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名门 >

第131部分

名门-第131部分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俊听他终于改了口,心中着实高兴,便捋须微笑道:“今晚最好你的母亲也能出席,毕竟这是两家的事情。尽管简办,但该有地礼数却不能失。”

张焕答应,他行了一礼,正要离开,裴俊却又叫住了他,他沉吟一下便道:“你可知道礼部侍郎遇刺一事?”

“小婿已经听说。”

“这件恐怕也事关河西局势。你早些回来,晚上我们一起商量一下。”

张焕点点头,又忽然问道:“岳父可是每年都有去给韦谔拜年?”

“初一时明远已经去了。”裴俊有些诧异,便追问道:“贤婿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焕笑了笑,便道:“若可能的话,我建议岳父再派明凯去给韦谔拜年。崔圆为了拿到礼部,很可能就会向韦谔妥协,以得到他的那一票,但只要两个相国都有求于他。我想韦谔就不会那么轻易答应。”

裴俊眯着眼笑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张焕道:“看来我确实要好好和你谈一谈。”

“去病!你过来一下。”车窗上,裴莹纤秀而细嫩的手向张焕招了招,张焕加快马速追了上去。

“你给爹爹说了什么?”裴莹的脸上笑得如一朵娇艳的牡丹,她已经听到了爱郎对父亲地称呼,掩饰不住的心花怒放。

“我说带你去见婆母,岳父便让我今晚也把母亲接到府中。说到婆母,裴莹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期望,张焕的母亲可是二十几年前长安的第一美人,是楚家的长女。听说她出了家,不知道她是否会喜欢自己,虽然她也知道婆母的意见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她还是希望婆母能真心喜欢自己。

“去病,你、你说婆母会不会不见我?”裴莹有些紧张地望着张焕。

“不会,她很可能会见你,而不会见我。”张焕苦笑了一声,母亲外表柔弱而内心刚强。这极有可能。他这次也准备把母亲接到武威去,没有了张若镐地照顾。把母亲孤零零一个人留在长安,他实在不放心。

过了曲江池,一行人很快来了秋水观,秋水观还是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半旧的大门,油漆剥落的匾牌,除了几段残破地围墙被修好外,去年捐得一万贯钱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一名士兵上前敲了敲门,很快,门吱嘎一声开了一条缝,开门地之人还是那个黑瘦的女道士,她乍见外面站着这么多士兵,不由吓了一大跳,唬得脸都有点发白了,口中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直到看到张焕,一颗心才微微放下,便立刻摆出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拉开了大门,观主从去年到现在就几次交代,假如去年那个大施主来了,必须要用最诚挚的笑容,要用最隆重的礼节,要用最快的速度通知她,这就是秋水观的三个最,人人都必须熟记。

张焕不敢怠慢,立刻取出一封信恭敬地递给黑瘦女道士,“请先把它转给我母亲,我就在外等候。”

黑瘦女道士接过信有些犹豫,她望着外面大群精壮的士兵,这大门是开着还是关上呢?这时,她远远看见观主在一群长老的簇拥下来了,这才对张焕友善地笑了笑,转身送信去了。

“无量寿福,张施主别来无恙?”长得白白胖胖的观主笑咪咪迎了出来,她似乎并不害怕大群士兵们,这也难怪,她眼里只有钱,哪能再看到别地什么?

张焕行了一礼,从怀中取出一张飞票递给她道:“这是今年的五千贯香火钱,请观主笑纳。”

观主的笑容忽然变得有些僵滞,去年可是送了一万贯,今年怎么变成五千贯,对一般人而言,心和手往往是互相配合,可这个观主却非同一般人,她地心中犹豫而且有怨气,但下手却一点也不迟疑,两只白胖如水萝卜般的手指一夹,迅捷无比地将张焕手中地五千贯钱转到自己手里,随即消失不见。

“实不满施主,今年物价上涨得厉害,去年一斗米只卖九十文,可今年就涨到了一百三十文,敝观害怕外人来打扰你母亲修行,更是关门闭户,不再接受香火,这米价涨而收入降,真是度日艰难啊!”

“观主请放心。等会儿观主若肯帮我个忙,另外五千贯我自然会双手奉上。”

张焕说着,他见那黑瘦女道士已经走来出来,不由紧张地迎上前,“我母亲怎么说?”

女道士苦笑一声道:“你母亲让裴小姐进去,张施主就在外等候。”

张焕一呆。过了片刻,才无可奈何地将裴莹叫到自己身边,低声嘱咐她道:“你要说服我母亲,让她跟我回武威。”

裴莹点了点头,跟女道士进去了,穿过一道长廊。又走过一片竹林,裴莹进了一个小院子,院子干净而整洁,铺着一层薄薄地白雪。一群鸟雀在叽叽喳喳地在雪地上争食散碎的麦饼,旁边站着一个清秀的中年道姑,正慢慢将手中麦饼揉碎,轻撒给它们。

她若有所感,回头向院门处望来,正好和裴莹对了一眼,尽管裴莹自负美貌,但还是被中年道姑地清丽绝尘地容貌所震惊,只见她皮肤百腻如玉,眼睛仿佛宝石一般明亮。目光清澈似水,不含一点杂质,裴莹深深吸了一口气。上前盈盈深施一礼,“裴莹参见楚伯母。”

楚挽澜连忙上前扶起裴莹,又上下打量她一下,眼中露出会心的微笑,“焕儿在信中说你一路骑马跟随他西去。我就在想。这该怎样一个硕健刚强地女子,没想到竟是这么一个美貌娇媚的小娘。”

楚挽澜的语速不快。声音温柔,仿佛春水一般流淌过裴莹的心中,她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便羞涩地低头唤了一声:婆母!

“孩子,外面凉,咱们里面去谈!”楚挽澜慈爱地挽起裴莹的手,徐徐走进屋里,屋子点着火盆,十分温暖,陈设很简单,却一尘不染,一只古琴斜斜地摆放在窗前,窗前地白玉瓶中插着几枝晚开的腊梅,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处处都显示着房间主人心静如水的出世情怀。

楚挽澜在火盆边铺了一张软褥,让裴莹坐下,又仔细看了看裴莹,轻轻一叹道:“你母亲就是颜芳菲吧?我应该想到地,长得真象啊!”

裴莹听她提到自己从未见面的母亲,眼中也不由闪过一丝黯然,低头不语,楚挽澜见了,便拉过她的手笑道:“说起来也是一种缘分,楚裴两家世代交好,当年我父亲就是想把我许给裴家,可惜不遂他愿,没想到我的儿子最后还是娶了裴家的女儿,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弄人。”

“婆母!要不让去病也进来。”沉默了一会儿,裴莹轻声建议道。

“不了,那头犟牛一定会劝我去河西,我若不去,他定要威胁明心观主,什么拆她的观,断她的香火钱之类,明心观主又该哭哭啼啼向我哀求。”

楚挽澜取出一只包裹,递给裴莹笑道:“你是个十分聪慧的女子,有你在他身后帮助他,我也就放心了,这个包裹里有一些他父亲留给他的东西,你一起给他吧!”

裴莹接过包裹,听她的口气是不想跟去,不由着急地道:“可是婆母不去,若被有心人当作人质,那去病在河西岂不是处处被动?”

楚挽澜地脸上露出一抹会心的笑意,她拂过额头上的一络青丝,不急不缓道:“我也并没有说我不去,我只是不想让他开口,你明白我地意思吗?”

裴莹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楚挽澜送给自己的见面礼,好一个聪明的女人。

张焕将母亲安置在永嘉坊的泉宅内,并留了一百名亲兵保护,便带着裴莹匆匆赶回了裴府,这时天色已经将黑了,裴府的大门前平时只挂一盏灯笼,而今天却悄悄地挂上了八盏灯笼,美其名曰,为新姑爷洗尘,但明白人都知道,今天其实是小姐出嫁。

裴府占地面积极大,亭台楼阁众多,后园还有一片小小地湖泊,这座占地数百亩地大宅里住着裴俊和他的二十几个儿子,加上数不清地丫鬟仆役,足有上千人之多,裴俊儿子们大多在外为官,适逢新年,裴俊特地修书将他们一一叫回来,使府宅里显得格外热闹。天刚擦黑,裴府里便***璀璨,笑语喧阗,摆出了上百席酒宴,随意府中人吃喝,府中下人一概赏钱五贯。比除夕和上元夜还要热闹几分。

裴莹一进府门,便被一群姐妹姑嫂迎进了内院,而张焕则被裴明远悄悄请到了裴俊地书房。

书房内已有几人在等候他,裴俊、裴佑、楚行水,而裴明远和长子裴明凯却站在一边旁听,见张焕进来。裴俊急忙迎了上来,他是一个极细心的人,虽然张焕已经是他女婿,但张焕却绝不是和其他女婿一样地依附他。他可是一个有着自己地盘的一方诸侯,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和自己平起平坐,所以在公开场合自己可以接受他的尊敬,但在私下场合,他裴俊必须表现出两人之间的平等,而绝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

“你怎么不把母亲接来,要不然我亲自去一趟。”裴俊一见张焕面,便有些埋怨道。

张焕歉然地笑了笑,“母亲已经习惯清净,她已经接受了莹儿。便让舅父全权代表她。”

说到此,他笑着向裴俊身后地楚行水望去,楚行水一怔。随即大喜,张焕的意思是妹妹已经原谅自己了,他心中畅快,拉过张焕便笑道:“你现在终于肯认我做舅父了,来!来!快些坐下!”

裴佑也向张焕拱拱手。做个请坐地动作。张焕坐了下来,裴明远到门口拍了拍手。立刻进来几个侍女给他们上了茶。

书房里慢慢安静下来,隐隐可以听见远处喧笑的声音,裴俊轻轻咳嗽一声,先对张焕道:“我们要商议这次礼部侍郎一事,你已经是我裴家之人,所以应该参加这次会议。”

张焕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裴俊又扫视了众人一圈,这才徐徐道:一个时辰前,崔圆要求明日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商讨新礼部侍郎一职,可我希望这个问题在后天的大朝中解决,七个内阁大臣分别表态后,由太后拍板,从表面上看,崔小芙是崔圆之妹,按理应偏向他,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她会反对崔圆的提案,若形势对我们不利时,崔小芙一定会终结朝会,所以,我已经借口身体不适拒绝了崔圆召开紧急内阁会议的提议,把表决时间推迟到后天的大朝之上。”

说到这里,他沉吟一下,又道:“无论这次蒋涣之死是谁下地手,礼部侍郎的位子已经空出来了,这个位子我想要,崔圆也想要,当然最后的一个可能是设左右侍郎,两家各占一个位子,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这个方案绝不会采用,现在我就想让大家说一说,怎么样才能拿到礼部侍郎。”

他看了一看楚行水,便笑道:“润泽兄先说吧!”

楚行水今天心情颇好,见裴俊先问他,便爽快一笑道:“我估计韦谔两边都不会支持,坐看崔裴两家厮杀,他还会抛出自己的人选,所以最后很可能会形成三对三对一地复杂局面,这样一来,就如裴相所说,最后两家达成妥协,设左右两个侍郎,可谁做右侍郎呢?我看关键就是各家礼部侍郎的人选,就看谁推荐的人过硬。”

“那二弟怎么看?”裴俊又问裴佑道。

“我支持楚尚书的意见,大哥在选择候选人时要慎重。”裴佑话不多,但他是裴家的第二号人物,说话极有分量,末了他又追加一句,“房修没有州县经历,建议大哥放弃他!”

不经州县,不得进省台,这一直大唐官场的潜规则,当年李隆基为提拔杨国忠为相国,特地放他去蜀郡当了半年长史,以免被人诟病,而房修一直便在京中为官,虽然房家是大唐名门,有相当的人脉基础,若在平常,他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