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69部分

大宋金手指-第69部分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自家地许诺。

“四娘子,若是你到了流求,便知道我为何会如此……”赵子曰笑了笑,他没打算继续为自己辩护,转而又想起赵与莒来,若是大郎得知自己擅自为他纳了杨妙真,还不知会如何处置他呢。

“俺如何不知道你为何会如此,不过是忠心为主罢了。”出乎他意料,杨妙真却开口答话了。又瞪了他一眼,杨妙真接着道:“你这厮是真小人,故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俺是那种没有担当的人物!”

“不过是以防万一……”赵子曰没曾料想杨妙真竟然爽直如此,再次苦笑起来。

“俺岂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物!”杨妙真仍是恨恨地说道。

“我信得过四娘子,却信不过义军中其余人。”赵子曰看了看四周,见没有人在旁,低声说道:“便是四娘子自家,能说义军中人人皆可信么?”

杨妙真还待强辩,赵子曰却摆了摆手:“四娘子,我只说一事你便明白,上船时我问了,此次随船的六百多工匠里,却没有一个铁匠。四娘子,你说这是何故?”

杨妙真顿时哑口无言,李全扣着铁匠不放,不过是因为铁匠能打制兵刃,要留下来供义军之用,说到底还是为了他的私心。

“人人皆有私心,我家主人曾对我说过,世人之中圣人少而凡人多,凡人皆有私心贪欲。我以为,要防这私心贪欲化为祸端,便不得不使用非常手段,得罪之处,还请四娘子见谅。”赵子曰又道。

杨妙真半晌不语,只是在赵子曰离去时才冷不丁地说道:“既是凡人皆有私心贪欲,那你呢,你便没有私心贪欲么?”

赵子曰停步回首,微微一笑:“我自然也是有的。”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六十三、俯仰常怀仁义心

大宋嘉定十年,大金兴定元年,春正月初五午后,悬岛。

经过近一年建设,如今悬岛又有当初不同,海贼侵扰带来的创伤早已愈和,因为此处是前往流求的中转站,岛上常驻工匠、护卫,往来的沿海制置使水军,还有义学少年,全部人数相加起来超过一千。

凡是派往流求的工匠,都得先在悬岛做上三个月,经过观察不好赌、不好斗之后,才会被选用送往淡水。在这三个月中,他们主要也是在建房子,依着赵与莒的要求,房子无须美观,只要牢固,无须舒适,只要耐久。故此,这小小悬岛如今已经成了座小镇。也有些商贩贪图厚利,想将店面开到岛上来,只不过岛上土地尽数归某位赵员外所有,他们寻不着地方建铺子,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赵与莒也不曾忽视岛上民生所求,他自家在岛上开了三间铺子,供应全岛日常所需,也不求赚钱,只要能保本即可。

在江南制造局船坞之中,一艘巨大的海船已经初露峥嵘,这艘海船长足有二十丈,完全按照新式造船法建造,所用巨木,都是赵与莒花了极大价钱自湘、蜀收购而来。船上立着七根桅杆,比现在的三远船还要多出三根,长度也是三远船的一倍。这艘船最大特色便是预留了一个巨大的舱房,舱房位于船头高处,两侧开了可闭合的窗子,这是赵与莒专门要求留下的,谁也不知其功用。

除了这艘船外,江南制造局还在建另一艘三远船级别的海船,巨型海船的进度较慢,而三远级别的海船则要快上许多,几乎每两三个月,便能有一艘下海。

每每算起造船的帐单来,赵与莒便会心痛,江南制造局的刻钟与继昌隆的生丝。再加上如今在悬岛办的织坊,这三者皆是日进斗金地产业,每个月给他带来的进益不下五万贯,即便是如此,赵与莒如今收支也不过堪堪平衡。略有盈余罢了。

而且,淡水城的建设与红袄军的迁居,短时间内是见不着收益的,反倒需要不停地贴钱进去。仅仅是为了收购支撑迁居初期地粮食,赵与莒并花费了不下八万贯,如今在流求,存粮高达二万石之多。(注1)

三远船为送这些粮食去流求。来回跑了三趟。

这些粮自然是分批自两浙、两湖与利州、成都等地购来的,凭借当初开“保兴”时与行在粮商的关系,胡福郎花了绝大的力气,只说是替海商收粮,东家五百石西家三百石,才勉强凑齐的。赵与莒算过,这二万石粮食。若是省着吃的话,够两万人吃两个月,但若扣除其余损耗,能支撑一个半月便是极限了。故此,还得源源不断地向流求送米,总是自大宋购粮,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赵与莒已经决定,新建成的三远级海船,将满载大宋瓷器、丝绸和茶叶,去交址、占城,那里光热充足。应该粮食有余。

要解决流求地粮食,最关键还在于自给自足,这也是最近两月来,赵与莒先后向淡水送去三批庄户共四十户人家的原因。

这些庄客尽数是在两淮流民中招来的,生性坚忍能够吃苦,家中有孩童在义学之中,对郁樟山庄所知甚少。赵与莒倒不怕他们向前期在淡水做活的工匠们泄露什么。

说起来也是庆幸。这半年来海上未起风暴,故此三远船往来数次。都未曾出现什么意外。不过随着天气转暖,赵与莒知道北太平洋可怕的台风会逐渐产生,到那时如非必要,三远船去流求的次数将减少,以尽可能避免遇着台风。

如此算来,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是相对安全时期,必须用这时间完成运送红袄军地任务。

“大郎,此处风大,还是回屋去吧?”韩妤给他披上一件皮裘,低声劝说道。

“算起时日,子曰他们应该到了。”赵与莒淡淡地说了声。

“这几日风大,或者他们靠港避风了呢。”韩妤想起他们渡海来悬岛时的情景,心有余悸地道:“大郎,渡海之事,过于危险,今后还请谨慎才是。”

“我心中自然明白的。”赵与莒笑了笑,他们是正月初四来的悬岛,因为没有三远船这般的大海船接送,乘的是小船,海水几乎要灌入船舱中来,韩妤着实受了惊吓。

“大郎,还是进屋吧。”韩妤又劝道。

赵与莒向着北方望了一眼,仍然未曾见到自家的三远船,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跟着韩妤回到屋子里。但他还未坐稳,立刻有义学少年气喘吁吁地来报:“大郎,看到三远船了!”

因为赵与莒将致远、怀远、经远三船合称为三远船地缘故,义学少年如今也学着这般称呼。听得他报信,赵与莒微微点头,却不象上次听说致远号自流求回来时那般激动了。他站起来在屋子里走了走,然后对韩妤说道:“我累了,要睡上一觉,子曰来了让他先候着吧。”

“是。”韩妤应了一声,赵与莒方才明明极是挂念三远船此行是否成功的,如今却要回屋高卧,韩妤实在是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至于船上来人如何安置,便由你来定吧。”赵与莒看着韩妤笑了笑:“阿妤,你心细,定然能做好的。”

其实关于如何安置此次运来的人上,赵与莒早有安排,韩妤只须按着吩咐监督众人行事便可。但听得赵与莒如此说,她的脸还是涨红了,她性子腼腆柔弱,对赵与莒最忠心不过,一面又是羞涩,一面又怕让赵与莒失望,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应了声是。

服侍赵与莒睡下之后,韩妤立刻赶往码头,又过了大半个时辰,三远船才靠了岸。六艘海船同时靠来,虽说经过扩建。江南制造局地码头已经大上许多了,可也被挤得满满当当的。

李锐擦了擦眼睛,拒绝一个来扶他的工匠,自个儿从船舷板上迈上台阶。因为在海船上呆了几日的缘故,初踏上陆地。他还觉着有些不适,摇晃了好一会儿,这才踏稳。

脚下地上到处都撒了石灰,李锐呆了呆,向前望过去,发觉这石灰绵延成一条道路,通向岛子中间那围起来的寨子里。

“这倒是稀奇。撒石灰是何意?”

李锐终究是年方十岁的少年,将对叔父的思念放在一边,开始端详起这座岛来。

这座岛并不很大,有几座低山,倒有不少树木。在他所见之处,到处都是房屋,多是砖石地。只有少数为木制。让他惊讶地是,他们这么多人上岛,周围却几乎没有人围观,便是零星有两个人向这边走来,也总是被人赶走“请随我来。”一个年纪十六七岁地少年向他招手,这少年穿着宝蓝色地紧身衣装,没有扎头。看上去极是精神。李锐依着他所言跟他前行,那少年将他们带到一处空地上,这处空地也撒满了石灰。

李锐发觉有几个仆妇模样的人过来,将他们当中的女子都叫了出去。这六船人中女子极少,八个人中不过有一。故些很快,队伍中的女子便都离开了。

“妤姐,这一队已经有五十人了。”那少年点了人数,立刻向站在空场边上地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喊道。

“陆佑平,将他们带走!”那女子脸红红的喊道。

那个被称作陆佑平的少年又向众人招手道:“随我来,随我来,须要停顿。要与亲朋说话。过会便有时机!”

李锐看了看后边,自船上下来的人纷纷聚到了这处场子。场子虽然大,但也被挤得人密密麻麻的。他们这些人跟着那个陆佑平,走进一条栅栏隔出的甬道,那甬道极窄,仅能供一人行走,故此他们不自觉地便排成了一队队列。李锐在这队列中走在第一个,身后地两个工匠不停地唠叨着什么,他听得不太真切,视线里又找不着熟人,这让他更有些慌了。

正这时,他看到叔父让他小的那个赵管家跑到妤姐面前,似乎与妤姐说了几句什么,因为人声嘈杂的缘故,他听隐约听得一句“大郎在何处”。那位妤姐回应的是“正睡着”,然后身后的人推搡了他一下,他不得不迈步前行,穿过那条木栅栏隔出的甬道。

甬道最终点,是一个被围墙围住的一亩见方地院落,院落一端有排砖石建的屋子,看上去很是笨拙,共有六间。另一端也有间屋子,比起那六间更为丑陋。当他们进了院子之后,陆佑平从背后摘了一个纸桶卷的喇叭喊道:“诸位,自今日起,你们便要在此住宿,大人帮着照看孩童,饮食自有人送来,如厕去此处,注意不得在院子里拉撒!”

众人都笑了起来,李锐顺着他所指看去,果然,那单独一间的石屋竟然是茅厕。

“用石来砌茅厕,这岛上人家也特富了些。”有人在李锐背后低声说道。

“何只如此,上岸时你见到那些刁斗么,我看着有官军模样的人在刁斗上巡视,他们手中有弓!”

“有弓算得什么,来时在海上,俺还见着了大宋禁军水师,见了这些船竟然不拦下盘查,就直接放了过来。”

“你不曾听说,那位岛主在大宋是极有权势之人……”

这些窃窃私语声传进李锐的耳朵之中,李锐咬牙哼了声,李全在他面前从不掩饰对杨妙真决定的不满,将赵家称为“土财主”,李锐最是钦佩这位叔父,故此也认定这悬岛地主人是“土财主”。

偏生这土财主却得了四娘子信任,若是不然,四娘子成了自家婶娘,那该多好!

想到此处,李锐对那个陆佑平也不满起来。他替那位土财岛主干活,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人。

因为他是李全侄儿的缘故,与他一起的四十九人大多认识他,对他也是甚为恭敬。很快陆佑平便发现了这一点,给他的关注也分外多些,只是李锐总觉得这是别有用心。

众人安稳下来之后,陆佑平将众人分成六组,每组八至九人共一间屋子如此分配好。李锐被安置在第一组中,住的是最靠里地屋子。

“咱们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