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220部分

中华无敌前传-第220部分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18日,经过数天的猛烈轰炸和炮击,华沙已经一片废墟。当天下午,在证实了波兰王室及政府已经向苏联投降,且为了让残余的二十余万波兰军人不再作无意义的牺牲,波兰战役司令部经过商讨后,终于下达了投降命令。当天晚上,先是维什科夫集群向德军投降,接着在第二天,即3月19日上午10时,华沙战役集群也宣布投降。德军正式进驻华沙,波兰消失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 罗斯福的阳谋

德国对波兰的入侵,既震惊了世界,也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对于这一点,其实所有国家的领导人都做好了完全的心理准备,虽然对波兰的入侵导致了新世界联盟同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各成员国之间的互相宣战,但各国民众已经在早就有相当准备的各国政府的引导下,失去了应有的焦燥和恐慌。人们默默地承认这一事实,也默默地作好了承担更多苦难的准备。

3月19日,当波兰的战事除了德军对波兰零星的抵抗进行清剿外,整个波兰开始逐渐平息下来。苏联成了此事最大的赢家,他们不仅收回了曾被波兰抢占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还俘获了整个波兰王室和政府,更重要的是夺取了波兰的国库。当然了,由于政治理念与意识形态的截然不同,波兰王室的处境也非常糟糕。苏联政府计划在原波兰政府中扶持部分同情无产阶级官员组建新的波兰政府,而将原来的波兰王室和地主政府彻底抛弃。

不仅如此,苏联政府还准备将波兰王室及地主政府送到集中营里去,以作为对波兰政府曾经占领苏联领土的惩罚。苏联政府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英美等国的严重不满,丘吉尔说服罗斯福,两国政府共同致函苏联,要求苏联立即将波兰王室及政府送到英国,同时要求苏联政府归还波兰国库并立即停止组建波兰新政权的事宜。

斯大林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人,他对波兰政府趁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力量薄弱之机,夺占西白俄罗斯及西乌克兰地区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因此,斯大林立即作出强烈反应,坚决反对将波兰王室及政府护送到英国的建议。

三方经过数次电报往返的协商,让罗斯福和丘吉尔意识到一件事情:只有全力支持苏联对中国发动进攻,苏联才有可能“释放”波兰王室及政府。即使如此,夺取的波兰财富也甭想从斯大林口中吐出来。

斯大林的这一表态也让罗斯福与丘吉尔之间产生了分歧。虽然两人都认为苏联是以此为要胁,迫使两人同意苏联加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但就苏联加入军事同盟后的主攻方向上,两人始终谈不到一块儿去。

由于就在三方就波兰政府处境一事互相试探之时,意大利和法国军队已经开始进行对埃及英军进行军事打击的准备工作了,所以英国人强烈要求苏联一旦加入军事同盟,就立即进攻德国。而罗斯福则认为:苏联进攻中国,可以迫使中国将军事重心放在中苏边界,而减轻在太平洋上自由世界同盟的压力。也可以让美国能够从容地武装日本。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美英两国的分歧已经不再是应不应该让苏联加入军事同盟的问题,而是苏联在加入军事同盟后,军事进攻重点的问题。换句话说,苏联加入军事同盟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不可阻遏的事实。

尽管这一事实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领导人所明白,但希特勒却似乎仍然对苏联报有某种不可理喻的好感,尤其当斯大林将波兰王室国库里数目不菲的油画等古董送给希特勒后,这种好感更让人感到有些无法理解。当最高统帅部决策处讨论这件事时,我甚至认为,即便苏联加入军事同盟,德国也不会立即投入到对苏联的战争中去。

或许应该这样说,这是两个具有相同性格、相同执政手腕、相同强烈侵略欲望的领导人之间的特殊“友谊”。他们都对其它国家的领土、资源报有最浓厚的兴趣,都对征服其它国家和民族的英雄般的际遇有强烈的爱好,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同一类人。一种类似尼采那样的狂人。后世中,丘吉尔戏称斯大林为“斯大林大帝”就可以证明这一切。

作为自由世界军事同盟的中坚力量,美英日等国绝对不允许苏联玩这种两面三刀的游戏,他必须有一个非常公开和正式的立场。美日两国可以容忍苏联在加入军事同盟后,不对德国进行战争行动,但这一点又让英国人绝对无法接受。同样,英国人也能容忍苏联不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但必须用地面部队牵制住整个欧洲的陆军。

当然丘吉尔和罗斯福肯定能从蛛丝马迹中感受到斯大林与希特勒之间的“特殊友谊”,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当然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其实应该由中国与英美两国结盟,共同对付法西斯德国和苏联。这真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但也是一个无奈地存在。

为了迫使斯大林尽快表明立场,就必须让苏联尽快加入到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中去。这一点,罗斯福与丘吉尔没有任何异议,但关于苏联红军的军事力量使用方向上,两人都寸步不让,坚持自己的理念。对于罗斯福来说,可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的中国是一个更可怕的存在。

我心里非常清楚,如果真让罗斯福祸水东引,我们中国将面对世界上工业力量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美国和苏联的夹击。加上逐渐被美国武装起来的日本,我不认为中国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仍能在战争中获胜。从罗斯福断然拒绝丘吉尔要求苏联对欧洲开战的要求中,我甚至感到罗斯福已经放弃英国,而将实力更强大的苏联作为自己的盟友来对付中国。

这是个令人非常恐惧的结论,但目前的事实看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可能的结论。我心中感到害怕,我们中国不能在一开始就陷入两线作战中。这与我们最初的战略目标的决策不符合。而且这样算起来,整个欧洲在战争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只将面对已经日薄西山的英国这一个国家。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也是中国所决对不允许的。

由此看来,罗斯福的眼光还是很“毒”的。欧洲现在的海军力量在罗斯福眼里看来,如果不能接受中国为其建造的那批新型主力战舰,是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的。而其地面力量,面对茫茫的大西洋,除非他们会飞,否则,一定会在美国强大的海军面前丧身鱼腹。

唆使苏联对中国进攻,中国那被世人认为最强悍的陆军将被拖在西伯利亚。日本在朝鲜就可以缓口气。在朝鲜,中国军队只构筑了进攻出发阵地,而日军则构筑了相当完善的地下工事群在内的要塞群。这一点,中国知道,日本也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只要苏联一进攻中国,绝大部分精锐陆军将被吸引至叶尼塞河。缓过气来的日本就能被美国迅速武装,主动进攻没有良好防御工事的中国军队,胜算应该很大。真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中国没有2000万以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地面部队,失败是必然的。

至于欧洲那强大的地面力量,可以先去“消化”英国在非洲和中东的殖民地甚至印度。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中国也应该和苏联、日本打得筋疲力尽了,中国海军主力也会被美日两国海军摧毁。届时,美国再出动地面部队施加更强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屈服。随后,再聚集苏联、日本、英国(如果这时候英国还幸存的话)对欧洲发动最后一击。

在中国最高统帅部决策处会议上,我把洞悉罗斯福的想法说出来后,让在坐的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家都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立即敦促欧洲攻打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挑动欧洲与英美先进行战争。而目前最有效的“诱饵”就是中国手中的这10艘欧洲早就翘首以盼的主力战舰。当然,将罗斯福的这个“阳谋”通过某种渠道透露给丘吉尔也肯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会后,除了方乐与薛庆功立即着手发动一切手段,让英国人了解美国佬的计划外,我也亲自出面给墨索里尼、勒布朗和佛朗哥拍去电报,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发动对英军的进攻。并指出:由于五月份将会交船,如果欧洲不能在三月下旬发动军事进攻的话,苏伊士运河极有可能会在交船时仍在英国人手中。届时,欧洲派往亚洲的舰队将无法通过,并与新舰队会合,这是令人非常不安的。

同时,我还给希特勒专门发了一封长长的电报,首先祝贺他取得波兰战役的胜利,吹捧他是德意志民族的希望和唯一的元首。接着话峰一转,指出丘吉尔与罗斯福都已经原则上同意苏联加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届时,苏联将成为新世界联盟的共同敌人。因此希望德国能够做好同苏联进行全面战争的准备,以全面扼杀苏联这一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向欧洲“输出革命”的行动。再说了,苏联拥有如此庞大的矿产及石油资源,这一切都应该属于“伟大”的日尔曼民族和中华民族所有。

这番话也是在提醒希特勒,我们中国才与德国是一伙的。尽管希特勒与斯大林彼此“仰慕”,神交已久,但两国意识形态事实上的不同造成了两国根本上的敌意。加上苏联的资源,正是希特勒所垂涎的,所以德国应该尽快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不然,等其接受了美英等国的充分武装后,战争就更困难了。当然,我也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共同“瓜分”苏联。

但希特勒的回复让我感到一丝忧虑。他在回信中表示,谢谢中国朋友的祝贺,如果苏联加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他将自动成为欧洲的敌人。但目前德国国防军的主要力量将是在欧洲建立一个全面的共同体,将那些没有参加进来的欧洲国家们一起纳入到这个完美的大家庭里(看到这里,我明白他是指南斯拉夫、挪威等国)。至于主席先生您所说的资源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德国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种,无论如何,我们终就获得这些资源。

其实希特勒的意思很明显了,他认为能够获得苏联的各种资源,但并不一定非得进行战争。我开始静下心来,分析希特勒的想法。在后世中,希特勒对共产主义敌视和对犹太人的仇恨是同一级别的,而且对苏联的资源也一直虎视眈眈。按道理,只要苏联一加入军事同盟自动成为德国的敌人后,他将在第一时间发动对苏联的进攻。那么,目前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苏联同德国达成了某种包括欧洲国家都不知道的秘密协议。

这个秘密协议我几乎都能猜出它的内容,那就是苏联向德国提供大量的战略资源,德国则向苏联提供技术支持,并提供在苏联同中国的战争期间,不主动进攻苏联的安全承诺。从这种情况下看来,斯大林对罗斯福的想法已经非常清楚,“先亚后欧”的策略应该是符合苏联的利益的。希特勒的作法可以说是触犯了整个新世界联盟的利益,他敢这样做一定有所依仗。或许,他想趁着中国同苏联的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先从中国这里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再立即向苏联发动进攻。这样一来,希特勒一定会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会对他感恩戴德。或许,他根本就与罗斯福一个想法:一个强大的中国的存在,玷污了高贵的雅利安人世界,中国才是未来欧洲最大的敌人。

一想到这里,我心中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