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医生 >

第228部分

唐朝好医生-第228部分

小说: 唐朝好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原来太子殿下是为了我们好,是在做好事!可别人都是做了坏事不留名,太子殿下你怎么做了好事,还不肯留名呢?
    大臣们又纷纷地道:“太子,你太谦虚,太谨慎啦!用不着这样的,你心系黎民,又关心群臣,怕我们劳累,可你自己呢,也不能累坏了呀!”
    谦虚是美德,太子殿下,你的美德太多啦,以后得改改,不能光考虑大家,也得考虑一下自己才行啊!
    李治坐在椅子上,只觉口干舌燥,怎么说着说着,说到谦虚上去了呢,我有这么好吗,怎么平常没有这种感觉?
    待群臣马屁稍歇,李世民这才道:“治儿,让王平安给你开个方子,补补身子吧!你也应该把事情分下去,让大臣们替你去办,你不能所有事都一个人办好啊,精力有限。还应交一些给臣工去办,锻炼一下他们办事的才能,这样才好啊!”
    李治忙道:“是,儿臣知道了,以后会把事情交给臣下们去办的!”
    他看了一眼王平安,心想:“无病啊,你真是孤的好臣工啊,等我以后登基了,一定让你当尚书令……嗯,尚书省是舅舅在打理,那就让你当中书令,做孤的右相!”
    李世民道:“无病,接着往下说。”心里一高兴,不叫王平安了,改叫无病了,这可是他亲自给取的表字。
    王平安忙道:“臣左思右想,却找不出预防天花的方法,只好厚颜跟着米内侍来到长安,当面向太子殿下请教。太子殿下不嫌臣当时是草民的身份,热情相待,并带臣去了长安城外的乡村。”
    李世民哦了声,道:“太子曾带你去了乡村,是去做什么?”
    李治则心想:“我啥时候带你去过乡村,我连东宫都很少出的!”
    王平安道:“太子殿下关心百姓生活,关心农桑,经常去乡村观看农人耕种的。当时太子殿下带着臣去看牧童放牛,曾指着耕牛,问臣可知牛痘也是天花的一种。”
    李治的脸色红上加红,他人偶尔去城外乡村,可却从没关心过农人耕地,更对耕牛没兴趣,最多不过是看到牧童短笛,诗兴大发,做出首见不得人的歪诗罢了。牛痘,那是什么东西,和天花有什么关系?
    大臣们却齐齐地哎呀起来,都道:“太子殿下关心农桑,关心百姓,真是仁爱之人啊。还有竟能从耕牛得的牛痘,得出也是天花恶疾的一种,这更是了不得了,太子英明,太子睿智!”
    李世民又转过头,看向李治,道:“好,治儿你做得好,吾儿日后必是明君!”
    李治这一辈子,听到的夸奖,合到一块,都没今天的多,他知道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都是王平安的功劳,但王平安却将功劳,一股脑儿的全都送给了自己,使父皇对自己大加赞赏,使自己的太子之位更加巩固。
    什么是心腹,这就是心腹,就如同舅舅长孙无忌那样,是父皇的心腹,一切事情都为父皇考虑,王平安也是如此,事事都为自己着想!
    李治心想:“我得好好感谢一下王平安,可我该怎么感谢他呢?”
    王平安又道:“太子殿下一语惊醒梦中人,臣终于找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并和太子殿下说后,太子殿下便示意长孙大人,让长孙大人处理此事,臣便又和长孙大人说了这件事,得到了长孙大人全力的支持……”
    长孙无忌点头道:“不错,正是太子殿下授意给老臣,老臣详细去问的王平安,事情的前因,便如无病说的一般无二,此后事宜,老臣对皇上和诸君都说明了。”
    李世民点头道:“原来如此,朕实没想到,原来事情的起因竟是这样的!”他摸了摸胡子,对李治道:“治儿,以后这样的事情,你要多做些才好,为父皇分忧。嗯,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大臣们立刻又开始歌功颂德起来,大拍皇帝和太子,这爷俩的龙屁,顺带着也给自己表表功。可从头到尾,不管是皇帝太子,还是群臣,谁也没有夸王平安一句,连半句都没有,甚至连要夸的意思都没有,就如同王平安是个局外人一般,他所说的事情,和他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一样!
    但是,就如同史忠臣和王平安说过的一样,你要是独占功劳,有可能只得三分的奖赏,但如你的功劳分出去,那有可能得十分的,而且肯定没有人拖你后腿,都会说你该得!
    李治忽然站起身,道:“父皇,虽然王平安在整件事里,并没有什么功劳可言,但他办事勤恳,能将所有人交待下去的事办好,没有功劳,但却有苦劳。儿臣以为,这样的臣工,当好生嘉奖,为天下的臣子们做出个榜样,只要肯卖力做事,朝廷,父皇,以及诸君就不会亏待他!”
    李世民笑道:“好啊,治儿你说,该怎么奖赏无病?”
    李治道:“关于赈灾新法,利国利民,儿臣以为……应当封侯!”
    长孙无忌顿时就急了,心想:“太子,王平安对你够意思,可你比他更够意思。赈灾新法直接就封侯,那他预防住了天花恶疾,该封什么,封公爵?开什么玩笑,没见过血的人,怎能以公爵许之!”
    他站起身道:“太子所言甚为有理,不过老臣以为……”他看了看李治,这个面子不能驳得太很,又看了看王平安,这孩子确实不错。算了,退一步吧!
    长孙无忌道:“老臣以为,王平安年纪尚幼,虽有些苦劳,做事卖力,却难以服众,不如先封他个伯爵吧,待他日后又立新功,可再行封赏!”
    李治说的,直接给王平安封侯,确实有点太过火了。大唐定爵九等,王、郡王,这两个王平安就暂时不用想了,要么他是李姓皇族,这点他不是,所以不用想;要么就是掌有巨大权力,可以动摇朝廷的军阀,李世民统治时期,王平安想当军阀,那是休想,除非是强势李世民驾崩,糊涂李治上台,这才有可能。
    国公、郡公、县公这三个等级,需有军功,要见过血的人才能得封,李世民统治时期,还没有例外,王平安也不用想。
    剩下的侯、伯、子、男,是可以封给王平安的。但是,一个无爵之人,又尚无巨大的功劳,直接就跳过伯、子、男三等,直接封侯,却是极难的,要是因为赈灾新法封了侯爵,那天花一事,就没法再往上封了!
    在封建社会,有个习惯,当臣子的功劳,大到无可再封的地步时,那么下一步,往往便是杀掉这个功臣。赏不了你,那就不赏了!
    所以说,李治直接要给王平安封侯,是好心,但好心不一定会办出好事儿来,他当皇帝后,想怎么封就怎么封,别人没法管,可他不还没当皇帝呢嘛,封谁当侯爵,岂能是由他说了算的,那不等于直接把王平安架到柴堆上去了。而长孙无忌出言反驳,却是为了王平安好,把他从柴堆上拉了下来!
    其实两个人都是好心!
    别的大臣们却都沉默了,心中都想:“封伯爵,也有点大了,先封个男爵还差不多!”
    李世民看了眼李治,又看了眼长孙无忌,再后看了眼王平安。见王平安额头上的汗水滑下,捧着茶杯的手都哆嗦了。他心想:“有畏惧之心,便是好事!”
    李世民道:“王平安确实没有什么功劳,但苦劳确是有些,既然太子为他讨赏,那朕便赏之。”他顿了顿,又道:“封王平安为伯爵,封地折柳县,食邑七百户,良田千亩!”
    王平安呆住了,自己成了伯爵了?有了一个县的封地?自己提出了赈灾新法,有功劳,但没被封,被别人忘了,自己献出消炎药水的方子,让大唐府军全部受益,有功劳,可别人干脆就想不起来这回事,没有被封,自己提出天花预防的方法,全是别人的英明,别人的睿智,和自己一点关系没有……
    好吧,我承认,和我一点关系没有,不封就不封吧,大不了我回家种地去,功劳全都给你们!
    大家都说他没功劳,功劳全是大伙的,而他顶多出点汗,有那么一点苦劳……结果呢?
    王平安心想:“我成伯爵了,真的假的?”
    就听史忠臣道:“王平安,还不上前谢恩?”


第二百七十四章 选人,选地方
    王平安啊地一声。回过神来,要我谢恩,那是真的了!他连忙将茶杯放下,从椅上站起,来到大殿的中央,撩起衣襟,给李世民跪下!
    “臣,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实在想不出该怎么谢恩,只好学着现代影视剧里的桥段,叫出了谢主隆恩!
    李世民莞尔一笑,心想:“他一定不知道谢恩的方式,更是没有人教过他。很好,这说明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事先没人告诉过他,受到的嘉奖,竟然是获得封爵!”
    李治也笑了,谢主隆恩?怎么想起这么一句!
    大臣们也都笑了,这是谁教给他的话,谢主隆恩?他连谢恩的规矩都不懂吗?
    史忠臣咧了咧嘴,心里有点后悔。当时在车上,应该教他这套谢恩的规矩的,一时没有想得周全,竟然闹出这么大的笑话来!
    皇帝要封赏臣子,臣子不能直接说谢谢,要先推辞,说自己不行,自己不配得到这样高的奖赏,如果泪腺发达,还可以掉下几滴眼泪,然后皇帝一再要封,这才能接受,而且就算要接受,也要一个劲地说自己不行,再然后表忠心,指天划地地发一通感慨,愿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才对。皇帝一说有封赏,直接就谢主隆恩了,这也太猴急了吧!
    可李世民还偏偏就喜欢王平安这样的,他什么样虚套的礼数没见过?什么样的他都见过了,可唯独直接就说谢谢的,他是头一回见到!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王爱卿免礼,你下去后,要好生做事。不要辜负了……”唉了声,叹气摇头,表忠心的话,该你对我说才是啊!
    史忠臣忙接过话茬儿,道:“王大人,皇上让你起来。你下去以后,要先去吏部报备,然后再找个地方,建牙开府,去户部报备。你是县伯,为武职世袭,但只是食禄,无实际差遣。因你同时又是代太医令,所以如能转正,你便是正四品上的武职世袭爵位,走文职从六品下的差遣。”
    说到这儿,他看向李世民,见皇帝微微点头,他这才又道:“下去后,好生为皇上效力,为朝廷办事。莫要辜负了皇上对你的一片苦心栽培,可听明否?”
    王平安这时才知道,原来太医令是从六品下的实职,这官好象小了一点儿!他连忙道:“臣敢不从命,一定尽心竭力,报效皇上,报效朝廷!”
    李世民呵呵笑了两声,转头对李治道:“这个王平安,是治儿你发现的,而且一直由你一手栽培,以后仍归你管,你有什么话要嘱咐他的吗?”
    他的这话很明显,王平安这个人,父皇我是不打算用的,留给你用,他今天所受封赏都是因你之故,你要收他做心腹,有什么话,现在就对他说吧,让他感激你一辈子!
    李治呃了一声,想不起来应该对王平安说什么,只好道:“预防天花恶疾的事,就交给你办了,孤信得过你,相信你一定办得好!”
    说到这里,他没话了,可又感觉说得太少,便用眼睛去看舅舅。长孙无忌忙冲他打了个眼色,李治这才道:“时时向孤汇报。让孤随时知道预防天花恶疾的进展。”
    王平安忙道:“臣一定每日写奏章,呈给殿下,让殿下知道事情的进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