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医生 >

第412部分

唐朝好医生-第412部分

小说: 唐朝好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遂良拿着册子,问道:“尤修洁是你主人,那本官问你,你的主母姓什么?”
    心腹回道:“小人的主母姓张。”
    “闺名是什么?不要有所顾忌,直接说出来。”褚遂良又问道。
    心腹只好回答:“小人的主母闺名如花。”顿了顿,又道:“还有小主母的闺名叫做金带,也姓张。”
    褚遂良看了看册子,册子上没有写尤修洁小老婆的名字,但正妻的名字信使答的却是正确的。女子的闺名,是属于很隐私的东西,一般来讲,如果不是自家人,很少有外人知道,既然这个信使能答得出这个,基本上就可以证明,他是尤修洁的家人。
    有心再问,可褚遂良却找不出更多的隐私东西来,毕竟册子上记载的东西不多,而且不是每个都有用的。
    李治一直在旁看着,见大臣们都没词儿了,心想:“这回该我上场了,就按那个小女子……她叫啥来着,又没记住。就按她教的方法,我来说说吧!”
    咳嗽一声,李治上前一步。大声道:“父皇,儿臣以为,这道奏章所写的内容,全是假的,纯属伪造,房玄龄肯定没有遇害,儿臣敢拿项上人头担保!”
    他把话说得十分响亮,而且单手一挥,相当地有气势,斩钉截铁,肯定之极!
    李世民啊地一声,睁开了眼睛,又惊又喜地看向李治,问道:“治儿,你怎么知道消息是假的?”他以为李治找到了证据呢!
    别的大臣,除了房玄龄的政敌之外,也都是又惊又喜,难不成太子找到了铁证,可以证明这个消息是假的?
    长孙无忌老脸上露出笑容,也问道:“殿下,你可是得到了什么消息,快快说来!”还是自己这个外甥给力啊,关键时刻,只有他找到了证据。
    大臣们都看向李治,焦急地等待着,等着听到底是什么证据!
    李治挺直了腰杆,大声说道:“是儿臣的直觉告诉儿臣的,房玄龄没有遇害,他一定还在人世!”
    嗨!大臣们一起发出声叹息,什么直觉不直觉的,这种大事能靠直觉吗?太能扯淡了!
    李世民也是嗨了声,又歪到了椅子上,这孩子是不是晚饭吃多了啊,被撑得胡言乱语起来,这里是朝堂,竟然叫起直觉来了,他懂什么叫直觉么!
    长孙无忌大喜大忧,心想:“房玄龄死了,我很伤心,可治儿这孩子当众叫起直觉来,我岂止是伤心,我的心都要碎了啊!”
    在这年代,对于官员们来讲,尤其是武将来讲,直觉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作战前,所有的情报都指向敌军要走某条路,而领兵的武将力排众议,说敌军一定不会走那条路,而是走这条,所以我们要在这里设伏,别的人问为什么,领兵的武将说不出来,却一定要大家按着他所说的设伏。按着他所说的去办,结果大获全胜。
    这种直觉带来的胜利,往往被称做睿智,英明……但同样,直觉也是最不靠谱儿的,因为一提直觉,就等于是说拿不出证据来!
    李治生平第一次地,在朝班的正中,旋转身子,目光扫向大臣们,问道:“诸君,房玄龄吉人自有天相,孤信得过他没有遇难,而且孤更信得过王平安,如果真的出了意外,那他也一定能够解决,绝不会辜负孤对他的期望!”
    这句话便是武媚娘教他说的,他当廷大声说了出来,说得很有气势,尤其是环顾四周,更加显出了上位者的威严!
    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李世民也偏巧看向他,两人心中同时想:“这孩子,倒也有可取之处啊!”


第四百六十七章 达颜部
    李世民心中稍有安慰。这段时间因为王平安不在长安,没人给李治出谋划策,李治便又恢复了窝窝囊囊的本色,李世民对他的不满情绪,又开如增加起来,再加上白天李治哭得跟个幼童似的,更让他不满!
    可没想到,只半天功夫,李治再进甘露殿,竟然变得这么有气势,而且还大叫着直觉,当众说他信得过王平安,这个事要是日后被王平安知道,那王平安不得死心塌地地辅佐他么,而且看在众臣的眼里,也必都觉得太子恩义,绝非薄情寡义之人!
    李世民坐直了身子,摸了摸胡须,心中感叹,儿子长大了,终于会拉拢人心了!
    长孙无忌心里也是欢喜。好啊,治儿开始懂得什么叫做帝王之术了,他做得对,做得好,不管房玄龄的死讯是真是假,治儿都是最终的赢家,他会得到大臣们忠心的拥待。嗯,想起来了,当初皇上也用过这招!
    大臣们则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治,他们想起了凌烟阁,上面那些功臣的画像,虽然皇帝从没说过什么,但宫中传出消息,说皇上每有闲暇,总是会去那里坐坐,回忆当年的往事。有情有义,千古明君!没想到太子,也是这样的重情之人啊!
    李治毫无理由的支持王平安,硬说房玄龄没有死,否则王平安一定会上报,不会等到别人先送奏章来,别看他这种做法很有些“莫名其妙”,但朝堂上的所有人,就统统都吃他这一套!
    李治的人品值,嗖嗖往上窜!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但愿事情,如我儿说得一般!”
    可那个跪着的心腹却着急了。他说谎,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在说谎,因为他断定房玄龄非死不可,强盗被逼得狗急跳墙之时,什么事做不出来,不杀害人质……这是不可能的,换做自己是强盗,也不可能就这么放过房玄龄和王文度啊!
    他赶紧大声道:“太子殿下,小人说的话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
    李治瞪了他一眼,喝道:“确无半点虚假,因为都是假的!值殿武士何在,将这人关入天牢,等候发落!”
    按道理来讲,朝堂之上,只有两个人可以下达这样的命令,一个是李世民,一个是长孙无忌,他虽然是太子是储君,但也没有权力下这么武断的命令,毕竟他还没登基呢!
    可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没说话,反而一起点了点头,心中都想:“好,上位者理应有此气魄,做事就应当果断,说一不二!”
    值殿武士上前,将心腹拎了出去,关进天牢。
    李世民向李治招手,道:“治儿,过来。”
    李治有些冒虚汗,他从来没这么牛气冲天过,头一回这么英明神武,挺不适应的。见父皇召唤,便走上了台阶,来到李世民的跟前。
    李世民看着儿子,老怀大慰,道:“治儿,希望你的直觉是对的,你房叔父没有遇到危险!”
    李治大声道:“房叔父绝不会有危险的!”话说得大声,可腿肚子却有点抽筋,千万不要真的遇难啊,要不然我可丢人丢到家了。心里有些微微后悔,要是不这么当廷说出来就好了,那个小女子的主意,也不知会不会真的灵验。
    廷上大臣议论纷纷,说了好半天,直到二更天,这才散了,对于房玄龄的死讯。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来,他们能做的事,只有派人赶去折柳县,打探消息。
    李世民没对李治有什么明显的夸奖,但神色之间,却是和蔼了许多,还留他吃了宵夜。李治却一直心中揣揣,深怕那个小女子的主意不灵。
    回到丽正殿后,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整夜失眠,第二天一早,便急不可待地跑到了丽夏殿,去找武媚娘,问她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没主意,可武媚娘的主意却很正,告诉李治不用着急,静观其变,就在明后天,一定会再有奏章送来。
    武媚娘安慰完李治后,竟然拉着他一起去了花园,找了个小土坡,在一个小小香炉里点上香,他俩一起焚香祷告。求老天爷帮忙,王平安的奏章千万千万要送来啊,房玄龄千万千万不要有事啊!
    李治本来不怎么相信这套,可现在又没别的办法,只好跟着武媚娘祈祷。求了半天老天爷之后,他忽然有点明白过味儿来了,难不成武媚娘这小女子,她对于那个主意,也没有把握?要不然干嘛求老天爷帮忙啊?
    折柳县。
    王平安站在城头,看着工地,他身后站了一大群的人。古蓝田和尤修洁等人都在,苏定方和狄仁杰也都陪着他。王平安问道:“这些日子倒是消停得很,折柳无事,草原上也无事,消停得让我有些疑心,难道折柳大盗这么容易就摆平吗,与情理不合啊!”
    古蓝田道:“有啥不合的,我军势大,那些强盗向来只占便宜不吃亏,估计他们早跑了,换个山头,继续当贼呗!”
    王平安看了眼尤修洁,道:“尤大人,你说呢?尤大人,尤大人,想什么呢?”
    尤修洁很有些神不守舍,这些日子,他一直担心奏章的事,虽然又派出了另一批心腹出马,想追回奏章,但却一直没有消息,不知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听王平安叫他,他一个激灵,啊了声,道:“王侯爷,你说什么,下官没有听清。”
    王平安道:“我刚才说折柳大盗,会不会正在暗地里策划什么行动,想要报复我们?”
    尤修洁又啊了声,说道:“下官看房相爷和王将军,自从被救回来后,身子一直挺虚,便特地叫人去采办了些补药,这就煎煎去,给他们滋补身子!”说着话,竟然迷迷糊糊地,转身下城。走了。
    王平安和古蓝田互视一眼。王平安皱眉道:“他这是怎么了,为何答非所问,不知所云啊?”
    古蓝田哼了声,道:“谁知道,怕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吧,这么急着巴结房相爷,准没好事!”
    王平安冲尤修洁叫道:“尤大人,你采办的是什么补药?补药可不能乱吃,要不要我给你……唉,这人到底怎么了,跟丢魂儿似的!”
    古蓝田忽道:“王侯爷,你刚说完这些日子太消停,怕是说错了,估计要来事儿!”说着,他一指城下,就见一匹快马飞奔而来。
    王平安转过头,也向下面看去,道:“是突厥兵,是咱们撒出去的斥候。”
    说话间,那名斥候飞马到了城下,抬头望向城楼,见王平安在上面,他便打马进入修好的城门,直接上墙,人没下马,就叫道:“平安汗,末将探到了敌情,北边有一支军队正在往这个方向赶来,先头部队有三千人,后面大队尚未探得人数,末将先回来禀报,兄弟们绕过敌兵先锋,去探后面的大队了!”
    王平安微微一怔,道:“果然来事儿了,我就说不可能这么消停的。可曾探得是谁的军队,是不是那个达颜部的?”
    斥候摇头道:“没有探出来,先头部队什么旗号都没有打,而且奔行极快,看样子是要奔袭!”
    古蓝田哼了声,道:“奔袭,突厥人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王平安转头对苏定方道:“立即传令下去,让老弱进城。还有,集合军队,准备作战!”
    苏定方却问道:“是要守城,还是要野战?”
    王平安眨了眨眼睛,心想:“我怎么知道,我又没打过仗!”反问了一句:“你说呢?”
    苏定方看向古蓝田,玉门关的大都督都没说话呢,他不好发表意见。
    古蓝田道:“当然是先守城了,这大冷天的和突厥兵打野战,就算赢了也是惨胜,得不偿失!”
    苏定方想了想,道:“古大都督所言极是。不过依末将看,城墙尚未完全修好,光靠守城,怕是守不了多久。不如先把军队集合起来,然后再做计较如何?”
    王平安点了点头,道:“那也行,就先把军队集结起来吧,然后再说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