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秦之我是太子-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会一手遮天说一不二。但现在的前提必须是娶到护军都尉家的大小姐以获得在父王那里的印象分和夺权的资本。否则他在父王眼中,绝对不会有好的印象,将来一旦兄弟争位自相残杀,皇位还指不定是谁的呢?
想到这里,归投正宏忍不住大声反驳道:“荒谬,我倭国虽然地小人少,但也出不世出的才子佳人。你们大秦国乃礼仪之邦,岂能不讲一个理字?我的对联在此,有良心的才子们都看看,到底是我正宏的对联出色,还是你们大秦国太子的对联工整,请大伙们评判一下,若是区区的对联难入法眼,区区自当马上退出,否则区区就是失败了,也是不会服气的。心中郁闷之下,即使回了倭国,怕忍不住到处宣扬一番,那时候彼等大秦国的形象恐怕会受损啊!”
嗯?刘三眉毛一挑,丫的这个倭国的死太子,还真他***真敢啊。居然拿着这种玩意宣扬,以此来要挟老子,老子生平最恨人要挟,对于这种变态国家的人,更是恨上加恨。怒极之下,止住众人的反驳,冷声道:“居然在我大秦国的土地上要挟我们大秦国人,好,好,你有种!现在老子就给你个机会,把你所谓的对联亮出了看看,我倒要瞧瞧你的文采是不是和你的口才一样出色!”
归投正宏听着刘三满口粗话,语气隐隐带着威胁,心下戚戚然。但想到自己出门在外,乃是倭国的形象所在,千万不能坠了国威。硬起头皮把手中的宣纸扬了扬,道:“我的对联在此,哪位士子前来验上一验?看看我倭国人的才气是不是比得上你们大秦国!”
话语刚落,刚才接口的那个士子劈手夺过宣纸,毫不在意的铺在桌面上。
其他看热闹的士子们,对刚才归投正宏的胡吹海庞,也是心中好奇,皆都伸长了脖子,齐刷刷的瞧去。
哗……
这一看不打紧,这些才子们,在一刹间,脸上的神情精彩万分。有鄙夷的、嘲笑的、忍俊不忍的、愕然的,不一而足。
如此精彩表情呈现。也勾起了刘三的兴趣,拍了拍康宁,牵着她的小手,漫不经心的朝那宣纸上望去。我擦啊,刘三顿时石化了,***,这不是老子的对联吗?什么时候到了他手里去了。
刘三疑惑的望着康宁,投去询问的目光。康宁愣了半晌,才道:“这不是我丢在长廊的对联吗?怎么到了他手里去了?”
刘三苦笑摇头道:“你问我我哪知道?我说他怎么这么理直气壮的说是绝对。感情老子说这对联狗屁不如,就是在打我自己的脸面啊。”
康宁啐了他一口,嗔怪道:“没个正行,”说完又朝归投正宏道:“你这对联,分明是我放在长廊的宣纸。为何说是你的呢?难道你们倭国人都是拿着别人的东西来当自己的劳动成果?”
归投正宏笑道:“小姐此言差矣,这宣纸乃是我倭国大才子沙壁太郎君所有,并不是小姐您的东西!沙壁君,来,给康小姐解释一下。”
沙壁太郎轻轻咳嗽了一声,涨红了脸色道:“不瞒康小姐,这宣纸,确实是我从长廊里捡到的。不过既然是我们捡到的,就当然归我们所有。既然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就完全有自由把对联拿出来作为闯第二关。不知康小姐还有什么异议?”
“无耻!”
“卑鄙!小人!荒谬!”一时间,各个才子戳指指着沙壁太郎纷纷喝骂。那别人的东西来充当自己的。这家伙也太无耻了吧?刘三玩味的看着这个理所当然的归投正宏。一时间居然无法反驳。
是啊,这对联确实现在在他们手里。众目睽睽之下,这也做不得假。但这宣纸就是康宁无意中随手放在长廊里的。但偏偏就让这个倭国人拿了来。这事,纠结呀。就是放在大堂上评判。刘三自问也无法反驳。谁让他自己的对子在脑海中。而人家的对子白纸黑字的在那里摆着呢?
“殿下,这对联不是您对出的吗?这倭国人也太无耻了。”这个道。
那个见状,也凑上前来,朝归投正宏竖了个中指,不忿道:“是啊,殿下,这倭国人剽窃别人的东西当做自己的成果,我强烈抗议这种事情,请求殿下把这些无理取闹的野蛮人赶出临淄。”
“对,对。强烈抗议,把倭国人赶出临淄!”
一时间,群情激奋,纷纷嚷着要给倭国人一个教训。把这些厚颜无耻的家伙赶到岛国去。
归投正宏和沙壁太郎见惹了众怒。彼此面面相觑。归投正宏蹭了几步来到沙壁跟前,低声问道:“这对联是你从长廊拾的吗?”
沙壁太郎恐慌的低下头,尴尬的道:“不瞒殿下,这对联确实是属下从长廊中捡起来的。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宣纸在我们手里。这东西的归属只能说是我们的。所以殿下拿来闯第二关,并无不妥。”
归投正宏哼了一声,恼怒的低声吼道:“八嘎!你太给倭国人丢人了。但是事已至此。只有硬撑到底。宣纸在我们手中,就是到了大秦的衙门,他们也辩不过我们的。”
沙壁太郎见殿下帮着自己说话,抹了把额头的冷汗,坚定的道:“对,是我们的。他们抗议辱骂是不文明的表现。我们有权去大秦国衙门控告他们!”
归投正宏嗯了一声,又对刘三道:“大秦国太子殿下,这对联内容有问题吗?”说完顿了顿,又对康宁道:“康大小姐,这第二关算不算我们过了呢?”
康宁柳眉倒竖,恨恨的盯着归投正宏,强行压住心中的怒气,道:“归投正宏,你要明白。这宣纸是我们的,你只不过是捡到而已。拿着这种东西来闯关,你是不是有些太无耻了?”
归投正宏哈哈一笑,抄起桌上的宣纸拿在手里,道:“美丽的康宁小姐,这宣纸的归属问题不重要,重要的现在宣纸在我们手里。所以,这对联就是我的。”
“你……”康宁为止气结。
沙壁太郎洋洋得意的道:“我说康小姐,这第二关算不算过,嗯?你倒是给句话啊。”
身旁的才子们见这寥寥几个倭国人就敢在十几位大秦人面前嚣张跋扈,不由得都怒火冲天。但偏偏却找不出理由来反驳,一时间,皆都怒目相视,愤恨不已。
刘三哼了哼,漫不经心的安慰了下康宁,伸手指点着沙壁太郎和归投正宏道:“他们这些倭国人,和他们讲道理,不亚于对牛弹琴,他们能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这是他们的专长。对待这种人,我有一种很好的办法。”
“什么办法?”众人眼前一亮,目光齐刷刷的紧盯着刘三。
刘三哈哈一笑。抬手拾起一张梨木椅子,冷森森的吐字出口:“打!只有把他们打疼了。他们就不敢满嘴跑火车了!”
众人恍然大悟,对啊,对这种不讲理的人,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一时间,众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吩咐捡起桌子、凳子劈头盖脸的朝那些鼻孔朝天的倭国人身上招呼。
啊……
噗通……归投正宏他们没料到,一向是以理服人的大秦国人为何变得如此好勇斗狠,毫无防备之下,很快被他们揍倒在地。
一时间,惨叫声不绝于耳。
须臾的功夫,四个人鲜血淋漓的倒在地上,痛的哭爹喊娘。高声求饶着认错。
看着被打怕了的倭国人。一个士子解气的把长凳撂在地上。虚心的对刘三道:“殿下,不知刚才您说的火车是什么东西?”
刘三哈哈一笑,道:“和这帮倭国人一样,不是东西!”
“啊……”
正文 225:夫唱妇随!
试场上闹出如此大的动静,马上惊动了职守的士卒,待他们气势汹汹的想过来给这些不服管教的士子们点厉害瞧瞧时,猛然看见自己的大小姐悍然参与其中,而且还乐此不疲。七八个士卒彼此面面相觑,踌躇着谁也不敢向前。笑话,这大小姐的脾气,谁都知道。惹毛了她,就是康将军也被缠没了脾气。
直到众人泄够了,这几个士卒才期期艾艾的走到跟前,朝康宁抱拳道:“大小姐,此处不知生了什么事?可有要属下效劳的地方?”
康宁现在早已为刘三马是瞻,瞥一眼余怒未消的三哥,冷冷的对那几个士卒道:“把这些倭国人敲断双腿,逐出康府!”
那归投正宏早已被揍的七荤八素,听说又要被砸断下三路,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的挪道康宁跟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哀求道:“高贵的康大小姐,大秦国乃是礼仪之邦,从来都是以德服人,念在我等倭国乃化外野民不懂教化的份上,绕了我们一会吧?”声音极其煽情如泣如诉,那两个仆人和沙壁太郎也帮衬着痛哭不已。
康宁见他眼神中透着无尽的哀伤惧怕,心中不禁起了恻隐之心。走到刘三跟前,柔声道:“三哥,这些倭国人也受到了教训,你看是不是就这么逐出康府算了?”
刘三沉默了片刻,轻轻道:“一个不留,杀!”
“三哥?”康宁吃惊的掩住小嘴,她不明白为何刘三对这些倭国人如此痛恨,见他眼神中决然的表情,似是从来没有过的冷酷嗜血。
刘三专注的望着康宁,神情的道:“宁儿,你相信我吗?”
康宁俏眸中闪过一丝柔情,低声道:“嗯!”
刘三欣喜的攥着伊人的小手,在掌心摩挲着。“你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倭国人那在内心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他们就是进化一万年也是摆脱不了贪婪、自私、反复无常、变态的性格。这种人活着浪费米粒,死了浪费土地。根本死不足惜的。”
康宁点头道:“三哥,不用解释。只要你想去做的,就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妾身也舍命相随。”
刘三感动的道:“宁儿,娶到你这样的娘子,是我刘三三世修来的福分啊!”
康宁娇嗔的抛了个媚眼,小手翻而在刘三掌心轻轻抓了几下。扭头对那些士卒轻描淡写的道:“剁碎,喂鱼!”
寥寥的四个字,却让一干士子们目瞪口呆,倒吸着冷气似是重新认识她一般。这小娘子,心太狠了。要不是出了个刘三太子,恐怕这康家大小姐,无人可以降服。
反观那倭国的四人,从最初的欣喜转入无尽的地狱,只用了区区数息时间。因恐惧而变得周身瘫软,不可置信的望着妖娆动人的康宁,似是梦中一般。懵懂中,突兀的被几个士卒架起来,拖着朝远处走去。归投正宏等人这才明白,这康大小姐是玩真的,并不是和自己开玩笑。疯狂挣扎着要摆脱士卒们的擒拿,可惜这些久经战阵的大秦悍卒拿人那是一等一的好手,岂能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几下麻利的动作,四人的胳膊腿全都被卸掉关节,和提溜死狗一般拖着逐渐远去,只剩下变调的求饶声不住的传来,渐渐的声不可闻。
经过这一折腾,东方已然泛起鱼肚白,彩霞洒落在湖面,金灿灿的煞是好看。早起的渔民在湖面氤氲升腾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既然刘三谐美得胜,其余的才子们也都没有留下的必要。纷纷对刘三和康宁送上祝福,告辞离去。虽然说是皆都失败而归,但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认识了大秦国如日中天的太子殿下,也不枉来此一场了,待到回转府第,也能和狐朋狗友们大肆吹牛一番,少不了添油加醋的疯狂宣传。只是对于倭国太子的死无葬身之地,这些人等皆都嗤之以鼻,因为他们知道,凡是得罪刘三殿下的人,很少有全身而退的。尤其是刘三当场出了此生此世与倭国人势不两立时,这些人才了解了刘三对倭国恨之多深。于是乎,无论官场还是民间,皆都开始流传一句口头语。宁惹阎王,莫