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052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052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婢遵命!”王承恩又答道。
    ……
    从平台出来的百官,更是对这次晋商谋逆案议论纷纷。
    “乔大人,此次晋商案,您如何看?”一个官员抱拳向另外一个官员请教道。
    “此事非同小可,陛下……那些晋商,着实该杀……”这名乔姓官员原本准备说陛下所谋非小,可话到嘴边,又改成那些晋商该杀了。
    “这倒也是,没料到,我朝居然会有这样不知廉耻,认虏作父的人,数祖忘典啊……人心不古,人心不古……,这些坏我朝大事的人,着实该杀……呵呵呵,这次,想必陛下又可以抄到不少银子吧,这可是一大笔银子啊!我说乔大人,我怎么觉得,陛下这是没银子,想nòng几个银子huāhuā?乔大人如何看?”这名官员长叹了一声,感慨道,也说出了自己的猜想…——皇帝没银子huā了,想要nòng银子。
    “这……那是,那是……”这名乔姓官员根本就没想过皇帝是为了银子而干这事,听了这个官员的猜想,楞了一下,嗯嗯腾腾的应承过去了,别过这名官员,加快了脚步,几步赶上前面一位大臣,这才放放慢了脚步。和这位大臣对看了一眼,两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焦急和疑huò。
    “韩兄,此事,你如何看?”乔姓官员带着不信,疑huò问道。
    “晋商通虏么?该死……”韩姓官员丝毫没有犹豫的就答道。
    “……仅仅就是一个晋商?就是为了抄点银子?”乔姓官员补充的问答,刚刚那个官员跟他提的银子的事,他也顺着说了出来。
    “……银子?……,或许吧……,不过,谋逆之事,向来会牵涉朝堂,就怕不是为了点银子啊!如果仅仅是晋商通虏,那还好说……”这个韩姓官员也楞了一下,他还真的没仔细考虑过皇帝是为了银子的事,这下,心中更加的míhuò了,这事透着蹊跷和玄乎,或许,真的仅仅是一桩普通的谋逆案而已,如果真的要以此案牵涉到朝堂,那皇帝也不会如此干脆就答应三法司介入啊!应该是强硬的一直以锦衣卫独办此案才对。
    “……唉,不管会如何,这三法司还是得尽快的去山西啊!这人选,陛下让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自己推选,这事,还得尽快啊!”韩姓官员猜不透其中的缘由,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再说。
    “这倒是!”乔姓官员附和道。
    ……
    晋商谋逆案的爆发,在京城犹如刮起了一道旋风,迅速盖过办学,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听说了吗?正是因为晋商通虏,所以,近年我朝在关外才会一败再败啊!”茶楼上,几个人一边喝着茶,一边热议如今京城里最热门的话题。
    “这事,我看啊!八成就是那些晋商干的好事,想七八年前,咱们大明在朝鲜打倭人的时候,可没那样废,那有输得那样惨的?可怎么一到打东虏,就不行了呢?我看啊!八成是那些该死的晋商走漏了消息,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东虏把咱们大明的底细mō了个一清二楚,怎么会不赢?那些人啊!该杀,好在如今圣明天子在位,那些该死的,才会被挖出来,不然,还不知道要败到什么时候呢?搞不好,还真的让他们的jiān计得逞,咱们都得做野猪皮的奴隶呢……”立刻有人接过话茬,高声谈论起来,也不怕,反正如今整个京城都是在议论这件事。
    “唉,惨啊!要是早点把那些人挖出来,我大明在关外也不会那样惨……”有人感慨道。
    “这还用说?唉……,那个惨,你们是不知道哇,我家隔壁有家邻居,就是从辽东逃难过来的,如今在工场里做工,听说了这个消息,全家整夜整夜的嚎啕大哭啊!那哭的那个伤心,唉……连我媳fù也跟着落泪,说可怜,……这些该死的晋商,着实可恨……,唉,多少人家破人亡,都是因他们而起啊!……”另外一个人也立刻附和道,并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八卦出来,将辽东战败的责任一股脑的推到晋商身上。
    “唉……”围在一起议论的人听了纷纷作惋惜状。
    “依我看啊!圣天子应该立刻将这些人抓起来,活剐了,让辽东那些人吃他们的ròu,喝他们的血,这才解恨,看他们以后还当不当汉jiān……”立刻有人提议,虽然没人应答,但是,看大家的意思,也都是不反对这样的。
    “哎……,你们听说了没有,听说,就连前去办案的锦衣卫,都直喊抗不住,搬救兵呢,这次,怕是有不少人要人头落地……”这几个人沉默了一会,又有人说道。
    “……嘘……,听说,这事,牵连大着呢,听说牵连到边将了,甚至朝中的大臣,这事啊!如今说这个还早着呢……”另外一个消息灵通的悄悄说到。
    “牵涉到边将这个我信,不过,要说朝中大臣,这未必吧?”立刻有人不相信的打听道。
    “嘿嘿,你们也不想想,这东虏起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有些年头了吧,那边将边官就不会升官?就没有一个钻进朝堂里的?”有人立刻爆料。
    “嗯……”
    “嗯……”几个人都点头作将信将疑状。
    “嘘……,嘘……”立刻有人提醒,这事说过头了。
    几个围坐在一起喝茶的人,又转身看了看四周,见没人注意他们,又继续喝茶。

第四百五十九章 感动出的国策
    第四百五十九章感动出的国策
    晋商谋逆通虏案依旧是整个北京城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朝堂之上,通过了三法司介入晋商谋逆案,杨改革轻松了下来,这第一步自己已经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了,接下来,就该做第二步了。
    “陛下,施首辅到了,可否要见?”王承恩看着气sè不错的皇帝,也跟着高兴,笑眯眯的禀报道。
    “见!”杨改革正在悠闲的喝茶,盘算着自己的算盘接下来该如何打,听见王承恩说施凤来到了,立刻就见,这好戏,要一出一出接着登场了。
    “臣叩见陛下!”施凤来进了暖阁,就小心翼翼的行礼,在施凤来看来,皇帝必定是暴怒,必定是气急败坏,必定是气sè不佳,可他抬头悄悄的望了望皇帝,这可就怪了,皇帝的气sè没自己想的那般差啊!
    “免礼了,坐吧!”杨改革笑着示意道。
    “谢陛下!……”施凤来小心翼翼的坐下,见皇帝的神sè没有异常,脸sè也不差,不像是对晋商谋逆案有多恼火的样子啊!
    “……陛下,都是臣失职,以至于出了晋商谋逆通虏这种大逆不道的事,还请陛下责罚……”施凤来mō不准皇帝的意思,准备探探皇帝的口风。
    “那些个晋商?朕还没看在眼里呢,连他们的正主子东虏朕都打得告饶,何况是东虏底下的几个奴才?几个商人,还落到了锦衣卫手里,能掀起什么风làng?说实话,朕也就是当时有些气恼,现在看来,朕如此气恼,倒是高看他们了,朕现在对他们是不屑一顾啊!”杨改革轻松的说道,确实,那些人只不过是自己手里的棋子,如今到了锦衣卫的手上,更是死人一个,自己犯不着为什么生气。
    首辅施凤来明白皇帝为什么不气恼了,又连连道:“……都是陛下圣明,洞悉了他们谋逆,这才没让我朝遭受更大的损失,不过臣仍请陛下责罚,陛下不是说,这事涉边将吗?更何况,臣在外面听说,……听说……”施凤来胆子很小,在外面听说这事还可能牵扯到朝堂,他更是害怕,生怕皇帝把这些责任推到他脑袋上,虽然他相信皇帝不会这样干,可也保不准别人会这样想,朝堂上出了这样大的“丑事”,是需要有人出来负责的。
    “……听说什么?仔细说来。”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臣在外面听说,这事还涉及朝堂之上,所以臣,……臣觉得愧对陛下,未能识破忠jiān,让jiān人hún入了朝堂……”施凤来不是皇帝的真正心腹,不知道皇帝在干什么,对这里面的“内情”一窍不通,乘着皇帝召见,特意来试试皇帝的口风,这事,如果硬要栽在他脑袋上,要他负责,他如果没人保,他就得滚蛋,所以,施凤来倒是很在意皇帝的看法。
    “呵呵呵……,首辅无需如此想,这事,朕从来不觉得是首辅的错,首辅只要记得,这帝党前面,有个帝字,朕自然会为你遮风挡雨,些许小事,首辅无需挂怀,……”杨改革一看自己这位首辅小心翼翼,畏缩的样子,就大致猜到这家伙的心思了,说白一点,就是个没主见,没胆识的人,杨改革现在,都开始有点鄙视这个首辅了,原先杨改革在不熟悉朝政的时候,还觉得这家伙还有点用,可如今,杨改革对朝政已近基本熟了,倒是越发觉得这首辅没用了,不过,没用归没用,没用也有没用的好处,好任自己摆布。
    “谢陛下开恩!臣明白了,一定将帝党二字铭记在心。”施凤来立刻谢恩,得了皇帝的准信,他倒是安心下来了,说实话,他就是想在皇帝的庇护下好好的干几年首辅,要不是皇帝招他进帝党,他可没信心干这个首辅,如今的世道,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太luàn了,还是在皇帝的庇护下干点成绩的好,也好来个青史留名。
    “其实,朕倒是要谢谢那些个晋商,首辅不觉得,这谋逆需要抄家吗?这抄家,不就是银子么?朕最近手头有点紧,这些人,倒是自己跳上案砧板了,首辅说是不是,呵呵呵……”杨改革看着这个畏缩的首辅,故意把气氛nòng得轻松一些。
    “这……,陛下……”施凤来汗颜,这位皇帝果然是个有想法的主,果然会生财,连谋逆这样大的事都如此看得看,这份豁达,可比自己强百倍。
    “……呵呵呵,朕今日近心情不错,想跟首辅讨论一下来年的国事,首辅坐吧,不用站起来。”杨改革心情相当不错,一切都按照自己预计的发展,这抄家,就是白来财,如何不高兴?
    “谢陛下!”刚刚因为紧张和畏缩而站起来的施凤来,再次坐下。
    “首辅,这里是徐师傅刚到的奏疏,首辅看看。”杨改革递过去一份奏疏,是徐光启写的关于推广番薯的,今年陕西的番薯,丰收了,所以,徐光启再次上奏疏,力陈推广番薯的重要性,恳请在皇帝在全国大面积,大力度的推广。杨改革看了,被徐光启的这种真正为国,为民的精神所感动,原本打算待自己彻底掌握朝政之后再说的,现在,杨改革准备把这件事安排进自己的计划里。
    施凤来接过去,仔细的看了,并且思索了一阵,才认真的道:“陛下,徐子先为国为民,乃是我辈之楷模啊!臣自愧不如……”施凤来看了徐光启这份声情并茂,有理有据的奏疏,也给感动了。
    “首辅对这件事,可有想法?徐师傅的意思是,要在全国大力的推广,或者说全力的推广,借鉴陕西的模式,将番薯的栽种和官员的升迁挂钩,或者说,和官员每年的评定挂钩,按照徐师傅的构想,如果能达成徐师傅说的,对于减轻天灾,抗旱,有相当大的作用……”杨改革道。
    “回陛下,臣觉得徐子先说得对,只要陛下支持,臣毫无问题。”施凤来立刻表态,虽然对徐光启的这份奏疏十分的欣赏,十分的感动,十分的看好,但是,他还得看皇帝的脸sè,皇帝怎么说他就怎么办,他可从来没打算自己去筹谋这件事如何办。
    “……”杨改革想笑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