱卿你看,工部的尚书袁应泰还没有入阁,如果让高宏图入阁是不是有些不妥啊?”看着刘一璟,天启皇帝有些犹豫的说道。
听完天启皇帝的话,刘一璟轻轻的皱着眉头,半晌才小心的道:“陛下,臣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爱卿尽管说啊!爱卿与朕不会有什么隔阂,有什么话尽管说,朕不会怪罪!”天启皇帝看着刘一璟,轻声的说道。
“陛下贵为天子,这天下都是陛下的,对于官员来说,做官其实就是在为陛下做官。官场虽然是论资排辈的地方,可是那是在臣子里面,在陛下这里不可以。无论什么时候,陛下都要给人一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姿态。皇上现在很年轻,一定要给所有的官员一种感觉,只要有才能,真心为国,无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都能得到皇上的重用,这才是为君之道!”刘一璟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沉声说道。在皇帝面前大谈为君之道,这就非常的不妥,这也算是刘一璟对天启皇帝最后一次的试探。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轻轻的将刘一璟搀扶起来,一脸认真的道:“爱卿,忠君爱国,实乃国之干城!今日爱卿这一番话,恍若醍醐灌顶。朕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个福分,等到朕立了太子,就让爱卿做太子的老师!”
“陛下,臣惶恐!”刘一璟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心里却放下了,天启皇帝虽然年轻,可是这心胸真的不是一般的宽广。
“爱卿,朕对贪官、昏官一定不会手软,可是对终于大明、忠于朕的官员,朕是一定不会亏待的!爱卿以后大可放手是为,朕不会怪罪爱卿的!”天启皇帝一脸认真的看着刘。一璟,沉声说道。
用力的点了点头,刘一璟颇为感动的道:“陛下,臣定当鞠躬尽瘁!”
“爱卿,这推举阁臣的事情,下一次早朝的时候,朕会提出来。至于人选除了今天的两个人,爱卿在好好的想一想,朕也想一想!”天启皇帝面色一整,沉声说道。
“是,陛下,臣这就告退!”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刘一璟恭敬的说道。
等到刘一璟离开,天启皇帝想了想,对一边的陈洪吩咐道:“把孙传庭找来,让他快点来!”
“是,陛下,内臣这就去!”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天启皇帝在大殿里静静的沉思,心中不断的翻转着,想着自己的想法,时间不长,孙传庭便在陈洪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看着走进来的孙传庭,天启皇帝的心里颇为欣慰,虽然明末战乱四起,内忧外患。可是大明朝也有着不一样的优势,那就是人才。无论是远在辽东的孙承宗,还是面前的孙传庭,都是世间少有的人才。无论是能力还是忠诚度,都是历史上少有的,这些人才是振兴大明的关键。
让天启皇帝诧异的是,孙传庭此时一身的戎装,顶盔掼甲,罩袍束带,腰间挎着宝剑。这一刻天启皇帝有了意思错觉,面前的不是一个文官,而是一个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