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魂 >

第1175部分

海魂-第1175部分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发之前,英国皇家空军还派出了几架侦察机到前面去寻找唐帝国舰队。可当时海上的雾气很大,能见度大概就只有五海里左右。这几架侦察机全是沿着第三特混舰队逃离海峡的航线飞行的。到七点五十分左右,侦察机到达了第三特混舰队转向的海域,结果在向西南追了几十海里之后仍然没有什么发现,侦察机被迫调转回来,继续搜索周围海域。同一时间,第六特混舰队则正在朝着这一海域前进!

太多的巧合,太多的阴差阳错了。也正是这么多的巧合与错误,结果第六特混舰队不是朝着与第三特混舰队会合的方向前进,而是在朝着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飞行航线上前进。到八点左右,一架前出搜索的英国侦察机终于有所收获,发现了从东偏南方向而来的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架侦察机迅速的发回了报告,而它发现的不是第三特混舰队,而是正在追赶第三特混舰队的第六特混舰队,而它需要寻找的第三特混舰队则在其西北大概30海里之外呢!

第二十二卷 胜利航线 第七十节 死板的代价

谷甄云是在八点左右的时候发现危险的,那架侦察机在第六特混舰队西北方向上徘徊了近十分钟才被战舰上的雷达给发现,这不能不说是当时雷达设计上的一个严重缺陷。

此时,天气已经出现了转变,海上的风浪已经增强了很多,空气湿度也增加了不少,云层的高度大概只有800米左右,而且密度相当大。

这些都是雷暴雨出现前的征兆,可同样的,这些气候变化也影响到了战舰上的雷达。因为雷达对云层的厚度非常敏感,特别是在云层的静电量很大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干扰,也就难以捕捉到云层上方的目标,另外那架英国侦察机实际上就是一架老掉牙的老式双翼飞机,其主体结构也是木材,而不是金属材料,其反射的雷达信号很微弱,所以战舰上的雷达没有能够及时的发现那架侦察机,直到那架侦察机再次冲出云层,确定舰队的航向的时候,战舰上的了望员才判断出,那不是舰队派出去的气象侦察机,而是一架吐着圆环标志的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

警报声立即响了起来,此时再愚钝的指挥官也都知道,敌人的侦察机已经出现,那么敌人的轰炸机就不会太远了。谷甄云在八点过三分的时候就下达了防空作战命令,舰队转为密集阵型,同时召唤了在舰队附近巡逻的那些战斗机。对此时的第六特混舰队而言,最幸运的是原先给第三特混舰队提供掩护的那个中队的战斗机已经到达了第六特混舰队上空,因此有两个中队的“游隼”在第六特混舰队上空巡逻,而率领这两个中队战斗机的正是帝国海军头号空战王牌江文翰上校!

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在接到召唤之后立即分成了上下两批,江文翰上校亲自率领一个中队的战斗机飞到了云层上空,执行远程拦截任务,另外一个中队的战斗机则在舰队附近徘徊,执行内层拦截任务。同时,谷甄云还让四艘驱逐舰脱离了舰队。分散到了舰队北面去执行防空警戒任务。可是,有一点是谷甄云没有预料到地,那就是“蚊”式轰炸机的主结构也是木头,而不是金属!

在江文翰做出反应之前,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群已经做好了攻击准备。飞在最前面的就是携带着1000磅航空穿甲弹,以及航空鱼雷的“蚊”式轰炸机。这些轰炸机是在护航战斗机之前起飞的,而且在起飞之后就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海峡上空飞去。“蚊”式轰炸机在只携带一枚炸弹,或者是一条航空鱼雷的情况下。其作战半径超过了2000公里,就算一直以最快的速度飞行,其航程也在500公里之上,而海峡的宽度不过100多公里,轰炸机的往返航程大概只有200公里左右,因此飞行员根本就不需要节约燃料。也正是如此,那些晚一步起飞的护航战斗机根本就追不上速度并不比它们慢多少的“蚊”式轰炸机群!

到八点十五分的时候,第一个“蚊”式轰炸机中队距离第六特混舰队仅仅只有大概30海里了,而此时,谷甄云派出去的雷达警戒战舰才刚,刚离开舰队5海里。距离轰炸机群大概25海里。按理说。在这个距离上,雷达已经能够探测到轰炸机群这类大型集群目标了,可是当时在这个方向上的两艘驱逐舰上的雷达都没有发现这个轰炸机中队。原因很简单。“蚊”式轰炸机上的金属部件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木材,而木头是不会反射雷达信号地,因此,“蚊”式轰炸机地雷达反射面很小,也就很难以被雷达捕捉到。

因为天气情况恶劣,此时在舰队东北面20海里外巡逻的江文翰上校也没有能够发现正在迅速逼近的轰炸机群。空中地能见度只有5海里左右。也许对于战舰类大型目标,其发现距离还会更远一点,可是对于双发轰炸机,这类小型目标。能够在5海里的距离上发现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英国轰炸机群仍然在不断的逼近之中,可第六特混舰队,以及为第六特混舰队提供掩护的战斗机群仍然被蒙在了鼓里。直到八点二十分左右,江文翰才首先发现了危险。

当时,江文翰机群的巡逻高度大概是2500米,海面上空的云层最低高度为800米左右,厚度在1200米左右,也就是云层的最大高度在2000米附近。江文翰选择在2500米的高度上巡逻。即能够避免钻入云层,又能够有最好地视野,这样才能够尽快发现敌人。而江文翰很清楚,如果英国机群到达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在云层内飞行。结果,在八点十八分左右,江文翰发现了云层内的几个阴影,接着,他就看到了两架钻出了云层,速度快得让他有点惊讶的飞机。那绝不是友机,因为那是一架有两台发动机的轰炸机,而在这一地区,帝国海军没有一架这种类型的飞机。

战斗警报立即发了回去,同时,江文翰也率领他手下的战斗机群开始加速俯冲。“蚊”式轰炸机在挂上了1000磅炸弹后的速度在350节左右,而“游隼”在丢掉外部副油箱,不携带火箭弹的情况下,其俯冲时的速度超过了450节,在2000米高度上的平飞速度可以达到420节。更关键的是,“游隼”是真正的战斗机,而“蚊”只是一种快速轰炸机,最多临时客串一下夜间截击机而已,在灵活性,火力,以及加速能力方面都远比上“游隼”

在谷甄云收到了江文翰发来的战斗警报的时候,舰队东北方向上,一场“游隼”猎“蚊”的战斗已经开始了。这场空战基本上都是在云层之中进行的,英国皇家空军的“蚊”式轰炸机飞行员在战争中已经磨练了好几年,而且绝大部分飞行员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些飞行员还以胆大出名,在战争期间,很多“蚊”式轰炸机就是在没有任何护航力量的情况下单独深入敌后,对敌人进行骚扰性轰炸的。可以说,敢于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行员都非常有胆量,没有点胆子,还真不敢去呢。这些飞行员也很精明。在那架发现了第六特混舰队的侦察机被“游隼”击落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唐帝国舰队上空有防空战斗机,因此就主动进入了云层,希望依靠云层的遮挡隐蔽靠近唐帝国舰队,然后发动出其不意的打击,可哪想到,因为两架轰炸机不小心飞出了云层,结果他们的行踪暴露了。

江文翰上校是第一个驾驶着“游隼”钻入云层的。虽然这不是雷暴雨云层。但是云层内部的能见度最多只有300米。对普通人来讲,300米也许算得上是一段比较长的距离了,一个普通人跑完300米,大概需要,分钟的时间,可是对于速度超过了400节地作战飞机而言,这只有15秒钟的飞行距离而已!也就是说,在云层里作战,江文翰他们只有15秒钟的时间去发现,瞄准,并且击落敌机。并且还得在完成攻击后迅速转向。

避免撞上敌机。对一般的飞行员而言,这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没有胆量在云层里与敌人作战!

大概英国飞行员也正是这么想的。在以往,除了极个别的德国空军的超级王牌敢在云层内截击“蚊”式轰炸机之外,德国空军还从来没有哪个飞行员能够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对付他们呢。另外,当初在欧洲作战的帝国远征航空兵的战斗机部队也很少在云层内攻击“蚊”式轰炸机,甚至很少有成功击落“蚊”式轰炸机地战绩。可这些飞行员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初唐帝国派到欧洲来地远征航空兵的飞行员都不是唐帝国最优秀的飞行员,而且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地飞行员一直以高素质而闻名。这些英国飞行员更不清楚,江文翰率领的第二特混舰队舰载战斗机部队里,有超过一半的飞行员是空战王牌。其中战果超过了20个的超级王牌近20人。更重要的是,江文翰这批飞行员绝对属于世界上胆子最大,打起仗来最不要命的那一批了。在掩护舰队的防空作战中,帝国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的勇猛在太平洋战场上得到了无数次的证实,而现在,英国皇家空军地轰炸机飞行员也要领教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以命相搏”。江文翰上校的第一轮俯冲没有能够找到目标,可他没有放弃。战斗机刚刚钻出云层,就迅速拉了起来然后以机会垂直的角度向上再次钻入了云层。这次江文翰没有空手而归。刚进入云层不到两秒钟,他就看到了前方一个灰色的影子。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江文翰瞄准了那架轰炸机,同时扣下了扳机,四排20毫米机关炮的炮弹刚刚窜出炮口,“游隼”就做了个倒筋斗转弯,迅速的俯冲离开了云层。

“蚊”式轰炸机的生存能力是相当出色地。因为大量采用了木结构,所以机身不但轻,而且经得起攻击。在欧洲战场的战斗中,“蚊”

式轰炸机就经常被德军的战斗机击中之后还安然返回了机场。可问题是,德国空军战斗机以往使用的主要武器是重机枪,而不是机关炮(后来就是针对“蚊”式轰炸机不容易被机关枪击落,德国空军开始在战斗机上安装20毫米航炮)而“游隼”的武器是4门20毫米机关炮。那架倒霉的“蚊”式轰炸机也成了这场战斗中被击落的第二架英国战机,也是第一架英国轰炸机。炮弹击中了轰炸机的左发动机,而且还打进了座舱里面,当江文翰驾驶着“游隼”冲出云层后不久,那架轰炸机也拖着浓烟冲出了云层,朝着海面上栽去。

其他几个超级王牌也随后取得了战果,可是这种高难度的攻击对于大部分的飞行员来说仍然太过于冒险了。比如,江文翰的僚机就没有跟随他一起冲入云层,而是一直在云层外徘徊。另外,还有至少20多架战斗机不敢轻易进入云层,就算是冲进去了,也很快就冲了出来,并且难以取得战果。英国空军的战术起到了效果。从战斗开始,到八点半,也就是在英国轰炸机群逼近了第六特混舰队的时候,只有不到10架“蚊”式轰炸机被击落,其中江文翰击落了两架,另外七架由七个战果超过了20个的超级王牌分别获得,只有一架是被一名普通的王牌飞行员击落的。

打到这个时候,江文翰也快要发疯了,以往在太平洋战场上是很少出现这一情况的。虽然此时另外一个中队的战斗机已经赶了过来,可仍然很难将云层里面的英国轰炸机全部拦截下来。怎么办?可以说,当人开始疯狂的时候,什么办法都能够想得到。江文翰想到的办法就非常的疯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