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176部分

中华无敌前传-第176部分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整个战争期间,国际纵队的数量达到了3。5万人,但不要忘了,中国派遣了1。5万人,德国派出了5万人的“康多尔”军团,而意大利更是出动了15万人的兵力。

就双方所得到的物资来看,意大利向佛朗哥提供了近200亿里拉的援助,还包括飞机1000架、大炮2000门、自动武器1万件、步枪24万支、坦克900辆、汽车12000辆、拖拉机800台、潜艇2艘、驱逐舰4艘和许多其他军事装备。而德国则提供了差不多2。5亿马克的援助,还有200架飞机、1200门大炮、30万枝步枪、2万件自动武器和16000辆汽车。佛朗哥军队所需的石油有75%以上是美国石油公司供给的。佛朗哥和外国武装干涉军队中几乎全部军事技术装备都使用美国燃料。

而共和军呢,只能从苏联那里获得少量的武器装备,而且就算是这少量的物资,也经常由于港口被轰炸,或苏联船队在海上被拦截等原因不能按时到达。同时,也幸亏国际干涉力量并没有截上国际社会援助共和政府的药品、粮食等物资,不然,共和政府将会陷入严重的经济灾难。因此,仅从物资上来看,佛朗哥取得战争的胜利确实是必然的。

37年年底,佛朗哥军队及干涉军占领了共和军最重要的一个地区巴塞罗那,整个加泰罗尼亚工业区完全被佛朗哥军队掌握。至此,西班牙内战胜负已经非常明显的了。共和政府的垮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为此,我觉得中国远征志愿军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必要。而且经过近一年的实战,我们所需要的数据也应该可以掌握了。于是,12月5日,我下令让远征志愿军回国。

虽经过佛朗哥再三发电请求,但我仍以各种借口要求远征志愿军立即回国。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倒是巴不得中国军队早点离开,毕竟,两国在西班牙拥有较多的利益,不希望中国也来分一口。西班牙作为原料产地和投资的场所在经济上也是有利的。德国和意大利需要利用西班牙的钨、汞、铁和农产品进行军事准备。意、德的干涉还追求一个目的:结束西班牙的民主和革命发展过程,并在比利牛斯山脉那边建立法西斯专政。

从38年1月起,首先撤回的是远征志愿军的地面作战部队,他们先集中在毕尔巴鄂,然后乘船返回中国。最后离开的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他们又在西班牙进行了三个月的战斗,最终于4月底撤离。到了5月,全部中国远征志愿军撤离完毕,只有一些军方的评估小组和军工厂的技术人员还留在西班牙,他们的任务是对德、意等国的军事装备进行评估。

第一百四十二章 … 为未来的物资准备

中国远征志愿军离开西班牙后,虽然由于没有中国装甲部队作为主要突击兵力,而造成佛朗哥和外国干涉军队一时间的进攻受挫,但由于双方实力相差较大,所以,共和军仍然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到了38年12月23日,佛朗哥和外国干涉军队发动了全面总攻,原本已经受到极大削弱的共和军更加无法抵挡,而此时,共和政府内部的分裂进一步加剧了共和军的崩溃。次年3月28日,佛朗哥军队终于占领了马德里,共和政府被颠覆了。

随即,佛朗哥召开特别议会,建立独裁统治,法西斯政党也终于掌握了整个西班牙的政权。同年5月,欧洲宪章正式接纳西班牙,成为继德、意、法、比利时、荷兰、丹麦、卢森堡后第8个成员国。但西班牙却是欧洲宪章成员国中经济最薄弱的一个成员国。在整个西班牙内战中,有近150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更有近200万人逃往法国等地。国家工业及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几乎不能单独生存。加入欧洲宪章后,因为各成员国对其进行经济援助,才缓过气来。同时,由于法西斯的掌权,大力发展军备,使西班牙的工业生产能够迅速恢复,才逐渐摆脱了战争带来的经济衰退。

不过,中国参与西班牙内战的目的则已经达到。本次参加实战测试的装备,大到轰炸机,小到单兵武器,几乎所有准备装备中国军队的武器系统都拿到了西班牙战场上。虽然,中国远征志愿军也作好了许多安全工作,但仍不可避免地有部分不太重要且容易被敌方俘获的装备泄露了出去。

参加本次实战测试的地面武器系统中,33式轻型坦克和34式主战坦克的表现令人瞩目。33式轻型坦克在整个战争中,只被摧毁了3辆,其中有一辆是被共和军的飞机用炸弹摧毁的,地面武器只摧毁了2辆坦克。而且被飞机摧毁的坦克,还是因为该坦克抛锚后,被一枚投偏了50公斤航空炸弹鬼使神差地炸中。但33式轻型坦克的表现也是令人满意的。在整个战争期间,33式轻型坦克都被作为突击力量的中坚在使用。其强大的火力可以摧毁共和军的任何一种包括坦克在内的装车车辆,皮实的装甲则可以抵御任何一种共和军反坦克武器的打击,其优越的越野性能也在西班牙北部和西北部的山区里能有效使用。

在突破共和军在埃布罗河的防线时,33式轻型坦克穿越其南方的山林地区,出其不意地突入到防线背后,彻底撕开了整个共和军的防线。在奔袭途中遇到一个前往支援埃布罗河防线的共和军一个步兵团,担任突袭的远征志愿军的这个坦克营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这个加强了一个主要装备T…26型快速坦克连的步兵团,在仅经过短短二十分钟的战斗,全部13辆T…26被轻松摧毁后,就崩溃了。虽然说远征志愿军的坦克数量要高于共和军,但真正参加战斗的也只有一个坦克连,其余则进行包围或监视。

此战中,33式轻型坦克上的57毫米炮能够在1200米(受当时观瞄设备的限制)的距离上轻松地击穿T…26式坦克的主装甲,而T…26式坦克上的37毫米炮,在300米的距离上也无法击穿33式坦克的装甲。同时,33式坦克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比T…26式快速坦克更加突出的机动性。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坦克早在20年代就装上了无线通信系统,各级及各坦克之间可以实现基本的通信,能够更好地组织起各种阵形。而苏制坦克没有装备无线通信系统,即使有,也只是带队车上用于接收上级无线指令,根本不能协调各坦克之间的队形,只好依靠车长时不时钻出舱口用旗语和战前的训练来完成彼此的配合。但这些坦克上的乘员,大部分是西班牙人,他们的训练显然无法跟苏联红军士兵相比。

不过,此战也暴露出了33式轻型坦克的一些不足。首先,坦克在整体的防振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战斗中,唯一一辆突破到200米开炮的T…26型坦克击中的一辆33式轻型坦克,虽然没有贯穿主装甲,但巨大的冲击力,仍让车内乘员短暂昏迷,给正在用主炮瞄准镜观察的车长,造成了较严重的脑震荡。其次,33式轻型坦克的驾驶舱视野似乎不太宽阔,在整个战斗中,发生过3次驾驶员将坦克开进沟壑的事故,虽未造成战斗损失,但也让指挥官惊出一身冷汗。

34式主战坦克的表现就基本算得上是完美了。除了因为战斗全重较大,许多桥梁无法通过以外,34式坦克在其它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了33式坦克。由于西班牙的地形主要以山地及丘陵为主,几乎没有什么水网之类的地形,所以在整个参战期间,34式主战坦克活跃在战场上的每个角落。凭借其厚实的装甲,在整个战争期间没有一辆被击毁。而其创造的战绩却非常惊人:在夺取奥维耶多的战斗中,中国远征志愿军的一个坦克营突破一个由5个坦克营组成的防御圈。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的一个坦克营有31辆34式主战坦克,而共和军则有138辆坦克。从型号上来看,共和军大部分坦克是英国的维克斯、苏联的T…26、BT…7等坦克。战斗结果令西班牙共和军非常痛苦,119辆坦克被摧毁,而中国没有损失一辆。

34式主战坦克上的76毫米炮能够在1500米的最大交战距离上摧毁BT…7等坦克的主装甲,而共和军坦克上的37毫米炮在任何距离上都无法穿透34式主战坦克的主装甲。更重要的是,与33式轻型坦克一样,34式坦克上装有完善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在战斗中保持良好的通信和队形,形成最大优势的火力效果。而共和军的坦克彼此之间只能靠旗语或战前布署来进行配合,信息获取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战斗的结果。

34式主战坦克作为当时世界上重量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坦克,不仅让德、意等国的军事观察员倍感惊讶,也引起了其它西方国家的浓厚兴趣。其实从中国的第一代坦克18式坦克起,中国就只研制单炮塔型坦克,根本就没在多炮塔型坦克上作研究。这一贯的作法让西方国家非常不解,要知道,当时无论是英国的魏克斯、还是法国的雷诺FT、美国的M2和M3和苏联的BT系列坦克,都采用了多炮塔结构。这让各国军事观察家们大感意外。而且中国坦克历来的以反坦克作战为主要任务的设计思路也让西方观察家们不能理解。他们认为,坦克应该是主要为支援步兵作战的武器系统,而不应该成为最主要的突击力量。不过,德国人还是从中看到了未来战争的真正走向。西班牙内战还未结束,德国国防军陆军就派出了大量的军官前往中国学习。

当然,与坦克配合作战的各种装甲战斗车辆在西班牙内战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性能。由武汉兵工集团生产的WZNC-33系列装甲战车犹为抢眼。被军方赋予ZJC-34系列代号的装甲车族,无论是步兵战车还是装甲输送车,无论是自行火炮还是装甲侦察车,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和环境适应能力。34式步兵战车虽然战斗全重为12。68吨,但其装备的245马力的柴油机,能够使其最大速度达到56km/h以上,出色的减振悬挂系统也能够让该型步兵战车具有更好的越野性能。车上的25毫米双人炮塔上,备有220发炮弹,能够在500米的距离上穿透45毫米厚的装甲钢板。车内搭载的9名士兵,刚好是一个机械化步兵班的数量,而且车体两侧还开有射击孔,战士们不用下车也能作战。其良好的装甲防御和避弹外形,也使得该型步兵战车能够抵御1000米距离上射来的37毫米战防炮炮弹。在整个远征志愿军征战期间,只有4辆步兵战车被共和军的战防炮击毁,还有2辆毁于进攻时穿越重炮炮击区遭受的大口径炮弹的直接打击。

ZJC-34型装甲输送车由于没有炮塔,因此其车内能够搭载13名士兵,加上作为车长和机枪操作手的士官,几乎两辆装甲输送车就能搭载一个标准机械化步兵排。而且其装甲防御能力也相当不错,能够抵御共和军装备数量最多的75毫米步兵炮弹片的打击。同时,由于其车体较大,重量也较轻(只有9。85吨),稍加改装就可以很容易地成为水陆两栖战车,海军陆战队也充分发挥了这个特长,在会同意大利军队突袭阿尔梅里亚港时,就是凭借海军陆战队的20多辆水陆两栖战车在10海里外的泅渡而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ZJC-34型装车输送车在整个战争期间,被共和军的战防炮摧毁了2辆,但却被共和军重炮遮断打击中,因被炮弹直接击中车身,而有5辆被摧毁。

让西方观察员们不解的是,在远征志愿军参战期间,没有一辆战车是被飞机击毁的,除了远征军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而持续保证了战区制空权外,还主要得益于重庆兵工集团生产的ZFKP-3型自行25毫米高炮,以及用同类底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