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发明 >

第24部分

大发明-第24部分

小说: 大发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这位先生,你笑什么?”说话的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像教授,可是身上穿着蓝色夹克,又像个工人。

“呵呵,没什么。”叶枫笑着摇了摇头:“这位先生也对摄影感兴趣?”

那人也摇了摇头:“我对光线感兴趣,呵呵。”

“哦?”叶枫很好奇:“冒昧问一下,先生做什么研究的。”

那人伸手弹了弹眼镜:“研究不敢当,磨玻璃的。”

“哦。”叶枫会意地点了点头,两人就站在展厅里谈了起来,他知道对方的名字叫蔡司,在耶拿有一个光学工厂。

耶拿这个地方叶枫熟悉,拿破仑最有名的一次胜利便是在耶拿取得的,那次战役的名称就是“耶拿战役”。

耶拿还是德国光学产业基地,著名的蔡司公司、肖特玻璃都在那里。

那么眼前这个人,莫非就是蔡司公司的创始人?叶枫不敢确定,旁敲侧击地打听蔡司那个光学工厂的情况,心中已经有就成把握可以确定,就是这个蔡司了。

这样的人叶枫当然要拼命拉拢,蔡司最大的理想就是让光学玻璃的生产摆脱工匠手艺的限制,与科学结合起来。

“我们总是想办法搞一架上等的显微镜,一个部件一块透镜地仿制;我们力图制造不同焦距、不同曲率的透镜,用凑配的方法生产更好的产品;我们的生产总是依赖光学师的手艺。显微镜是为科学服务的,但是它的生产,却跟科学无关。”蔡司很无奈。

“这件事一直揪着我的心,我知道应该将科学家的知识,和工匠的技艺结合起来,但深藏着透镜秘密的帷幕,却一直不能掀开。”

叶枫点了点头:“我愿意和你一起,来掀起这厚厚的帷幕。”

第二集 影像传奇 039 招揽人才

叶枫和蔡司谈得很投机,蔡司完全没感觉到叶枫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两人形同莫逆,甚至一起参观了影展。

观影镜也顺利通过第一轮评选,然后被送去参加下一轮评选。

蔡司在看过观影镜以后,也赞不绝口。

利器在手,原以为拿个大奖会很轻松。

没想到初评结果出来,观影镜才排第四,连三甲都不是。

叶枫和路德维希面面相觑,他们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作品,居然比观影镜还要好。

身穿燕尾礼服的埃德蒙很快出现在两人面前,一副贵族派头,看上去彬彬有礼:“埃尔文。诺贝尔先生,好像你们的作品拿到了第四对不对?本人的作品可是第一,奇Qisuu。сom书按照贵族的规矩,好像是你们输了早先的约定,是不是应该将东西交给我了?”

“埃德蒙先生,你好像忘记了,我们不是贵族,不用遵守什么贵族之间的规矩。”看到埃德蒙,叶枫就想起那个女人,隐隐有点心痛,语气很不友好。

埃德蒙一愣,瞬间失去了他那假模假样的贵族派头,惊呼道:“哦,你怎么能这样?难道,你想在这么多人面前失信吗?”

“贵族先生,注意一点风度。”路德维希在旁边提醒道。

埃德蒙赶紧又做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语气却很惶急:“我用贵族礼仪待你们,你们自然也应该遵守这样的规矩,怎么能违约呢?对了,我会将今天的事情告诉我的妹妹,我相信,她可以通过这件事,看清楚两位是怎样的人。”

听到埃德蒙将事情扯到这个方面,路德维希很隐蔽地拉了拉叶枫,叶枫突然道:“不是还有决赛吗?你急什么。”

埃德蒙挥了挥手,傲然道:“哼,反正我赢定了,那咱们决赛时再见,我要让你们输得心服口服。”

“这个埃德蒙倒是挺可爱。”等埃德蒙走了,蔡司一旁笑道。

“他像是处心积虑想得到你们的东西,你们可要小心了。”

叶枫点了点头,初选结束后,举办方并没有公布参赛具体的情况,叶枫也不知道排在三甲的产品是什么,迫切希望公开的决赛快点到来。

下午又和蔡司去参观展出的摄影器材,那些古老简陋的东西,在叶枫眼里,原始的得很。

蔡司第一次接触丰富的影像世界,就在考虑光学工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敏锐地发现,这个产业的未来空间非常大。

路德维希拍照上了瘾,他告诉叶枫,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理想,就是记录下世界上值得留恋的每一个镜头。

叶枫笑骂他没出息,三人联袂到交易区,这里有很多公司的展台,进去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诺贝尔办公柏林分部的展台。

蔡司被福克特连德公司放满光学镜头勾引走了,叶枫走向诺贝尔办公的展台,原来是代售的一些摄影器材和照片。

“你们不是文具店吗?怎么也卖这些东西?”

这里的老板应该是莱基的销售公司派过来的,公司的日常经营叶枫从不过问,这个老板也不认识他,更想不到公司幕后老板会跑到德意志。

“这位先生,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的?您可能不了解情况,这些摄影器材只有摄影协会还有像我们这种大型的文具店才有销售,不然您想买,还真找不到地方,我们诺贝尔办公在彼得堡、伦敦和巴黎都有分店,卖的都是最好的商品。”

果然不愧是诺贝尔办公培养出来的人才,随时都在推销自己的产品,给自己做广告。

叶枫点点头,也不说要买东西,随意问了一些摄影市场的问题,老板也不嫌烦,还是客客气气地作了详尽的解答。

过了一会,就看到蔡司和一个三十左右的男人气呼呼走过来,看见叶枫叫了一声:“不看了,我们回去。”

见蔡司很生气的样子,叶枫奇道:“怎么了?还有这位先生是?”

蔡司挥挥手:“回去再说,这位是卡尔。开尔纳,刚认识的朋友,也是做光学的,大家同行。”

蔡司介绍叶枫和开尔纳认识,展览馆不大,很快找到路德维希,将他拽出去,看到路边有一家咖啡馆,推门进去,找位置坐下。

店里飘着浓郁的咖啡香味,叶枫想到这时候的咖啡,还都是现磨现煮的,不知道速溶咖啡什么时候出现,暗暗将这个点子记下。

蔡司在展台看了福克特连德的产品,就找他们的负责人说话,几句话暴露了身份,被对方狠狠讥讽一番,还警惕地请他离开,不要打探技术秘密。

蔡司几乎当场暴走,气昏了头,撞到开尔纳的展台,没想到两人一说话,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相约出来喝咖啡,临走的时候把叶枫和路德维希也拉了出来。

开尔纳是数学教授,他认为光学需要精密计算,就在威兹拉成立“光学协会”,一边研究,一边生产光学透镜,早在四年前开始生产相机镜头,也生产显微镜。

开尔纳和蔡司作为同行,却因为相同的理念坐到了一起,这时候的玻璃生产靠的是手艺和经验,两人的想法平时得不到认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同行,当然要好好说道说道。

路德维希对摄影很感兴趣,听他们说起透镜,越听越迷糊,却越听越激动,不是插上两句,提出一些使用时的问题。

蔡司说得兴起,突然想到叶枫跟他说过的话,指着他道:“别光是我们说,听听埃尔文的,这小子鬼点子多。”

叶枫放下咖啡杯,笑道:“别,你们继续,我先在旁边学学。”

蔡司笑着举起咖啡杯要砸他,叶枫才看着开尔纳道:“开尔纳先生在哪里做事?”

“在威兹拉,49年成立‘光学协会’,51年开始做镜头和显微镜,比不上蔡司先生。”开尔纳道。

叶枫拧了拧眉毛,威兹拉?光学协会?那不是徕卡么!

第二集 影像传奇 040 光学理论

徕卡、蔡司、还有施耐德,这些都是梦里德国最有名的相机镜头制造商,世界上绝大部分相机,使用的都是这几个品牌,几乎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在这次展会上,并没有施耐德的身影,想必还没有出生,徕卡和蔡司,也刚刚起步,从它们的身上,可以看到近现代光学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与徕卡和蔡司一样,现在的光学制造业,还停留在工匠生产模式,造出怎样的产品,完全依赖工匠手艺。

这种方式跟中国传统手工业差不多,其实,在近现代科技大发展,也就是差不多十七世纪以前,全世界的手工业生产都是一样的方式,师徒传承,同样缺少有力的理论体系。

瓦特没受过系统教育,也不懂力学,他发明蒸汽机,和毕升发明泥活字,都是工匠发明的典范。

有人说火药在中国发展出焰火,在西方却发展成武器,以此证明中国文化的失败。

其实,十六世纪五十年代,戚继光也大力推崇火绳枪,赵士桢也写出了《神器谱》,未必落后西方多少。

中国近代的落后,不在于之前经验主义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那个时候,大家都一样。

经验主义是一切文明的发端,中国后来的落后就在于,没有将经验转化成更具有广泛意义的科学。

赵士桢写《神器谱》是经验的总结,西方人却要计算爆炸的烈度。

这是否便是文化的不同?叶枫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是需求的缘故。

在光学工场里,光学师原本用手指去感觉弧度,用凑配研究新产品。过去,他们就这样制造产品。

但随着摄影用的镜头、军事上的望远镜和瞄准镜、科研用的显微镜,对光学制造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品质,这种方式已经不行了。

光学制造到了现在的地步,就必须跟科学结合,用科学来指导光学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和以前很多新事物的出现一样,工匠在发明和发展的初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匠技艺的局限性开始出现,这时候就应该科学出现了。

通过对过往的总结,找出规律,然后推动产品和制造方式的改进,工匠和科学的结合,这就是近代生产力发展的常规方式。

需求迫使光学工场寻找科学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光学的发展。

还以火器为例,戚继光因为要打倭寇,所以催生了明朝火器的发展。

明朝的火器发展到那个程度,武器上已经遥遥领先于周围的敌人,明朝中叶更是取得一系列战争的胜利。

他们对火器的需求并不迫切,甚至更先进的佛郎机大炮就摆在眼前,因为没有迫切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只有到了明末,这种红衣大炮才有了用武之地,如果不是这个政权当时太糟糕了,明末的火器肯定会取得新的发展。

至于随后发生的事情,只能说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一个两千年里,不断重复的悲剧。

叶枫觉得自己想远了,笑了笑道:“其实我对光学的研究不多,只是觉得光学应该跟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和科学更紧密地联系。”

他的这番话让蔡司和开尔纳连连点头,确实说出了技术发展的规律,也符合玻璃光学的发展现状。

“是啊,现在玻璃的煅烧都精确到一定的温度范围,加工时却完全靠双手,发展已经很不平衡,我们要找到那个规律。”蔡司道。

“只是,现在光学理论的发展,还无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尤其是对玻璃光学的研究。”开尔纳摇头道。

叶枫笑了笑,物理学的书他看了很多,学术界还在纠缠于微粒说和波动说,他端起咖啡抿了一口:“其实光学的理论倒是够深度了,就是跟我们的生产没关系,教授们也不愿意研究我们的东西,我觉得啊,不如我们来研究,成立玻璃光学实验室。”

“光学实验室?好主意啊,我当初成立光学协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