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宋-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州这些年来发展很快,不但是大宋最大的造船基地与海港之一,而且本身也已经成为天下前十名的大都市。再加上赵抗没有在襄樊地区设立陪都,那么选定广州作为陪都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广州作为陪都的优势与建康类似,防御上稍差,但是广州本来就不用面对什么强敌,所以这一点根本不是问题。赵抗之所以选择广州作为陪都,而不是选择各方面似乎更具优势的襄阳,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监视和喝阻越南。虽然越南如今已经是赵国的藩属,顺理成章也是大宋的藩属,但是作为抵抗赵军最顽强的国家,赵抗是不敢对它掉以轻心的。
南洋地域广阔,而且距离大宋的中枢极远,所以赵抗除了将广州设立为陪都以外,还为此另外安排了两个陪都,赵国的临时国都台南自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其中之一。台南成为陪都后不但可以加强大宋对吕宋等南海东部岛屿的控制,而且还能兼顾位于两大陪都中间的福建省,意义自然不用多说。
赵国的南方诸省如今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其中有资格作为大宋陪都的不在少数,若论地理位置,单马锡是毫无疑问的首选,但是赵抗却选择了爪哇岛上某地另建新城。这是因为爪哇岛是整个南洋人口密度最大的岛屿,而且当年的东爪哇国也是南洋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初虽然势穷来归,但爪哇人畏强凌弱,如果放松控制,这块地方很容易失去,到时候南洋诸行省都可能被卷入战乱。赵抗这样做也是有备无患。至于建城的费用,当然是由当地人来出了,如果激起反抗,那也不是什么坏事,新的大宋帝国还正需要机会来立威呢!
第五百四十三章 禅 位
辛弃疾虽然是赵抗的养子,却等到赵抗忙完了公事之后才得以见面。虽然赵抗出乎意料的和善,但在得知姐姐的事情后,辛弃疾也不免郁闷失落了数天。但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几天之后他又变得活蹦乱跳了,还吵着嚷着要跟赵抗一起去西方旅行。但在赵抗说明这次旅行耗时可能极长,问辛弃疾还想不想带兵了,小家伙就立刻蔫了,从此再也不提这件事。
由于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又过了半年南宋皇帝赵璩才正式下诏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本来就应该最有资格担此重任的赵训,总算丢掉了这个对他来说毫无吸引力的“包袱”。结果本来还一直心中窃喜的赵训在上台后很快便变得愁眉不展,因为他发现做皇帝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尤其是赵抗还在其中做了一点手脚
因为赵璩事实上是被群臣赶下台的,而且还是明目张胆的行动,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以前最多是权臣废君,那实际上还是权力集于一人手中,与现在群臣逼宫的情况全然不同,所以皇权的威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动摇。再加上不要说是自治行省,即使是那些直辖行省,自治程度也比大宋以前的道路行政区要高得多,这虽然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但是皇帝的权力却无形中被大大分流了。而且内阁制度的出现,使得相权明显增强,而皇权则被进一步削弱,因为皇帝只有任免宰相这唯一的人事权了,大宋的新制度里还规定皇帝无权无故罢相,这就更令赵训郁闷了。这一规定其实是说“鬼神”与“传闻”之类的虚妄之词不能作为罢相的依据,如果皇帝这么做,内阁有权驳回这道圣旨,更别说皇帝什么理由都拿不出来的情况了。
好在赵抗并不打算掘皇帝制度的根基,军权仍然保留在皇帝手中,另外还有情报部也是直接向皇帝负责,要不然赵训这个皇帝当得还不如行省总督畅快呢。不过恢复科举的行为令刚登基不久的赵训迅速获得了绝大多数读书人的支持,民间的评价甚至一时超过了太祖皇帝,可见那些读书人这段时间以来真是给憋坏了,连“以孝治天下”这一原则都不顾了。其实赵训所恢复的科举其规模比当年要小得多,而且分成了很多门类,其中以应用学问为主,目的是为那些技术部门选拔人才。即使是为了选拔官吏而准备的那些考试内容,也与昔日笔试和面试为主的科举考试有了很大的区别。前面的部分还算相似,而且通过率异常之高,但是要想当官拿到俸禄,可就没这么容易了。按照大宋帝国官吏选任相关条例,笔试面试通过后只能作为候选官吏,得被派在实际岗位上工作半年到一年并获得认可以后,才能转正成为真正的官员。试用期间除了管饭和报销路费以外,没有任何俸禄,而且还肯定都是些清水衙门。如果表现好那自然最好,如果表现不合格的话,不但失去做官的资格,此前的考试成绩也将作废,只能等到来年再考,而且有过这类经历的考生以后在试用期间会受到更严格的对待。从此以后,大宋的读书人只读圣贤书是肯定不行了,很多人都选择了先当要员的幕僚以积累经验和人脉,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步入仕途的稳妥路径。这一点在后来持续发展,独特的幕僚文化便随之诞生了
这样一来,大宋文人在经受了赵抗“漫长”的蹂躏之后,一下子又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连南渡之前他们都没有现在这样风光。但是,赵抗在此前的风暴中已经将大部分只知清谈误国却无实干之才的酸腐文人清洗得差不多了,在加上改革后更加精简合理的官制与简明而更有效力的律法,全新的大宋官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廉洁和高效。而由于皇帝掌握了情报部,官员想在皇帝面前牛气就得自身也行得正才行,要不然皇帝随便拿点罪证出来,他就完了。至于官吏普遍清廉,以致皇帝被完全架空,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哪个朝代曾经做到过?而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就算皇帝没了实权,那也是值得的,几千年以来中国人不正是期盼这一天吗?
大宋皇帝在新制度下虽然掌握了军权和情报权,但按照常理来判断,这两大权力若没有财权相配合,是根本无法有效运作的。而赵抗偏偏将财权完全交给了户部,皇帝都没有直接干预的权力,得通过宰相经手才行,这一度令那些文官以为赵抗脑子进了水,突然犯傻了,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赵抗非但没傻,反而比他们想象的更加聪明。因为赵抗在律法中对“渎职”的定义里加了一条千年以来被长期忽略的概念,那就是“时间因素”
赵抗对各类差使所需时间作出了规定,这当然是因为他从几年前开始就派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其实赵抗还算厚道,他做制定的标准是以赵国官吏的平均工作速度为依据的,然而赵国是新兴国家,官吏的工作效率本来就高,而大宋的那些老爷们可就有得苦了。如果他们集体罢工也没关系,那样的话赵国出身的官吏肯定鼓掌欢迎,他们瞅着那些位置早就眼热了。如果没有在期限内完成差使,而又找不到有力(为了防止日后官吏找借口的水平越来越高,以至于该规定形同虚设,赵抗直接说明了几种可用的理由,比如地震之类的不可抗力,如果官吏找其他理由一概罪加一等,宁可产生些许冤案,也决不开这个口子,决堤容易抢险难哪!)的理由,那么该官吏将被认为“渎职”。“渎职”是很严重的罪行,最低限度也会被免去官职,搞不好还得吃官司,如果是重要差使“渎职”的话砍头也说不定,这样一来那些老爷官吏们想偷懒的话可得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行
如果是固定标准,那么总有一天会变得不再符合实际,而且新出现的差使就会成为律法的漏洞,所以赵抗采用了浮动评定标准。也就是说,每个官吏完成差使的时间和结果都会记录在案,然后统计下来,取中等水平附近的某个数据作为一段时间的标准。这样一来,以后大宋官吏的工作效率将会慢慢地稳步提高,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人浮于事,以致国家最后积重难返,便有可能跳出皇朝更替的周期律了。
第五百四十四章 勤劳有罪吗
这种思路的产生说起来真是令人诧异,赵抗在治理赵国期间曾经发现,除了日本高丽(他们出现排华行为,只有到了后来日本崛起之后才有,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才遭到歧视,与南洋土著对华人的敌意不同)等东方国家以外,绝大部分国家的百姓都对汉人移民存在着意识上的抵制和敌意,这令赵抗十分疑惑。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原因终于被赵抗找出来了,但是他实在是无法相信,又追加了大量调查,才不得不承认那是事实,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原来,出现这样的民族矛盾,其最初的诱因竟然是汉人太勤劳了
因为勤劳,所以遭到嫉恨,这听起来真是令人发笑,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赵抗经过苦思,终于找到了其中的逻辑,释然的同时也感到一阵淡淡的悲哀,看来过分勤劳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以南洋土著为例,他们懒惰成风,但是因为几乎没有例外,所以老板也只能将就着用,毕竟赚多少也是赚。但是汉人移民来到当地之后,情况立刻就不同了,他们每人能做几个土著的活,要的工钱还高不了多少,这样一来只要雇主不是白痴都会优先雇佣汉人移民,这样一来便抢占了当地土著的工作岗位,但因为汉人移民数量有限,情况本来不该有那么严重,榜样效应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他们敌视汉人移民的根本原因
由于汉人移民的出现,当地土著要么就要拼命工作,要么就只能乞讨或者等死,像以前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日子是再也过不了了,而他们的收入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因为汉人不但远比他们勤劳,而且更能忍受不公,这使得老板可以变本加厉地压低他们的工钱,那些当地土著怎么可能不怨恨?这一矛盾不但出现在老板与雇工的关系上,即使到国家层面上一样存在,人民越是能够勤奋工作并忍耐不公,统治者便可以越发刻薄地鱼肉人民。也就是说,当汉人大量移民该地之后,除了统治者以外的所有当地土著都受到了不利影响,这矛盾就不是轻易能够化解掉的了
其实要说怨恨,他们本该去怨恨残酷剥削他们的老板和统治者才对,但是愚蠢的他们不知道真相,或者根本就是不敢向拥有暴力机器的统治阶层抗争,只敢将怨愤发泄到汉人移民身上,而汉人习惯于息事宁人的民族性格,又在事实上助长了这类排华事件的发生。
按理说南洋各国的统治者是汉人移民本国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为什么不出来主持公道呢?他们的算盘可精得很,如果他们出面干预,只会暴露其中的真相,而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汉人移民已经被合法手段尽可能地敲骨吸髓了,再过分的话本地土著连活路就没有了,因为他们永远没法像汉人那样勤劳,这是热带民族的通病,统治者再想掠夺便只能通过非法手段。这下正好,利用土著洗劫汉人财富,他们再通过合法手段将土著平民手中的财富夺过来,甚至其间还有少数没耐心的家伙直接参与分赃,这就太愚蠢了。不过对于愚蠢的民族,统治阶层本来也不需要太聪明就是了
而日本高丽等民族和汉人一样勤劳,也都能吃苦,其中日本人忍受不公与苦难的能力甚至还在汉人之上,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所以这种情况便很少出现,反而是汉人移民很快便被当地人同化。
赵抗将这种情形引申开来,便得出了一个看上去非常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