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绪清两眼放光道:“已经造好了?就是超勇号和杨威号吗?最高航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6海里。是我大清速度最快的铁甲舰啦。赶紧让他们回来啊。遍入南洋水师。”
李鸿章面露难色,尴尬的说道:“可是,皇上。日本跟法国两国公使同时向英国施压,说不能厚此薄彼,日本也要两艘同样的军舰。可是又不愿意再等一年,居然打起了我们的两艘……所以……”
关绪清听的直想骂娘,什么东西。小日本现在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你是洋务大臣,这跟洋人交涉的事情还是交给你吧。英国人总不能不顾国际信誉吧。已经卖给我大清的东西能要回去吗?他日本要买,让英国人自己想办法。朕令你一个月内把超勇跟杨威弄回来。”关绪清气愤的说道。
“可是……皇上,法国在英吉利海峡上有一支舰队。臣怕,臣怕两艘军舰刚出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就被法国人击毁了。”李鸿章担忧道。
“好哇,法国人为了小日本是决议要与我大清为敌了?”关绪清愤愤道。
“李鸿章,你去与英国交涉,由英国负责运送两艘铁甲舰回到我马尾造船场。提供技术培训、帮助培训我大清水师官兵。再引进部分造船技术。过两天我让李震给你拨一千万两银子过去。我告诉你,银子都要用在刀口上。谁要是敢动这笔银子的主意,朕不是不会杀人的。”关绪清咬牙道。
关绪清说着话,原青年营一连长、现御林军统领张玉适时的举起枪对这李鸿章。
“张玉,你这是干嘛?把枪放下,这是朕的重臣。”关绪清不满的说道。
“喳”张玉立刻放下了枪,退到后面。
李鸿章是亲眼见过这些人的厉害,当初一百人在一炷香的时间就解决了将近三百御林军啊。战斗力之强悍可称之为恐怖。
“臣不敢,臣一定把银子用在刀刃上。”李鸿章跪下说道。
“办差去吧。”关绪清又坐回了躺椅,闭上了眼睛。脑海中规划着美好的蓝图……
雄狮苏醒 第二十一章 意外之财
上书房内,关绪清正看着从云南发来的电报。正报告着法国对越南的侵略。关绪清皱着眉头,一言不发。正在这时,王商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奴才给皇上请安。”王商跪下说道。
“嗯,什么事啊?”关绪清继续低着头看奏折。
“皇上,叛逆李莲英、桂祥等党羽的家产已经全部查清封存。已经由李大人亲自在户部点收存入国库。现李大人在外求见。”王商跪在地上说道。
“噢?叫他进来吧。”关绪清抬起头说道。
“喳”
一会时间,李震兴奋的跑了进来。“皇上,皇上,您看啊……”
“看你这点出息,抄个家把你兴奋成这样?”关绪清笑着说道。
李震忽然意识到什么,急忙跪下。“臣叩见皇上”
“平生吧,在这上书房没有这么多规矩。”关绪清上前扶起李震。
“君臣之礼在哪里都不能忘啊,臣刚刚失态了。”李震惭愧道。
“什么事情把你乐成这个样子?”关绪清转身回到了龙椅上。
“皇上,臣刚刚点收了御林军查抄的李莲英、桂祥等逆贼党羽的家产。您看……”李震兴奋的说道。
关绪清接过帐本,看的两眼发直。好家伙,就一个太监。京城之中居然有三处宅子,夹璧藏金五千两,白银六百万两。各种玉器首饰不计其数。
“臣粗略估算了下,光李莲英一人。所有房产、当铺、首饰拍卖之后,预计折合白银有三千多万两。所有叛逆总共查抄折合白银一亿零三百五十六万两。”李震继续说道。
“靠,这么多……哈哈哈,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关绪清高声笑道。这可能是最近最让关绪清高兴的事情了。
“皇上,国库一下多了这么多银子。还要发什么国债吗?”李震说道。
“发,当然发了。越多越好。现在大清最缺的就是银子,你给朕再多的银子,朕也有地方用。再有,百姓把钱存在大清的银行里,他们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就是捆绑在一起了。你说有了百姓的支持,我大清如虎添翼。自古军民就是一体的。”关绪清说道。
“其实,我大清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只要官员上下一心,奉公守法。不用两年,国库就会充盈的。”李震实话实说。
“你说的没错,如果是一只狮子,你说它肥倒没什么。可是如果换成一只羊,或者一只猪,你说它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关绪清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继续说道:“况且我大清官员还远没有达到人人洁身自好,廉洁守法的地步。就算是这样,国库的银子充裕了,富足了。朕也只是做了个运输大队长的活,把银子收上来又转手交给了洋人。”
李震皱起了眉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所以,朕要发展军事。大清的军队强大了,才可以抵御外敌的入侵。洋人想从我大清占便宜?休想!我大清是一只雄狮,而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关绪清看着远方,愤愤的说道。
“皇上圣明”李震不由的也热血沸腾。
“你先下去吧,大清银行还得快些筹办,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起码京城附近、江浙一代要先开几个分号。”关绪清吩咐道。
“喳,臣一定不辱使命。”李震跪下道。
雄狮苏醒 第二十二章 科教兴国
关绪清对突如其来的一亿两银子有些不知所措。并不是多的不知道该怎么用了,而是如今的大清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以至于他自己也不知道先顾哪头了。
按理说,中法大战迫在眼前。投入军事应该是最合乎情理的。可是这些银子都是那些贪官从百姓的身上盘剥下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与民似乎才是真理。
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真正是否强大的标志,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国家只能用一片废墟来形容,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年之中又如凤凰欲火般的重生。这就是因为德国有着极高的国民素质。
可是提高国民素质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自古中国有钱人的孩子才能读书,穷人都是不认识字的。这样的国民素质又怎么能跟国外真正的强国相提并论啊。更何况中国自古就没有教育开支这项国家的预算开支。就算关绪清乾坤独断,硬是加上这一项,普及全国教育,可是也没有这么多老师啊,私塾之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伍了。虽然这几年兴办洋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人才的培养,可是对一个四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来讲,还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啊!
要解决师资的问题,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或者聘请洋老师那开支实在太大。再多钱也不够用啊。只能在某些特殊领域的人才上,才可以使用。比如军舰使用、军队管理等等。全民教育实在不行。
全国的军事学校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也慢慢的建立起来了,如威海水师学堂、上海操炮学堂、旅顺鱼雷学堂等等。
很多科目请的都是洋教师教学,只有等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接替他们了。
这时在上书房,又有一名重臣求见。
“臣叩见皇上。”翁同稣跪在地上。
“噢,翁师傅啊,平身吧。”关绪清对这位老师还是非常尊敬的。
“谢皇上。”翁同稣站了起来。
“臣见皇上眉头紧锁,不知有何烦恼之事。”翁同稣问道。
“不瞒翁师傅,朕想普及国民教育,毕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嘛。这是哪一个时代都不会错的至理名言。可惜我大清师资贫乏,并无可用之人啊。”关绪清这几年在皇宫跟翁同稣接触的时间最长,说话之中也无隐瞒。
“皇上,臣今日就为此事而来。原来皇上早想在臣的前面了啊。老臣真是惭愧。”翁同稣感慨道。
“噢?翁师傅请讲。”关绪清一下子来了精神。
“皇上可曾听过徐寿?”翁同稣问道。
“徐寿?朕好像听说过。他是否在上海开办了什么洋学堂?”关绪清回忆道。
“皇上果然聪明过人,记忆力非常人能比啊。”翁同稣顿了顿继续说道:“徐寿在上海开办了格致书院,虽于光绪二年正式开院,但三年以后即光绪五年九月才正式招收学生,次年春正式授课。据格致书院会讲西学章程规定,课程分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门。书院除由徐寿主持对入院学生定期课艺以外,还举办定期科学讲座,书院负责讲化学的另一教习是栾学谦。他在讲授化学知识时,还配合实验表演,收效很好。”
啊,原来是他啊。关绪清一下子想了起来,中国近代史有名的化学家啊。他居然还活着?他什么时候死的,由于关绪清前世学的是金融,对那些伟人什么时候死的实在不清楚啊。只知道好像徐寿出生与嘉庆朝的。现在还活着?那应该年纪很大了吧,得找两个医生定期给他看看病,这种人简直就是大清的国宝啊。
“此人如今身在何处?快把他请进京。朕要开办一所大学,由他任教化学。”关绪清急忙说道。
“此人在上海,可惜体弱多病已经卧床不起了。但是他在上海开办的格致书院中却有很多优秀的学员和教习,栾学谦就是徐寿保荐的。”翁同稣说道。
“唉,可惜啊!栾学谦此人你可见过?”关绪清继续问道。
“臣没有。”翁同稣说道。
关绪清想了想说道:“就这样吧,你负责联系他们,把优秀的人才全部招揽来京。朕要下个月就把大学开出来,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遵旨,敢问皇上,大学的名字起好了吗?”翁同稣问道。
“当然叫清华大学了。”关绪清不假思索的答道。
雄狮苏醒 第二十三章 广开言路
光绪八年元月,整个中国还是一片狼藉,百姓仍然吃不饱饭。但也没有听说哪里有饿死人,关绪清知道,这种事情,当地官员是不会向自己报告的。
左宗棠跟董梁裁军已经初步完成,湘军、淮军、楚军已经完全融合,成为了大清陆军。十位将军也由左宗棠举荐,关绪清亲自定夺,分别由刘鸣传、聂士诚、陆毅伟、董梁、吴平、吴光、陈横、万天杰、沈丹阳、潘东民担任。这些都是年轻且接受过西洋军事教育的将军。分别驻守于云南、广东、大连、山东、黑龙江、福建、江苏、天津、蒙古及甘肃。军队统一购入了清一色的德国装备,在当时来看陆军已经接近世界水平。被号称武装到了牙齿。
而各地的学校也纷纷开了起来,学子们纷至沓来。听说学成毕业后都能混个老师,每年朝廷给老师补助五两银子,全家都不用饿肚子了。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各地督抚早就听说小皇帝热心办洋务,都发电报讨好皇帝。如四川重建机器局折、扩建广东军火局折、成立大清日报折、全国就这样刮起了一阵洋务风暴。
其中成立大清日报折引起了关绪清的兴趣,对啊。成立一个报社,让天下百姓了解大清,了解世界。之前山高皇帝远,各个督抚都是一方霸主,官官相护。百姓无处申冤……如果成立报社,把真是的一面呈现给朕,那些督抚也应该会收敛些吧。
一看启奏之人叫郑观应。此人是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中的总办,又兼着上海电报局总办。
“李鸿章,拟旨。”关绪清说道。
“喳。”李鸿章手提毛笔等候道。
“着郑观应即刻成立大清日报馆,出任总办。报纸名称定为,朕特赦尔等可以畅所欲言,但必须保证内容的真实性。朕要通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