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官路风流 >

第122部分

官路风流-第122部分

小说: 官路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利地开到了乡政府,侯卫东对王兵道:“到我房里看一会电视,我要跟秦大江他们谈事情。”王兵是部队驾驶员出身,懂得规矩,道:“我就到办公室坐一会,看一会报纸。”

上青林石场四个石场巨头又坐拢在一起,听了侯卫东的传达,四人表现各一,秦大江刚才在电话里吼了一通,这会儿反而没有说话。

习昭勇黑着脸,他极为痛恨田大刀,道:“田大刀这头猪,大家都在梯形开采,他非要用直壁,出了事情就拍屁股走人,让我们几个给他揩屁股。”

曾宪刚阴沉着脸不说话。

侯卫东用眼睛余光看了看秦大江,故意道:“秦书记,你是我们碎石协会的大哥,拿一个主意。”侯卫东上山之前,是有意给秦大江打了电话,因为秦大江的石场出过一次事,有过切肤之痛,应该容易通融一些。

秦大江一身硬绑绑的肌肉,如一座石塔,他闷了一会,才道:“这,田大刀人跑了,石场还在,我去看了看现场,我们用炸药将直壁炸下来,进行安全改造,就可以依决开采。”

一路上,秦大江一直盘算着此事,想出了这个解决方案。

侯卫江眼睛一亮,笑道:“还是秦老大聪明,我们每家都拿点钱出来,存到碎石协会的帐户里,一部分付两位伤员医药费,一部分整治田大刀石场,整治好了以后,石场就可以继续开业,赚的钱就来支付这些费用。”

习昭勇也赞成这个方案,“我们每家出两万,就是八万块钱,够用了。”他再道:“田大刀石场出了两回事故,大家都认为这个石场风水不好,恐怕没有人愿意来做工。”

曾宪刚最熟悉尖山村的村情,道:“也没有什么,杀个公鸡避邪,再请个阴阳先生做点法事,就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要彻底整治这个石场,不能再出事故了。”

侯卫东趁热打铁道:“我建议就由曾主任来暂时管理这个石场,你是尖山村的人,又是村委会主任,是最合适的人选,钱就由秦书记来保管。”

四个人简单吃了饭,没有喝酒,坐车来到了田大刀石场,虽然事故过了好几天,石场狼迹一片,残破的衣服,丢弃的工具,不少石块上还有黑色的血迹,进场口是厚厚的一层鞭炮纸屑。侯卫东、秦大江、习昭勇、曾宪刚都是石场老板,面对着断壁残坦,一齐沉默了下来。

一个老太婆站在山梁上,当她看清了来人,就哭骂道,“你们这些天杀的,开石场害人命哟,我们村就死了五个后生仔了。”骂了一会,山梁上又来了几个人,又劝又是拖,将这个老太婆弄下了山梁。

秦大江对曾宪刚道:“老曾,这个石场要好好改造,多花点钱也没有什么,千万不能再出事了。”

敲定了解决方案,侯卫东给赵、粟二人分别打了电话,两位主要领导这才将悬在心里的一颗大石头放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十点,四个石场老板一共出了十二万,作为解决事故的基金,交由秦大江保管,习昭勇送了三万块到医院,基本将前期医疗费用了结,曾宪刚则着手整治田大刀石场。

侯卫东没有参加当天的党政联席会,在青林山上办完了事情,这才坐车下山。

粟明听到了刹车声,就站在窗边看了看,等到侯卫东上楼,粟明站在门口向他不断地挥手。看到粟明满脸笑容地挥手,侯卫东就开始郁闷:这次又是什么难题?

粟明态度极好,坐在大班椅上,先是狠狠地表扬了侯卫东,随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来一叠图纸,摊在桌上以后,道:“侯镇,乡镇工作确实繁杂,五一很快就要到了,你要做好殡葬改革的实施工作,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开头一定要控制。”

侯卫东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图纸。

粟明解释道:“这是我请设计院做的新镇规划,如果新镇依照这个来建设,肯定是第一流的场镇。”

新场镇规模并不大,侯卫东很快就将图纸看完,道:“在沙州,一种新型住宅小区开始出现,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新月楼,小区里有绿化等设施,就和以前国营企业的家属院相似,我建议将这几幢楼房考虑成小区式建筑,还有,场镇要考虑绿化,小青林小学的建筑很一般,就因为绿树成荫,走进去感觉就很不一样。”

粟明沉思了一会,道:“你的思路很好,我们讨论一下,有成果以后,再反馈给设计院。”

讨论了一会,粟明道:“赵书记对建新镇的方案一直没有兴趣,我的意思是曲线建镇,第一幢楼就修敬老院,这一块是你在分管,严格按照图纸的位置进行建设。”

侯卫东不觉头大,道:“粟镇,建房子倒是容易,如果搞曲线建镇,基础设施怎么办,这一关总是绕不过去的。”

粟明就苦恼着,他这时有些理解秦飞跃了。

赵永胜是一位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党委书记,能力不错,可是受到年龄、学历等诸多限制,工作指导思想就是不出事,至于创业,他想都不想。而秦飞跃从乡企局下来,一心想干事,却被党委书记赵永胜压着,处处憋气,终于因为乡镇企业管理问题全面开战。

如今,粟明遇到了与秦飞跃同样的问题,他坐在大班椅上,半天不说话,最后才道:“曲线建镇,这个决心不能变,我再与设计方谈一谈,第一幢建筑仍然是敬老院,就从新老场镇交替的地方开始。”

第149章 曲线建镇(五)

侯卫东的办公桌里放着一个小笔记本,里面专门记着他的重要工作。

在粟明办公室接受任务以后,就翻开本子,在重要工作一栏,加上“筹建敬老院”,而排在筹建敬老院之前的,是殡葬改革工作。写了这一行字,他想了想,又在筹建敬老院之前,加上了兴平村建桥工程。

至于场镇卫生等日常性事情,则被排在了一般工作一栏。

在小笔记本的倒数第一页,则专门记着上青林石场的事情,其中黑娃两个字,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侯卫东始终不相信黑娃在三叉口吃了一个亏,会忍气吞声地罢手,说不定还有大事情要发生。

每天上班之前,他都要将这个小笔记本翻来看看,如果有什么进展和异常,就在栏目后面记上一笔,这是沙州学院副院长济道林曾经讲过的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小窍门,侯卫东将这个小窍门记在了心里,用在了工作中。

看到了兴平村建桥工程的记录,他就给晏道理打了一个电话,未开口,先打了一个“哈、哈”,道:“晏书记,这几天事情挺多,一直没有到村里来。”

晏道理道:“领导事情多,时间紧,有什么命令,打个电话就行了。”

秦飞跃在青林之时,搞了一个村村通电话工程,在方便了老百姓的同时,也方便了驻村干部,以前大事小事,都在亲自到村里跑一趟,近一点的村无所谓,远一点的村,驻村干部就是一个苦差事,现在有了电话,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用电话就可以安排,在这一点上,所有的驻村干部都暗自感谢前镇长秦飞跃。

签了以石坡换石桥的协议以后,晏道理最关心的就是什么时候动手修桥,他问道:“侯镇,这兴平桥倒底什么时候动工,再不动工,暴雨季节一来,就只有等到秋季才能动工了。”

“工程上的事,急也急不得,老婆婆纺线——要一手一手地来,我去催催交通局的刘工程师,看看图纸出来没有。”他又给晏道理打了一针强心针,道:“老晏,你放一百个心,修桥这事已经签了合同,对方是大公司,绝对不会为这些小事毁约。”

晏道理心思多,疑心也重,道:“毁约这事太普遍了,如果那个女老总觉得吃了亏,不同意修桥的方案,兴平村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高兴了一场。”在晏道理心目中,河边的石坡没有什么作用,用石坡来换石桥,兴平村占了天大便宜,因而常常担心那位年轻漂亮的女老总会反悔。

侯卫东听出了晏道理的顾忌,他故意不客气地道:“修桥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村里那些扯皮的烂事就由你来打发,少鸡巴来烦我。”

晏道理听了侯卫东这等粗俗之语,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安心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只要把桥修起,兴平村绝对给侯镇争面子,如果桥修不起,遇到啥子事情,我就不管,让你来收拾烂摊子。”

两人开了几句玩笑,气氛很好。

侯卫东又给刘维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他似乎也能感受到刘维趴在图纸上的专注神情,慢慢增长的眼镜圈子,以及越来越象爱因斯坦的乱头发。

“老兄,图纸什么时候出来。”

刘维“切”地笑了一声,“你这个烂图纸,还值得我动手,我已让夏工将这个图画了出来,这是支援地方建设,不算接私活。”小桥设计费实在太低,刘维当上了工程科科长,事情多,也就看不上这点小油水了。

找了两个电话,侯卫东又将手中诸事理了一遍,除了黑娃之事,工作上最棘手的是修敬老院和殡葬改革,敬老院原本不复杂,只是由于赵永胜不支持建新镇,这才变得复杂,而殡葬改革则如一块石头,压在了侯卫东心头,这是一件涉及全镇的事情,而且是大姑娘出嫁第一回,也没有经验可以学习。

他下楼来到了社事办苏亚军办公室,屋子里坐了好几个村干部,侯卫东进屋以后,将红塔山取出来,轮流散了一圈,对于村干部来说,红塔山就是很好的烟了,大家就笑着点起火。

等到村干部走了以后,侯卫东道:“我们两人去场镇转一圈,讨论一个敬老院的事情。”

曲线建镇的事情,目前还是秘密,只有粟明和侯卫东两人知道,苏亚军是二级班子成员,所以并不知道此事。侯卫东边走边说:“敬老院的标准要高一些,至少要有三亩地,要留下活动场地,伙食团的位置,还要考虑扩容问题,也就是再一幢楼的位置。”

这就是去年的方案有些差别了,苏亚军愣了愣,道:“民政局的要补助只有二十万,如果修得太大,恐怕镇里付不出这么多钱。”

侯卫东醉翁不在酒,他要慢慢地将苏亚军的思路纳入自己的轨道,“敬老院是公益事业,办好此事功德无量,我的意见是将下青林的五保户全部收进来,至少是能收尽收。”

“至于钱你就不要操心,实在不行,号召全镇捐款,煤厂老板、石场老板、还是做木材生意的老板,可以让他们赞助。还有,原先的敬老院虽然房屋是危房,但是地理位置还不错,那个位置就用来修门面,卖出来的钱也以可以补充修敬老院的差额。”

苏亚军不语,他一门心思盘算着侯卫东的计划,估算了价钱以后,他又道:“侯镇,改变方案以后,哪里找这么大的地盘。”苏亚军脑袋里只有原地重建的想法,侯卫东的思路与以前的完全不同,他一时还有些接受不了。

“地盘问题我也考虑了一下,我们要跳出以前的框框想问题,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绝对是建敬老院的风水宝地。”

侯卫东就带着苏亚军到了老场镇北侧,上了一个小坡,就见到一大块平整的田土。

苏亚军看见这块地,吃惊地道:“侯镇,你想占这些良田熟土?难度恐怕有点大。”

“没有难度,要我们这些干部做什么。”侯卫东来到了图纸上标明的敬老院位置,道:“你看看这个地方,正是建敬老院的绝佳地方,占几亩地,就可以修建一个全县最好的敬老院,这是为青林五保老人办的大好事。”

看着豁然开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