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名门 >

第249部分

名门-第249部分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呐呐地道歉,“这件事是京娘唐突,请夫人赎罪。”

“没什么,我今天过来是想先了解一下情况。裴莹注视着她。浅浅地笑道:“京娘认识我家那位多久了?”

京娘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起来话长,我原来是在一个小酒肆里做卖酒胡娘。第一次认识张都督时,他是进京赶考,正好就住在我那个小酒肆的对面,后来受他资助,我在平康坊开了一家酒肆,生意兴隆,却被人强行抢走,张都督便买下了这座劝农居,让我一手经营。”

裴莹愕然,原来这劝农居竟然是张焕买下的,他可从来没对自己说过,不过惊讶归惊讶,她的脸上依然保持着礼节性的笑容。

心里却暗暗忖道:原来她认识去病也比自己晚不了多久,都是旧人。

裴莹今天来的本意是想试探一下京娘,她是真想嫁给张焕,还仅仅只是逢场作戏、找个靠山,现在既然明白了京娘也是旧人,那就说明她是真想嫁给张焕,也由此可知,丈夫还算尊重自己,没有擅自将她娶进府来,想到这,裴莹的怒火便消去了大半,张焕的脾气她十分了解,实在是过于念旧,当年他住在太原张府的那些破旧家具物品,他还当宝似的收藏着,大明宫地哑叔年迈,他在两年前也从宫中将哑叔接到陇右,给他颐养天年,而这个京娘估计也是他的旧情人之一,这件事不好办啊!

裴莹低头沉思片刻,索性坦率地说道:“我以为以京娘现在的名声和地位,断断不会做人小妾,但如果你真想嫁给去病,我也可以答应你进我家之门,但我的丑话得说在前面,你只能委身为妾,而且你必须放弃劝农居东主的身份,安心在家侍候男人,你明白吗?”

京娘默默地点了点头,她抬起头注视着裴莹的眼睛道:“我身上有着胡人的血统,也早嫁过人,我并不在乎什么名分,做人妾也没有什么,但是张都督答应过我,我以后依然可以经营酒楼。”

“绝对不行!”不等京娘说完,裴莹便断然拒绝,“去病是堂堂的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地妻妾怎么能临街当垆,坦率地说,若不是因为你是他的旧人,我压根就不会答应他娶一个经营酒楼的女子做妾,没有什么可选择,要么进我府安心为妇,要么继续做你的劝农居东主。”

“可是张都督“他答应你没用,我是他地正妻,这个家是由我来管,原则上的事情我从来不会让步。”

或许觉得自己的话说得有些重了,裴莹缓和了一下口气,语重心长地道:“京娘,你也是有阅历的女人了,应该知道朝廷险恶,去病如此年纪轻轻便居高位,多少人会不服气他,他若打了败仗,或者杀了个把人,那也没有什么,别人也不敢由此诋毁他,但如果他的妻妾在酒楼里笑脸沽酒,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士大夫会弹劾他不尊礼仪,百姓们也会讥笑他后院不整,就连他的士兵也会因为他们的主帅而抬不起头来,这会坏了他地名声,影响到他地前途,所以,我不能答应你,请你理解我的一片苦心,也请你谅解我地无情。”

说罢,裴莹站起来向京娘深深施了一礼。

京娘沉默了,她虽然有一半汉人的血统,虽然在长安生活多年,但她骨子里仍然是个对个性张扬的胡姬,她从来就不认为女子嫁了人就必须深居简出,就不能有自己的事业,这么多年来她从一个卖酒胡姬一步步成为长安三大酒楼之一的东主、大掌柜,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自己的事业,固然,她希望能得到一个归属,但这个归属的前提是不影响她的事业,张焕也由此答应了她。

可现在裴莹的决断让她没有了选择,她会选择嫁张焕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吗?不!如果真是那样,她宁可嫁给一个普通的百姓,至少她还有自由。

慢慢地、京娘的头抬了起来,她的眼睛变得异常明亮而坚决,她将手中的请柬撕成了碎片,微微一笑道:“夫人,很抱歉给你添麻烦了,这件事就当从来没有发生过。”

裴莹也笑了,她喜欢这样的女人,果断而有理智,她站了起来,对京娘诚恳地说道:“虽然我们不能成为姐妹,但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你有什么困难就尽管来找我,我会尽力帮助你。”

京娘点了点头,也有些感慨地道:“张焕能娶你为妻,真是他的福气,你放心,我明天要去一趟酒泉,我想在那里开一家分店,最近一两个月都不在长安,张焕那里我会留一封信给他,不会将你扯进去。”

解决了京娘的事情,裴莹一颗心终于放下,她见时间已经不早,便坐上马车匆匆赶回府去了,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准备过新年的东西,要给府中的下人发红包,还要替张焕准备礼物送到陇右去,送到他手下官员的家里,以示新年慰问,还有她的婆母这一两天就要进京了,得在府中给她简单布置一间道房,诸般种种,她都要操心,做一个妻子难,做一个对丈夫有帮助的妻子更难,自古以来,无不如此。

卷三 纵横宦海——卷七 入朝 第二百六十八章 风雨将至(上)

这两天,长安的大街小巷、茶馆酒楼里都在流传着同一个消息,朔方李正己将重走朱之路、割据一方,使得宣仁六年的最后几天颇为不宁静,就在李正己可能造反的消息尚未平息,一个真实的、许多人都亲眼目睹的重大事件再次在长安街头爆发,当朝两大权臣崔庆功与王昂竟然在街头公然发生了流血冲突,死伤近百人,崔雄杀妻案骤然升级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就在千牛卫控制局势一个时辰后,崔庆功一怒之下带着儿子离开了长安,并公开放言,将使王家断子绝孙,一种不安的情绪开始悄悄地在长安上空流荡,即将到了宣仁七年,或许将是动荡而不平静的一年。

裴俊府前,裴俊次子裴明耀将王昂送出府来,裴明耀约三十岁,和其大哥裴明凯外形不佳相反,他身材修长、一表人才,而且为人处事十分圆滑,现任给事中,职位不高,但权力却极大,他深知人情世故,行事十分低调,并没有因为自己权重而嚣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裴家家主继承人而显得强横。

他将王昂扶下台阶叹了一口气道:“王世叔,并非是家主不想拦截崔庆功父子,而是投鼠忌器,他在城外有两千精骑不说,家父更担心他在淮北的二十万大军失控,从而生出更多的军阀,世叔,请理解家父的难处吧!”王昂显然对裴明耀的解释不太满意,他王家大门上的牌匾可是被崔庆功射了一箭,这种奇耻大辱岂是他忍忍就能算了的,再者崔庆功回去,必然会调兵对付他们王家,这样的危机他裴俊却只字不提,却以有病在身为借口。不肯见他,王昂只感到一阵阵心寒,他阴沉着脸冷冷道:“既然裴相国只肯为崔庆功着想,那襄阳的危机只能我自己想法解决了。请转告裴相国。我也要赶回襄阳部署。新年朝会,恕我就不能参加了。”

裴明耀大惊,他一把拉住王昂的手腕求道:“世叔请三思,家父岂能不考虑世叔地利益,此事万万不可冲动。”

“考虑我的利益?可我怎么看到的都是裴相国在做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事,抱歉!我必须要走。”说完,王昂推开了裴明耀了手。大步走下台阶去,裴明耀望着王昂的马车远去,心中不由一阵叹息,屋漏偏遭连夜雨啊!

他刚要回府,却见旁边站着一个年轻人。手中拿着一封信,看样子依稀有些面熟,可一时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那年轻人上前行了一礼,“在下牛僧孺,是张尚书文书,张尚书命我来给裴相送一封信。”

裴明耀想了起来。是见过他。曾经在门下省,他给自己送来过张焕地文书。他连忙拱拱手笑道:“原来是牛贤弟,真是辛苦你了,只是裴相正病卧在床,不宜见客,这封信就由我来代交吧!可好?”

牛僧孺见他客气,连忙将信交给了他,“不敢,信在这里,张尚书恐有急事,请速转交给相国。”

裴明耀接过信,又含笑向牛僧孺施一礼,转身便进大门了,他刚进大门,脸上地笑容瞬间便消失了,他不屑地哼了一下,看了看张焕地信,信没有封口,裴明耀很自然地将信抽了出来,打开,信中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李正己已杀副使桑平,望注意。

裴明耀眉头皱成一团,他也明白张焕的意思,就是说李正己将要造反,这件事长安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何须他来说明?

而且裴四叔早上便就此事向父亲做出说明,这只可能是张焕放出了谣言,想找借口进军朔方,现在父亲万机待理,又不幸病倒,怎么能再把此事拿出来添乱,他张焕还嫌添油加醋不够吗?裴明耀冷笑了一声,刷地将张焕的信撕成了两半,随手捏成一团扔到墙角里,快步回父亲房中去了,但他前脚刚走,一个身着灰色长袍的男子迅速从屋后走出,将信捡起,一瘸一拐地走了。

大约是从昨天晚上开始,裴俊便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昨天白天崔庆功和王昂的街头火并彻底撕开了他脆弱的权力幕布,最后,他竟眼睁睁地望着崔庆功带着儿子离开了长安,这几天,朝廷的冷清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嘲笑他地权威,不仅是从三品,几乎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提前几天回家过新年了,也包括了众多裴党中人,他们不仅仅是对公务的懈怠,更多的是表达对他裴俊独揽大权的不满,法不责众,面对朝廷运作地停顿,裴俊束手无策,对面江淮大军的异常调动,裴俊除了警告之外还是警告,在内忧外困的煎熬下,裴俊终于病倒了。

房间里很安静,弥漫着浓浓的药味,裴俊疲惫地般躺在床榻上,脸颊深陷、双目紧闭,这些天他一直在考虑朝中乱象出现的根源,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反对他大权独握,权力集中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几百年、几千年来权力便一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为什么几百年的政治传统到了他这里都出现了岌岌可危地形势呢?

应该说他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说道底还是一个权力分配地问题,君权、各个利益集团、地方利益与朝廷利益,当这种利益博弈失去平衡时,各种隐藏的矛盾与危机便骤然爆发了。

“父亲!”身旁传来裴明耀地声音,打断了裴俊的思路,他微微睁开眼问道:“他走了吗?”

“走了,但他扬言若父亲不扣留崔庆功,他就立即返回襄阳。”

“不知大局的蠢货!”裴俊睁开眼低低地骂了一声,从前张若镐就曾经对他说过,王昂此人是一只守户之犬,他整天所思所想就是如何保住他的两亩三分地,从来不会考虑大局如何,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自己为他平息崔庆功的发难。他非但不知感激,反而变本加厉地来逼迫自己。

“你有没有告诉他,一旦崔庆功出事,江淮局势将立即恶化?还有我在南阳驻军八万。就是为了防止崔庆功进攻襄阳。他不知道吗?”

“孩儿告诉他了。可他情绪激动,根本就听不进去。”迟疑一下,裴明耀又小心翼翼道:“父亲,孩儿有一个想法,不知父亲可愿意听?”

裴俊瞥了他一眼,不悦地说道:“你不是一向自诩能独断大事吗?怎么现在又吞吞吐吐了。”

“是!孩儿在想,其实将崔庆功扣留甚至杀了也未必不可。就算他手下各自造反,也是力量分散,我们可逐一击破,索性一举解决这个江淮毒瘤,岂不是一劳永逸?”

“那李希烈、那李怀先呢?也是逐一击破吗?崔庆功手下造反。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