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第8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悟。
“我还道刚刚才在宫中见过御用监王公公,没想到是你!也是我记性不好,今早就听说你和郑公公昨日一起回来的。”
坐在客位上等着的是一个五十出头身材健硕的老人,和那些养在深宫肤色白哲的太监相比,由于多年出海日晒雨淋,他的脸上便有一种健康的赤铜色,人看上去也更具阳刚之气。笑呵呵地向张越拱了拱手行礼,他就笑道:“才刚回来,小张大人没想到也不奇怪。我这一趟跑得远,原本的海图上也增补了不少地方,甚至还去过极西的几个大国。原本是想着回头去府上的,可小张大人喜得千金,门槛都被人踏破了,兴许会避而不见,郑公公就让我索性到衙门来。”
来人就是和郑和一起多次出海的王景弘。他原本就是海边人,出海操舟看天象等等全都精通,所以之前曾经和郑和短暂分开过一阵子,自带着好几条大船继续西行,此次却是在追罗和郑和会合之后一同回来。这一趟的远洋比他从前那会儿都去得远,但收获也很大,笑呵呵开了个玩笑,他便指了指桌子上的一个口袋。“这就算是我送给小张大人千金的贺礼吧。”
张越闻言着实吓了一跳。他虽说和中官们的交情都还算好,但只听说过官员有悄悄侩中官送礼的,很少有听说中官给文武官员们送礼的。但是,他从前毕竟帮过下番官军的大忙,和郑和王景弘的交情自是与寻常中官不同,因而他思来想去也不好拒绝那份好意,因而只得苦笑道:“王公公的这份心意还真是让我不好消受,这是衙门,你这个羊皮口袋我拿出去,明天就得有御史弹劾上来。”
“那就更好,想必小张大人很想让那些御史吃个哑巴亏吧?”王景弘从前也是严正的人,这会儿却心情极好地开起了玩笑,“不是什么宝石之类的俗物,小张大人不妨打开看看。”
想想王景弘看着粗豪,其实却是心细如发的人,张越略一迟疑,便上前去打开了那个口袋。见里头竟是各式各样的果实种子,他不禁眼睛一亮,随即就看着王景弘说:“这莫非是那些来自海外的植物?”
“对了!上回小张大人不是就托我寻过这些么?那时候我急急忙忙,也只是找了个喜欢此道的军士而已,这次却是特意寻访问过人的。除了这个,还有一本图解,回头和那几箱种子一块送上府里去。这些只是样品,看着图个新鲜就行了,但保存那些东西却费了好一番功夫,毕竟在海上飘的时间长。对了,小张大人你提到的那个看不到边际的大岛,我也不知道是否到过,海上只有未开化蛮族的国度不少,也不能一一深入探访,只能等以后了。”
张越不清楚如今的技术是否能支撑前往南北美洲的远洋航行,但王景弘这么说,他心里自是颇觉得振奋,于是少不得谢过了这位航海先驱,又顺便问起了郑和的情形。这原本只是一句问候,他却没想到王景弘迟疑了一下,竟是叹了一口气。
“郑公公这一回在海上就染了病,好容易才撑着回来,昨天勉强打起精神面了圣,之后就撑不下去了,皇上派了太医瞧看,可情形还是凶险得很。”
王景弘屡次和郑和一块搭档出海,此次船停靠广东的时候,还见着了张谦,却发现那一位也是苍老了许多。所以,尽管他自己还是壮健得很,可毕竟存下了心事。此时此刻,见张越大为震惊,他便笑道:“没事,从来海上航行都是如此,不少军士都是葬在了那些岛上,咱们这么多次都能安然无恙就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他总算是撑着回来了。”
张越没有单独见过郑和几次,而就算见着面,也总是没法把郑和与史书上那三保太监联系起来。这会儿听着王景弘的言语,他不由自主想到了郑和便是在第七次下西洋中撒手人寰,据说连人都是运回南京安葬的,因而他的脸色渐渐就沉了下来。如今的历史早已经完全改变,他已经不能断言未来的变化,又怎知道郑和不会熬不过这一次撒手故去?
“待会散衙之后,王公公可否带我去一趟郑公公那儿?”
王景弘没科封张越竟然会提起这事。
要知道,从前在南京的时候张越来见,是因为那会儿他还是应天府丞,而他和郑和都是奉旨守备南京,麾下有…下番官军,再加上往来都是公事,还夹杂着那时候的太子朱瞻基。但如今……文官们兴许都不会恶了中官,可真要说和中官们往来的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郑和也是谨慎人,一直生怕作为永乐旧人而遭了忌恨。
“太医已经瞧过了,小张大人若是亲自去瞧,恐怕会让别人生出什么不好的想头来。要不,再等两天,郑公公的病就能好些……”
若是平日,王景弘这么一说,张越必然打消了主意,但今次他却固执得很。到后来王景弘没办法,只好约定了申时末在东江米巷尽头处等,随即就匆匆离去。等到他一走,张越看了一眼那个沉甸甸的袋子,便一手提起来出了门去,结果招来了好些好奇的目光。他却仿若未觉一般,随手招来了一个皂隶,吩咐其将袋子送回府去。
这东西过了一个人的手,转眼间人人就都知道了,也省得他们胡乱瞎猜。这当口,即便御史们捕风捉影乱弹劾一气,那也是麻烦。
申时末,兵部衙门准时散衙,由于得到消息来自奴儿干都司的船已经停在了天津卫,万世节同船而归,张越出门的时候自是步伐异常轻快。直到在东江米巷和妻定门大街的交界处上了王景弘的车,见到对方那藏不住的担忧,他方才按捺下了刚刚那份高兴。
“怎么,可是郑公公的情形不好?”
“我刚刚过去瞧的时候,他已经是连坐着的力气都没了,可听说小张大人你要来,他却高兴得很……我是觉得他和平时不一样,就担心他病得糊涂了。若是他说错什么话,还请小张大人你别放在心上。”王景弘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内官更是如此,因而那眉头几乎就完全拧在一块了,“而且,太医说,他是多年的辛苦积劳成疾,不好治。”
尽管路上王景弘已经给张越提过醒,但真正到了郑家,在房中看到病重的郑和时,张越仍然是吓了一跳。这位昔日身材健壮精神矍铄的内官监太监,如今却是脸庞消瘦眸子深陷,精神也决计谈不上好,只是见着他来却强要坐起身。王景弘苦劝不得,也只能在他腰后肩背等处都塞得严严实实,又在旁边扶着。
“多谢小张大人还来看我。”郑和说话已经是有些吃力了,但脸上还是笑呵呵的,见张越在锦墩上坐下,又问他的病,他就摇摇头道,“没关系,在海上的时候比这更要命的也有过,这一回未必就真的是没救了……就算没救也不要紧,总算我是偿了心愿,又在海上多跑了几年。小张大人,这宝船能变成神威舰,下番的官军能正式编成神威卫,全是多亏了你。我只有一件事挂心,那便是这神威舰和神威卫……希望他们能永远保留下去!”
郑和一下子提高了声音,见张越听得仔细并无不耐,他顿时心定了些,随即一把按住了张越支撑在床板上的手:“小张大人,你管着兵部,如今又是军户又是军职又是武举等等,我只希望神威三卫不要裁撤,不要轻易动。这些人从出海晕船到如今的海战争先,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功夫,若是裁撤了,便好似我在这世上留的最后一点东西也没了。”
看着满脸渴望的郑和,张越没怎么犹豫就点了点头:“郑公公放心,别的事情我做不了主,但此事我必定力争办成。”
第十七卷 儿孙福 第106章 世事多有不足
洪武年间,朱元璋立下铁牌禁制阉宦干政,因而中官一个个只能规规矩矩地住在宫里,从来没有散居宫外的规矩。但到了永乐,由于朱棣掀翻建文帝的江山时,多有依赖宫中宦官之力,再加上他毕竟是得位不正,对大臣多有防范,所以各地的守备中官渐渐增加,到了如今,京城内中官在外获赐府邸的也有好几个,其中如王瑾这般的甚至还得了宫女做夫人。
郑和如今的光景虽说不比永乐年,但他毕竟是资格最老的那一批人,至今内官监也不曾提拔上其他的太监来。只不过,这座宅子却只有三进,上上下下的人也不过二三十口,其中好些都是他收留在身边的下番官军子弟。养子郑恩铭如今已经三十出头,娶了妻生了孩子,还蒙恩授了世职,一直都跟着郑和出海,可没想到这一次竟是这样回来。
此时此刻,见王景弘陪着张越从屋子里出来,刚刚被郑和打出来,只得在外间来来回回转圈的郑恩铭立刻迎了上去,张了张口却又觉得问病情不妥当,于是赶紧话题一转道:“多谢张大人来瞧父亲,家里乱的很,也没什么可招待您的……”
刚刚郑和向张越郑重托付那些事情的时候,一旁的王景弘听着听着就愣住了。他当然不是为了郑和居然撇下自己去托付别人而恼火,他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是半路净身入的宫,又由于长年在海上,除了郑和张谦杨庆等寥寥几个老的之外,几乎没什么亲近的,甚至由于某些缘故连干儿子或者是徒弟都没收。眼下郑和若是真有什么三长两短,张谦人在广东不会挪窝,杨庆因为吴中的事情吃了挂落,也病得半死不活,他就只剩了孤零零一个,日后会是什么下场都不知道。因而,郑和托付到最后,连他的事情也求恳了张越,他心中自是感念。
因而,听郑恩铭还要说这些,他便打断了那话:“客套话音匕不用说了,张大人又不是外人。”
不是外人?郑恩铭虽说在南京时见过张越上了几回门,可知道养父和这位的交情决计算不上十分深厚,可这会他视作长辈的王景弘这么说,他也不敢辩驳,于是便垂手而立。
见他这副光景,又看到王景弘长叹一声别过头去,张越想起了刚刚说话都吃力的郑和,一时有些怅惘。他也不知道,究竟郑和是在远洋航行中故去的好,还是在完成航行衣锦还乡的时候故去的好一一只是他唯一确定的就是,郑和的那份完整海图如今绝不会重蹈史书覆辙被付之一炬,他必定会将其与其他舆图一样仔细保存在兵部的职方司图库中。
“郑公子还请多多宽慰郑公公,不要去想那么多,他多年远行海外扬我大明国威,这份功劳不亚于开疆拓土,朝廷总不会忘了他的,皇上也必定还有封赏。如今只要安心养病就是,要知道,他如今不过才五十出头,正当壮年,想那些事情还早。他托付我的事情不用担心,我既然已经承诺,那就必定为他一一办到。”
郑恩铭不知道郑和把什么托付给了张越,听他这么说立时拿眼睛去看王景弘,见其面露欣慰,便知道这必定是父亲惦记的大事,忙躬身谢过。等到他和王景弘一起把张越送出了门,他方才回过神来问王景弘,得知其中内情顿时大吃一惊。
“王叔叔,这是不是……张大人毕竟是皇上器重的文官,托付他这种事是不是太为难人了?毕竟父亲的身份向来为朝中文官轻视,若是由此再引什么波澜……”
“这点本事要是没有,他也就不是年不过三十便跻身部堂的张越了。放心,这点事情你父亲还有分寸,而且,若不托付了他,那些事情还能托付谁?你也走出过海的人,该当知道若是把他们围在陆地上,便犹如龙游浅滩,久而久之便全都废了。张越是当初就力主开海禁的人,如今到了这一步,他这个当年就支持过咱们的就更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