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苍狼与白鹿 >

第124部分

苍狼与白鹿-第124部分

小说: 苍狼与白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成吉思汗本人却没有这种感觉,他认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在短暂的和平中不能有任何松懈。因此,他没有遣散这支人人都和财主一样富裕的大军,时刻准备再度出击。幸而战争中所掳获的大量人口被分散于各千户之中,足以抵消劳力不足的困扰。
成吉思汗在回到不儿罕老营后只做了一件事情,他按照郭宝玉提出的侧翼包围金国的方略派遣使者去联络南宋与西南吐蕃诸部。时隔不久,他将军营转移到位于原塔塔儿故地的捕鱼儿湖畔,依旧带着忽阑。表面上,他宣称避暑,其实是在严密监视着金国的动向并施以隐隐的压力。他深信,这个压力足以使软弱的阿勒坛汗心惊胆战,手忙脚乱,再度露出破绽,给予自己彻底将其消灭的机会。另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导致他移营,那就是关于忽阑此番随侍战阵之中而打破了诸妃子们之间的平衡,造成一枝独秀的局面,从而引发了后宫女人们的集体不满。据说,这种不满得到了孛儿帖的默许。为了保护忽阑,成吉思汗只有采取这种隔离措施,使之免受伤害。同时,他的心中也不愿因为发生风波而导致必须对哪个妃子进行处置。毕竟,她们都是与自己有过一段美好时光的女人。
对于歧国公主的复仇行为没能维持多久,坐守忽阑的成吉思汗很快便厌倦了这个“美男子生下的丑女儿”,只是给予了她可贺敦的相应待遇,便不再招她入帐或前往她的帐幕了。还过,对于能亲自蹂躏纯正的金国公主这件事,成吉思汗的心中还是颇有成就感的。五十几岁的年纪还能那样狂野的索取女性,也使他深感自豪。总之,在这一段难得的休息时光中,他过着相当惬意而悠闲的日子,直到六月下旬从南方传来金国迁都的消息为止。
中都的朝庭很清楚,以如此高昂的代价所换来了和平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暂时的休战。一道长城无法拦阻蒙古军的铁蹄,他们在实战中已经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必要经验和器械,并有了一支以中原降军为主体的步兵。因而他们随时都会挥师重来,用更为恐怖的杀戮与毁灭来淹没自已。虽然有这样的认知,可是这个已经吓破了胆的朝庭并没有采取争取时间、休养生息、恢复战力、加速备战的积极策略,而是走出了一步消极逃跑并予蒙古再次入侵口实的败招,其直接恶果在不久之后便完全呈现出来。
纪元1214年六月,金帝完颜珣不顾以完颜福兴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决定放弃中都,迁都于河南开封,将抵抗蒙古铁蹄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滔滔黄河之上。消息传出,朝野大哗。臣民百姓们认为这一迁都之举是主君抛弃自己臣民的无能举动,于是中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平民骚动与逃亡事件,而在南迁的路上,甚至有一部分军队也发生哗变,返身向北,投靠蒙古人去了。毕竟,让军人放弃自己的家乡父老而南下,这实在是于情于理都交待不过去的,更是一位王者失职的表现。
成吉思汗是绝不会放弃这一良机的。他立刻发布了第二次远征金国令,指责金国毫无和平诚意,擅自扣留蒙古派往南宋的友好使节,并在结盟不及半载后便肆意撕毁盟约的种种背信弃义行径。一声命令,唤起了早已枕戈待旦的蒙古狼军们。九尾白旄大纛之下,远征军的队伍立刻将捕鱼儿湖畔的无尽草原挤得水泄不通。
成吉思汗以木华黎为先锋,者别为副将,率领二万蒙古军,加上明安所统率的契丹部队以及辽王耶律留哥的反抗军,合计十万大军先发攻击居庸关,进而攻陷中都。去年,成吉思汗坚决不同意进攻中都城,因为那时中都的高大城壁对不善攻坚的蒙古军而言还过于高大,城内卫戍部队的数量也不容低估。一旦进攻不成,则会陷入屯兵于坚城之下而进退两难的局面。但现在,敌人的为量已经为内讧所削弱,主力部队一部分随金主南逃,一部分哗变北归,城市的防御力量势必空虚,同时军心士气亦低落无比,与蒙古军的战斗经验提升和高涨的士气形成了互为消长的态势。成吉思汗相信,攻取中都的时机彻底成熟,去年缺失的这一课,今年定要将其补上。
果然,蒙古军未至,奉命留守中都的太子完颜守忠亦率军南逃,中都的兵力愈发虚弱,军心与民心的低落程度更是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曾经令蒙古人望城兴叹的强大堡垒,在内部发生坍塌后,已经变成了一只熟透的苹果,只待成吉思汗伸手采撷。
纪元1205年春,成吉思汗亲统大军再度进驻汪古儿部,指挥各路大军对中都形成合围,切断了这座城市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三月,远逃至开封的金主完颜珣派出四万人马和一支运粮队,企图解围,被明安率领的女真降军利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彻底击败。至此,中都城内的军民彻底陷入了绝望之中。得到这个消息后,成吉思汗立刻将大营前移,进至桓州之南的凉径,以此行动来鼓舞攻城部队的士气。
十三世纪的中都城,其规模远远逊于今日之北京城,根据其今日遗址估算,大致相当于今天北京的南部地区。即使如此,在当时的文明世界范围内,它依旧是首屈一指的超级都市。这座正方形的城市周边长达十八点五公里,容纳着二十万户,一百万以上的人口。东有施仁、宣曜、阳春三门,南有影风、丰宜、端礼三门,西三门名为丽泽、颢华、彰义,北面则有四门,名为会城、通玄、崇智、光泰。这十三座城门上均建有恢弘壮丽的高楼,城壁向四面八方无限扩张出去,街市则远远超出了城市的限制,在广大的平原上次第铺陈出去,彰显着城市文化的辐射能力。皇城的主门名为应天门,两旁有左右翔龙门,和日华、月华二门,再向前就是象征皇权的正殿大安殿。大殿两侧有左右掖门,东面的宫墙上另开了一座敷得门,通往太子所居的东宫。东宫之北为寿康宫,是皇太后颐养天年之所。绕过大安殿,经宣明、仁政二门,就是真正的深宫内院。出宫城之北,是名为“万宁”(4)的离宫,其地点大约靠近今日“北海”的白塔寺一带。另外,在其附近有琼林苑和西园,是两座传供帝王玩乐的皇家园林,其中有横翠殿、瑶光台、琼华岛和瑶光楼等精美的建筑。
这些集尽奢靡豪华的宫殿鉴证了自从海陵废帝定都于此之后六十年间的风雨沧桑,人事险恶,却没有哪一次能比如今的灭顶之灾更加可怕。
身负力挽狂澜之责的完颜福兴不愧为一位老道的用兵家,凭借着他的耿直声望和廉洁操守居然再度振奋了士气。同时,蒙古军四处屠城所造成的恐怖印象也令城中的士兵与百姓坚定得保卫着自己的家园。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城市攻防战,而是人类的求生存之战。因此,中都虽然如同一艘在大海之中孤立无援的小舟,却在拼命得抵抗着不断拍打过来惊涛骇浪。
可惜,主将和士兵虽有抗战之心,但是经过长期的残酷封锁后,城内的军粮储备已经完全见底。金主的南逃不但带走了大批士兵,还带走了大半的军粮。因为他对中都的存亡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认为这些粮食与其留给蒙古军不如带走了事。于是,城市里饥荒流行,不久便出现了“人相食”的悲惨情况。在这山穷水尽的境遇下,以抹然尽忠、完颜师姑为首的武将们率先动摇了。他们经过一番密谋后,私自带领本部人马,保护着各自的家小开城南逃。
当部队行至东南方向的八里桥时,士兵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主将并非是要出城决战,而是逃跑的时候,立刻一哄而散,一部分跑回中都,一部分投向蒙古。这些被撇下的贵人们在凄惶无助的状况下被蒙古军斩尽杀绝。
这次逃跑事件给予防御中都的福兴以沉重的打击,心力交瘁的他在拒绝了蒙古的劝降后点燃了大火,然后服毒自尽。失去主将的守军战意尽失,最后的防御宣告土崩瓦解。纪元1215年5月,明安率领的契丹辅助军在烈烈飞炎中率先杀入中都。百年繁华的大都会在兵燹中呻吟、剥落、坍塌、崩坏……——
(1)《金史。逆臣传》: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屡战不利,执中(即胡沙虎)戒之曰:“今日出兵果无功,当以军法从事矣。”高琪出战复败,自度不免,颇闻庆山奴诸人有谋,十月辛亥,高琪遂率所将飐军入中都,围执中第。执中闻变,弯弓注矢外射,不胜,登后垣欲走,衣蕉槎斯桑烤驼吨8哏鞒种粗惺滓桡诖铮谏庵R晕蟾痹А�
(2)《圣武亲征录》:甲申,上(指成吉思汗)驻营于中都北壬甸。金丞相高琪(即术虎高琪)与其中谋曰:“闻彼人马瘦病,乘此决战可乎?”丞相完颜福兴曰:“不可,我军身在都城,而家属多居诸路,其心向背未可知。战败必散,苟胜亦思妻子而去。祖宗社稷在此一举矣,当熟思之。今莫若遣使议和,待彼主还军,更为之计,如何?”金主然之,遣使求和,因献卫绍王公主,令福兴来献上。
这一记载与上一章源引自《元史》的说法颇有参差。不过从中可以看出,金国当时的军事与政治状况完全是一团混乱,几乎濒临失控的边缘,完颜福兴提出求和也是万不得以的策略。中原化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再度搬出了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故有招数——和亲。只是较之汉朝初年,不甚高明罢了。
(3)地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和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闪电河上游。
(4)初名太宁宫。《金史。地理志》言:“大定十九年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第三篇 大海的怒涛 第六十四章 耶律楚材
暗夜笼罩下的中都城,战马嘶鸣,刀剑钪镪,垂死者的呻吟,妇孺们的惨号,加之在城中各处无情肆虐的烈火飞烟,将这做华北第一繁华都会化做了修罗世界,人间炼狱。
整座城市中,唯一还不曾遭受战火荼毒的只有位于西山龙泉寺。此时,那位被郭宝玉评价为人中龙凤的耶律楚材正站在寺庙的致高点舍利宝塔的顶楼,驻足凭栏,以一种悲怆与愤恨杂揉的目光凝视着眼前这片惨遭蹂躏的土地。
他身处的这座宝塔内,供奉着佛祖释尊寂灭后留下的佛牙舍利子——佛家的无上圣物。此宝从天竺流传至西域,由南北朝时代发大愿力西行求法的名僧法显大师辗转带回,此后常驻于中原大地,历经朝代更叠,终为前代建都于北京的契丹人所获。笃信佛法的丞相耶律仁先的母亲燕国太夫人郑氏,遂在西山建此龙泉寺,并建下这一座八角十层的砖塔供奉此宝。可以说,这里凝聚着那位崇尚和平、仁爱的佛陀的精魂,却目睹了这人世间屈指可数的杀戮与毁灭。
可以想象,象耶律楚材这样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居然处身于这精神世界的圣地之中,来面对这一幕繁荣文明被无情摧残,生灵如牛羊般任人屠戮的惨剧,他的心情会是何等痛苦悲凉。每当城中有撕心裂肺的哀呼或建筑物颓然倾倒的轰鸣传入他的耳鼓,他的面部肌肉就会产生一阵痉挛,表面的镇静也只是为了压抑内心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涛。
忽然,寺院大门方向传来了一阵骚动,楚材隐隐听到有人在用蒙古话叫骂着,他心中一动,轻轻的说了两个字:〃来了!〃便转身大步行下塔去。方出塔门,迎面正遇到了本寺的一位僧人慌慌张张得跑过来。他一见楚材,连忙叫着他的别号说道:〃湛然居士,前门有些鞑子由一汉人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