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预言师-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初看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点了点头,夏初才开口说道,“没事,我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而已。”
“什么事情?”颉利很感兴趣地问道。
“当年三国的时候,曹操南下攻打东吴,曾经给孙权写过一封信,不知道可汗知不知道这件事情?”
颉利冷哼了一声,没有说话,他身后的人面面相觑,这个时候旁边的突利接口说道,“曹操写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突利可汗好学问啊!”高士廉在旁边赞叹道,看到颉利仍然是不了解的样子高士廉就说到,“这句话的意思是曹操带着兵马南下,荆州的刘琮不敢反抗,束手投降,如今曹操带着八十万兵马,准备和孙权在孙权的地盘上打猎。”
解释了一番之后,高士廉摸着胡子说道,“这倒是和可汗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颉利可汗哼哼了两声之后说道,“曹操是个大英雄,那么他带着兵马一定是打赢了?”
“这倒不是,”李世民哈哈笑着说道,“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在长江被周瑜的三万水军大破之,曹操本人差点命丧当场,从此天下三分,孙权最后才能够当上皇帝。”
“哼!”颉利有点恼怒了,“长江可不在长安。”
“可汗说的对!”夏初接着说道,“不过打猎吗,哪里都是可以的,话说曹操被打败了之后,在路上哭说如果郭奉孝不死的话,他一定不会遭受这样子的惨败,我倒是很想看看可汗陛下的郭奉孝在哪里?”说了之后夏初瞪大了眼睛看着颉利。
“我知道了,”颉利转而瓮声瓮气地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讲和就是了,之前背弃盟约是我们不对,不过草原上面今年遭了大灾,若是不抢东西我们救活不了了,如果皇帝陛下愿意拿出粮食、金银、布帛来的话,我们就退兵。”
说到这儿,他注意了一下,自己面前的这几个唐朝人只有郑思睿和萧瑀表现出了激动地神情,其他几个人都没有脸色上的变化。
“粮食金帛朕都可以给,”李世民皱了皱眉毛说道,“不过之前你们掳掠的大唐的百姓都要放回来,之后若是再有背弃盟约之事,朕……”
“那就打仗呗,还能怎么样?”颉利身后一个家伙大大咧咧地说道,同时颉利和突利都瞪向了他,那个家伙赶紧把头缩了回去。
“我们愿意用战马和牛羊回报陛下的恩赐。”颉利说道,“若殿下还是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马上歃血为盟。”说着他就拿下了绑在自己腰间的刀,对着身后的人说道,“去给我牵一匹马来。”
“公主殿下敢和我们一起喝马血吗?”颉利看着夏初说道。
“我不想喝,”夏初悠悠地说道,“若是可汗的夫人也来喝一杯的话,我也是可以喝一杯的。”
“公主殿下还是不明白我们草原男儿的血性啊!”颉利看着夏初说道,“你这个样子的话在草原上肯定活不下去的。”
接着颉利看向了李世民,李世民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朕和两位可汗喝就足够了。”
颉利点了点头,对着夏初说道,“听说公主殿下可以知道天命,不知道能不能告诉我突厥是不是还将兴旺下去,我这个可汗的位子还能够坐多久?”
颉利的话一说,他身边的人,包括突利都把目光投向了夏初,连带着这边的李世民、房玄龄都看了过来,郑思悦和郑思睿都忍不住好奇看向了夏初,李世民皱了皱眉毛,没有说话,倒是高士廉拉了拉他的袖子。
“可汗问的问题我不想说。”夏初瞥了一眼笑着的颉利和一脸紧张的突利,“若是突厥人肯听女人的话的话,南宫公主难道还不能平息匈奴和汉朝人之间的仇恨吗?我又不是中行说,我说的东西可汗就是听了也不会往心里面去,听进去了也不会照做的,不然可汗就会被自己的族人嘲笑说居然被一个女子以言语驱驰,那个时候,可汗的处境可就比听了我的话更加惨了。”
突利和颉利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倒是太宗见怪不怪的样子,突利看着夏初的眼神充满了光辉,颉利也点着头笑着说道,“你说的很不错呢!我是不能够听你的话的。”
夏初耸了耸肩,就站在旁边看着突厥的领袖和太宗皇上喝着马血,发着一些他们日后都要违背的誓言,郑思睿竖着耳朵恨不得把听到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面,郑思悦看着自己的妹妹满是佩服的神情。房玄龄、高士廉、萧瑀都时不时瞥上夏初一眼。
——————————————————分割线——————————————————
这一章实在是太长了,几乎赶上了之前的三章了,最近几天熬夜实在是太厉害了,对不起,我实在是熬不住了,所以明天准备休息一天。三月PK以来,我已经不间断更新了三十章了,现在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三月PK结束的时候能够更新四十五章。大家给我更多的支持吧!顺便说一下的是,整个故事的第一部分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我也要好好对照着看看下一部分怎么写了……
仍然召唤一切能够满足一个作者虚荣心的东西,点击推荐PK票什么的……
第65章 所以说历史一向是骗人的(前篇)
太宗亲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骑马径直来到渭水边上,同颉利可汗隔着渭水对语,责备他背弃盟约。突厥大为吃惊,纷纷跳下马来,对着太宗罗列而拜。
一会儿,唐朝各军相继赶到,旗帜与盔甲遮盖了原野。颉利可汗看到执失思力没有回来,而太宗挺身而出,唐军的阵容又很盛大,脸上也浮现出恐惧的神色。太宗指挥各军退出一些地方来结成阵列,自己仍独自留下与颉利可汗交谈,萧瑀认为太宗轻敌,便勒住太宗的坐骑再三劝阻。
太宗说:“朕已经周密地谋划过了,你还不了解其中的用意。突厥之所以胆敢竭尽全国兵力前来,径直抵达京城的郊野,是因为我们国家内部出现了祸难,朕又是新近即位,认为我军不能抵抗防御他们的缘故。如果我军向他们示弱,关闭城门,防守抵御,突厥必然要放纵兵马大规模地劫掠,使我们难以遏制。所以,朕轻装骑马独自前来,是要显示出看不起他们的样子;又向他们大肆炫耀军队的阵容,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军肯定会出战;朕的行动出于突厥的意料之外,是要让他们失去主张。突厥已经深入到我国疆域中来,肯定怀有戒惧之心。所以,如果我军与他们交战,便能取胜,与他们通好言和,便能够巩固。制服突厥,就看这一行动了。你尽管看着好了。”
当日,颉汗可汗前来请求讲和,得到了太宗的许可。太宗当天返回宫中。乙酉(三十日),又前往城西,宰白马歃血,与颉利可汗在便桥订盟,突厥率领兵马撤退。
萧瑀向太宗请教说:“在突厥没有准备言和的时候,各位将领争先请求出战,陛下没有允许,我等对陛下的做法也感到疑惑不解。不久,突厥果然自动撤退了,奥妙何在?”
太宗说:“朕观察突厥兵马虽然为数众多,但是阵容并不整饬,突厥君臣的意图只是一味贪图财物。当突厥请求讲和的时候,可汗独自留在渭水西岸,他的职位显要的官员都来谒见朕,如果我们将他们灌醉了,再将他们捉拿起来,就势袭击突厥兵马,那形势就如摧毁朽坏的物品一样容易。
朕再让长孙无忌和李靖在豳州埋伏兵力,等待他们前往,假如突厥向回逃奔,前面有埋伏着的兵马阻拦截击,后面有大部队跟踪追击,消灭他们易如反掌。
朕不肯与他们交战,是由于朕即位的时间太短,国家尚未安定,百姓并不富足,暂且应当休息生养,以安抚为务。一经与突厥开战,带来的损失一定很多。突厥在与我们结下深深的怨仇以后,因恐惧而整饬武备,我们便不能够得其所欲如愿以偿了。
所以才决定停战息兵,以金银布帛诱惑他们。他们的欲望得到满足以后,理应自动撤退,心志骄矜,意气怠惰,不再设置军备。然后,我军蓄养军威,窥伺破绽,就能够一举消灭他们。打算有所索取,就要先有所给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明白了吗?”
萧瑀拜了两拜说:“这不是我所能够想到的啊!”
——《资治通鉴》(白话翻译版)
武德九年中国农历六月四日的时候,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成为了他父亲的唯一继承人,两天之后加封成为皇太子,很快他就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自己登上了皇位。
根据后来编纂的一系列官方的史料来看,他的种种行为都是受了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齐王李元吉的种种迫害之后不得已的反击的行为。
在史书里面唐太宗的这两位手足都被形容成为妒贤嫉能,擅长阴谋诡计,并且缺乏才能和品行的人,而唐高祖则被描述成为一个软弱易受人摆布的昏聩的老头子。奇书…整理…提供下载他曾经很不明智地企图把自己的帝国分裂成两个部分,分别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治理,帝国的两个中心,长安和洛阳后来确实成为了唐朝的中心,不过他的这个举动往往被后来人取笑。
高祖做过的有记载的另外的蠢事是听了别人的话说是突厥人之所以攻打关中地区是因为长安过于繁华的缘故,如果毁掉长安另立首都的话,突厥人就会放弃南下。我们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高祖皇帝的头号心腹裴寂是支持迁都的计划的,而这个计划招致了当时的秦王李世民的强烈反对。有研究证明李建成撺掇迁都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把都城建在洛阳,这个样子就可以借机瓦解掉秦王殿下在洛阳地区的外部势力,裴寂赞成这一点很明显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秦王李世民手下的不少的将领和文官都是出自洛阳王世充的麾下,在平定了洛阳王世充的势力以后,李世民的势力牢牢把持着洛阳及其周边地区,我们能够从资料上面得出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李世民把在洛阳缴获的所有的战利品分发给了自己的手下,而不是上缴给了朝廷,以至于得罪了希望能够拿到洛阳战役之后缴获的战利品某个后妃的父亲,因此李渊身边的人便说李世民有收买人心的举动等等,虽然这个材料很不翔实,但是很明显反映出了李世民外部势力的强大以及在李唐内部,已经有人对于凭借军功获得了外部支持的李世民起了戒心,这种戒备的心灵在所谓的迁都事件之中得到了反映。
武德九年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他面临了很严重的外部侵略,当时的突厥人的两个大可汗——颉利和突利带领着他们的手下联合十万骑兵南下,趁着李唐内部混乱的时候,进犯到了长安附近。
这是一件和严重的事情,突厥人作为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的危害是一直存在的,并且他们对于中原地区的政权的影响也很大。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北方不少地方政权的支持者都是突厥人,就连李渊在起兵之后也不得不求的突厥人的支持,并且向突厥人进献钱财和美女布帛等等。
当时的李世民面临的情况是他刚刚杀掉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父亲登上了帝位,国家内部还有不满意他,或者是憎恨他的势力存在,一旦他在对付突厥人方面失败了,那么很有可能整个李唐就面临着分裂和崩溃。
第66章 所以说历史一向是骗人的(后篇)
这个时候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