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发明 >

第224部分

大发明-第224部分

小说: 大发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发行华夏券还需要一个理由,也就是通过华夏券筹集的钱要干什么,虽然说华夏百废待兴,用钱的地方很多,但是作为一次重要的发行,还是需要用一个具备足够说服力的理由,激发大家的购买热情,诸位觉得哪个方面会比较好?铁路?教育?海军?或者是国防军?”

“从产业部的角度来说,或许交通会比较好?”沈葆桢看了看其他人:“铁路暂时倒是不用,制约铁路发展最大的因素还是人才,沪杭线开通后运营情况很不错,想要投资铁路的人也越来越多,奈何造路的人才太少,倒是大人计划修建大量平整马路的计划无法进行商业运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

“马路计划确实需要钱,商人对这样的交通网或许也会很感兴趣,”商务大臣唐廷枢也赞同沈葆桢的看法。

“首次发行的规模并不太大,大人的意思这个理由更多是喊给老百姓看的,到底怎么花还要财政部统筹,我看老百姓对平常用不到的马路未必感兴趣,”文教大臣冯桂芬却有不同的意见。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14 政变

“修好马路则人货流通更加便捷,对老百姓也有好处,”沈葆桢说道,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说法恐怕很难让老百信信服。

“其实要提高老百姓心气的话,莫如前方取得的胜利,”冯桂芬想了想说道:“年初在江西、安徽和湘军作战,包括现在江北的军事行动,民间议论都很多,前番胜利传来,特别是海军打败了俄国人,凡我华夏子民,无不兴奋,若是以此为理由,前方再以不断的胜利配合,则民心可用。”

叶枫点了点头,冯桂芬的说法确实有道理,在后世也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利用战争转嫁国内的矛盾,面对大家对国债的可能质疑,以军队建设和军事需要作为理由确实不错,关键就是国防军要不断以胜利的消息坚定大家的信心。

“冯大人的建议或许可行,问题是俄国人已经被打败,那么我们在宣传的时候,可用何种理由解释扩军这件事?造反?”王运突然冷冷地笑道。

在场的人又将目光集中到叶枫的身上,因为在江北作战,那就无论如何回避不了这个问题,叶枫感到非常矛盾,却看到情报局一名情报员将一份电报递给了陆石武,陆石武看了一眼,将那份电报放到叶枫面前。

叶枫看了一眼,忍不住摇了摇头,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他笑了笑:“好吧,那就通电天下,华夏要组建新的国家。”

能够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内阁首相王韬、内阁六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黄胜。三法司地首脑:立法院院长容闳、按察使王有龄、大理寺丞谭钟麟,以及情报局局长陆石武、中央银行行长陈东、华夏国民银行行长胡雪岩等中枢首脑官员,对于华夏和朝廷分裂的现状和趋势都是知道得很清楚,但是叶枫的这句话还是让大家很吃惊。

“你们看一看这份电报,”叶枫将手上的电报纸递给了距离自己最近的王韬,王韬瞄了一眼,脸上藏不住露出惊讶的神色。

“清廷降旨解除肃顺等辅政大臣职务,恭亲王奕奉旨逮捕载垣、端华,肃顺等人,将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撤职查办并看管。”

叶枫对北京的情况其实并不是非常关注。由于英法联军并没有进攻北京,所以也就没有历史上咸丰仓惶出逃热河的事情发生,但是历史依然顽固地向前,咸丰还是死掉了,慈禧这个女人还是跳出来了。

叶枫要等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机会,历史上的辛酉政变很成功,慈禧和奕䜣这两个人地合作天衣无缝,他们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英法议和,另外放权给曾国藩。终于扑灭了太平天国,同时也让湘淮系的汉族官员坐大,慈禧开始玩弄她作为女人与生俱来的权术天分,搞平衡搞得中国越来越弱。

现在慈禧和奕䜣和历史上一样干掉了政敌,虽然不知道后面的情况。估计局势还会像历史上发展的那样,毕竟有着咸丰留下的两枚印章的慈禧和慈安,加上名义上的小皇帝,和贤名在外地恭亲王奕䜣,确实是个强大的组合。

不过电报上写的很简单,可能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还没法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到电报的官员们震惊之余却还在猜测这件事背后的真相。

“奕䜣篡位?”这是沈葆桢等人看到电报后地第一想法。

“如果是篡位的话。不应该只是对付八大辅政啊!”王运皱了皱眉头。他曾经做过肃顺的幕僚,在满清贵族中,肃顺对汉人的态度相对比较开明,肃顺的境遇也让这位精通帝王之术的谋士感到棘手。

“不是奕䜣要篡位,”叶枫看了看自己的阁臣,可能他们一下子还没想到北京这场政变的真相。

“不是奕䜣,难道是后宫?”王运讶然看向叶枫。

“不错。虽然进一步地消息还没有。但北京发生地事情,应该是咸丰皇帝的两个老婆和被排挤的奕䜣。可能还有其他力量联合了起来,扑杀了被咸丰确立的辅政大臣。”

“据说咸丰死的时候给他的两个老婆留了两枚印章,说是圣旨要有这两枚印章才有效,同时又指定了八大辅政大臣,看上去有这么多人辅助那个几岁的孩子做皇帝,应该也算保险了。却没想过他两个老婆是不是有治国地能力,若只是因为是他地老婆就让她们来管理国家,岂不是也太简单了些?”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人对权力地欲望总是无限的,他的两个老婆手上拿着印章,自然不想只做个摆设,那写辅政大臣又哪里容得下两个女人指手画脚?于是双方就产生了冲突,这两个女人在治国的政策上肯定争不过大臣,不过玩阴的却很擅长,后宫嘛,谁不会一点儿?于是就勾结小叔子把这几个外人给干掉了,呵呵,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各位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叶枫的说得有鼻子有眼,王运马上就推断出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基本能确定北京发生了后宫乱政的宫廷政变。

“这是我们的机会,”王运马上表态:“如果说之前北京的朝廷作为延续了两百年的清王朝的正统,那么这次宫廷政变就表明这个正统在崩坏,是时候取代这个腐朽的朝廷了,而放眼国内,能承担起这个重担的,非华夏莫属,非总督大人莫属。”

黄胜、容闳、颜永京、陈东等具有出洋背景的对所谓的王朝正统根本没有感觉,他们只知道华夏取代清廷,这是先进取代腐朽,是必然的,虽然的王运的说法不太赞同,但对他的态度还是支持的,那就是利用清廷内部混乱的机会,彻底决裂,正式亮出华夏的旗号。

王韬、冯桂芬、徐荣村这些人较早参加了叶枫的团体,也较深刻地和叶枫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他们同样缺乏对清廷的认同,而且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也持支持态度。

只有沈葆桢、王有龄、谭钟麟等做过大清朝的官吏,不管如何心中对那个朝廷还是有些天然的认同和畏惧,不过就像叶枫说的那样,这完全可以说是清廷“自做孽,不可活”,就天下的读书人来说,很少会有人接受两个女人来治理天下的,这成何体统?虽然事实上垂帘听政、后宫干政几乎每个朝代都有。

而身为华夏官僚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部的他们,身上早就烙下了华夏系统的标记,可以说不管华夏做什么,他们都只有全力去支持,因为只要这个集团能取得成功,他们也就能功成名就,如果失败,也将会永不翻身。

比较特殊的是唐廷枢和胡雪岩这两个商人出身的官员,选择立场就好像赌博,也像是在做生意,他们在华夏身上下足了本钱,也就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成为核心人员,在座的基本上是能认同华夏的理念的,只不过在具体的问题上才会有些差矣,面对与清廷彻底决裂这件大是大非,其实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而眼下确实是最好的机会。

一致通过彻底决裂的提案,整个总督府就需要为这件事做准备,情报局是通过秘密电台传回的消息,也就在座的人能知道,等北京的消息传出来还要一段时间,正好留给华夏方面做准备。

太平军那边不会有太大影响,最多是想趁乱打劫,有没有那个决心和实力还比较难说,清军那里估计会受些不利的影响,至少军心会有些乱,作战反应也会更慢些,这就留给了国防军整军北上的机会。

湘军、淮军那里比较难说,看曾国藩、李鸿章的样子,也不至于想给两个女人卖命,不过他们是不是会抛弃清廷,这也说不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和华夏作对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比较麻烦的还是慈禧这个人,这个女人能统治中国几十年,虽然说不上像武则天那样风华绝代,却也是个厉害人物,曾国藩、李鸿章都算是极其逆天的人物,还是被这个女人搞得很狼狈,一个生前黯然退隐,一个身后骂名无数,说到底,不过是清廷的两只走狗而已。

叶枫可以想像,当华夏彻底决裂,危机面前,慈禧很可能像历史上那样,给予曾国藩、李鸿章高官显爵,乃至地方上的实权,让其进攻华夏,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曾国藩、李鸿章又会如何选择呢?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15 舆论

从北京陆续传回的消息不断证实叶枫的猜想,在掌控北京政局以后,宫内发旨废除原定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东、西二太后垂帘听政,加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领班,辛酉政变,一如历史所发生的那样。

在消息还没有广泛传开的十一月十二日,华夏总督府正式通电全国,对于发生在北京的政变强烈谴责,通电指出,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北京的当政者不思齐心协力治理国家,外却强敌,内理民生,反而发动政变,扰乱朝纲。

通电认为,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以天子为万民,而非以万民为天子,朝廷纲纪,自有法度,不应为某些人的私心贪欲而损毁。

通电指出,皇帝和朝臣组成这个国家的中枢核心,是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朝臣不是皇帝的奴才,更不是皇室的奴才,无论是东、西太后也好,恭亲王也好,还有那个几岁的同治皇帝也好,绝不能无缘无故斩杀大臣,如此,则百官何以安?则百姓何以安?

至于谕旨所谓的罪状,通电则认为荒谬,其一是俄国人黄海海战失利刻意刁难清廷,谕旨以为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通电认为这是要做洋人的奴才、走狗,是华夏人皆不能认同。

其二为擅改谕旨、力阻垂帘罪,通电则认为治国乃天下大事,经济、民生、军务、外交、教化等诸事千头万绪。非常人难以理断,岂是两个嫔妃说听政就听政的?

通电认为,辛酉政变是满清皇室中某些野心家发动的反动政变,它颠覆了清廷地统治秩序,同时也表明满清的统治不在合法,是一种落后的、以天下为一家一姓一族私产的反动统治。

通电表示,天下始终应该是天下人之天下,应该由天下人来治理,农人理田,商人治商。术业有专攻,其中的杰出份子如士大夫掌行政,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传教化于万民,而在具体的方式上,则提出由民选士,由士取官,由官取相,总统天下的格局。

通电上提出的。其实就是和天下士人共治天下的共和政体,不过是结合了华夏的实际,提出了由民选士,由士取官,由官取相地三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