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封赏大典要开始了。”王承恩却又不得不来催。
“好了,朕知道了!”杨改革隔着门说道。这个封赏大会,就是杨改革特意准备的。转业的事,就要上演了,昨天反对派们将了自己一军,自己该还一马了,杨改革答应了一声,就准备出去。
“……对了,孙师傅,你觉得袁崇焕做兵部尚书如何?可以吗?”杨改革想起来这个问题,赶紧问道。
“……陛下,袁自如虽说非帝党,却也有实战经验,也有战绩,符合陛下知兵的要求……”孙承宗稍稍的想了想,就如此回答道,皇帝的那个新要求,他是知道的,当天就传到他耳朵里了。兵部的人全都跑到他那里盖印,不想知道都不行,见皇帝问起,也就如此回答。
“嗯……”杨改革嗯了一声,也没表示反对,也没肯定,稍稍的皱了皱眉头,就走了,去开“转业大会”。
……
皇极殿。太和殿
来的人相当的多,文武百官,勋贵,反正能来的都来了。封赏的仪式,也终于开始了,这个事,才是今天的重头戏,先前那个献俘大典,不过是前缀,是给老百姓看的。
皇极殿的大典,规模和功能比平日里早朝可大多了。
待到杨改革登上宝座的时候,大殿外,已经是满满一地的人了,众多的文武百官,勋贵们都到了,到处都是人。
一个官员喊了几声,文武百官这才开始进殿,很快将大典挤满,门外依旧是站满了人。
那个官员又是一声喊,这才开始行三叩九拜的大礼,这次来的人实在太多,那高呼万岁的声音,可比平日早朝响亮太多,杨改革唯一一个感觉就是有点震耳朵。
行礼过后,这又才分班站好。
站好之后,又有一个官员高呼了好一阵三岔河大捷的前因后果,赞美了好一番,这才到了今日最核心的东西,受封仪式。
杨改革稍稍的说了一番简短的话,鸿胪寺的官员就开始唱封赏了。
“……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孙承宗,……迁少师兼太子太师、迁中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鸿胪寺的官员第一个就是念的孙承宗的封赏,这个官名,实在是太长了些,念了好久,官名之后,又是各种赏赐,待遇等等。少师,可是正真的名正言顺的帝师了,和前面加个太子什么的区别相当大。
“臣谢陛下隆恩!”孙承宗出来应了一声。
一地的人听完,一阵羡慕,文人的官做到这个地步,怕也真的是位极人臣了,整个大明朝能做到这个地步的,只怕也没几个人。
“……太子太傅,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征虏前将军……毛文龙,……迁太子太师,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毛文龙的官,依旧是向前挪动了一位,虽然说有搪塞的意思,也不得不说,官到了这个地步,要升,已经很难了,毛文龙又不是文臣,是武臣,“就业”的渠道,实在是窄了些。
“臣谢陛下隆恩!”毛文龙也出来谢恩。
毛文龙一出来,一地的人就是一阵羡慕嫉妒恨,朝中和毛文龙关系较好的人少,很多都和毛文龙不对付,看到毛文龙紧跟在孙承宗后面,有些懊恼,可也没办法,人家的官有这么高。
“……都督佥事,总兵官,镇东将军……秦良玉,加太子太保,晋都督同知,……”秦良玉的官也出来了,这次,作为对付东虏的主力总指挥,直接把官衔给加到了太子太保了,其余的还有一些小封赏,待遇等等。
这个封赏以出来,那才是真正的羡慕掉一地人的下巴,一个女子能做到太子太保这个官,不得不说,要点本事,更要机遇,那可真的是羡慕得死。孙承宗那个官,一地的人都是有期待的,那是恩宠到极点,没得说的,也都在期待之内。毛文龙那个官,众人都知道,那是尽力的把毛文龙往后拉,扯他的后tuǐ,对那个官,也有个认知。唯独秦良玉这个加衔,那可真的是乎众人的预料了,太子太保啊!就这么加到一个女人的头上去了,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秦良玉名列青史了……
到了这时,大殿里的众人,都已经按捺不住了,开始议论起来这件事,这事真的是世间少有。打翻了鞑子大营,斩杀两万鞑子,这功绩,拿这个官职,可真的一点都不过分。
大殿里,稍稍的嘈杂了一回,鸿胪寺的官员,继续唱着封赏。
“……太子太师,左都督,总官兵,世廕锦衣卫副千户,……迁太子太师,左都督,总兵官,世廕锦衣卫佥事,……赏银币十万……”
满桂的这个封赏出来的时候,依旧是掉了一地人的下巴,满桂这官,也是高到不能再高了,仅仅是把锦衣卫的官加了几级,对付一下了事,唯独后面多了十万银币,这也是没办法,太子太师的官再上就是帝师了,已经不能加了,这武人的就业渠道,实在是少了些。
“臣谢陛下隆恩!”满桂也答道。
然后就是袁崇焕的,袁崇焕这次也有大战功,加了个太子少傅的衔,锦衣卫有个千户的荣誉衔,也算是不错。
这些都是一方主帅,这些唱过了,才开始唱其他部将的,凡是参加了三岔河之战的,也都有所斩获,官都升了一级,算是了不得盛世,对得起斩杀三万鞑子的战绩。除了升官,还有各种赏赐。
这个封赏仪式,刚开始还有些意思,渐渐的,众人也都有些麻木了,因为官实在太多,有些人开始觉得没趣起来。
杨改革坐在宝座上,倒是听得安安静静,一丝不苟。
越到后面,封赏的官也就越小。
“……锦衣卫百户,林怀远,……擢升锦衣卫千户……”那个官员,依旧在唱着这封赏上的名字,名字唱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对这些人的人名那是相当的模糊了,根本没什么印象了。不过,听到他的官的时候,众人又觉得,这封赏已经不错了,直接从锦衣卫百户到千户了,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升迁了,百户和千户可是天壤之别。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很年轻的人从外面进来了。众人看到这个人的时候,觉得惊讶,这个人是谁?从来没听过,也从来没见过,要说锦衣卫里的百户,但凡有些能耐的,大家总有些耳闻,可这个人是谁?如此年轻就有如此之功劳,众人都诧异起来。
“启禀陛下,微臣不要这封赏,微臣有话说。”这个年轻的锦衣卫百户并不是和前面的人一样,跪下来就谢恩,而是开口说话了。
杨改革舒了口气,要等的人,终于是等到了。见那人说话,正准备接过话茬,旁边就有人接口了。
“放肆,大殿之上,口出狂言,这成何体统?”边上立刻就有官员呵斥。
封赏大典出现意外,大殿里的人,都打起精神,准备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好戏,又是那方唱得。一个小小的百户,居然也敢在这金銮殿里反驳封赏,这可真的有趣。
杨改革瞥了一眼出声的那个人,道:“哦,卿家有何话要说?”杨改革也不理那个呵斥的人,直接就问那个叫做林怀远的年轻人。
“陛下!这成何体统?如此卑微之官职,竟然敢在大殿之上口出狂言,陛下,臣恳请陛下惩处此人,让其知道朝廷的法度。”刚刚出声的那个人就是曹于汴,仗着自己是都察院的御史,强行在这里面插话,虽然御史有监督朝廷风纪的职责,可其实,没轮到他值日,他也没资格指责别人,当然,如果硬要说御史有资格弹劾别人,这里,他也可以说话。曹于汴和皇帝过了一手之后,心里就一直惴惴不安,皇帝那么聪明,不可能任由他出招而不反驳,既然皇帝要出手,那么从哪里出手?曹于汴一直搞不明白,但也知道,反常即为妖,对于一切反常的动静,曹于汴都觉得,这是皇帝要搞事了,所以,这封赏大典上,一有反常,曹于汴就立刻跳出来制止。
“呵呵,曹卿家,今日是个喜庆的日子,不宜如此大动干戈,还是先问问此人要说什么吧。”杨改革笑着说道,今日这金銮殿里,自己可是主场,占据着主动,那里容得下你来啰唆,当然就好声言语的让那个林怀远说话。
“陛下,这不和规矩!”曹于汴大声辩解道。
“呵呵,卿家时常告诫朕,不要阻塞言路,为何今日就容不得朕问一句呢?”杨改革笑着说说道。
“……这……”曹于汴立刻口塞,言论那是他们的特权,什么时候这些人也有“言路”的权利了?可这也就是心里说说,没人的时候自我安慰一下,难道还真的不让皇帝跟别人说话?那可真的就是笑话了。
“好了,林怀远,你就说说,你有什么话吧。”杨改革清晰的道出了这个人的名字。
大殿之上,众人的目光,立刻聚集到那个年轻得过分的百户身上,不少人的眼睛里,出现了奇怪的目光,一副看好戏的模样,更多的人则是疑huo,这是那个百户家刚刚世袭的舍人?怎么没听说过?对,应该是刚刚应袭的舍人,可那是怎么参战的?又是怎么弄到功劳的?更多的疑huo,出现在大殿里,虽然一地的人不太清楚这个人的来历,可知道,今日必定有好戏。
“……微臣宁愿不要这份封赏,只求陛下怜悯微臣那些可怜的属下,能让他们安享余生,如能如此,臣再别无他求……”那个叫林怀远的带着一些悲伤说道。
嗡……,这话一出,整个大殿那里炸开了锅,这可稀奇了,还有这种事,这口气,真的是大到没边了,居然跟皇帝和朝廷讨价还价,不少人脸上浮出不知好歹的模样。
“放肆……,陛下,一个小小的百户就跟陛下,跟朝廷讨价还价,这成何体统?陛下,臣建议,立刻将此人叉出殿外去……”曹于汴立刻愤怒的说道。曹于汴以他七十年的经历,他敢断定,这个小小的百户,肯定是皇帝手段。
“陛下,臣也建议立刻将这个不知好歹的人叉出去……”立刻又人跟进,也可能觉察到,今日必定有事,这事,怕是要出在这个小小的百户身上,于是,立刻就要赶人,打断皇帝的套路。
“陛下……”更多的人掺乎进来,眼见着形式不妙,出现了坏事的苗头,哪能让这个小小的百户继续说。
大殿里,除了平日里的文臣,如今,更多了勋贵,多了武将,所以,尽管很多人嚷嚷,可更多的人,站着没动,都在拿眼睛看好戏,都知道,皇帝的好戏上演了,那么,他们的选择自然就不用说了。
曹于汴等数个文臣厉声的喊了一阵,见皇帝一副笑眯眯的模样,见这大殿里的文武百官,勋贵们大多是带着笑意看着他们,猛然间觉得,自己就好像身陷一个充满着怪兽的牢笼里,怎么也挣脱不了。曹于汴想到了某种可怕的东西,瞬间,那干涸的老脸上,汗珠子就滚下来了。
“呵呵,曹卿家,你等不知此人的身份,自然不知道他说话的份量,觉得他是狂妄,朕就介绍一下此人的来历吧。”杨改革笑着说道,轮到自己使杀手锏了,你们还不跪着唱征服!
曹于汴为的几个文臣,立刻如死鱼一般了,今日这场面,和某日的情形实在太相似了。
“诸位都知道,三岔河大捷是我朝少有的大捷,斩杀三万鞑子精壮,而我朝仅仅损失不过万余,如果抛开松山堡大捷等,光就那一夜烧鞑子大营,几乎就没任何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