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末辽东-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光有人,没军备,还不是屁用没有,就在这时,他的传令兵跑过来,对他说:“圣旨到,请大人到议事大厅接旨”。
杨太曦,急忙赶到议事大厅,刚进门,就听到赵率教大声笑道:“小老弟,想煞老哥我了”。
一把拿住杨太曦,上下打量,说:“此战没有受伤吧,担心死老哥我了,这次我依你之见去北京城购买了十门红衣大炮,在路上正好碰上来颁旨的纪公公,才知小老弟与两万后金骑兵作战,大获全胜,正是英雄出少年阿,哦,这位就是纪公公”,
杨太曦,赶忙过来给这位公公见礼,只见这位公公四十来岁,白白瘦瘦的,但还有点文雅之气,
只听这位公公赞道:“杨公子英雄出少年,听闻杨公子自己出资摹集兵勇镇守前屯卫城,为圣上分忧,且大破后金骑兵,此乃近年来除毛总兵夺取镇江以来,最大之盛事,
圣上闻信龙颜大悦,命咱家前来祝贺”,接着,脸上神情一紧道:“杨太曦,接旨”杨太曦忙俯身在地,口中道:“臣接旨”
就听纪公公念了一长篇文言文,虽然,不是很懂,但大概意思明白了,是说闻听他获得前屯卫大捷,圣心大悦,擢升他为副总兵,从赵率教在前屯卫屯兵编练新军。
宣完旨后,纪公公上来恭贺他擢升副总兵,。三人一段寒暄后,早有人把纪公公领到安排好的住所休息。赵率教拍了拍杨太曦的肩膀,说:“来,领我出去走走,瞧瞧你这几个月来编练的新军”,
扬魁忙叫来唐振林,预先去准备,自己则和赵率教边走边聊,慢慢走向校兵场。到校场后,早安排好的“辽东独立旅”骑射大赛已经开始了,
这是杨太曦和参谋部共同拟定的一个训练计划,让全旅已班为单位,用沾上白灰的平头箭进行对抗赛,
先在各营内部打循环赛,累计得分最高的班进入第二轮五打三胜的淘汰赛,最后选出“骑射王”和“骑射王班”,
“骑射王班”每人赏银一百两,“骑射王”赏营5百两,并兵提百户,官升一级。看到校兵场上分区进行的大赛,赵率教,看得热血沸腾,道:
“伯雄,到时选出骑射王必须与老夫对决一次,赢了老夫,才能把奖颁于他”说完哈哈大笑,
杨太曦知道这位老将被比赛激发了一个武将天生的好胜之心忙道:
“好,到时就让大人指点一下他们,好叫他们知道天外有天”。
观看了一会,赵率教到:“步营,车营,炮营可开展了类似的活动?”。
“没有,但平时就让他们以班为单位捉对撕杀,且车营和炮营本就装备不足,
只能每日,让经验丰富的老炮手给他们上课,练习装弹,瞄准,测距,摆阵的例行训练”
杨太曦答到。
“这次,我用我们俩合伙的钱;以及朝廷拨发的军饷买了10门红夷大炮和可以准备三营车兵,火铳兵的装备,
你可举行一次类似辽东独立旅的比赛,这次以营为单位进行对抗,
哪个营胜了,我们就把装备优先给他们先装备起来”赵率教向杨太曦吩咐道,
“好的,我马上让人去计划这件事。”杨太曦忙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因为赵率教回来了,多月没有休息好的杨太曦正好让参谋部陪同赵率教熟悉新军,并管理新军,
自己则美美的每天早上;开始睡起了懒觉。为了带好兵,可亏自己了,自己当年在体校就一懒散的刺头,但为了带好兵,已牺牲太多休息了奇Qīsūu。сom书,他发誓要把这几个月的休息全补回来。
第五章 帝师问策
这日正睡得正香,被赵率教一把揪了起来,道:“快洗漱完毕,随我去见位贵客”。看着赵率教一脸郑重的样子,杨太曦忙马上洗漱好,随赵率教来到议事厅。
远远的看见大厅里坐着一位头戴乌纱帽,身着大红锦袍官服,腰环花犀革带,胸前绣一神情肃然的锦鸡,表情庄重,但又和蔼可亲的长者。
此人虬髯丛结,整整齐齐的飘洒在胸前,显然经过精心梳理,一丝不乱,一双修长的丹凤眼射出一股认真而却不失温和的炯炯目光。
喜欢明史的他,马上想起一位年轻时曾“杖剑游塞下,结纳其豪杰”,“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的名士来,不由有点兴奋起来。
正想着,赵率教已经拽着他进了厅,道:“前屯卫指挥使总兵赵率教及新任副总兵领前屯卫兵备副史杨太曦拜见大学士。”
那人,忙站起身来,笑道:“免礼,本官只是奉首辅大人的要求,出外视察军情,同时慰问一下各位在关外为我大明靖了边事的将领,这位就是以三千弱兵击溃二万后金铁骑的杨太曦,哈哈,当真是英雄年少啊”。
边说着边上下打量着杨太曦,弄得杨太曦很不好意思,赵率教忙向杨太曦介绍到:“这是当今帝师,大学士孙承宗孙大人,伯雄快来见礼!”杨太曦忙闻言上来见礼道:“卑职拜见大学士”。
三人分官职大小依次坐下后,孙承宗问了他们一下前屯卫城的军备情况以及收留流民屯田的情况,然后似乎不经意的提了一下,说;
“可惜,你们将此地治理得这么好,又击退了后金骑兵,不久,巡抚王大人将要放弃此地,命你们撤到山海关,你们自己怎么看?”
听到这话,浮沉官海这么多年的赵率教忙道“卑职只要能抗战杀敌,调到哪都无所谓”。
孙承宗没有表态,继续问杨太曦:“不知伯雄怎么想啊?”杨太曦心道:“果然来了”,忙故意问道:“不知其他关外将领的意思怎样?”,
孙承宗仍是不紧不慢的道:“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赞画孙元化等将领是要求将宁远卫筑成新城,不愿撤回山海关,你的意思呢?”
杨太曦故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恕卑职大胆断言,两议不过五十步比百步,仅多两百里贫瘠土地差别耳!”,
“哦”孙承宗来了兴趣,身子稍稍倾了过来,道:“那依你之议,又当如何?”杨太曦胸有成竹的答道:“卑职有险,稳两策,不知大人想听那一策”。“先听险的吧”孙承宗笑道。
“卑职以为,当今后金新占我辽东,民乱未平,民情可咨,且西有蒙古察哈尔部;南有朝鲜,北有叶赫掣肘,我若退出辽西,则不啻让后金放心完成对这几部的吞并之举,然后,齐举这几部之力,犯我边疆;
到时,大势实不可为也。即便有宁远之险,一旦蒙满一心,后金铁骑绕过宁锦山海关防线,从大安口突击京师,则我斥千万巨资构建之防线一夕之间将土崩瓦解。
卑职认为应趁后金阵脚不稳;征兵能力不如我之即,速调陕甘,两湖两广之兵北上锦州,大凌河与中前卫处筑城,
同时迁部分陕甘;山西之民进入辽西屯田,一但可集结20万以上兵力,则从大凌河及中前卫出发收复广宁,伺机夺回开元,铁岭,切断满蒙勾结,
另派出精干小股兵力,深入辽东,建立数个稳固的根据地,如:可在黑龙江以北,朝鲜义安州等处建立长期稳固的根据地,骚扰其后方,使其不能从容完成兵力集结,
同时,在天津,登,莱两州训练一支精干水师,绕渤海湾,从辽东半岛登陆。绕后金之腹背,突击辽南金,复,海,盖,四镇,伺机克复,既克四卫后,再寻机向辽阳、沈阳展开攻击。
如此,五年,辽事可平矣!”
“太冒险了,且不说:西人善逃,南人怯战,就单论一旦20万人野战失败,后金倾巢而下;山海关危矣,萨尔浒决战之例不可不防啊”赵率教担心的道。
孙承宗脸上没有透漏出任何欣赏和反对的表情,只是静静的道:“那稳策又当如何?”。杨太曦内心叹了一口气,不过仍然接着说出他的稳策:
“稳策就如袁大人等将领所言,在宁远构筑新城,同时派一善守之将屯兵锦州,另派出精干小股兵力进入后金腹地,骚扰其后方,使其不能专事与我前线宁锦之争夺,一旦宁远新城建成,同样是调关内饥民到关外屯田,调关内精锐之师集结锦州,并伺机构筑大凌河,广宁中前卫新城;新城构筑成功后,寻机与后金决战”。
“很好,杨大人不愧是名门之后,两策均有相当的见地,这样吧,明日,我就回京师了,一旦在宁远筑城之议在朝堂上通过,我将向圣上举荐你,让你带兵筑防锦州。至于调关内军民出关屯田筑守之议,我还要考虑一下”
“谢大人,如果如大人所料,卑职当竭尽全力以保锦州不失”虽然有点失望,但能到最前线锦州,杨太曦还是满意的,大不了带着部队来个千里大长征,到黑龙江以北或朝鲜去和后金打游击做土皇帝去,哈哈,心中暗暗笑了。
没过多久,果然从京师传来消息,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帝师孙承宗任辽东经略,主管辽东全局。
接着,孙承宗的命令也下来了,赵率教调任中前卫屯任指挥使,随时支援宁远,杨太曦官升一级,领总兵衔,任锦州指挥使率前屯卫所部3万兵马即刻赶往锦州驻防,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接令后,杨太曦与赵率教洒泪而别,这位他回明朝结识的第一位明朝大将给了他太多的帮助,如今,刚在一起不久,又得分开,心里还有点不舍。临别时,赵率教将自己坐骑,一匹蒙古骏马赠给了杨太曦,令杨太曦感到一种兄长般关怀的温暖。
离开前屯卫城后,杨太曦命肖恩,高志率辽东独立旅先行出发前往锦州,自己率新整编的两个旅带着辎重装备随后赶来。一路上,他又收留了不少流民和散兵,因为他的部队打出来醒目的旗帜,“打回辽东去,收复我家乡”,
一路上,从者云集,等三万人到了锦州,已经变成六万人了,整整翻了一倍。
驻守锦州的也是一代名将吴襄,他带了三营官兵在锦州驻防,听到杨太曦带了六万人进城,吓了一跳,他早就耳闻他这位新上司征兵能力有一套,没想到这么厉害,一下带了六万人来加自己的一万人,整整七万人,够出去和后金决战一番了。
因为没有考虑到这么多人,营房不够,他忙出城迎接杨太曦,把营房不够的情况说明了一下。在他向杨太曦介绍情况时,杨太曦也在打量着这位三十五六的汉子,比杨太曦矮点,但比杨太曦更加粗壮,脸上有一种多年沙场后的精悍神情。
“没关系,吴守备,无须自责,不独你,我也没想到这么多人愿意从军,哈哈,这样吧,守备大人看看哪还有较宽敞的地方,暂时扎营在那,明早,你带建房材料来,我让他们自己搭建营房”杨太曦笑到。
没想到这位上司这么好说话,忙到:“我在总兵府准备了一桌酒席,为大人接风,大人请!”这一晚吴襄带着军中善酒之人和杨太曦带的团以上军官热火朝天的拼酒,
结果,吴襄和他的手下军官全倒了,而杨太曦这边还有杨太曦和唐振林以及郭淳武三人还没有倒下,其他人也全倒下了,杨太曦不由暗赞了一下唐振林,“这小子,文质彬彬,看不出酒量这么好,十几大碗的烧刀子下肚,就象喝水一样,脸上红都不红”。这时早有吴襄预先安排的人领他们各自休息,伺候醉的人洗浴睡觉。
第六章 冒险筑城
在锦州呆了一年后,杨太曦越来越体会当年关外大明士兵的苦处来了,朝廷已经拖欠锦州六个月的军饷和粮饷了,而且,各个部队的装备都不齐,甚至几个人拥有一条火铳和一把刀,几个人中才有一件皮甲。若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