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第4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汗高见大汗厉害啊”范文程立刻称赞道。
“嗯,就如此吧,文程拟个方略,看如何撤走,画一个线,看撤到哪里比较合适,该放弃的就放弃吧……”黄台吉故作轻松的说道,其实,心里相当的沮丧,一直以来的自信,在这次镇江堡之战中,被击的粉碎,一向自诩、自负,却在这次大战之中,只能作为一个棋子,连上桌子和别人下棋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打击相当的大,这次大战的后果就是后金放弃金洲、复州、盖州大部,一直到凤凰城,一直到宽甸这样一块广大的地方,都将无法再支撑了,都得放弃,否则,和mao文龙对峙,光是支持的粮草,他大金都支撑不起了。
“喳……,文程遵命”范文程说道。
“另外,乘着如今江水降下去了,留一半人马继续围困镇江堡,其他各部轮流到朝鲜那边打草谷,谁抓到的,拿到的,就归谁,抓回来就不再赶到镇江堡去了,都赶回家吧,等大伙都打满了,咱们就回盛京去……”黄台吉面sè有些沉寂的说道。
范文臣听得心中砰砰直跳,看着黄台吉面善,其实心里,也是这般yīn毒啊和朝鲜反正是撕破了脸皮,临走了还要抢一把朝鲜,在明朝这里没讨好,在mao文龙镇江堡这里没讨好,却要在朝鲜人哪里补回来。
“喳”
“喳”
“喳”旁边几个黄台吉的心腹,听得眉飞sè舞,立刻跪下里答应,在这里啃镇江堡这块硬骨头,已经磕掉了一嘴的牙,如今,好歹也可以在朝鲜哪里吃几块rou了。
沉寂多日的后金大营,这回,终于是传出一阵欢笑了。
……
一大早,杨改革就起了个早,昨日轻松的通过了传九边的事,自己的行动,又向前了一步,这无疑是值得高兴的。所以,今天,杨改革一大早就起来了,准备早早的去办公,心情好,人就有动力。
“大伴,今日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杨改革jīng神,心情极爽,问王承恩。
王承恩疑huo了半天,才道:“回陛下,今日似乎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有一件事,不知道陛下……”
“哦,什么事?”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陛下可记得传九边的事?”王承恩道。
“知道啊可有不妥?”杨改革问道,以为王承恩现了什么不妥的地方。
“陛下,今日有人上奏疏,为熊廷弼申冤求情。”王承恩道,其实,这种事根本算不了什么事,如果不是这件事和皇帝昨日那个传九边能挂上一些勾,王承恩未必会跟皇帝说这事,在没什么大事的情况下,说说这事,就看皇帝的心情了,边说,边给杨改革找奏疏。
“哦,为熊廷弼申冤?”杨改革凝眉思索起来,熊廷弼的事,杨改革知道一些,传九边就是说的他的脑袋,虽然战败他有责任,但是被传九边,这确实有些过了,何况,战败的直接责任人王化贞都没这待遇,明显的,对他的惩罚,过了些,明显的,对他的处罚,掺杂了很多其他因素。
杨改革没有心思过多的想这件事的内幕,想了想,自己这立军威,多少还是搭上他这颗脑袋的便宜,要是没有他这个脑袋传授九边在前,自己想给边军立威,还找不到这样合适的借口,算起来,熊廷弼这颗脑袋还是帮了自己的忙的。
稍稍的翻看了一下奏疏,里面说的东西,杨改革没太大的心思去研究,凭自己的直觉,不说别的,传九边确实是过了,这颗脑袋帮了自己的忙,这就够了,其他的,自己未必要深究。
想明白的杨改革道:“嗯,朕知道了,熊廷弼的事,确实有些冤屈,熊廷弼的那颗脑袋,也就让他儿子收回去,好好安葬吧,其他的事,就不要提了,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对了,大伴,你另外悄悄的给熊廷弼的儿子送五百两银子去,好好的安慰一下,让他儿子振作起来,俗话说,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为他父亲熊廷弼申冤,莫过于以实际的功绩来证实,这比什么都强,他父亲是在战事失败上跌倒的,朕希望他,希望他家能从这方面爬起来……”
杨改革想了想,就如此吩咐了,前面那是凭直觉觉得熊廷弼这种处罚有些过了,后面,纯粹是感谢熊廷弼那颗脑袋,没有那颗脑袋传九边在前,自己也无法效仿于后。
做人,要学会感恩。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臣与小将
第四百三十二章大臣与xiao将
这几日,整个明朝都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
杨改革也不例外,整个人jīng神了不少,处理朝政的劲头也足了,每天都是按时的上班,勤勤恳恳的处理政事。
今日,杨改革更是jīng神十足。
徐光启那里传来好消息,陕西的番薯即将收获,估计收获颇丰,按照原先的估计,十万石不成问题,徐光启特意说明这个情况,除了说明情况之外,就是询问、催促之后怎么办。
杨改革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高兴得跳起来,这番薯果然是个逆天的好东西,在这种灾荒的年景里,居然可以逆势丰收,这无疑说明,番薯是对抗干旱的法宝,无疑说明,明末的干旱灾荒问题,遇到了克星,事实证明,番薯值得大面积推广,值得强行推广。这无疑,对自己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事,是件相当值得高兴的事,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强行推广、种植番薯了。
“这几日,当真是双喜临mén啊”杨改革美滋滋的说道。这几天,不光是镇江堡大捷的消息传来,更是传来了这种更让人高兴的消息,杨改革都乐得找不到北了。
“陛下洪福,天佑我大明啊”王承恩笑着奉承道,这是自内心的笑,看着皇帝前些日子的煎熬,自然明白皇帝这几日是如何的开心。
“哈哈哈……”杨改革哈哈大笑起来。
步辇的队伍直奔文华殿。
如每日一样,先高呼万岁,然后才开始议事。
“今日有一件天大的喜事,诸位猜猜,是什么。”杨改革一开场,就说这件事。
“陛下,可是说满桂,满都督那边的喜讯?”一个大臣立刻猜到,如今北边的战事,喜讯接连不断的传来,除了镇江堡方向,满桂那里也接连上了不少奏疏报喜。
杨改革摇摇头。
“陛下,莫不是那股票……”一个大臣猛的问道,问了半截,后半截就不敢说了,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意思,股票不就是说琉璃斋的股票么?这件事,皇帝赚银子已经赚到不行,看得众臣眼红,当然,除了嫉妒之外,很多大臣都跟着赚了不少银子,一听皇帝说天大的喜事,一下子就联想起这件事来了,以为琉璃斋的股票又大涨了。
杨改革又摇摇头,琉璃斋股票的事,虽然确实是值得高兴,确实是很重要,但是,那都过去多久了?这些大臣的脑袋里,想的东西,怎么跟自己不一样呢?
“陛下,莫不是东虏那边的事?又有了重大变故?”一个大臣猜到,如今说得上天大的喜事的,就是镇江堡了,不过,那都是几天前的事了,没必要今天还说那事啊除非东虏那边出了重大变故。
杨改革又摇摇头,这群大臣虽然说的都是喜事,但是,却没人猜中。杨改革叹息,看来,这朝中大臣脑袋里的东西,跟自己不一样,看问题,想问题的方式,和自己有差别。
众臣都望着皇帝,不知道皇帝说的是那件事,如今要说喜事,蛮多的,除了镇江堡大捷,满桂那里的战果也蛮丰硕,今日围个部落,明日收编一个,也都可以算得上喜事一件;皇帝卖那个什么琉璃斋的股票,已经赚到不行,这让大臣们眼珠子红得很,对于皇帝来说,也是喜的不能再喜的喜事,不过,那都是“很久”的事了,今日皇帝这般高兴,莫非皇帝又赚大钱了?……这些都是喜事,不过要说天大的喜事,莫过于镇江堡大捷了,不过,镇江堡大捷不是前两天就说过了吗?难道又出了什么大事?或者说东虏伏地投降了,要求内附?彻底解决了东虏这个问题?众人不住的揣测着,倒是期待皇帝爆点猛料。
杨改革倒是想让众臣跟自己一同高兴,不过,自己说了半天,却没人接下话茬,看着大臣们疑huo的表情,似乎不知道自己高兴什么,似乎不知道自己说的天大的喜事是什么,杨改革有些失望了。
“徐师傅上奏疏上说,陕西今年赶种下去的番薯,丰收在即,完成十万石的既定目标,不成问题,有些州县,还能额完成……”杨改革将自己认为是天大的喜事说了出来。
“陛下可是说徐子先番薯丰收在望之事?”施凤来问道。
“正是,没料到,在这种干旱的季节里,这番薯这东西,居然可以逆势丰收,无惧干旱,这当真是老天爷赐给我大明的救星啊”杨改革刚开始的兴致勃勃,到现在已经没剩下多少了,自己认为天大的事,在这些大臣眼里,不算什么。
“那还得多亏了陛下圣明,目光如炬,能现这种天赐宝贝……”一群大臣见皇帝是为这事如此高兴,也不吝啬的将马屁奉上,说实话,这事虽然是喜事,值得高兴,但是却比不上镇江堡大捷,更无法跟皇帝卖股票赚的银子相提并论,当然,不可否认,这也是个喜讯。
“嗯,先前就有过定论,按照番薯的产量定优劣,优秀的嘉奖,升官,不能完成任务的,该训斥的训斥,该去职的去职……”杨改革有些无味的说道,如此的喜悦,却无法同享,无疑是件郁闷的事。
众大臣这才想起来,先前确实有过这个定论,种番薯抗旱抗灾,还是老早以前商量赈灾的时候,徐光启提出的办法之一,后来陕西的情况紧急,干旱、民变已经到了一触即的地步,所以,才有这个种番薯,对抗干旱,以番薯产量定优劣的事。种番薯种的多的,考核可以给优,可以优先升官,前几名,是一定升官,办事不力,番薯产量低的,甚至可能丢官,这是一种刺jī粮食增产的应急办法,当时确实轰动一时,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事也就慢慢淡下去了,何况,这京师之内,这皇城脚下,生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吸引眼球的事实在太多,这个事,过去几个月之后,人们渐渐的给淡忘了,今日皇帝提起来,众人才想起来,当日还嘲笑什么“当官不如种番薯”,现在又得提上日程。
“启禀陛下,臣以为,既然当日已有定论,那如今收获在即,自然应当按照当日议定的办……”一个大臣出来说道,这个事,如果放在以前,那绝对是一件轰动的不行的事,必定会被众人持续观望,看看谁的番薯种的好而升官,不过,如今吸引人眼球的事太多,让人费脑子想的事太多,这种事,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嗯,那如此,就让吏部、都察院派员,与司农司一起前往陕西各州县,验证各个州县的番薯产量吧,注意严防有人从中nong虚做假……”杨改革有些无味的说道。
大臣没人说什么,应了下来,毕竟这事,早已商定好了的。
杨改革很无味,本想借着这次番薯丰收,把全国推广番薯的事跟大臣们说一下,争取大臣们的支持,用行政力量强行的将番薯在极短的时间里推向全国,增产食物,以对抗天灾,不过,给今日这事一闹,杨改革就没那个心思说了,或许,在这群大臣眼中,种番薯这事,根本不算什么,就是一好笑的玩意。
杨改革叹息了一口气,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