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389部分

大宋金手指-第389部分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未定,陛下在泰西、大食、东胜、新洲,都要派驻职方司特使,到时你少不得有个位置。”霍重城道。

“西征军情形如何?”方知行又问道。

西征舰队是由邓肯•;波罗与于竹二人任正副都督,他们的舰队规模并不比方知行加入的东征军小。而且,因为沿途都是确认了有水和食物补给地的缘故,这支舰队的人数比东征军还多,其中有曾经训练过一年有余的水军陆战兵。在经过望宋角之后,西征舰队就再无消息传来,这一直让赵与莒很是牵挂,甚至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太过急切,迫不及待地便要到欧洲去宣耀国威。来的历史中,巍巍华夏受了泰西诸国无数凌辱,直到他穿越的那个时代,泰西诸国还想尽办法要在华夏边疆与民族问题上搅事。赵与莒虽然不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但他很固执地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这世上最骑墙的小人,是今后世上一切祸乱地根源,所以在他有实力了之后,便急切地想要让这个民族吃些苦头。

所以在给远征舰队的命令中,赵与莒很明确地说,不列颠群岛必须分成四个以上国家,不允许有任何统一的苗头出现。

“杰肯斯凯带来了两位都督的奏折,他自己也带了些道听途说的传闻。”霍重城略一沉吟,然后道:“两位都督在一年前便到了泰西,将泰西西部诸国水军打了个遍,如今所有在泰西洋面上的航行的商船,都必须悬挂我大宋龙旗,方可顺利航行。”

方知行听了心头一热,知道霍重城说的虽然简单,实际上却少不了流血。远征舰队所载的物资有限,不可能每一仗都用大量的火炮去打,不过凭借巨船上地铁甲,便是撞,也应该可以把泰西诸国地那些小舢板儿撞沉了。

“陆战只打了两仗,一仗将那个英格兰国的国王擒来,准备献俘帝京,还有一仗打地是泰西诸国联军,火炮一顿轰,六万联军便灰飞烟灭。都已经臣服,遥尊陛下为皇帝,据说泰西的什么教主还要遣人来我大宋,给天子上什么罗马奥古斯都的尊号——莫名奇妙,咱们官家连自家的尊号都不要,还在乎他什么罗马奥古斯都?”

“一个区区教主也敢对我大宋指手划脚?”方知行听了也是觉得惊讶:“他以为他是谁?”

“陛下听了之后也是冷笑,说那厮是活得不耐烦了,玩借刀杀人竟然玩到了他的头上。你道那个什么奥古斯都有何好处,原来是要我大宋出兵,为他们灭了大食的那些回教诸国。”霍重城道:“陛下派西征舰队去,原本便是统合泰西诸国,让他们与回教诸国打个血流不止,我大宋好从中渔利,那个什么教主倒好,竟然想让我大宋帮他们火中取粟,实在是夜郎自大愚不可

听他说夜郎自大,方知行憋着笑瞧了他一眼,霍重城瞪道:“怎么?”

“督管如今用起成语来倒是很熟,嘿嘿。”方知行道。

“若不是你大喜之日,今天我便要打得你成猪头。”霍重城这个时候又稍稍露出些少年时飞扬跳脱的本性,但旋即一敛:“咱们如今要行官制改革,国内多事,没有余暇去与大食人多纠缠,只盼着两位都督能顺利将蒙胡赶到西边去,让蒙胡去祸害那些大食人两位都督,当然是指正在西域前线的李邺与王启年二人,西域比起泰西当然要离临安近,可是因为电报还未铺到那儿的缘故,临安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前线的动向,也不知道那边情形究竟如何。若是天暖的时候,霍重城不会有半点担心,可今年冬天来得早,气温也更低,在西域,只怕更已经是天寒地冻,对于大宋近卫军来说,最大的敌人倒不是蒙胡,而是那恶劣的天气与环境。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三五六、官制改革

杰肯斯凯这是时隔三年之后再度来到临安,每来一次,便有新的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在让他目不暇接。

根据他的经验,要想在最短时间内知道临安城的变化,最好的方法是去收集报纸。当次日霍重城奉命来见他时,他便向霍重城提出要求,希望职方司能给他些近来的报纸看看。

“你这泼胡,倒是好心机,打发我去做这些仆役的勾当。”霍重城与他熟了,因此说起话来也就没有什么禁忌,笑骂了一句之后,吩咐人去替他买报纸,然后又对杰肯斯凯道:“你昨日好端端的为何要向陛下请求入籍?”

“大宋国势日盛,此时正是我辈归化之时,如果再等个十年八载的,只怕我拿出千万家财来买,也难得入籍了。”杰肯斯凯夙愿已偿,满心欢喜,又知道霍重城虽然职位不显,权势却重,因此也不隐瞒:“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我自然是不敢落于人后的——霍督管,有一件事还须烦劳你替我上奏天子!”

他在大宋时日已久,不仅一口宋话说得顺溜,偶尔还能引经据典,甚至还识得汉字。霍重城听他说得慎重,便也敛了面容:“你只管说,至于天子准不准奏,那是另一回事商行,心中很是遗憾,若是早不得也要在里面掺上一股。”

经过半年时间的酝酿,东胜招商局已经具备雏形,其股份更是早早地便被卖空,就是赵与莒自己想要多分上一点也绝无可能,毕竟东胜洲的探索每次都能带回巨量的黄金白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霍重城在这里面,也是分了一杯羹,他现在产业之厚,在大宋也是有数的。而且收入来源都合理合法,有些大臣虽然会嘀咕几声,却没有谁敢去天子那触这个霉头。

“只是如今时机已失,在我想来,除了东胜洲外,还有一地也是盛产黄金的,而且比起东胜洲外,此地还多有象牙、犀角、宝石与香料。”

“你是说非洲?”霍重城惊讶地问道。

“正是,既然官家准允办东胜洲招商行。那么只要有人去说动,这非洲招商行也可以办的。”杰肯斯凯目光炯炯,他是大食人,长期在大食、非洲与大宋间往来,靠着这贸易致富已经有数代人了,因此深知非洲大陆的富饶。东胜洲他没有去过,但他相信,自己如果能得到大宋朝野地支持,那么在非洲所赚得的东西。绝对不会比在东胜洲少。

而且,他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非洲的劳动力。据他所知,大宋目前虽然已经拥有超过二亿的人口,是当今全世的国度,但是劳动力,特别是从事一些危险行业的劳力还是非常缺乏。而非洲劳力充足,若是能够将非洲的劳力运至大宋,再在大宋开办工厂矿山。利用这些廉价的劳力来进行生产,获利也必不少于货物贸易。

他这个时候还未曾吃过苦头,不知道生性散漫的热带地区人种其实并不适合纪律性甚强地工厂与矿山。

“原来如此。我说你为何对入籍之事这般迫切。终归还是为了发财大计!”听他说出非洲招商行。霍重城立刻明白了他地意思。笑着骂了他一句滑头之后。细细盘算这件事情。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才道:“此事你拟个条陈出来。我替你代奏陛下。成与不成不好说……”

“陛下不会反对。能赚钱地事情。陛下从来没有反对过!”杰肯斯凯很是得意地道。

从霍重城口中得知杰肯斯凯对自己地评价之后。赵与莒有些哭笑不得。自己爱财地名声。看来真地会载入史册

“官家以为此人之说如何。非洲招商行可办或是不可办?”霍重城也是笑着道。

“此事……”赵与莒思考了好一会儿。终于摇头道:“不可。”

“陛下!”霍重城有些吃惊。他其实是怦然心动了地。他也看过西征舰队送来地海望宋角。非洲大陆地东海岸线尽入眼底。那么巨大地陆地。肯定会蕴藏着无数地财富。这非洲招商行要是真地办了起来。定然可以为大宋也为他个人带来滚滚地金银。但赵与莒却一口回绝。让他觉得象是被浇了一头凉水。有些手足无措。

“若是朕没有东胜洲,或许会允许此策,但朕有了东胜洲,东胜洲疆域面积数倍于我大宋,人口也有数千万之众,如何还有余力分心其余地方?况且天下虽大,总得留些东西与后世子孙,我等一代人占尽功勋,后世子孙岂不生出懈怠之心?”

霍重城听得大为佩服,只觉得天子算无遗策,百年之后的事情都能事先料好。他却不知,赵与莒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有心无力。

无论是非洲还是东胜洲,实在是太过广大,凭借大宋如今的实力,吞下其中之一已经是极限,从赵与莒的角度看来,非洲不可能出现一个足以威胁到大宋的力量,因此缓上一缓并无关系,而东胜洲优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若是其上出现一个强国,必然会威胁到大宋地霸权,而且,控制住东胜洲,就意味着东大洋成了大宋的内海,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对进可攻退可守的大宋根本利益构成威胁。

霍重城不明白什么是地缘望他明白。

未能得到天子的支持,杰肯斯凯虽然失望,却没有放弃他的计划,他开始向他认识的每一个有权势者兜售他的计划。他原本就颇有家资,而且,赵与莒还给了他一些赏赐,因此倒也结交了些有权有势之人,再通过这些人,他很快与大宋的豪商们结识,这些豪商都是逐利之人,听得他吹嘘得天花乱坠。便起了心思,虽然不至于立刻投入巨资,却也同意了他的建议,众人合伙出钱,组成一支探险队,先深入非洲,看看能否寻着有利可图地产业,最重要的是能否寻着黄金、象牙和犀角,试探能否获得杰肯斯凯所吹嘘的利润。

这却不是赵与莒所能控制得住地事情。资本一旦被释放出来,就象张端义曾说的那般,便会变成一头怪兽,吞噬一切它可以吞噬地东西。

炎黄十四年春正月,在西域的战报回来之前,赵与莒颁布了他亲政以来地第二份明定国是诏。若说十五年前的第一份明定国是诏是为了在清除史弥远之后安抚人心,并且奠定大宋今后重视工商地经济发展策略的话,那么这一份明定国是诏则是向天下宣告,大宋的政治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改革首先便动地是中枢朝堂。原先的六部,如今成了十二部,分别是吏、户、礼、、驿、监、物、医、商。魏了翁提出的官制改革计划当中,农、驿、监三部得到保留,但矿部并未设置,而且监部的职责始终只能监督丞相以下的大臣,却不能约束到天子。新设的另外三部,物部其实是智学部,只不过直接用智学这个词怕引起士林反对。因此借用了“格物致知”的“物”字,主要职责是科研与推广智学和职业技能教育,将原先礼部的部分职责分了过来,设置这一部的目地,自然是为了让大宋已遥遥领先全球的科技优势得到保持;“医”部全名是“医药与民力部”,其主要责任是改善全民医药条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大宋人口,设立这一个部,赵与莒颇冒了些争议;“商”部是此次天子设立诸部中引发争议最多的一部,自古以来商人地位便是不高。但大宋如今税收有八成以上仰赖工商,工业归了工部管辖,可随着国内贸易与海外贸易的兴盛。这商业与商贾由谁来管辖便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朝中有见识的大臣也都知道有必要设立专门管辖商业的机构。但长期以来商人地位偏低,使得提出这样的建议必然会冒上风险。最后赵与莒不得不亲自提出。

原先地六部职能也有所更改,比如说礼部。组织考试的职能已经交至物部,目前主宜。这样调整之后,一些新兴的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