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166部分

中华无敌前传-第166部分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mp;ordm;/秒的旋转速率也相当可信。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任意角度上进行装填,这也是H1106型击败Z1015型的重要砝码。

虽然少了个主炮塔,但H1106型的设计中,在后主炮塔前,重叠设置了一座三联203毫米副炮。这座副炮的设置,将极大地加强该型舰对轻巡洋舰以下舰艇的打击力度。毕竟,在近距离面对高速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一类的较小型目标时,笨重的主炮塔在旋转和主炮俯仰时,很可能丢失目标。另外,该型舰在设计时,还在两具烟囱两侧设置了6座双联130毫米舰炮,在对付驱逐舰或鱼雷艇时,具有较好的射界和射速。但德国海军则要求换装德国海军的统一制式口径120毫米。防空高炮则应用了中国海军最新颁布的新标准:双联或四联40毫米和四联25毫米高炮。本舰设计中,共装备了12座双联40毫米高炮和12座四联25毫米高炮。但德国海军则要求统一换装为双联37毫米高炮。但在设计中,应我的最新指示,该型舰还预留了至少可再装备20座高炮的炮位空间。

两舰的动力装置完全相同,但由于少一个主炮塔,H1106型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燃油,所以其续航力也超过了Z1015型的8480海里/18节,而达到了9870海里,但巡航速度则降低到17节。在舰体的设计上也与Z1015有些区别,由于少了一个主炮塔,所以舰体长度要短一些,为251。3米,但舰体更宽,达到38。2米。至于吃水,也因为要满足德国海军要求的能够通过基尔运河的最大吃水深度,其满载时吃水为9。99米。不过,也因为排水量达到了65471吨,加上船体的长宽比更小,使得航速降到了32节。不过,这也能够满足中德两国海军的需要。

H1106型战舰的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其令人惊讶的装甲防护。就连那几个德国海军代表也在发回国内的电报中声称:该型舰的主装甲厚度达到了无耻的500毫米。也就是半米厚!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可以抵御10公里以外的任何一种16英吋以下口径舰炮的打击。但这些在我眼里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之所以圈定该型舰,更多的是因为海军工程研究院将最新研制成功的搜索雷达装在了前主桅上。这种代号为SL…1A的雷达,虽然看上去很简陋,但其能够探测到40公里外的海面目标(受地球曲率的影响)。为了保密,在设计图纸上,包围住雷达天线的木板,被伪装成主桅上的射击指挥仪。虽然精明的德国人从图纸中的电缆线路发现了些端倪,但仍被设计单位以种种借口搪塞了过去。这可是中国第一艘装备雷达的战舰,虽然用于对空搜索的雷达还处于测试阶段,并没有装上该舰,但SL…1A雷达的装备,仍使得该舰拥有全天候的对舰作战能力。这在当时,绝对是具有较大优势的装备。

H1106型战舰设计,具有较强的机动力、猛烈的主炮火力、雄厚的装甲防御,凭借这些优势,虽然H1106的造价已经达到了4070万元(对德国的报价),但仍被中德两国海军选中。于是,大连造船新厂和广州造船厂也开始于1934年8月2日同时切割第一块钢板,开始了被人大命名为“山东”级的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

35年9月1日,中国海军的“山东”号、德国海军的“腓特烈大帝”号超级战列舰同时下水。按照传统,我与白玉再一次亲临下水现场,并由白玉敲碎了香槟。看着这艘满载排水量可达73289吨的庞然大物缓缓滑下船台,看着站在空无一物的甲板上的海军部分官兵和船厂工人,看着旁边兴奋得满脸通红的陈海……我暗自叹了口气。我心中的航空母舰此时还在船台上,本应该早就发展起来的海空力量,在强大的传统思维惯性作用下,终于还是败给了这群顽固分子。

当然,我也必须坚持,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且,从这件事中,也让我发现,制约中国海空力量发展的,不仅仅是传统思维惯性,更多的是政治力量。为了使国家的政治局面至少在表面上形成稳定,我作出了让步。我心里也不只一次地在想,我是不是真的让民主过头了?看来,适当的专政或独裁,在有些时候,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完全不可接受的坏事。

第一百三十五章 … 海空力量

不过,由于三艘中国第一级航空母舰都已经在船台上,所以,我决定暂时不对中国的政治力量进行改变。但如果通过演习和对抗测试后,海军在全面转入航空母舰制胜时代时,仍有政治方面的阻碍的话,我想,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将那些反对的声音完全抹掉。中国等不及由西方国家来带领进入航空母舰称霸的时代。

中国的第一级航空母舰在完成图纸设计后,由于中国以前没有任何类似的舰种,因此,在命名时,海军只是随便地取了个“海鹰”这个很大众化的名字。但我却对中国第一级航空母舰非常重视,决定今后的航空母舰、护航航母、水上飞机母舰、飞机运输舰等均以中国的山脉或名山命名。这个决议提交人大时,人大在我的督促下也迅速地通过了。于是,中国第一级航空母舰被正式命名为“燕山”级。该级舰共有三艘,其余两艘分别为“阴山”号和“巫山”号。

最初的“燕山”级航空母舰的设计中,还带有明显的旧式航母的许多痕迹。这也是参考美英等国的部分公开数据、图片以及意大利的相关设计而来的。虽然由于我的干涉,设计变得更加现代和科学,但仍有许多不符合现代海空作战的设计在里面。首先,原始设计中,两个巨大的烟囱被放在右侧,并向外及向下弯曲,舰岛小得只剩下桅杆及附属建筑。在我的坚持下,这个设计被推倒重来。我让其加大舰岛的体积,将烟囱合二为一,借助舰体到飞行甲板的楔形斜面,使整个烟囱持续向外倾斜,达到排烟不至于影响到飞机降落的目的。舰岛也变得非常复杂,除了在最上面一层的航海舰桥外,其下还设有罗经舰桥、航空舰桥。而且,在烟囱后还设有一个后向的航空舰桥,主要用于指挥飞机的着舰。

加上主桅及附属设施,这样一来,“燕山”级的整个舰岛在舰体的比例,在当时各国所有航空母舰中属于最大的。不过借助于舰体与飞行甲板的楔形斜面,使得舰岛在舰体的外侧,并没有占据更多的飞行甲板面积。不过,为了平衡舰体右侧因舰岛及烟囱的重量,飞行甲板在舰体左侧的延伸部分更大。这也使得飞行甲板从平面上来看,显得左右并不对称。飞行甲板全长达到了237。53米,全宽为37。82米。本来在装甲飞行甲板上,按照常规的方法,还要敷设一层柚木板,但被我提议用一层带浅条纹的钢板代替。毕竟,在战斗中,木质甲板容易着火,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燕山”级航母的装甲防护与中国典型的战舰设计不同,采用了“全面防护”的设计思想。虽然其装甲厚度无法与战列舰等相比,但其装甲分布得比较均匀。装甲飞行甲板的装甲厚度为76毫米,再加上8毫米厚的浅条纹钢板,其厚度达到了84毫米。能够抵御从2000米空中投下的250公斤级穿甲炸弹。在舷侧防雷层的装甲厚度较大,达到了120毫米,并设有“普列塞”水下防雷装置,加上特殊设计的隔舱,使其能够承受200公斤级的水下爆炸。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护力,在燃油舱、弹药舱和机舱还加装了105毫米厚的装甲,主要防护锅炉、轮机舱、燃油和弹药舱对应的舷侧舰体,其他非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递减。而在舰桥的司令塔上则装上了130毫米厚的装甲。这使“燕山”级航母的整体防护能力已经接近重巡洋舰的标准了。

“燕山”级航母的动力装置也比较先进,采用了“蒸…柴联合动力”的方式,四轴推进。主机为两台绥定机械集团的JZQLJ…4型蒸汽轮机,总功率为8万马力;辅机则采用了4台四川内燃机公司的CNC…25系列柴油机,单台功率为5200马力。这样,该级舰的动力系统总功率达到了120800马力。加上本就非常优秀的舰体水下线型,使得“燕山”级航母能够达到34。5节的最高航速。在燃油舱中,还装有1228吨重油和1538吨柴油,使得该级舰在最高航速时,续航力可达3100海里,在使用18节巡航速度航行时,续航力可达9720海里。

舰上的武备则体现了我的“纯防空”理念,原本在舰岛前后的飞行甲板上设置了6座双联155毫米舰炮,被我改成了6座双联105毫米高平两用炮。除此之外,在舰艏和舰艉的两侧还配置有8座双联76毫米高炮;舰体与飞行甲板的楔形斜面上,设置了8座双联40毫米高炮;在飞行甲板四周还密布了12座四联25毫米高炮。这样计算下来,“燕山”级航母总共就拥有92门高炮,这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上装备高炮数量最多的一级军舰,而且高炮也涉及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也算得上是世界上防空能力最强的战舰了。

在“燕山”级航母的舰体右侧还设置有一座起重能力为12吨和一座起重能力为5吨的起重机。原设计中重新回到开放式飞行甲板的改动,也被我重新改回到封闭式舰艏甲板来。这也使得舰艏的倾斜度更大,同样舰艉则采用了封闭式的,可使飞行甲板长度和面积进一步加大。3部舷侧飞机升降机,有两部设在了左舷,一部设在了舰岛后面。这进一步加大了飞行甲板面积和舰内容积。6根拦阻索,从数量上来说,是各国现有航母中,最少的一种,但却具有极高的拦阻效能。4部弹药升降机分设在舰体飞行甲板的各理想位置,能够迅速提升或更换飞机用的弹药。

“燕山”级舰的电子设备也非常先进,除了装备SL…1A型对海搜索雷达外,还计划装备正在测试的SKL…1型对空搜索雷达。这种采用米波天线的雷达,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能力可达85公里,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放飞战斗机对目标进行拦截。出于对新设备的谨慎,舰上将装上两部对空搜索雷达。不过,这种雷达可能只有等到“燕山”级航母进行海试的时候,才会重新返厂装备了。当然,为了保密,仍将会用木板制作成假的了望塔或指挥仪进行伪装。作为补充,主桅上还是设置有传统的防空了望哨。

中国军队的通信设备一直在我的亲自关注下,发展迅速。因为,我知道,在战争中,掌握制信息权,可以起到“力量倍增器”的作用。因此,中国铁血军所有军种,其通信系统的建设都是非常完善和全面的。尽管目前,只能实现语音及电文通信,但由于普及率很大,覆盖面很广,使得中国铁血军在对战场信息感知和战场态势的把握方面一直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因此,“燕山”级航母也一样,将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得异常强大。为了与岸基单位实现超远距离通信,在舰岛和主桅之间设置了许多天线网络,能够产生和更好地接收超长波,其通信距离可达4000公里。在主桅上,还设有各种波长的通信天线,以实现更佳的通信效果,尤其是在编队中的短波通信效果。同样,作为飞机的搭载平台,与舰载机的通信也非常重要。在飞行甲板的四周布设有数十根鞭状天线,并有更细的天线联接。这些天线在没有飞机起降时,竖立起来;当有飞机起降时,则放倒与甲板平行。由于这样庞大的天线阵列,可使母舰与舰载机保持1000公里内的有效语音通信。

由于采取了种种先进的设计,使得该级舰的舰体容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