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58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8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另外一大臣也出来接帮:“启禀陛下,臣也认为如此,节约可以,但是,用这种竹笔写字,实在有失我等臣子,天下读书人的体面,让天下人耻笑我等……”
    其他大臣也纷纷接言,对这种观点表示支持。
    “……是啊!陛下,使用毛笔写字,是天下文人的固有传统,为何无端的抛弃,用那可笑的竹管写字?实在有失颜面……”
    ……
    “……是啊!陛下,臣也赞同节俭节约,但反对用竹管笔……”
    ……
    “……是啊!陛下,把老祖宗的传家宝都丢光了……要不得啊!……”
    下面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绝大部分都是赞同节约用纸,认为缩纸,写小字可以,但是放弃毛笔,改用竹笔,是不可能的。
    杨改革心中晒道:切!又不是我和你们战斗,你们怎么老把口水对着我喷,你们的对手该是刘吉善才是。这里是“圣斗士”大混战,我可不是“圣斗士”,别找错了目标。
    “刘爱卿,你可有何话要说?”杨改革很聪明的把众大臣的火力转移倾泻到刘吉善身上去了。
    ……
    “圣斗士”刘吉善不慌不忙的站出来,身上的“气场”相当强大,看得出,小宇宙已近接近饱和了,看样子,是准备用大招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诸位大人说话有误。古语说:‘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可见,笔,自古以来,就从来没有规定只能用毛笔书写的,既然染墨成字,就是笔,为何能用毛笔,就用不得这竹管笔?”刘吉善看样子也是博览群书书的,说起话来也是头头是道,引古证今。
    刘吉善这话一出,下面那群大臣中很多都没话说了,刘吉善没说错,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既然都是笔,毛笔写得字就用毛笔,竹笔写得字,为何就用不的?也就没有了什么有效的反对理由了。至于什么文人的传统,祖宗的传家宝这类言辞,纯粹是吃饱了撑的。我们讨论的是道理,不是耍泼撒疯。
    而道理,从来都要在“古书”“圣贤书”中寻找。
    一位大臣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敢问刘大人,这句话的出处。”
    好,来了一个考据党。杨改革巴不得越战越激烈越好。
    “启禀陛下,此话的出处在西晋崔豹《古今注》。”刘吉善的战斗力果然不错,稍稍爆一下小宇宙,战斗力就大涨。
    这次出击,该是什么?一下此让很多大臣哑口无言了。难道是“天舞宝轮”?带有结界,剥夺别人说话的能力?很多大臣被这招征服,开始不作声了。杨改革在心里嘀咕着。
    ……
    一群大臣虽然还是反对,但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似乎中“圣斗士”刘吉善的“天舞宝轮”,被封闭了五感。没了说话能力。
    半响,一位大臣走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物乃竹子做成,易损坏,写字多了,笔尖磨平,又要重新更换,十分的不方便,消耗更大,其实不能节约多少开销,且,笔尖易划破纸张,会浪费更多的纸,实在没什么用……”
    这位大臣的战斗力还可以,居然可以从刘吉善的“天舞宝轮”中挣脱出来,看得出,也是一位顶级的“黄金圣斗士”了。
    也还了刘吉善一击,这一击的威力,尚可,但是攻击身处“天舞宝轮”结界中的刘吉善,就没有什么威力了。
    刘吉善回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笔制作简单,就算损坏,贫寒之家的学子,也可以自行削制一支,丝毫不费力。何来浪费……至于笔尖划破纸,臣以为,爱惜纸与书的人,自然会认真削笔,不会让笔划坏纸张的……”
    刘吉善果然够劲,几句话,就让这位顶级的黄金圣斗士的攻击没有丝毫的效果。看来,这刘吉善的“天舞宝轮”威力果然够劲,就算是顶级黄金圣斗士的致命一击,对他来说,也不过是骚痒痒。
    杨改革心里排算道:你这样一个黄金圣斗士的攻击不给力啊!根据《圣斗士》里写的,要攻破“天舞宝轮”的结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禁招“ae”。
    ……
    中了刘吉善“天舞宝轮”的众大臣们,沉默了,接着,做了一个危险的动作,一同跪倒在地。
    杨改革大惊!这是什么意思?准备放大招?这个姿势,是那招?难道你们准备使用圣斗士的终极奥义:ae。
    这可是连神也嫉妒和惧怕的招式啊!
    果然,“圣斗士”们是准备“ae”了。一个个都跪在地上,口呼:“……臣等反对。”其他的什么也不说。说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纯粹的反对。
    杨改革一看,心中大惊,一溜的大臣跪倒在地,排成一串,一个接一个,状似使用圣斗士终极奥义“ae”的前奏啊!这可如何是好,细细一数,居然有几十位“圣斗士”一同使用“ae”,这一招放出来,连地球都要被你们轰掉啊!杨改革大惊!为了地球的安全,世界的和平,连忙阻止这群“圣斗士”同时使用终极奥义“ae”。
    “此事就算暂且揭过,不提了。众爱卿起来吧。”杨改革也惧怕如此之多的“圣斗士”一同使用圣斗士的终极奥义“ae”,连忙阻止了“圣斗士”刘吉善继续释放“天舞宝轮”。这次战斗,算是“ae”打败了“天舞宝轮”。
    但是,战斗没有结束,众大臣作弊,使用了禁止使用的“ae”攻击“天舞宝轮”选手……

第七十四章 出宫
    杨改革被众大臣的大招给“吓着”了,“ae”啊!,这可是连神也畏惧的招数。还只摆出了一个姿势,就有如此的威能,要是真的完全释放出来,那可还得了?
    杨改革吓得连昨夜百度了半天,准备今天戏虐这些npc的重要节目也不敢用了,草草的说了几句,立刻散朝,转身就跑。当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落荒而逃。
    刘吉善的“天舞宝轮”被“ae”打败了,顺带着波及到了杨改革这个皇帝,杨改革居然都施展自己的招数,立刻结束早朝,结束这“圣斗士”大混战。为了地球的安全,世界的和平,不能让这样多人同时使用的“ae”完全爆出来。
    出了太和门的大殿,杨改革心中才平静下来。思索着,今日早朝的得失,刘吉善的战斗力够强劲,群攻招数频,就单体攻击和防御力来说,已经到了极限,单个“圣斗士”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但是遭遇了不要脸的“ae”打法,也落得一个战败的结果,顺带波及到自己,当然如果自己不支持刘吉善,对自己没一点影响,但是杨改革必须支持刘吉善,否则,刘吉善被“ae”轰杀了,自己就没人和群臣战斗了。
    当然,战斗还没有结束,刘吉善虽然战败,但是虽败犹荣,败在神也惧怕招式下,也不算什么丢人的事。完全可以收拾收拾再来。
    嗯……下回,要和那些大臣签一个《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ae”的公约》。不然老是用这种耍痞,作弊的方法,战斗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思索着,找皇后玩一会去,然后睡一会,下午去孙师傅那里,培养枪杆子……
    那群大臣,见皇帝走了,这早朝也就散了,还跪在地上就没什么意思了。三三俩俩的出了太和门大殿。
    有的还顺带拿了一支笔回家。准备看看,研究一下这个笔到底能不能用。
    今日在早朝上,虽然同大家一同使用了禁招“ae”,但很多人也都是被胁迫的,自己的那一伙跪了几个,自己不跪,日后如何相处?所以,也就被胁迫的使用“ae”。但是,事情明显没完。这笔,到底能不能用,会不会推广,还没个定数。看来,得回去研究研究这竹管笔了。很多时候,不能义气用事,事情,还要靠道理,靠效果才有用,光是凭着一张嘴说,是没有什么用的,皇帝也不是傻子,惹火了他,配到外地去,得不偿失啊!
    很多人存了心思,偷偷的拿了一支笔回家研究去了,有的则是思索着,又细细看了那笔一回,记下那笔的特征,估摸着,偷偷顺带一只不好意思,准备回家了找下人做一只,看看到底效果如何。
    这刘吉善的话也没说错,从古至今,就没有哪位圣人说过只能用毛笔的,蘸墨成字就是笔,毛笔写得字,那竹管笔照样能写字,为什么就用不的?想当年,孔圣人还用竹子当纸写字呢,也没见现在谁还在竹子上写字。可见,这东西,从来就不是注定该用毛笔写字,何况,那竹笔写的字,字迹细小,也算工整,当真能节约用纸,何况改用小字书写,基本已成定局,那竹管笔,也就不见得上不得台面了。这该站在那边,帮那边说话,还得悠着点啊!
    刘吉善一个人还是信心爆棚的站在一边,看着一些同事拿笔回去,琢磨的琢磨,嘴角不免带起一丝微笑。
    下了朝,杨改革忙自己的去了。
    整个京城却有点不寻常,木匠不够用啊!全京城的木匠都开动起来,制作这竹管笔,笔身是竹管,笔尖纤细,带有耳舌,圆滑得很,最奇特的是笔尖中间有缝,供墨水流出,可以持续写字。
    这竹管笔的产量,一下子从几支,暴增到几百支,几千支。虽然这还没定性用不用竹管笔,但是对于竹管笔的关注,已经让它名声大涨。
    为啥要制作这笔?原因还不是很简单,要在朝堂上争个胜负,你不把这东西研究透,如何战胜对手?研究透,如何不制作几支看看效果到底如何?到时候该站在那边,帮那边说话,心中才有数不是。
    这个被关注的效果,是准备推广竹管笔(钢笔)的杨改革没想到的。
    这件事,也就成了京城里的怪谈,京城里的人都议论纷纷,讨论着皇帝的奇怪的想法。看来,这朱家的子孙,个个都是独立特行的人物啊!
    ……
    太阳依然升起,一天又过去了。
    崇祯元年的三月初四。
    杨改革上午完善了一下上次百度回来的利器,下午就准备出宫,去看看玻璃弄得如何了,想起那小娘子的滑嫩小手,杨改革就觉得这小手一直在朝自己招手。
    照样,一身巾服大帽。带着王承恩这个管家就出宫了。当然,跟班,保镖什么的肯定少不了的。
    本来是直奔琉璃厂去的。
    路上杨改革瞧着街坊热闹,一不小心,转入一街巷,偏离了去琉璃厂那固定的线路。这让负责保卫的人急出一身的冷汗。
    这街巷里很是热闹。酒楼,布店,药铺,都有,卖包子,看相的,说书,杂耍摆摊的的也有。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由于临近恩科,又是士子们聚聚的地方,所以,一些和杨改革差不多打扮的人也比较多,头戴大帽,身穿巾服,只是颜色不一,有偏蓝,有偏绿,有偏棕色,唯独没有黄色。
    杨改革也是兴奋,有幸来这明朝古香古色的街道逛一番,也不枉来这明朝一番。到这里里看看,在这里摸摸,还买了几个包子准备吃一吃,看明朝的后世的有什么区别,骇得王承恩连忙抢过,亲自试吃一番,虽然包子没毒,但是也不准备给皇帝吃,眼巴巴的,可怜的看着皇帝,好似再说皇帝不要在外面吃东西,由于吃的太急,噎着了,脖子一伸一伸的。杨改革看着王承恩这样一幅模样,只好笑笑,表示不吃了。
    一个大大的“茶”字,被一根竹竿挑起来,飘荡在空中,远近都看得到。杨改革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