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第8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里面,有不少人的家眷,曾经被刘泽清手下的军士,强行抓去了,押上了城墙,那个时候,众人觉得天都要塌了,家眷肯定不要想着活命了,大军交战,人家那里会管这些细节啊,想不到的是,家眷很快回来了,据说是苏天成大人给刘泽清写了一封信,至于说信里说一些什么,普通人不可能知道,但他们可以肯定,这些家眷肯定是苏天成大人救下来的。
从投降的军官和军士的嘴里,李定国很快知道了刘泽清所在的位置,他带着两千将士,直扑刘泽清所居住的地方而去,能不能抓住刘泽清,关系到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尽管说攻城的战斗基本结束了,可李定国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抓住刘泽清,不管是死是活。
清晰的马蹄声在城内传开的时候,刘泽清的身边,除开亲兵,几乎没有其他人了。
城内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刘泽清是很清楚的,军士早就没有了斗志,或者说从来都没用过斗志,这个时候,他总算是明白了,想着完全用金银财宝来培养军士,关键时刻是靠不住的,军士被银子迷住了眼睛,恐怕什么都不想做了。
先前还围在外面的那些军官,听见炮声之后,悉数都离开这里了,表面上看是去抵抗的,其实去干什么,天知道。
炮声停下之后,没有几分钟的时间,马蹄声就响起来了,刘泽清知道,城破了。
这是他的耻辱,如此快的破城,可谓是亘古未有的。
作为曾经的名将,刘泽清感觉到了彻底的失败,败得太惨了,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多年以前自己在辽东的时候,在登州的时候,可不是眼前这样的局面,那个时候自己敢打敢闯,天不怕地不怕,脑袋掉了碗大个疤。
刘泽清曾经想着到城墙上去督战,可最终放弃了这个决定,他突然感觉到害怕,说不定自己到了城墙上面去了,遭遇军士的哗变,那样结局更加的悲惨,临死都要遭受侮辱的。
几滴眼泪落下来了,刘泽清没有用手去擦眼泪,流泪还是小时候有过的事情。
刘泽清想到了苏天成让密使带来的话语,痛痛快快的打一战,像一个军人一样,可惜他连这样简单的要求都没有做到,逃避没有什么意义了,离开了嘉兴府城,又能够逃到什么地方去,十万大军没有了,自己还算什么,谁还会理睬的。
身边的亲兵一直都在劝刘泽清撤离,趁乱撤离,可刘泽清没有动。
炮声停止之后,刘泽清要求所有的亲兵都出去,他关好了房门。
刘泽清不是什么读书人,一辈子都在军队里面,他根本没有想到给苏天成写信,当初密使回来之后,就建议他给苏天成写信,可刘泽清拒绝了。
院子外面已经响起刀剑相撞的声音,惨叫声也开始出现了,几声熟悉的惨叫声传来,刘泽清听得出来,这些就是自己身边的亲兵,城被攻破了,几个亲兵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厮杀声音渐渐微弱,院门被撞开了。
刘泽清知道时候到了,他拿起了桌上的宝剑。
门被撞开的时候,刘泽清已经拔出来了宝剑。
进来的是李定国等人。
刘泽清看着李定国等人,面无表情的开口了。
“我就是刘泽清,我知道苏天成的意思,就是想着那我的人头,来震慑那些敢于和他作战反抗的人,我已经失败了,成王败寇,不需要你们动手,我自己了结,不过请你们转告苏天成,不要伤害我的家人。”
说完,刘泽清将宝剑架在了脖子上,用力划过。。。
嘉兴府的知府等官员,悉数都被活捉了。
得知刘泽清自尽的消息,苏天成微微叹气,看来刘泽清还是保留有军人的本性,在知道没有活路的情况下,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被擒获之后,遭受侮辱,这比起那些嘴里嚷嚷着大义的人,被抓获之后,马上变节的人,要强很多了。
苏天成要求厚葬刘泽清,不要骚扰刘泽清的家人,至于说刘泽清搜刮的那么多的财富,留下一半给刘泽清的家人生活,其余的充公,应该说,苏天成做出来这个决定,足以让刘泽清的家人好好的生活下去了,刘泽清积聚的那么多的财富,算是富可敌国了,他的家人依靠这些财富,成为富豪是没有一丝问题的。
苏天成知道,其实刘泽清以死来谢罪,恐怕也有这一层的意思在里面了,他不想去追究死人的责任了,还是留给刘泽清一丝的尊严。(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机会来临'
苏天成征服福建和浙江,尽管说过程非常顺利,但他的目光,不会忘记辽东,那里还有一头沉睡养伤的老虎,一旦机会合适了,这头老虎会蹦起来咬人的。
苏天成的预计是没有错误的,这只老虎真的要开始咬人了。
因为遭遇重创,皇太极的身体一直都没有恢复,到了春节期间的时候,一度陷入到昏迷之中,好在豪格已经能够处理朝廷里面的所有事宜,朝政倒也没有被耽误,济尔哈朗与大明朝廷签署协议之后,满人权贵曾经非常的愤怒,甚至有人直接质询济尔哈朗,也不管济尔哈朗郑亲王、镶蓝旗旗主的身份了,不过事情的发展,和济尔哈朗说的完全一样,大明朝廷根本没有落实协议里面的东西,没有大明的官员到沈阳来,辽东的情况和以前一样,辽东边军依旧是特别的警惕,双方没有握手言和的意思。
倒是辽东的商贸交易暂时放开了,这让后金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他们手里有银子,但缺乏的就是物资,通过辽东的交易,可以购买到大量的物资,缓解生活的窘迫。也正是因为设立在广宁府城外面的辽东互市开始进行了,靖边和安宁堡的互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后金的不少商贾从这里撤走了,部分蒙古部落,因为靠近辽东,也选择在辽东互市交易了。
济尔哈朗在遭遇诘难期间,没有为自身辩护,也正是因为这种大度的做法,受到了满人权贵的尊重,反而令他的声誉迅速上升,隐隐超过多尔衮了。
谭泰和贾吉涵负责的情报网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绝大部分的改造建议,都是贾吉涵提出来的,贾吉涵提出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观点,那就是用银子购买情报,形成情报网络,在大明暂时强盛的前提下。不要求提供情报的人,一定要效忠大清国,他们只要愿意提供情报,就给他们银子,而且有些情报经过甄别,认为确实重要,还可以给予提供情报的人更多的奖励,这就好比是做生意,讲究的公平和你情我愿。
贾吉涵认为。汉人太多了,鱼龙混杂,其中肯定有不少人,不知道礼义廉耻,爱的就是银子,就要能够利用这些人,就一定能够获得价值不菲的情报。
贾吉涵比范文程聪明,他从范文程的遭遇上面。吸取到非常多的经验,进入到情报网络之后。贾吉涵一直都非常低调,一切的事情,都是谭泰做主,贾吉涵负责提出来建议,甚至是最重的决定意见,但就是不通过自身提出来。出彩的事情,全部都是让给谭泰做的。
所以谭泰与贾吉涵之间的配合是非常好的,可谓如鱼得水。
这也令皇太极与豪格等人,开始关注贾吉涵了。
春节之后,皇太极的身体开始迅速的恢复。那是因为他从诸多的情报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好消息,以前一直预测的可能,果然出现了。
大明朝廷开始出现了分裂,苏天成举起了反对朝廷的旗号,而且占据了山东,不听从朝廷的号令,那个崇祯皇帝下旨了,免去了苏天成的一切职务,斥之为反贼,这和多年前被剿灭的流寇一样了,这等讽刺的事情,果然出现了,须知是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彻底剿灭流寇的,如今苏天成也成为了大明的“流寇”。
这是大清国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大明出现分裂,大清国就能够赢取到发展机会,开始占领更多的地方,集聚更多的财富和力量,在适当的时候,统一中原。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皇太极的身体迅速恢复。
身体恢复的皇太极,表现出来了更加成熟的睿智,在崇政殿的几次商议之中,他都力排众议,认为现在还不是大军行动的时候,只能够慢慢恢复军队,成建制的恢复满八旗和汉八旗,等待最好的时机。
崇政殿的几次商议,参与的都是亲王和郡王,这是大清国的核心阶层了,汉人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讨论,因为大明朝廷出现了变故,多尔衮等人提议,从辽东展开进攻,拿下广宁府等地,接着威慑关宁锦防线,就算是不能够展开进攻,也要开始慢慢朝着广宁等地渗透力量,为将来的进攻打下基础。
绝大部分的亲王和郡王都赞成这个建议,甚至豪格也有些心动了,他们根本不在乎还在大明京城的庄妃和福临,既然是大清国的皇亲,就该为大清国的崛起作出贡献,哪怕是献出了生命,也无所谓了。
但皇太极否决了这样的做法,他提出来的意见,静候机会,发展自己。
皇太极认为,苏天成有着足够的睿智和实力,大明朝廷与苏天成之间的较量,一定是非常激烈的,说不定苏天成能够占据很大的优势,但苏天成想着能够灭掉大明朝廷,还没有那么简单,在这样的厮杀之中,大明的国力一定会遭遇到巨大的创伤,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只有等到两边大规模交手了,大清国这个时候出击,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好处。
皇太极毫不客气的指出来了,若是操之过急,很有可能让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与苏天成达成了协议,两边联合起来,进攻大清国,真的出现了这等的情况,就有可能是令大清国遭遇灭顶之灾了,毕竟大清国与大明的国力,悬殊太大了。
皇太极能够有这样的睿智,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军队的整合方面,皇太极与豪格商议了多次,他们都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军队的指挥权问题,八旗制度是先皇努尔哈赤直接确定下来的,在大清国发展的初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令大清国能够有今日的成就,但随着局势的发展,这里面的弊端也是越来越多了,大清国核心的军队满八旗,里面的军士,只知道旗主,不知道皇上是谁,而且调动这些军队,主要还是旗主的命令,皇上的圣旨,比不上旗主的命令。
满八旗存在这样的问题,蒙八旗的问题更是明显,就算是大清国遭遇了危险,想要直接调动蒙八旗,也是不大可能的,必须要通过蒙古部落的首领,这些首领直接兼任旗主,好比是部落里面的国王。
这种体制维系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皇太极与豪格都明白这个道理,军权必须是皇上直接掌握,相对来说,皇太极的权威很高,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部署,诸多的亲王和郡王是不敢明着对抗的,可豪格就不一定了,一旦豪格担任了大清国的皇帝,满八旗的旗主几乎都是他的长辈,想着去调动这些军队,难度是很大的。
所以在整合汉八旗的时候,皇太极直接要求了,汉八旗的所有军官,必须要从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正蓝旗之中抽调,汉八旗直接听命于朝廷,所有的军饷朝廷负责,包括划归汉八旗的牧场和耕地等等,悉数由朝廷来决定,至于说作战命令,汉八旗听命于皇上,特殊情况下,听命于皇太子,各旗旗主不能够擅自决定大军的行动。
皇太极此举无疑是非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