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驸马-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那侍卫的通报与顾汝之所言之后,正尧的脸顿时也浮出了意思笑容,嘴角弯起一道弧线,自语着道:“终于成功完成了,太好了。”
“皇!现在还是解决安南使节的问题要紧,其他不相干的人可暂时不必理会!还请皇三思啊!”
严嵩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于是立即再次一副诚恳的样子道,同时双腿已然跪在了地。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还请将《三府铁券》取出容臣即刻复刻出来,让臣好尽快回安南复命!”
着,安南使节与严嵩一样,也一并跪在了地,似乎在此事十万火急,不得有误。
嘉靖见此状,又是一脸的为难,不过这个时候正尧给嘉靖使了一个眼sè,示意不必理会,嘉靖会意,便看向顾汝之道:“既然顾大人如此的信誓旦旦,想必这二人非同凡响,两位使节与严大人不妨也见识见识。完后再商议其他也未尝不可!不过朕倒是有些好奇,顾大人缘何如此肯定呢?”
顾汝之欣然一笑,微微抬头道:“若微臣没有猜错,此二人一定是负责编修的柳彦与张诚!”
“柳彦与张诚?”
众人顿时不禁一阵愕然,对啊!最近似乎一直都没有见到这二人的踪迹才是。
而惟有正尧,他的脸没有一丝惊讶,心中只是淡淡的道:“大哥二哥,这次全要靠你们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使节造访另有因
嘉靖听到柳彦和张诚两人的名字之后,不禁也怔了一下,脑中随即也记起了两人的模样,毕竟是参加过殿试最后还获得榜眼和谈话的人,也对二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此二人又是正尧的结义兄弟,心里瞬间就舒坦多了。&&
“好!宣!”
嘉靖也不含糊,立即对着那前通报的侍卫道。
安南使节也好,严嵩也罢,甚至连靖王徐阶等人也都对此一头雾水的样子,不知道这里面卖的是什么药。既然嘉靖已然发话了,那惟有从命便是。当然,他们也想看看这二人会带来些什么惊喜。
不多时,在内务总管冯保太监的带领之下,柳彦张诚二人终于来到了宫后苑中,此刻嘉靖已经对在场的官员们赐了坐,而嘉靖也端坐在了御景亭之中,同桌相陪的有靖王、陆炳、安南使节、严嵩、徐阶、顾汝之等人。
正尧、梁玉、方玉阳以及其他武官员总计八人又围成了一桌,以作暂时的歇息。
“参见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柳彦张诚二人走到御景亭前,随即齐声跪地朗声的道。
“平身。”
嘉靖干脆的道,同时自己也站了起来,亲自走到了柳彦张诚二人的身前。
“请皇恕罪,微臣不知皇在此设宴,在宫门外惊扰了圣驾,实在罪该万死!”柳彦这才看见周围还有一大帮朝中官员。其中还有安南使节。看着阵势,柳彦也不难猜出这些人在这里聚集的目的了。
着,他与张诚二人又再次跪了下去。
嘉靖却是一脸的笑意,一把扶住两人,这倒是令众群臣一阵愕然。
先前嘉靖想要扶安南使节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谁都知道不会真的出手,而现在却亲眼见到嘉靖将两人的手臂给托住,这实在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呵呵,两位卿家不必多礼,所谓不知者不罪。你二人在宫门外要见顾卿家必定有要事。这点朕自然明白。好了,你们来此有何事?”
嘉靖一脸和善的道,显得是那般的平易近人,这让在场的官员们都不由地掐了一下自己的下巴或者脸颊。仿佛都以为自己在做梦,不相信这是事实,不相信嘉靖也有如此和善的一面。
柳彦和张诚顺势缓缓起身,随即齐声道:“回皇!是有关《三府铁券》的……”
“《三府铁券》?”
不止是嘉靖,就连一旁站着的安南使节也怔了一下,似乎这件事当真有了转机。
嘉靖此刻的心情已然逐渐转好,随即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然后轻抿了一口茶,再次看向柳彦与张诚二人故作疑惑的道:“两位卿家有话不妨直言,莫不是《三府铁券》出了问题?”
柳彦与张诚二人此番的到来疑就是为解燃眉之急的。嘉靖自然心知肚明。虽然事情并没有交代柳彦张诚二人会用什么方式为嘉靖解决此难题,但是以嘉靖对正尧的了解和信任,他知道正尧一定不会打没把握的仗。若不是如此,当初正尧就不会那么坚决的要让嘉靖将安南使节用武举留下来拖延时间,有理由相信在这一段时间里面,正尧是做了某些事情的。
张诚稍作沉吟之后,立即道:“启奏皇,是这样的。之前皇命翰林院对《三府铁券》进行复刻,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只是中途出现了一个插曲。最后……”
张诚的话都还没有完,却见旁边的安南使节莫有为立即把话给抢了过来,道:“最后发现《三府铁券》早已损坏,而且中间缺少了几篇?是不是这样?”
任谁都没想到,安南使节莫有为会如此的激动。话的那语气就像是在质问。
而安南使节可谓是一语惊人,相信除了靖王、顾汝之、陆炳、徐阶、严嵩等几位重臣以及正尧柳彦张诚三人之外。其他的大臣绝对对此事完全不知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安南使节竟然的是煞有其事,语气又是那样的坚定,宛如真的一样,不禁令一众群臣一阵愕然。
损坏国国宝,那事态要是严重起来,谁都担待不起的啊!
“是……是这样的!但是又不尽是这样的,且听我……”
张诚立即又道,可是正当他想要解释的时候,却听那莫有为又将话给抢了过去。
“很好!之前本使者还不信这等传言,到了现在本使者不信都不行了!原来你们大明所谓的礼仪之邦就是这么做的,连我国的国都不能完整缺的保存收藏,实在太令人失望了!原本我国打算复刻完《三府铁券》之后回国便一如既往的对大明进贡朝,如今看来,大明根本就不将我安南国放在眼中!那行,此番回去,本使者必定如实向我王汇报,届时我国定会减少对大明的进贡数量,因为大明根本不值得我国每年进贡如此多的贡品!”
安南使节莫有为的态度突然变得强烈起来,话的时候更是激动不已。而所言的“大明”二字更是分外用力,似乎从之前的崇敬俨然变成了不屑,甚至藐视。
然而方才莫有为的所言,也意味着他终于表态了,意味着安南国也终于表态了,安南使节这次终于表明了他们最终来大明的目的了。
原来一切都是朝着进贡数量来的,明了一切都是为了钱。
这下正尧总算恍然大悟,自己一直在心里思量的问题原来就是这个,如此简单明了,自己竟然都没有想出来,正尧不禁自嘲一番。
“安南使节,请注意你的言行态度!此乃大明皇宫,容不得你咆哮!”陆炳顿时厉声喝道,在皇帝面前公然的大声咆哮已然是大不敬之罪了,而且你还贵为安南使节,更应该明白基本的礼仪,如此不得不令陆炳也愤怒起来。
陆炳刚一完,只见其身后的锦衣卫以及部分御林军顿时提出腰间佩刀佩剑,齐刷刷的响起,立即作出一副护驾的阵仗。
这一幕也不禁令安南使节莫有为一怔,半晌不敢有任何动静,只见其额头已然冒出豆大的汗珠,显然对此已经产生了畏惧之心。倒是一旁的随从一点反应都没有,那一双摄人心魂的眼睛依旧岿然不动,似乎视周围一切都为物。
“好啦!把兵器都收起来!”见威也立够了,嘉靖便突然发话,挥手示意众人退下,随即又看向莫有为笑言道:“使节方才言语过激也是理所应当之事,毕竟那《三府铁券》乃是贵国的国,将心比心,若是有人将我大明的《永乐大典》给弄坏损伤了,朕也亦然会如此表现的,不足为奇,不足为奇!”
“谢大明皇帝陛下圣明!莫有为方才多有冒犯,还望大明皇帝陛下恕罪!”这时,莫有为立即跪在了地,显然嘉靖已经给了他台阶下,他自然不可再不识好歹继续叫嚣。而一旁的随从倒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不过终究还是跪了下来。
嘉靖道:“起来!”
听嘉靖的语气并没有责怪之意,莫有为这才拉着身旁的随从缓缓站了起来,随即他又颔首道:“谢大明皇帝陛下!不过臣还是那句话,如今《三府铁券》在大明已然有所损坏,对我国自然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失,所以我国有理由要求以后每年都需要减少对大明进贡贡品的数量,以此来弥补大明对我国所造成的损失!”
安南使节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或许对于他来,此次大明之行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对大明进贡的数量。
“这……”
嘉靖似乎还没有听明白或者没有听清楚莫有为方才所言的是什么,于是只能吱吱唔唔的了一个字,然后又看向安南使节,示意重复一遍。
当然,嘉靖是真没有听清楚还是假装没有听清楚这点就不必多做过问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就算嘉靖再平庸,就算嘉靖再迷糊,但是在主权问题以及与邻国外交方面,他还是有自己的主见的,而且他也绝对不容忍损害自己的利益。
所以,面对安南使节提出的要求,嘉靖是一百个不愿意答应的。
“大明皇帝陛下!大明如今可谓是昌平盛世,国富民强,而我安南刚刚从战乱中得以平息下来,若是还像往年那样进贡,我安南是真的承受不了的!如今《三府铁券》已毁,对我安南国更是雪加霜,若是强行进贡,恐怕会引起民愤,到时候国内民众一致对外,我想大明周边也不会有好rì子的!还请大明皇帝陛下三思才行!”
安南使节可谓是花样百出,先是动之以情,然后又是威逼利诱,到真的所不用其极。很简单,其目的就是想减少进贡,甚至是不再进贡。
“错!”
就在安南使节刚刚完之后,却听突然又冒出一个声音,众人不禁把目光同时移了过去,只见此刻缓缓有一人从座位走了过来,而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正尧。
正尧来到安南使节面前,微微笑了笑,继续又道:“使节大人未免太过武断,我倒是想听听使节大人是从何得知《三府铁券》损坏又缺了几篇呢?使节大人又怎能如此肯定《三府铁券》损坏又缺了几篇呢?”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问长问短为哪般?
正尧突然的一问不禁令在场所有人都连连点头,似乎都觉得如此甚有道理。安南使节,一个远在安南的安南人,怎么对大明的事情如此的了解呢?而且这些事情连朝中许多大臣都没有听过,他又是从何得知的呢?
于是一双双眼睛不禁齐刷刷的盯向了莫有为,旨在问出一个所以然来。
而此刻的严嵩则是不由地挪动了身子,稍稍远离了莫有为,似乎在诉众人,不要看我。
“哦,原来是武状元啊!不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甭管我是从何得知此事的,只是你们一直都未有拿出《三府铁券》来,实在令人好奇与怀疑,本使者也是就事论事罢了。”
一到要害之处,却见安南使节莫有为突然没有了之前的那股傲气,话的时候声音也显得弱了许多,显然连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方才所的是否是真的。而再加正尧用他那尖锐的眼神盯着自己,问的问题又是那样的坚定,更令他觉得此事有待商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