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改革好奇,这吴三桂十五六岁,在这群小孩子当中,也算是长得高大的了,跟成年人几乎没有区别。是一个排的排头兵,在杨改革的印象里,这应该算是班长或者是伙长之类。
……
“立定。”崇祯皇帝下了命令。队伍停留在了一片支离破碎的碎猪肉地里。干呕声立刻此起彼伏。还有人真的吐了出来,酸腐味四处散……
和这满地的猪肠子,猪碎肉配合在一起,使人呕吐的力量更加强大。
杨改革也是眉头皱得老高,这个味道,可不好!
“吴三桂,出列。”
“是,陛下。”吴三桂动作很有力,很标准的跑步出列,来到皇帝的面前。立定站好。
“三桂,朕很好奇,你好像对这种场面很不在乎啊!说说……”
“启禀陛下,学员上过战场,见过比这种场面更加残酷和血腥的场面,所以,也就习惯了……”吴三桂声音很洪亮的回答着崇祯皇帝的话。不仅是杨改革听到了,队列中的其他人人,也都听到了。
杨改革对这个很感兴趣。
“哦?呵呵,朕对这个很感兴趣,说来听听,都和谁打仗了……”
吴三桂得到皇帝的关注,十分的兴奋,立刻介绍其自己的光辉历史来:“启禀陛下,学员生于关外,自小就和东虏有血海深仇,所以,自小就练习武艺,……当时和东虏对阵,学员砍了一个东虏贼子……血喷了学员一脸,学员也不觉得害怕……,打仗的时候,根本就感觉不到这些,等打完了,看着满地的鲜血,尸体,断手,肠子满地的流,也挺害怕的……,后来常和东虏交手,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后来,就被陛下召进京了……”
吴三桂说着自己的光辉历史。不光崇祯帝听着觉得稀奇,其他学员,就更加的好奇了,没想到都是少年舍人,别人都已经和东虏打过了,还上过战场杀过人,难怪对这种场面还不在乎。
“……好……”杨改革叫了声好。自己正需要一面旗帜,让自己的训练更加有说服力。
“敢和东虏死战,那是勇士才有的本事,吴三桂,你的本事不小啊!朕需要你成立朕手中的利剑,为帝国开疆拓土,谋求土地,财富,粉碎一切对大明帝国不敬畏的敌人,你可有胆量?”
杨改革决定给这吴三桂打点鸡血,将来,只要自己手中有银子,不欠响,想必,吴三桂会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的。杨改革忽然又想起了自己饷帝的名号。
“有。”吴三桂涨红了脸,用尽全身力气喊了出来,今天在皇帝面前大大的露了一回脸,实在高兴得不得了。得皇帝陛下看中,日后……,想到这里,吴三桂心中美极了。
“……嗯,很好……,你们都知道了吴三桂的经历,想必也就不会觉得朕是在折磨你们了吧,三桂,说说,朕布置的这个场面,和你经历的真实战场,谁更残酷和恶心?”杨改革表扬完吴三桂,又对其他学员说,接着,又问了吴三桂对自己这个操练方式的评价。
“……启禀陛下,学员不知道该不该讲。”吴三桂有点扭捏了。
“但说无妨,务必真实。”
“启禀陛下,那学员就说真的了,陛下布置的这个环境,和真实战场,还是不够残酷,真实的战场,比这残酷十倍,百倍……”吴三桂说着说着,眼睛红了。想必又想起那些和自己并肩作战的人了。最让人难忘和感慨的,莫过于一起生死与共的战友。
“……嗯,很好,你们都听见三桂说的了,真实的战场,比这个残酷百倍,朕现在布置如此恶心的环境,不是为了拿你们开心,而是对你们负责,让你们上了战场,不因为这些恶心的场面而腿软,拿不起枪,被敌人如同砍菜瓜一样砍掉你们的脑袋……”
杨改革终于找到一个很好的说法去坚持自己的“变态”训练了。有了吴三桂的现身说法,那些刚才还对皇帝颇有微词的人,终于觉得这样的场面很亲切了,其实,这是皇帝的爱护啊!好感动!
【这一周,重回历史强推榜,呵呵,一共有了五个推荐了,成绩还是不理想,除了分类封推,就是现在的历史力荐没上,其他的都走了一遭。呵呵,成绩不好,想上页,是不可能的。不过宅男也在这里保证,不买点,不刷票,不欺骗,不做假,成绩全靠大家支持!】
【也感谢打赏的人。本来今天还有一章的,但是今天是星期天,呵呵,准备在凌晨更新……,一大章,算是给大家的补偿。】
第八十八章 牛
校场归来,杨改革满身是汗。额头上居然有亮晶晶的盐粒子。
皇后周婉儿看了,心疼的不得了,道:“皇上,您这又是何必呢?这样辛苦。看看,这盐粒子都出来了。”
杨改革笑呵呵的道:“婉儿,不碍事,朕年轻,受得了,常年锻炼身体,活得可更久呢,你看孙师傅,现在都快七十岁的人了,仍然健康得很。朕要向孙师傅学习,争取活到七八十岁去呢,你没事的时候,也多出去走一走,多活动活动,不要整天都闷的屋子里,这样对人可不好。”
杨改革虽然嘴上说得轻松,其实心里也挺苦的,自己这样受累,辛苦,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将来自己不拿剑砍杀自己的妻儿,自己吊死煤山吗?唉,这就是知道的越多,责任也就越大啊!有多大的力量,就有多大的责任,作为一名穿越者,改天换命是必须的,知道历史的走向,如果还不努力,那还不如不穿越呢。
皇后周婉儿得了皇帝的关心,心里喜滋滋的,遂说道:“皇上下午还去校场吗?”
“怎么?有事吗?”其实下午,杨改革还准备去校场,今天,那些学员被自己虐待,在泥地里打滚,衣服裤子全部都湿透了,许多人吊着鼻涕。北方春天的天气,依然冷得很。被风一吹,更是受不了。所以,乘着中午的时间,杨改革就让他们去吃饭,休息,带着换件衣裳,下午好接着训练,自己也回来眯一会。
“没事……只是我想让你陪我去走走,呆在屋子里,闷得慌……”皇后周婉儿小声的说道。
杨改革刚说让皇后不要老呆在家里,多出去走走,现在皇后就要求出去,杨改革觉得,自己不该打自己的脸。
“嗯,那好吧,等朕洗个澡就出去,去那里……”杨改革随口问了句去哪里。想当年,陪女朋友出去,都是要先问去哪里的,比如买东西,比如唱歌,比如走亲戚,比如去吃饭,去看电影,比如公园玩等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玩法,所以,事先问好去哪里玩,十分有必要。
“当然是去宫后苑了,还能去哪里?难道出宫不成?”皇后周婉儿反问道。
“这……”杨改革头晕了,这是明朝,不是二十一世纪,有无数可以选的地方,这故宫博物院,能去游玩的地方,也就是宫后苑(御花园)了。
“……呵呵,也是,瞧朕这记性,一忙,什么都忘记了。”杨改革拍拍自己的额头,自我嘲笑道。
“那皇上快去洗澡吧,婉儿在这里等你。”皇后周婉儿催促崇祯帝赶快去洗澡,好去游玩。
……
洗澡出来,换了身衣裳。整个人显得精神,英武了许多,原本白皙的脸庞,现在也变得微黑了,看上去更加的健康。
崇祯帝杨改革拉着皇后周婉儿直奔宫后苑。
皇帝杨改革和皇后周婉儿都是一身常服,这不是有重大礼仪节日要事,所以,都喜欢穿这简明,轻巧的常服。
“奴婢郑怀忠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叩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内官监太监郑怀忠得知了皇帝要来宫后苑,特地赶过来伺候着。
杨改革被这冗长的叩礼给郁闷了。自己是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是千岁千岁千千岁,那岂不是说,自己是个万年的老妖怪,皇后是个千年的老妖怪,这,自己活一万岁或者九万岁,皇后活一千岁,或者九千岁,那自己岂不是要换n个皇后?这都是什么人弄的规矩啊!明显就是咒骂我们干皇帝这一行的!让别人每给我们行礼一次,就诅咒我们一次,搞这个礼仪的人,那心思,不知道有多阴险,多深沉,不知道有多么狠当皇帝的,如果诅咒有效,那干皇帝的个个真的是……
看来,找个机会把这诅咒人的行礼方式给改一改啊!杨改革以前对于别人叫自己万岁,给自己磕头还感觉挺爽的,但是这次却忽然现,这东西,明显就是有人给皇帝们挖了个坑,让皇帝跳啊!而且当皇帝的个个跳得还很开心。杨改革真是郁闷无比。
“……起来吧。”皇后周婉儿见皇帝半天不叫别人起来,灵魂好似出窍一般,于是,也就自己做主,叫郑怀忠起来了。否则,老跪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啊!
郑怀忠也挺难受的,跪在地上半响,皇帝没叫自己起来。这?难道是皇帝对自己有意见?不待见自己?自己伺候得不够好?想到这里,郑怀忠心中忐忑不安。
回过神来的崇祯帝杨改革道:“郑怀忠?朕记得你……那个什么木棉花,就是你弄出来的吧……”
杨改革对于这个人,还是有记忆的,冬天雪地里开得鲜艳的木棉花给了崇祯帝很深的印象。在冬天(其实是春天了)里能欣赏到艳丽的花朵,想忘记都难。
“……奴婢谢皇上还记得奴婢,奴婢受宠若惊……”郑怀忠不知道是真感动,还是假感动,眼睛就红了。
“呵呵,朕对那个木棉花的印象可是很深刻呢,你好像是这宫后苑的总管是吧……”这京城的太监实在太多了,要让皇帝记得每一个人的名字,干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在册的太监,可以组建一个太监军团呢。军团长能记得军团里每一个人的名字吗?显然不可能。所以,崇祯也不可能记得那样多的太监谁是谁,谁干什么,能对你有一丝印象,那都是你造化。
“启禀陛下,奴婢不是宫后苑的总管,奴婢是内官监的掌印太监……”郑怀忠努力的解释着这宫后苑和内官监的区别。
“内官监?那是干什么的?”杨改革一边问郑怀忠话,一边走在宫后苑的路上,挽着皇后周婉儿的手,慢里斯条的游玩着。
“启禀陛下,内官监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郑怀忠一口气把自己管那些东西给背了出来,从这一点看来,能从一个太监军团里出类拔萃,做到掌印太监(正式职务)的位置上,都有点本事的。
吓!杨改革吓了一跳!活脱脱的一个顺口溜,这内官监也太牛B了一点吧,管这样多的东西?
杨改革猛然想起来一样东西了,“内廷”,这内官监就属于内廷,作为和外廷相对应的“衙门”,自然是无所不包,样样齐全了了,否则,这内廷不是白叫了?杨改革记得这内廷的原则性,那不是一般的强!这内官监必定会对应外面一个衙门。
“这……内官监是对应外面那个衙门啊?”杨改革就直接问了。
“启禀皇上,内官监对应的是‘工部’……”郑怀忠说了句很牛B的话。
杨改革惊异!感情自己还没看出,眼前这位太监,还是“工部尚书”呢。杨改革好奇的看了看这郑怀忠,实在不能把他和工部尚书联系起来。
杨改革心想,难怪这文臣和太监们斗得死去活来,不共戴天,看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