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75部分

第三次机遇-第75部分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乱过后,人群的理智终于开始恢复。当这些数十年如一日老实巴交的矿工迸发出惊人的破坏力时,这种残酷与混乱不要说将这批衙役和巡防营惊得目瞪口呆,便连矿工自己都始料未及——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挖煤、运煤用的是那双遍布老茧、满目粗糙的大手,打人、砸东西用的还是这双辛勤劳作、强劲有力的大手。只是当建设的力量运用于破坏时,一刻的成果能抵得上辛辛苦苦的数年。无数次的农民起义证明,当中国最为老实、最为胆小也最为迟缓的农民在爆发后是怎样的令人恐怖,近半个世纪前的太平天国所带来地印象还没有逝去,八、九年前地义和拳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开平的动乱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大海中的一星点浪花,丝毫激不起什么波澜。

很多人怔怔地看着破坏成一片狼藉地矿区,面对自己的杰作他们也傻了。 在这处秩序森严、等级分明的场所。平日他们就是连高声说一句话都不敢,但今天却能亲手将这里变成废墟。从前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工头们,在矿工的暴怒中瑟瑟发抖。

要不是官府及时赶到,已被打得死去活来的王坤差点就要将自己地小命交代在这里,但饶是如此,他的面孔、身体、四肢都带着伤痕与血迹。他几乎绝望了,后悔自己揽下了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当有人将他救出来之时,他已经完全崩溃了,四肢拼命挣扎,用仅剩的力气和精神发出含糊不清的讨饶声:“饶命啊……饶命啊……”

开平无可奈何地停工了,主事的管理人员要么被打得伤痕累累,要么被吓得魂不附体。他们已无力维系并指挥这样一个大型采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更要紧的是,这些习惯于颐指气使、作威作福地人群第一次感受到了民众力量的可怕与恐惧,他们原本是以轻蔑或不屑一顾来对待这些穷棒子的。现在投出来的眼神变成了恐惧、害怕与仇恨。一场动乱,颠覆了从前根深蒂固地认识与判断。让他们心有余悸,在这种心理阴影消除前,正常的秩序是不可能恢复地。

开平也只能停工了。庞大的矿工群无心继续上工,数以千计的矿工被抓进了大牢,甚至于牢房告急,不得不将开平房屋都改造成牢房。犯事的矿工们是胆战心惊的,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虽有人在挑唆造反,但没几个人应承。在老实朴素的矿工们看来,这次纯粹是洋鬼子和假洋鬼子挑起来的事端,关官府什么事?造反?我还想多活几天呢!

如果说开平公司被英国人窃取一事还有那么一点正面意义的话,那绝对可以归结为这次动乱针对目标——倘若这不是一家“外国”公司而是官办企业的话,类似的造反煽动或许真有市场,斗大的字认不全一箩筐的矿工们绝对分不清官办与官府是什么区别,官府与朝廷又是什么区别,他们只懂得中国人与洋鬼子是什么区别,懂得中国人与王坤这样的假洋鬼子是什么区别——这便够了!

矿工变乱,州震动、永平府衙门仿佛天塌下来一般,所有人都是面色惶惶。

知府万大人在永平府任上已干了有些年头,原本还想着顺利干完这任后再活动一下升一升。为满足自己升官发财的愿望,他平时尤其注重与上司搞好关系,甚至连专用于活动的银子都准备好了。他每天都小心翼翼守着这个局面,生怕发生任何变故打乱自己的计划与美梦,但越怕鬼越要来,就在他悠

在衙门里纳凉时,惊人的消息传来了。

“怎么办?怎么办?”一接到州方向发来的紧急公文,他吓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快,快!把高先生请来,请来!”

高先生是浙江绍兴人,绍兴师爷的名头很响,当万大人还是一个小知县时,他就投入了麾下。事实证明万大人很有眼光,十余年宦海沉浮,对方替他出了不少点子,让他平平安安升到了知府,现在有事,自然也是当仁不让的询问对象。

“高先生,您说这该怎么办?”万知府摇晃着手里的公文,连话都带着三分惧意。

“此事既难办也易办。”令人诧异的是,高先生接过公文后只粗粗瞄了几眼,尖瘦的脸孔便露出了不以为然的微笑。



“看着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份上,您可一定要帮兄弟一把。”十多年的言听计从,非但万大人水涨船高、盆满钵满,高先生也捞了异常丰厚,万大人对这个心腹也是格外器重——这份交情用“不浅”两字来形容反倒显得生分了。

“大人严重了,本来就是我份内事,不能为大人排忧解难,我对得起大人这些年来的照顾、器重么?”

“那好,那好。”万大人忙不迭擦拭额头的汗水,“请先生赐教。”

“说易办,这事情前因后果很简单:先是李姓矿工和工头起了冲突,双方早有宿怨,后来冲突越闹越大,不明真相的矿工也卷了进来,然后矿工们就闹腾起来,再后来就变成暴乱了……谁是谁非,一目了然。”

“是是!我也这么想,开平矿务局疏于管理,遇事不能妥善协商,后来又擅自开枪杀人,激起众怒,以至于有此动乱……”

高先生故作神秘地问:“如果这样,大人认为该如何判?”

“矿工激于义愤,群起抗争,手段不免过火,致有此变,然究其原因,仍由矿务局处置不当而引起巨变所致……”

不料对方却眉头紧皱,大喊道:“请大人三思,以往教案如何查办?”

一说起教案,知府大人的心猛地抽紧了。太平天国以来,教案就成为任何地方官都挥斥不去的恶梦,几乎每一起教案的背后都有华、洋冲突的实质,洋鬼子和假洋鬼子借助外国势力欺压老百姓,结果百姓往往忍无可忍起来反抗,或是打死传教士以及他的忠实信徒,或是放火焚烧教堂……很难说这种报复是否恰如其分,但在没有合理、合适的救济渠道面前,百姓怒火的宣泄也只有以这样的方式。但问题跟着来了,没有一个列强是善茬,也没有一起教案不是以偏袒洋人结束的。

“天津教案,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黑龙江,赔偿法国人损46万两银,派大学士崇厚至法国道歉……”高师爷念叨,却仿佛如重锤般将一个一个的字敲在万知府心上。

“矿工刁钻蛮横,屡次不服管教,蓄意冲撞,挑起事端,竟以罢工为借口威胁该局……待该局派王坤为代表前来平息事态时,领头狡诈之徒煽动不明真相矿工群体冲击,该代表随行护卫忍无可忍而开枪自卫……后暴徒打死、打伤多人,砸毁机器、设施多处,大有造反作乱迹象……”万知府改口倒快。

“望海楼天主堂毁而再建,已三番五次矣,地方官却泯灭其中……大人英明!”望海楼天主堂便是天津教案的主战场。

一听旧事,原本已惊魂不定的万知府更如惊弓之鸟,连连怒骂:“都是周学熙混蛋!”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周学熙要收回开平,价格战就不会发生,开平矿工的工钱也不会削减,穷棒子们也就没闹事的理由……

“这话说的却晚了,大人还是早定方针吧。”听到周学熙三字,高师爷心里“咯噔”一下:周学熙背景之深厚岂是一介知府可比?开拿到的400两内就可见一斑——从来就只听说皇帝从下面捞银子的,没听说过还会把银子再掏出来……但他既然受人之托,这层利害关系便不能再讲透,否则知府又要顾左右而踌躇,反而坏事。他的眼前,忽地想起昨天深夜的一幕来……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五十五章 … 左右为难

日深夜,高师爷搂着小妾正欲入睡,不料大门口却响砰”的敲门声,随即狗也跟着吠叫起来。门房打开大门,正欲斥骂,却发现门口站着的人西装革履、气宇轩昂,身后还有几个随从模样,一看便是大有来头的人物,门房是最善于察言观色的,当下便讪讪收住了嘴。

对方一见开门,也不打听,直接就将沉甸甸的门包塞过来:“高老爷府上可是在此?”

手一掂,起码20个大洋的分量,出手真是大方,门房满头哈腰地问道:“是是,没错,不过我们家老爷恐怕已经睡下了。”

“不碍事,烦请通禀一声,这是我的名帖。”

门房将信将疑,但看着20个大洋的份上,答应走一趟。

果然,原本被人侵扰了好梦的高师爷一脸愠色,但一看名帖,半点脾气也没有了,连声道:“快请,快请客人到客厅。”

以往来走高师爷路子的陌生人并不少,门房见得也算多了,原本把这个不速之客当作一个钱多人傻的阔少,想着多半要碰钉子,哪里想到这张名帖居然如此厉害。

“不知先生深夜造访有何见教?”高师爷一脸的恭敬。

“见教称不上,但有件事情想拜托高先生。”

“请讲,请讲。”

“我知道您在万大人面前很说得上话,深夜造访,特意过来通个声气。”客人的脸色还是那么平淡。但言语却让人大吃一惊:“开平暴徒动乱。我受德璀琳大人委托前来,此案必属永平府管辖,特来通个消息……”

“什么?”高师爷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开平暴徒动乱?我没有接到消息啊!”

“你现在不是知道了么?”来人满不在乎地一笑,“请先生与万大人务必秉公判决。否则矛盾一旦捅到外务部,就要通过外交渠道解决纠纷,那时可就谁都吃不了兜着走……”

“好说,好说!”稍微打听一番后,高师爷吓得冷汗直冒。后背脊都被湿透了。

神情恍惚之间,连对方何时告辞的都有些想不起来,只记得最后一句:“一点谢礼,不成敬意。万大人那里我们同样也会知会到地。”

抽出信封,是一张整整1000两地银如同捧着个烫手山芋,一夜都没睡好。

高师爷和万知府两人在为人处世上异常相似。均可算得上官场中的主流派,抑或是人群认知的非常态——他们地脸谱是灰色的,既不像海瑞等那样是忠谏犯上、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好官、清官,也不是素以贪墨为能耐。遇事能躲则躲、能避则避的贪官、昏官。

钱财珠宝他们自然喜欢,对送上门来的孝敬与打点。是绝不会板起脸孔拒之门外的,但他们同样也不会巧立名目、刮地三尺,对最后地道德底线还有一定的坚持力;在处事上,他们同样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万知府虽然没主意,但大体认识并不糊涂,他清楚地知道开平的矿工们为什么起来闹事——如果开平局没有欺人太甚的举动或行为,即便一般的压迫,历来逆来顺受的矿工们肯定会选择默默承受。这次的动乱只能说是开平方面太过分了。

他对周学熙创办开以图收开地行动并不支持,但对开平更是一点好感也没有:几个月前开平拒挂黄龙国旗已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就闹得沸沸扬扬。抱着洋人决不招惹的主旨,万知府动用各种手段,想尽各种方法才将事端压了下去,没想到不到半年,开平又给他出了这么大一个难题——真不让他省心!他一提起来,便是咬牙切齿的痛恨。

但知府大人毕竟不是海瑞那样的清官、好官,他对事物地判断有一条基本底线——绝不能危及自家的前程与乌纱,他地命运是和这两件物事栓在一起的,如果违背了这种最高利益,不管是谁,不管是哪一件事,他都要抗争到底。

因此,一开始他还做了个表面上双方各打50大板,实质工们的判决,但高师爷将那层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