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霸主 >

第53部分

春秋霸主-第53部分

小说: 春秋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樱钩烦隽瞬坦髯员蓟乇竟ァ
——————————————————————————
屯兵蔡国边境的范蠡,获悉陈宋大军撤退时,立即率领麾下的五百士兵,进占了蔡国都城,进城之后,范蠡依熊胜之言,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抵罪!抢掠盗窃者判罪!
范蠡首先派一百士兵,在城中四处宣扬,以安民心,同时又派人四处收拢溃散之兵,几天下来,共收拢三千多溃散兵丁。
为安抚这些溃兵,范蠡还给每个士兵,发了十枚钱币作为赏钱,这对钱虽然不多,但对拉拢士兵,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原因是这个时代的士兵,都不军饷,只发粮饷,士兵们的开支,都需要从家里支付。
范蠡同时还派人拯救伤员,对所有兵士,一视同仁,让这些战败的士兵,深感恩德,在范蠡的治理下,蔡国都城很快就从战乱中,再次恢复平静。
——————————————————————————
熊胜率领的一千五百士兵,此时已经埋伏在颖河段的,一处峡谷山林,已经足足有六天时间。这条峡谷是陈军归国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是最好的伏击地段。
发兵八千的陈国,在打下蔡国时,已经损兵三千,如今只剩下五千将士,而就在前一天,陈国的司马公孙吴,已经接到国中告急的文书,如今他正率领士兵,一路急赶,希望能及时救援都城。
五月七日的黎明时分,公孙吴率领的军队,毫无防备的进入了熊胜的伏击地,以逸待劳多时的熊胜,在陈军进入峡谷时,随即一声令下,只听的山林中号角齐鸣,早埋伏在山道两边的士兵,弓弩对准峡谷内的陈军,就是一在阵齐射。
漫天箭雨,滚石飞溅,一时之间,峡谷之内,人仰马翻,惨叫之声,不决与耳,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些日子连夜赶路,陈国军队早已经是疲惫不堪,现在又遭到突然袭击,早惊的呆若目鸡,别说反抗,就连躲避都忘记了。
熊胜站在山头,望着峡谷内惨象,神情肃穆,当他看到陈军司马的旗帜时,立即喊道:“对准旗帜处,发箭!”
PS:呵呵,在这里要说抱歉了。书写到这里,已经是山穷水尽,虽然不至于太监,但更新实在无法给予保障。。。。。。。。(  。。)

第三卷 江山美人 第0095章 陈蔡归一

第0095章陈蔡归一
熊胜的一声令下,就注定了陈国司马公孙吴的命运,在一阵箭雨的倾射之下,站立在战车上,正拼命的指挥军队镇定的公孙吴,连中十数箭,毙命当场。
“传令,全军齐声呐喊,放下武器者不杀!”熊胜见陈军领将者战死,立即下达了新的指令,接到将令之后,峡谷两边的士兵,立即齐声喊道:“放下武器者不杀!”
慌乱的陈军,听闻到喊声,纷纷放下了武器旌旗,一时之间,全军倒戈,熊胜见状,自然是大喜,随即传令部队下山,收降败兵。
陈军士兵,如此不堪,主要是以为连日作战之后,又是连夜赶路,士气早接近崩溃的边缘,在遭到袭击之后,他们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如今听说投降可以不死,自然就更没有抵抗下去的勇气。
在清点打扫战场之后,共收降四千陈军,其中战死千余人,熊胜为安抚这些投降的士兵,先是下令造饭,让这些士兵饱吃一顿,可谓是十分优待,这些士兵将来可都是自己的班底,自然不能亏待。
休整半天之后,熊胜方才令手下的军尉将军,率领一千士兵,押解这些俘虏,暂归蔡国都城,自己率领五百士兵,驾御缴获的陈军的战车,赶往陈国都城宛丘,前去与黑翼会合。
分道之后,熊胜率领的五百将士,驾御百辆战车,一路往陈都城迤俪前进。
——————————————————————————————————
黑翼率领的三千将士,虽然是第一次出征,但因为黑翼的领军有方,部队士气十分旺盛,一路秘密赶到陈国境内时,黑翼就派人侦察到,陈国都城只有三千守军,防备并不严密。
为了减少部队的伤亡,黑翼并没有采取强攻的势态,而是派人来回的进入陈国都城,试探关防的松紧,但结果显然是让黑翼高兴的,因为陈国的关防,实在稀松,只要交了关卡税,一般都能自由出入。
根据这点情况,黑翼决定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进行攻城,一连五天时间,他让自己手下的五百骑兵,化整为零,分批的进入了陈国都城,五百骑进城,这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
黑翼在安排骑兵秘密混进城后,约定好进攻的时间和信号之后,针对陈国的偷袭,随即即将展开。
五月四日深夜时分,陈国都城的百姓和士兵,都已经进入梦乡,就在这个时候,陈国东城门哨所,一时火光冲天,预先进城的五百骑兵,对哨所的陈军,发动了偷袭。
早在城外埋伏好的黑翼,见到火光腾起时,立即率领士兵,发起了进攻。遭到突然袭击的陈国军队,虽然拼命的做出抵抗,但在骑兵强大的冲击下,很快就被瓦解,当城门被拉开之时,东城失守的局面,就已经被注定。
黑翼的军队在骑兵的接应下,迅速的攻占了陈国都城的东门,紧接着骑兵按黑翼的指令,在城中到处扬踢冲锋,制造大军进城的声势,同时四处放火,使这个陈国都城,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只有陈军自乱阵脚,黑翼才能迅速的拿下整个陈国,并减少自己士兵的伤亡。骑兵的威力第一次登场,就在陈国造成了一次震撼,守卫都城的陈国军队,在见东城失火时,就纷纷前来赶往援救,但这些步兵,在半路上遭遇骑兵的一阵冲击,就被冲撞的四零八落,部队变的毫无章法,只能各自为战。
黑翼率领的步甲,却是步步紧逼,形成一道有力的拳头,冲到那里,就杀到那里,溃散的陈国军队,逐步的被蚕食掉。
当四门被拿下之后,黑翼随即率领军队,对陈国的公爵府邸,进行了合围。
这代陈国的君主,是陈缗公妫越,此人并没有什么作为,更别提什么英明神武,即位数年,陈国每年都要向周遍各国进贡,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但他却不思进取,反而还一味的贪图享乐,这不知道是借酒交愁,还是醉生梦死。
当黑翼率军围住了公爵府邸后,陈缗公见大势已去,慌忙派使者而出,表示愿意投降归顺,这样一来,到使的黑翼不好做主。
黑翼本想要是他抵抗的话,自己就一举全部把陈国公卿都杀了,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熊胜,顺理成章的接管下陈国的封地。
黑翼既有此心,于是就对使者说道:“可保留陈公在爵位上的礼仪,但必须交出一切权利,去掉陈国国号,陈国改为吴国的制下的县邑。”
陈国使者在面对黑翼一脸杀气的神情,只有点头的话,最后只能老实的回去了。陈缗公为了活命,最后竟然答应了这个要求,黑翼见状,随即接受了他们的投降,陈国就此灭亡。
当熊胜赶到陈国都城宛丘时,陈国都城上空,已经飘扬起吴国的旗帜,如今熊胜可还没有叫板吴国的实力,因此他只能打着吴国的旗帜,来行使自己的权利。
熊胜与黑翼会合之后,在听完黑翼的汇报之后,熊胜自然是大喜过往,一连进行了几场战斗,部队都没有什么伤亡,到得到的回报却是丰厚的。
黑翼在拿下陈国之后,同样按熊胜提议,对城中百姓进行安抚和约法三章,以安定民心。因此熊胜进城之后,陈国除了留下战斗过的痕迹外,百姓已基本稳定下来。
熊胜还需要主持大局,因此他见陈国局势已定,随即又率领手下将士,押解着陈国一帮公卿,前往蔡国而去,留下黑翼镇守陈国。
至此,陈蔡两国,尽入熊胜之手,这对于熊胜来,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PS:主角以后的国号名位,我想了四个,一是魏,一是赵,一是韩,一是梁。
各位觉的哪个更好,或者还有别的,可以发个言。。。。。。。。。。。。
谢谢!

第三卷 江山美人 第0096章 郡县制度

第0096章郡县制度
熊胜一举占据陈蔡二国的消息,就像风一样,传遍天下,使各国诸侯闻之震动,熊胜的声望,随即急速上升,虽未有诸侯之名,却有诸侯之权。
但熊胜并没有自主立国,而是先上表吴王夫差,表示自己对吴国的忠心,愿意继续侍奉吴王,同时上表周天子,以示自己尊吴王之意,协助友邦,并非有吞并之意。
两篇不同的文章,自然是有不同的意义,毕竟现在还没有到跟夫差翻脸的机会,称臣是有必要的,至于周天子面前,自然'奇‘书‘网‘整。理提。供'是要把责任推掉,以示自己是遵吴王之令,并非有不臣之心,同时也暗示着,就算是有不臣之心的人,那也只是吴王,而非他熊胜。
熊胜的表呈送到吴国时,吴越之战已经结束,历史在吴越之间,并没有因为熊胜的到来,而有丝毫改变,越国战败,越王入吴为奴,这一切都似乎都在沿着历史的轨道,秩序的走了下来。
越王勾践入吴为奴的计谋,其实是熊胜早已经安排好的,他离开越国的那年,留给越国司直大人扶同的第二道密函,就是让扶同,在越国战败之后,先贿赂吴国太宰伯噽,然后劝越王勾践投降,而这一切正如熊胜所知的历史一样,正常的运转下来了。
越国成为了吴国的属国,越王勾践成了吴王的奴隶,志得意满的吴王夫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接到熊胜的捷报,此时正是他意气风发的时刻,他还没来得及细想,楚国大军攻入吴国要塞韶关的消息,就同时传到了吴国。
此时的夫差也没有细想熊胜问题的时间,楚国的再次犯境,让他怒火从烧,随即他又马不停蹄的率领大军,奔赴吴楚边境。
熊胜在陈蔡两国的事情,就这样搁置下来了,他只下了一道命令,让熊胜暂领两国事,待他战胜楚国之后,再商议封赏之事。
楚国柱国大将军沈诸梁,虽身为楚国王族,但却世代为将,为楚国开疆扩土,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累计的作战经验,自然是十分丰富。
沈诸梁就是这样天生的将军,在吴楚边境的韶关,与吴军大将军被离,对峙数月,最终一举拿下了韶关,斩杀吴军万余人,最后被离不得不率军撤离韶关,这一场战役对楚国来说,绝对是扬眉吐气的一仗,这十几年来楚国一直被吴国压制,始终没有战胜过吴军,沈诸梁的战胜,对楚国是次振奋,对吴国却是一次打击。
这也是吴王夫差,不顾刚刚结束的吴越之战,毅然率领疲惫之军,赶赴战场的原因,对于吴国来说,称霸中原的途径,必须折服楚国,否则吴国就不可能北上中原,因为位于吴国上游的楚国,不征服的话,楚国随时都会顺江而下,切断吴国北上争霸的后路。
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四万,加上原韶关撤退之军,共六万于精兵,陈兵长江南岸的牛渚,与陈兵北岸的楚军,遥望对峙。
吴楚两军,从开始的对峙,接着转入对战之中,双方在大江之上,依靠水军,展开了一次次激烈的战斗,始终难分胜负,吴楚两军不断的增派援军,双方的战斗一次比一次激烈,但谁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战局持续长达半年之久之后,整个战局陷入僵局状态,谁能坚持下去,或者谁能够争取到新势力的加入,都对战局起到新的变化。
以前吴楚边境,都各自有自己扶持的国家,吴国扶持蔡国,楚国扶持越国,形成一种均衡势力,但如今越国战败,而蔡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