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官路风流 >

第171部分

官路风流-第171部分

小说: 官路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木山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登上了张家水库的最高观察点,微风吹动湖面,波光磷磷,好一派湖光山色。

“肯定是李晶的主意,她知道我最喜欢自然的景致,在宾馆吃饭哪里有这样的味道。”

在走上观察点的时候,李晶就紧跟在张木山后面,侯卫东和秦飞跃自然而然地掉在后面,秦飞跃低声道:“沙州有六个开发区,每年都要排座次,老弟要多使点劲,争取将项目落户进来。”侯卫东道:“秦主任,我尽力而为。”

一条小船划到了水库中间,一人站在船头,撒开大网捕鱼。

秦飞跃道“刚捕上来的鱼,就用这水库的水煮了,放油、盐和老姜,起锅时放点葱花,别有一番味道。”

张木山见识过岭西各种级别的开发区,对秦飞跃的心思知之甚深,他很懂谈判技巧,只谈风月,不谈正事,道:“前天在青林山上打了野猪,今天又在张家水库吃清水鱼,确实不虚此行。”

秦飞跃手下将开发区的精美画册带了上来,他不失时机地道:“张总,我给你介绍一下益杨开发区的情况。”

看到秦飞跃如此费尽心思,侯卫东暗道:“益杨开发区没有任何明业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工作确实太难了。”

第209章 拉锯(二)

“真是风水轮流转,今朝到我家。”

看着益杨马有财县长带着一帮政府官员来到了会议室,面无表情的张木山心里颇不平静,暗地发出了感慨。

想当年价格双轨制的时候,他为了能够拿到化肥的批条,曾经在岭西一位科长家门口站到晚上两点钟,而这位科长喝得醉醺醺回家,见面之后根本不理他。

如今,庆达集团和张木山成了岭西各地的座上宾,从某种程度来说,各地为了招商,给了他们不少超出法律的特权,诸如警察站岗保护商人嫖娼等等事情就流传于各地。

改革之父曾经诙谐而有针对性地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猫”,这个朴素道理,经受了改革开放实践的考验。在GDP的指挥棒之下,各地政府互相较着劲,“不管黑猫白猫,招到商才是好猫”,这已经成了各地政府官员的共识,企业什么性质已经并不重要了,只要投资就是优秀企业家。

马有财县长身边左边坐着高副县长,右边坐在计委杨大金主任,青林镇党委书记粟明、代理镇长刘坤分坐两侧,官员的正对面则是庆达公司老总张木山以及他的副手们。

侯卫东参加谈判也是偶然,他和李晶正在陪着张木山吃早饭,委办刘涛和计委杨大金也来到了宾馆,刘涛是来给张木山送县委办的小礼品,计委杨大金专诚来请张木山参加上午的谈判会。

侯卫东也就跟着一起来了。

侯卫东与刘坤坐在一起,落座之时,侯卫东主动道:“刘镇长,祝贺。”刘坤当一把手时间不长,说话表情已经有了一把手的味道,也很客气地道:“侯镇到了领导机关,以后要多多关心我们这些乡镇干部。”

由于选举事件,侯卫东与刘坤一直不和,最开始互相不说话,后来是面和人不和,如今两人各有发展机遇,就开始掩饰当初的不愉快。

会议开始,马县长开始致欢迎辞:

“尊敬的张总及庆达公司的朋友们,我谨代表益杨县人民政府和七十万益杨群众,对来到益杨考察的张总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

益杨是一座古城。一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赋予了益杨人民勤劳务实、创新思变的优秀品质,这是益杨必定崛起的基本条件。益杨又是发展中城市,和东部城市以及岭西的地区级城市相比,我们有很大的差距,差距意味着落后,但也意味着发展潜力。

“益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煤、铜、石灰石等资源丰富,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我代表政府,真切地希望与庆达集团合作,双方一定会取得共赢。”

马县长致完欢迎辞,就由分管工业的高县长介绍益杨县招商引资政策,随后由青林镇党委书记粟明介绍上青林的矿产资源。

高县长和粟明介绍的情况,张木山心里都很清楚,庆达集团在上青林投资建厂的思路已经很明确了,但他并不急于表态,谈判是个技术工作,此时拖一拖,会给公司争来更大的利益。

庆达公司副总黄亦舒刚过三十岁,他是岭西企业罕见的海归,张木山有意让他当公司总经理,不少重要业务都交给他来办,此时,黄亦舒他手里握着一枝大号的钢笔,是哪种很老式的大肚子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一些数据。

在他笔记本的另一页,写着二十几个字,“土地征用及拆迁安置、上青林公路硬化、三年退税、贷款。”这是需要在谈判中解决的问题。

等到益杨方面介绍完情况,张木山从鼻梁上取下眼镜,随手放在桌上,道:“庆达集团是岭西五十强企业,也是唯一进入五十强的民营企业,集团总资产在去年达到了二十个亿,主营业务是建筑、交通以及相关行业,这一次很荣幸受邀来到了益杨,通过三天的考察和学习,对益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请集团副总黄亦舒先生代表集团就具体问题与益杨政府进行交流沟通。”

黄亦舒是一口美国味的普通话,道:“庆达集团有一个五十万吨水泥厂项目,我公司在岭西各地都作为考察,上青林是一个备选地之一,在上青林铁肩山下有一块平地,地势开阔,还有一个五亩左右的水塘,较为适合建厂。”

高县长脸上隐有喜色,扭头问粟明道:“上青林铁肩山,你们知道吗?”

粟明和刘坤两人都不清楚这个偏僻的地名,都向侯卫东看来,马有财心知青林党政一把手都不知道这个地名,不禁皱了皱眉。

侯卫东与粟明对视一眼,道:“铁肩山在独石村与尖山村之间,是一块比较平的坝子,约有三百亩左右,独石村和尖山村各占了一半,约有三十来户人家。”

黄亦舒点了点头,道:“就是这一块土地,独石村有十九户,尖山村十七户。”

马有财的神情这才缓和一些。

粟明额头冒出了几滴冷汗,心道:“幸好侯卫东在这里,否则丑就丢大了。”看着略有些卷发的刘坤,心里就有些抱怨,“刘坤当个副书记还不错,当一把手则能力不够,如果是侯卫东来当代理镇长,我可就轻松了。”

随后谈判就进入了互相试探火力的阶段,土地征用、三年退税等问题都很具体,杨大金是多年的计委主任,和高县长一起成为谈判主力,只是双方要价相差不小,整整一上午,全部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

侯卫东虽然参加会议,但是他实际上是一个局外人,只是听着双方讨价还价。

转眼间就到了十一点四十分,马有财深悟“讨价才是买货人”的道理,见庆达集团寸步不让,反而觉得有戏,趁着争论告一段落,笑道:“时间也不早了,工作要紧,大家身体也要紧,今天上午就到此为止,中午就由青林镇作东。”

他开玩笑道:“粟书记,庆达集团是省城大公司,你们可要拿点好东西来招待。”

中午这餐饭,杨大金早已给粟明交待过,粟明准备得很充分,道:“青林别的没有,就是野味多,在上青林有著名的腊山鸡,这是民间手艺,传承了几百年了,今天就请张总、黄总等尊贵客人尝尝民间美食。”

张木山“呵、呵”笑道:“上青林的野味可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就算是水泥厂不能落户上青林,我也准备投资搞一个狩猎俱乐部。”

马有财道:“君子一言。”

张木山道:“驷马难追。”

宾主融洽,开了两瓶张裕红酒,用来调节气氛。

酒宴之上,益杨县政府以马有财县长为主,青林镇有粟明和刘坤,侯卫东就与计委和府办的工作人员坐在一桌,自然地沦为了配角,好在上青林腊山鸡确实味道不错,他抵头啃骨头,满嘴留香。

吃了午饭,才一点钟,张木山等人就回宾馆,粟明、刘坤被杨大金叫到计委商量对策,侯卫东自回组织部。

下午的会谈定在两点,侯卫东站在办公室门口犹豫了一会,虽然祝焱让他全程陪同张木山,可是中午聚餐之时,会议主持者计委杨大金并没有邀请他参加下午的谈判。

“祝焱只是让我陪同张木山,我陪了三天,也算是完成任务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侯卫东决定不参加下午的谈判。

刚过两点钟,郭兰便准时推门而入,见到侯卫东坐在桌前看报,道:“咦,你怎么回来上班来了?”

侯卫东笑道:“几天不回来上班,如果组织部不要我了,那可就惨了。”

郭兰很淑女,身上带着书香门弟之家熏陶出来的落落大方,听着侯卫东的玩笑话,也就淡淡一笑,道:“你回来得正好,县里准备召开一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会,大会由我们科来筹备,老詹请了病假,我正在愁忙不过来。”

她到文件柜中取了一个卷宗,道:“这是去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地卷宗,你先看看,我先写会议方案。”

流传很广的办公室语录讲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郭兰气质接近于芬芳的茉莉,很能镇定人的神经,侯卫东安静地看完卷宗,两人不时交流几句,时间也就按照相对论的规律跑得飞快,一会就到下班时间。

侯卫东将卷宗放好,道:“下班了,我先行一步。”郭兰为了避嫌,一般不坐侯卫东的车,这一点侯卫东很清楚,因此,尽管两人顺路,侯卫东也并不邀请郭兰做车。

刚出门,就见到县委办刘涛走了过来。

“今天下午与庆达的座谈会你没有参加吗?”

“没有参加。”侯卫东补充了一句,“谈判是计委在主持,他们没有通知我参加下午的。”

刘涛道:“张木山带着人回岭西了,祝书记和马县长都很生气,你跟去一趟。”

第210章 拉锯(三)

益杨县委书记祝焱与县长马有财先后走进了常委会议室。

五十万吨的水泥厂,对于益杨经济相当重要,因此,当张木山和黄亦舒借故离开益杨以后,祝焱立刻要求召开紧急会议。

由于庆达集团两位主角突然离开了益杨,负责谈判的计委主任杨大金心里颇为忐忑,道:“黄亦舒认为上青林土地价格太高,要求我们还要下降一万,我们土地报价是两万元一亩,这点钱安置了拆迁户也不够,县财政还要贴一部分,粟书记正在规划青林新场镇,对这个情况最清楚。”

马有财道:“粟明,你说说。”

粟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道:“青林老场镇受到公路和青林山的限制,向东发展不开,只能向西拓展,目前正在编制新镇方案。”

马有财打断道:“直接说价格。”

“场镇后面的土地是四万块一亩,铁肩山虽然较偏,每亩也在三万块钱左右。”

由于另有要事,马县长没有参加在下午与庆达集团的谈判,听说张木山和黄亦舒在谈判以后居然打道回府,只留下了办公室小贾留守益杨,这让马县(W//RS/HU)长很是意外,道:“除了土地问题,他们还有什么要求?”

杨大金道:“除了土地,他们还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免税三年,二是要将泥结石公路硬化。”

庆达集团两位老总匆匆离去,让高副县长很没有面子,他道:“这个黄亦舒听说是留洋博士,到洋鬼子的地方混了几年,学会了他们的贪婪,恨不得我们把土地白送给他们,把国地两税全部免掉,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马有财道:“公路硬化是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