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的子孙在天涯 >

第54部分

龙的子孙在天涯-第54部分

小说: 龙的子孙在天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坠地,他脚下发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大汉转眼来到了近前。“你知道你是个什么东西吗?我告诉你,你是个无情无义的冷血畜生!”

大汉高举利剑当头劈下,永安帝惨叫一声跳了起来。他坐在龙榻上呆视前方,豆大的汗珠仍在脸上流淌。窗外天色近晚,华灯初上,而黄鹂的鸣叫声仍然清晰可辨,宫中一切依旧,太平无事。原来那是一场梦!

门外传来了俞太监的尖细声音:“皇上,晚膳已准备好了。”

“知道了,知道了,朕一会儿就来!”

过了好一会儿,永安帝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了出来。他看了一眼餐桌,御膳房的大厨们已将各种美味佳肴制成了色彩斑斓的拼盆展示在桌面上,他大声抱冤道:“怎么又是老一套?”

太监慌忙下跪,“皇上如果不喜欢,奴才叫御膳房再做一套!”

“算了,算了,朕今晚没胃口,叫他们准备一些点心吧!”“是!”“还有,你去把邓相叫来。”

不多一会儿,邓仲仁急匆匆地走进屋,“老臣邓仲仁幸蒙宣召!”

“邓相,你过来。”皇上凑近了他,“你派出去的那人有消息了吗?”

“禀皇上,那人需一年时间才能回来,现在才过了九个月。”

永安帝脸色突变,“你速速派人,去将那人即刻召回!”

“皇上,这射出去的箭恐怕是收不回来了。”

“混帐!”皇上龙颜大怒,“邓仲仁你听着,你赶快派人去新中华府,不管那人是否成功,立即将他干掉,不得迟误!”“是!”“还有,从今往后只要平王不反,你们就不许再提平王和新中华府,朕不想听!”

“老臣……遵……旨!”邓仲仁伏倒在地,浑身战栗不已。

“朕还有一事想让你去办。朕想在明年清明节祭奠孝陵之后迁都燕京。”

“皇上!”邓相变得愈加惶恐不安。“金陵乃我大明龙脉所在,当年永乐皇帝背弃祖业,迁都燕京,才引来了两百多年后满夷入关,社稷危亡啊!请皇上三思!”

“天子无戏言,朕决心已定,迁都!”

邓相神色为难。“在这太平年头无故迁都必遭天下人猜疑,皇上得有个理由诏告天下啊!”

“不瞒你说,朕刚才做了个梦。天神在梦中显灵,说永安年间祸起东海,只有迁都燕京才能消灾避祸!”

“老臣明白了,臣马上就去准备迁都一事。”邓仲仁哆嗦着离去。

永安帝独自一人来到窗下。天上繁星点点,高大巍峨的紫金山在夜空下仿佛进入了沉睡。皇上长叹一声,“金陵啊,金陵,谁说这里龙蟠虎踞?依朕看,是风水不佳啊!”

“将军,将军,您快醒醒,快醒醒啊!”有人在用力摇着自己的肩膀,万胜慢慢睁开了眼。映入眼帘的还是这间令人窒息的屋子,雪儿一动不动地躺在自己身旁,往日红润的脸颊已变得惨白。他真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醒来!

“将军,您终于醒啦,我刚才的话还没说完呢!”眼前出现了孔院长那张焦急的脸。

“人都快死了,你还想说什么?”他无力地动了动嘴唇。

“我在牛津大学就读时听说,有位英国医生试着用健康狗的血输给病狗,大获成功。后来,他试着用狗血输给病人,效果很不理想,此事不了了之。回国后,我们汲取了教训,从自己身上取血输给病人……”

“效果怎样?”万胜急急地打断了他。

“有一半人的确病愈康复。”

万胜一挺身跳下了床。“有一半希望你怎么不早说?”

院长面露难色,“将军,有一件事我必须说在前面。虽有一半人得救,但另一半人非但没有救活,反而死得更快!这不是我们医生手法不高明,我们的确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我明白你的意思,出了错不怪你们!快,就输我的血!”万胜一伸自己的手臂。

“这怎么行?将军您自己也流了不少血啊!”

“别再罗嗦了,来吧!”院长不敢怠慢,马上打开了器械包。

万胜静静地坐在雪儿身旁,看着自己的鲜血被一滴滴地注入她的血脉之中。这每一滴血都凝聚着他的爱,他的希望!

墙上的大钟慢慢地摇动着钟摆,指针嗒嗒地向前蠕动。他轻轻握着雪儿的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医生说了,只要还有脉,就说明一切正常。雪儿那微弱的脉搏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盏油灯,时隐时现,令人焦虑不安。

大钟敲响了三下,过了许久又敲响了四下,最后敲响了五下,万胜依然一动不动地守护在妻子身旁。他已忘却了时光的流逝,如果雪儿不醒,他将这样静候终身。

她微微动了一下头!万胜爱怜地伸出手,将她的一缕遮面的秀发撩到一侧。雪儿这时睁开了眼,模糊的视线渐渐地聚成一个熟悉的身影,她舒心地笑了。“万胜,我……我的头好昏沉啊!发生什么事了?”

“那只是一场恶梦,现在已经过去了。安心睡吧,我的蜜雪儿!”

她陶醉地一笑。“我喜欢听你说‘蜜雪儿’。”

“以后我天天说,快睡吧!”雪儿闭上了眼,安祥地进入梦乡。万胜爱恋地看了她一眼,起身来到隔壁房间。

此时,太阳还未爬上山顶,东方已一片曙光。万胜生平头一回摘下了胸前的十字架,将它放入一只小木盒内。他锁上木盒,咔地折断了钥匙,然后将木盒深深地藏入箱底。

过去的永远过去了,现在该回去守护我的蜜雪儿了,我将陪伴她终身!

(全文完)

外篇 附录 - 真实历史人物及历史地名简介



周满

周满在郑和下西洋时任副使,曾率领一支分舰队访问过亚非诸国。他的名字在历史书中很少提及,最近,一位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孟席斯提出假说,认为他的分舰队在第六次下西洋时不仅发现了美洲大陆,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无论真假,作为一名出色的航海家,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崇祯帝朱由检

本书描写的崇祯帝基本上取材于历史。朱由检在位期间(1628年-1644年)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完全不同于前几代昏庸君王。此外,他生活俭朴,思想相对开明,的确具备了不少圣明君主的品质。可这一切未能挽救大明,世人因而对他最后的遭遇深表同情。尽管明朝的覆灭有其客观原因,但是朱由检治国其实并无良方,他靠增加赋税来养兵镇压农民军,此举非但不能成功,反而逼反了更多的农民,恶性循环,最终招来灭顶之灾。

李自成

农民军首领。1644年他称王于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李自成曾提出“迎闯王,不纳粮”一类的口号,因而深得人心,但是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后从上到下迅速腐化。不久,吴三桂降清,大顺军遭到惨败。

长公主

李自成破城时,长公主仅被父皇击伤左臂,崇祯帝没有忍心将她杀死。受伤的长公主被交给刘宗敏治伤,以后又落入清人之手。满清入关后第二年,她出家不成,被迫下嫁。长公主不堪国破家亡之痛,不久便郁闷而死。( …。。)她是动荡的1644年中诸多悲剧性人物之一。

吴三桂

有关吴三桂的身世这里不再复述。此人在满清入关后积极为其消灭明王朝的残余,在康熙撤藩时又声称自己一直心向着大明,这足以见得他的为人。

鲁王朱以海

历史上当然没有本书虚构的“后明王朝”,却有一个苟延残喘的南明王朝。该王朝从1644年福王于南京称帝到1661年永明王在缅甸被擒,历时十七年。鲁王朱以海也是南明王朝中的一个人物,他自封为鲁监国,其势力范围主要在浙江。1651年清军攻破舟山岛,消灭了鲁王的最后一个权力基地。此后,他颠沛流离,于1662年死于台湾。

* * * * * * *

满清

以下人物均为爱新觉罗氏

多尔衮

多尔衮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四子,他生于1612年,死于1650年。1644年,多尔衮成为满清的实际统治者,此时满人的军事力量达到了鼎盛,清军不仅在弓马骑射方面占优势,而且在火炮技术上也超过了关内的汉人军队。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后,满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中国大部,建立大清帝国。

多铎

多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五子。由于他是多尔衮的同母弟弟,屡次被委以重任,战功也最为显赫。虽然多铎偶尔也有篡权之心,但总的来说,他对摄政王多尔衮还算忠心耿耿。

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儿,自幼由其伯父收养。济尔哈朗老成持重,在满清贵族中威望极高。此外,他还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将领。

阿济格

阿济格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二子,他是多尔衮和多铎的同母哥哥。此人性格狂躁,作战勇猛,战功显赫,但是他在权力斗争中欠思虑,极不得志。多尔衮死后,阿济格企图篡位,被济尔哈朗软禁,于1651年被令自尽。

福临

又称顺治皇帝,于1651年亲政,成为满清入关后第一任君王。

* * * * * * *

新荷兰(新尼德兰)

新阿姆斯特丹(纽约)

新阿姆斯特丹位于曼哈顿岛的南端,它是十七世纪荷兰人在北美洲的主要殖民地,其他荷兰殖民村镇散布于哈得孙河沿岸。创立该镇的不是荷兰政府,而是荷兰西印度公司,镇上的居民可以说都是公司职员,而新荷兰地总督全由公司董事会任命,这种商业味浓厚的城市风格成了日后纽约市的写照。1664年,英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其名为纽约,这与小说描写的相同,只是两军对峙的具体情节为本书虚构。

新阿姆斯特丹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场所,即使在欧洲倍受歧视的犹太人在那儿也受到了比较公正的待遇。英军占领该镇后,为数不多的荷兰居民不久即被英国人同化。但是,荷兰人的一些进步思想,诸如独立创业、勤劳致富、宽容异己、鄙视特权、人人平等,继续感染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并逐渐成为今日北美社会的道德准则。

彼得·;密努特

新荷兰第一任总督。1626年,密努特花了价值六十吉尔德(折合今天约五百美元)的两箱杂货从印地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创立新阿姆斯特丹镇。历史上的新荷兰总督自然从未与中国人打过交道,但根据那一时代荷兰人对中国的普遍敬仰之情,书中描写的中荷对话情节不算过分夸张。

彼得·;司徒文森

新荷兰最后一任总督。当时的新阿姆斯特丹居民嗜酒成性,全城乌烟瘴气,肮脏不堪,华尔街旁的木栅栏墙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积场。司徒文森上任后,以铁腕治城,肮脏的土路变成了清洁的鹅卵石路,第一所医院也出现在新阿姆斯特丹。但是,他的铁腕政策令市民们十分不满,以致于1664年英军入侵时,全城居民拒绝抵抗,让可怜的总督独守一门孤炮。据说,他的政策中最不得人心的法令是,全城酒吧必须在晚上九点前关门谢客,这在酒鬼成群的新阿姆斯特丹的确是“强人所难”!

作者认为,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尽管具有上述进步思想,但他们自由过度,社会责任心不强,以后美国的崛起离不开英国的纪律与法制的制约。

* * * * * * *

英国

英王查尔斯

即查理一世。他在位期间(1625年-1649年),时常与议会发生摩擦。1642年,双方的冲突最终导致内战,查尔斯兵败,被议会军俘获。1649年,英王查尔斯被议会斩首。

奥里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